APP下载

一例严重心理问题案例报告

2014-03-20周佳娴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15期
关键词:主治医师求助者咨询师

周佳娴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厦门 361008)

一例严重心理问题案例报告

周佳娴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厦门 361008)

对一例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求助者,应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抗考试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建立正确认知模式的目的。经过两个多月的咨询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考试焦虑;合理情绪疗法;心理咨询

1 一般资料

1.1 人口学资料

王某,男,30岁,外科医生。无重大躯体疾病史。父母务农,家境贫寒。

1.2 个人成长史

王某家住农村,有一个比自己大两岁的哥哥。由于父母忙于农活,对兄弟二人缺乏关爱。王某从小比较贪玩,学习成绩较差,性格内向,好打抱不平,有英雄主义情结。5年的学医生涯使其视野大开,结交了许多良师益友,立志成为一名外科医生。本科毕业后,王某在某医院当了一段时间的编外医生,因不满于现状,遂辞职考研。上研究生期间,每年的学费都是向亲戚朋友借来的。为此,王某愈加发奋,自我要求较高,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投入到临床实习中,多次获得专业奖学金。毕业后,王某成为某医院编内医生,高强度的工作使其压力较大,情绪很不稳定。

1.3 精神状态

焦虑、烦躁、情绪低落、精神不振。

1.4 身体状况

身体状况良好,无器质性病变。

1.5 社会功能

能够正常生活和学习,但效率不高。

1.6 心理测验结果

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为55分,提示有轻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为60分,提示有轻度抑郁;SCL-90测试结果:躯体化因子2.7分,抑郁因子2.8分,其他因子(饮食睡眠)2.3分。测验结果显示,躯体化、抑郁、饮食睡眠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其余因子分在正常范围内。

2 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近两个多月来心情烦躁,因主治医师考试而焦虑不安,睡眠质量差,注意力难以集中。

个人陈述:近两个多月来一想到即将到来的主治医师考试,就紧张、心烦,注意力无法集中。有时头胀痛,食欲也没有以前好,晚上睡眠很浅、多梦。早上差不多4点就醒了,之后很难再入睡,所以总感觉累。主治医师考试已经考了两次,都没过,有一科竟然两次都是59分。真的很担心,如果这次还是不过,成绩有效期限就过了,一切都得重新来过,那样的话难度就更大了。上个月去庙里求神拜佛,抽了一支“下下签”。法师说我今年的运气特别差,我请他帮我加持,谁知法师给的信物却被我在回来的路上弄丢了,难道这道坎我注定迈不过去?一想到这些,我就特别难受,感觉对不起父母、老师、领导。现在,只要遇到考试我都会很紧张,越想集中注意力看书越看不进去,总会胡思乱想,越想克制,越难以平静,工作时也常心不在焉。吃过安定和其他镇静类药物,但效果不明显。自己查看了一些心理学书籍,希望得到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3 观察和他人反映

王某穿戴整齐,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意识清楚,表达完整,主动求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谈到主治医师考试时,情绪明显焦虑,表情很无奈。通过对其家长和朋友的调查发现,王某非常自立、自强,对家人报喜不报忧,不常与同事交流,但关系尚可。其朋友反映王某有时候会一个人静坐发呆,不说话。王某信奉佛教,思想迷信。

4 诊断与鉴别诊断

4.1 诊断

严重心理问题。

4.2 诊断依据

(1)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求助者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是统一的,知、情、意是协调的,说明其人格相对稳定,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所以可以排除精神病。

(2)求助者的症状是烦恼、焦虑、抑郁等,这些消极情绪是由现实压力引起的,其程度与个人经历、处境相符。内心冲突为常形,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3)求助者不良情绪已经泛化,并且情绪反应较强,社会功能受损,症状持续两个多月,据此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4.3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诊断三原则,求助者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抑郁性神经症鉴别:抑郁性神经症病程一般在两年以上,王某虽有情绪低落等抑郁性神经症症状,但只是伴发症状,主要症状还是焦虑,因此可排除抑郁性神经症。

(3)与焦虑性神经症鉴别:该求助者虽以焦虑为主导症状,但焦虑情绪与现实处境相关联,心理冲突为常形,因此可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4)与一般心理问题鉴别:求助者情绪反应强烈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病程大于两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一般心理问题。

5 原因分析

5.1 生物学原因

王某曾到医院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因此本案例无明显生物学原因。

5.2 社会原因

(1)早期经历:王某生于农村,受家庭封建迷信思想影响较深,作为次子,从小受家人约束较少,自我感觉良好。

(2)负性事件的影响:两次主治医师考试均未通过,而很多同事已顺利通过,对王某来说是刺激较大的负性生活事件。

(3)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缺乏家人、朋友正确的引导,加重了其焦虑程度。

5.3 心理原因

(1)个性因素:内向,自卑,追求完美,大男子主义。

(2)认知方面:认知偏差,迷信宿命;高估自己的实力,不能达到自己的期望就会感到糟糕至极,并自我谴责。

(3)行为方面:在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加重了面对问题时的焦虑倾向。

6 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6.1 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在与王某协商后,确定如下咨询目标:(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获得王某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纠正错误认知,消除不合理信念,增强自信心;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使之降至全国常模水平以下,解决睡眠、食欲问题。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帮助王某建立理性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完善其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抗压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最终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6.2 咨询方案

(1)主要咨询方法与原理:本案例采用的主要咨询方法是合理情绪疗法。王某的心理问题是由于迷信、绝对化要求等不合理的信念造成的,因此较适合采用该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他认为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而非事情本身,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埃利斯将以上观点概括为ABC理论,根据这一理论,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其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使求助者发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而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信念,从而使症状减轻或消除。合理情绪疗法认为求助者往往有一些非理性的信念,如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是帮助求助者的主要方法,通过辩论使其认识到自己信念的不合理,并学会用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但由于求助者不合理信念存在复杂的层次性,故应用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区分表层错误观念和核心错误观念。

(2)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咨询师向求助者详细说明心理咨询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特别强调的是保密原则。双方共同遵守相关规定,共同努力,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必要时,双方有权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3)咨询时间与收费: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收费:100元/小时。

7 咨询过程

7.1 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前3次)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1)礼貌地接待求助者,运用热情、尊重、共情、积极关注等态度技巧与其接触,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以及前来咨询的主要问题,建立咨询关系,同时说明双方拥有的权利、承担的责任和义务。(2)利用倾听、提问、具体化、参与性概述等技术给求助者一个倾诉的机会,把近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感受表达出来,有助于详细了解求助者产生问题的原因、发生的背景和演变的过程,特别要探索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3)向求助者说明测验的目的,进行心理测验。(4)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进行初步分析。(5)进一步向求助者父母、朋友了解情况,确证材料的全面性、准确性。(6)了解影响求助者行为和情绪的不合理信念,确定咨询目标。

7.2 咨询阶段(4~8次)

目的:进一步加深咨询关系,识别并纠正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建立正确的认知模式,同时,提高其抗压能力。

过程:(1)帮助王某分析和解决表层错误观念,理清其纷乱的思绪,与其一起探索其思维模式与处事方式。

王某:再过3个月就要考试了。我真害怕会再考不过。我已经考了两次了,都没过,有一科竟然两次都是59分。

咨询师:你觉得考试很难吗?

王某:也不是,但我总感觉这次还是过不了。我找法师帮我算过,结果很不好。

咨询师:之前两次考试都是59分,你总结过原因吗?

王某:第一次因为刚工作不久,工作忙、压力大,根本没什么时间复习,所以没考好;第二次我可能大意了,觉得第一次没怎么看就能考59分,就复习得比较粗略,结果真是报应,又得了个59分。

咨询师:那这次呢?

王某:这次我感觉复习得很周全了,应该没问题。但现在一做真题就会紧张得手抖。

咨询师:你说这次你准备得很充分,为什么还宁愿相信法师的话,也不相信自己的实力?

王某:我知道你可能觉得这是迷信,但法师算命很准的。

咨询师:我们暂且不论迷信是对是错,先来看看迷信可能产生的后果:有迷信思想的人容易产生宿命论的思想,会把一些自己信以为真的假设或判断当成事实,觉得这就是“天注定”的,其结局正中了心理学所说的自我预言的实现效应。所以不是法师算命算得准,而是你成就了他的预言……

(2)向王某讲述不合理信念与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介绍ABC理论的基本原理。

咨询师: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使你一直处于目前这种情绪状态?王某:那还用说吗?就是担心考试过不了啊。

咨询师:这些是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我们称之为诱发事件,但它们并不是直接的原因。

王某:那什么是直接原因?

咨询师:是你对这些事的看法。人们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看法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结果。如果我们能找到那些影响你现在情绪的不合理想法,那么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3)帮助求助者识别在咨询中逐步暴露出来的核心错误观念,通过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帮助其放弃这些不合理信念。

咨询师:有什么理由使你必须通过主治医师考试?

王某:考不过,我的人生就是失败的。不单是自己没面子,父母也不会原谅我。还有,如果过不了主治医师考试,中级职称就评不上,简直是糟糕至极。

咨询师:你有没有跟父母沟通过,如果没考过,他们会怎么样?

王某:没有。

咨询师:你们单位中级以上职称(含中级)的医生比例有多少?

王某:30%左右。

咨询师: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都是初级职称。

王某:对,很多同事也没考过,但我觉得我跟他们不一样。

咨询师:有什么能证明没考过主治医师考试就是失败?

王某:嗯……(微笑)也没有。

咨询师:有什么证据表明你必须是最优秀的?

王某:(沉默)

指出王某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等不合理信念。将艾利斯归纳的11条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引起心理困扰的不合理信念介绍给他,并让其与自己的情况进行对照,写出感想,从而展示不合理信念的无效,以及这些信念是如何影响其行为,并导致相关情绪困扰的。让王某认识到语言的绝对化,如“必须”“只有”是非理性思维的一个重要原因。

(4)教求助者简单的肌肉放松法和腹式呼吸放松法,并布置咨询作业,让其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学习制作RET自助表;在入睡困难时进行放松训练,提高应对焦虑情绪的能力,改善睡眠质量。

7.3 巩固与结束阶段(9、10次)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使其把在咨询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不断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解除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依赖,增强其独立性。

过程:首先,反馈咨询作业,与其一起讨论,鼓励其继续执行。其次,进行SCL-90、SDS和SAS测试,结果显示王某的焦虑症状明显改善,问题基本解决。但面谈时发现王某的情绪有点低落,可能是因为本次会谈预示着咨询关系即将结束。谨慎地与其探讨了这个问题,告知其已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包括学会了识别负性的自动思维且与之辩驳,并初步建立正确的信念,鼓励其相信自己,依靠自己去解决问题,逐渐摆脱依赖。至此,本次咨询全部结束。

8 咨询效果评估

8.1 求助者自我评价

心情感到轻松、愉悦,有力量。学习效率提高了,睡眠质量也变好了,和同事的关系也有所改善,并相信自己这次一定能够通过主治医师考试。

8.2 咨询师评价

求助者变化很大,整个人变得乐观、自信。咨询取得较好效果。求助者在独立性等方面均有所进步,躯体症状(睡眠不好)消失,并初步形成了新的、较为理性的认知模式,且能用新的认知方式看待世界,能很好地悦纳自己,正视并接受自我的各个方面,也掌握了一定的调节自我情绪的技巧。

8.3 心理测量结果

SCL-90测验结果:躯体化因子1.8分,抑郁因子1.7分,其他因子1.8分;SDS标准分为51分;SAS标准分为46分,显示抑郁、焦虑情绪均得到缓解。

8.4 回访

通过回访和跟踪,证实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王某改变了不合理的认知模式,顺利通过了主治医师考试,对未来更有信心了。

G448

B

1671-1246(2014)15-0154-03

猜你喜欢

主治医师求助者咨询师
浅谈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
主治医师三维超声在妇科中的应用
不以职称论医术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拒绝的正确方式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主治医师对卫生法律认知的比较研究
都是生日礼物惹的祸
倪萍不厌其烦的一句话
同感的技术
心理案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