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试后导再练”——促进中职护理解剖学精品课程建设
2014-03-20陈竹盛
陈竹盛
(赣州卫生学校,江西 赣州 341000)
1 以教学改革促进专业特色解剖学精品课程建设势在必行
解剖学作为中职护理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其他基础医学及临床课程的基础,也是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的理论基础。解剖学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而且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在临床工作中的操作能力。目前解剖学教学内容以系统解剖学为主,由于理论知识没有很好地联系临床实践,导致基础知识与护理操作技能脱节,没有充分反映护理专业的教学特点,无法很好地适应中职护理专业的职业培养要求;加之仍然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实验教学大多数为观察挂图、模型和标本,学生被动学习,难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实现“实用性技术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探索理实一体化解剖学教学模式,解决学与用脱节问题,使解剖学教学能够融解剖结构演示、理论知识讲解、临床病例分析、护理操作示范及护理操作训练于一体,把解剖学建设成为符合中职护理专业教育特色的精品课程,最终使基础理论教学与临床技能训练落实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上,是广大解剖学专业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2 “先试后导再练”解剖学教学新模式
2.1 “先试后导再练”模式的实施方法
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我校在中专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中采用了“先试后导[1]再练”教学模式并进行了3年的实践。该模式是在解剖学教学安排中针对每一章教学内容实行先实验后讲授,然后再实验方式,主张“先试后导再练”。课前将临床某科室一段时期内所有实际病例进行统计(如消化内科、泌尿外科、骨科等),以多媒体教学图片等方式提供给学生,并提出解剖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行观察标本、模型及多媒体图片进行探究式学习;然后教师在理论课集中进行理论知识讲授,并在课堂上结合精心设计的典型病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和讨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方法;课后通过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促使其学习典型病例所涉及的临床护理操作技能。二次实验教学中再将临床应用解剖学的内容穿插其中,引导学生再“练”,使学生在学习解剖学知识过程中能遵循“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
通过由实践到理论,由理论再到实践的反复,学生先“练”教师后“讲”,然后学生再“练”,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调动,解决了中职护生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基础知识与临床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培养了护生的动手能力。
2.2 “先试后导再练”教学设计举例
以消化系统为例。
(1)第一次实验课。实验课前,由教师将普外科(如有肛肠科则把该科病例也合并在普外科)或消化内科一段时期内(一个或两个月)病例统计材料和消化系统多媒体图片发布到网上,要求学生系统学习并仔细阅读教师提供的病例统计材料,通过阅读病例统计材料了解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有哪些(列出排在前5位的),并根据病例统计材料大致推断出消化系统的构成。实验课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师发布的消化系统多媒体图片和自行观察模型来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的位置、大体形态和结构,消化管壁的一般微细结构及食管、胃、小肠、大肠壁的微细结构特点,消化腺肝和胰的微细结构。
(2)理论课。课堂上由教师集中讲授重点知识,在学生学习和掌握有关解剖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其总结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并根据教学进程适时导入下列典型病例,要求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思考分析。
病例1:小雅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今年4岁了,只是体质弱些,目前正在幼儿园上中班。这两天气候变化无常,昨天孩子上活动课时出汗较多,而老师课后也没有及时给她换衣服,结果感冒了。昨晚发热烫得厉害,妈妈今早不到8点就带小雅来医院就诊。经医生检查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并且扁桃体已经化脓,需要静脉点滴抗生素治疗。
病例2:甲村张某夫妻两吵架,妻子一气之下喝农药自杀,丈夫发现后急忙打120并送往医院,医生确诊为农药中毒。根据病情需要除用药物进行解毒外,为避免过多农药被吸收导致中毒加深必须给患者插胃管进行紧急洗胃。
病例3:小廖的爸爸是个装修工人,在工地干活经常要加班,不能按时吃饭。近年来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上个月因腹部疼痛加重到医院检查,医生告知他患有胃溃疡。课外请查阅消化性溃疡(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的原因并结合解剖学知识探讨如何预防胃或十二指肠溃疡。
病例4:小肖同学昨晚突然肚子痛,同寝室的几名同学急忙连夜将其送至学校医务室,经医生初步检查考虑是阑尾炎。请问阑尾炎的压痛点在哪里?
病例5:刘先生因烟酒过度平时经常便秘,近日痔疮加重,经常大便带血,这两天因解不出大便来医院找他的老同学肛肠科赖医生看病。赖医生了解情况后决定给其施行灌肠通便治疗,并建议其平时用荣昌肛泰直肠栓治疗痔疮。
病例6:钟经理10年前曾患重症乙型肝炎,经治疗后虽转危为安,但化验肝功能一直是“大三阳”,几年前体格检查时B超显示肝脏的密度增高,有肝硬化征象。近一年来多次因严重腹水或上消化道大出血而入院治疗,今晨又因大量呕血入院。经医生检查血压75/45mmHg,诊断为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考虑到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量较大,无法单纯依靠药物治疗止血,需用三腔二囊管插入进行紧急止血。
课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如下问题,并将学习小组讨论所得有关问题答案及查阅所得视频资料通过电子邮件提交教师检查,教师也可将有关问题答案于适当时间发至班级公共邮箱。
①结合病例1讲述如何观察检查扁桃体?并在网上查阅儿童容易感冒的原因。
②在病例2中如果要你来给张某妻子插胃管进行洗胃,请问胃管应插多深?请查阅插胃管洗胃的有关注意事项并观看有关视频。
③如果你是病例3中的小廖,你一定正在为爸爸的病情担心,请结合你所学的解剖学理论知识及课外查阅的消化性溃疡(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发病原因,分析探讨如何预防?
④若你是病例4小肖同学的室友,你能根据她的发病情况和疼痛部位判断其是否阑尾炎发作吗?
⑤痔疮是肛肠科常见的一种疾病,请结合肛管的解剖结构查阅痔疮的病因及有关预防知识。如果你是当天的值班护士,请问如何给他施行灌肠通便?
⑥请在预习体循环静脉的门静脉系统有关知识基础上,根据你所学的解剖学理论知识解释病例6钟经理为什么反复出现腹水及上消化道大出血。若你是钟经理的主管护士,请问该如何插三腔二囊管进行紧急止血?插入的深度大约是多少?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课后请查阅并观看有关插三腔二囊管的视频。
⑦如果病例6的钟经理由于腹水过多导致呼吸困难和严重腹胀需考虑腹腔穿刺放腹水治疗,那么腹腔穿刺需要经过哪些层次?请查阅腹腔穿刺的有关知识。
(3)第二次实验课时,除采用挂图、模型、标本进行实验教学外,还可将教师事先精选的有关消化科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如洗胃、灌肠及插三腔二囊管等)以视频方式进行教学,并要求学生在标本上模拟灌肠、洗胃、腹腔穿刺等护理操作。
3 效果分析
3.1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在“先试后导再练”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第一次实验课前让学生了解临床科室病例统计结果,以便学生尽快熟悉与所学解剖学内容相关的、且最常见的临床疾病,使学生课前对今后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解剖学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学生也可通过接触一些常见临床病例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第一次实验课时更加主动地通过对多媒体教学图片、模型和标本的观察来学习相关解剖学知识,此法类似于实践教学。在理论课教学中适时引入典型临床病例,融理论知识讲解与临床病例分析为一体,以临床病例引起学生好奇心,既激发学生求知欲,便于其抓住重点,又能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主动运用解剖学基本理论思考和分析临床病例并解决一些简单的临床问题;而在理论课后布置相应的临床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进行必要的师生互动,学生课后通过查阅课外书籍或网络中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临床护理操作,可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既能及时消化解剖学理论知识,又能对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第二次实验课中教师事先精选与本章解剖学知识有关的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教学视频,通过观看,使学生对与本章解剖学知识相关的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加深理解;另外在实验课中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标本上(或护理人上)模拟相关的护理操作,使学生在做中学,融护理操作训练与解剖学知识学习于一体,培养其动手能力。总之在实施新教学模式过程中,无论课前、课中还是课后,始终强调临床实践的导向作用,以临床实践带动理论教学,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其动手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3.2 优化课程内容,明确教材改革方向
教学改革的本质是课程内容的改革,我们倡导的“先试后导再练”教学模式,强调临床实践的导向作用,以临床实践带动理论教学,而目前解剖学教学大多采用通用性教材,从教学内容来看以系统解剖学为主,内容多而全,但专业性不强,联系临床护理实践的内容很少,教材不仅不能体现实用性技能型中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无法跟“先试后导再练”教学模式相适应。为了更好地适应中职护理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兼顾教材教学性与自学性的同时,应开发出适合“先试后导再练”教学模式的理实一体化解剖学教材。我们拟对现行的解剖学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增减:(1)对传统的系统解剖学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综合和删减,将与护理专业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作为教学的重点,把对护理工作不重要或运用较少的内容进行删减和压缩;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体现“必需、够用”原则,理清概念尤其要强化应用,力争做到在保持知识内容连贯性的同时更加注重知识的实用性。(2)中职学校解剖学教学由于受学时限制,没有单独开设局部解剖学,但部分局部解剖学内容又是护理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为此,我们在系统解剖学基础上,精选并增加局部解剖学中与护理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如胸壁、腹壁的层次),力争实现系统解剖与局部解剖融会贯通,使学生在学习系统解剖学知识的同时,尽可能熟悉与护理操作技术相关的局部所在区域的层次,以利于护生今后对临床护理操作技术的掌握。(3)为了使学生对护理操作中的解剖学知识要点做到心中有数,解决学与用的脱节问题,可适当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内容(如锁骨下静脉邻近的结构与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在教学中将应用解剖学知识与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4)此外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发现、新认识、新理论不断涌现,解剖学教学也应与时俱进,以当代解剖学的最新进展、护理学科的新技能来取代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
3.3 创新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建设先进的实验室[2]
在实验教学中实施新教学模式,除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标本观察、模型演示外,还要将临床护理技术应用解剖学内容穿插其中;同时对原有的解剖学实验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增加一些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使解剖学实验教学紧密联系临床实际和护理实践,实现基础知识与临床技能的相互渗透。此外,为了更好地实施新教学模式,建设具有中职护理专业特色的实验室,学校还有计划地添置了一些护理实用解剖标本,并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动手制作与临床护理操作技术相关的局解标本;并且建立了多媒体和闭路电视实验室,打通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教学一体化实验教学通道,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知识需求,选择性地观看与解剖学知识相关的临床护理操作录像或模拟操作视频,从而促进了学科间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3]。
3.4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教师是推动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动力[4],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和承担者,在“先试后导再练”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学过程涉及大量的常见临床疾病病例分析和护理操作知识与技能,对解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前大多数解剖学教师对临床护理专业知识因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将解剖学知识与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有机结合。为了避免教师交叉知识不足,学校特别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安排解剖学教师之间加强教学经验交流,并且大力促进跨学科教师之间的科研合作,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同时鼓励教师课余时间到医院临床科室研修学习,为适应“先试后导再练”解剖学教学模式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3.5 修订实验指导,建立相应实验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实施新教学模式,我们重新制定了解剖学实验教学计划,并根据每一章节知识内容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不同的目的与要求(第一次实验仅要求学生对知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第二次实验要求学生对知识内容不但要掌握和熟练,还要能够进行实际运用和操作)撰写了新的实验报告;同时改革过去单一的“标本辨认式”实验考核评价体系,代之以标本辨认考核、电脑多媒体考核及模拟护理操作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实验考核评价体系,以期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对解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6 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5]
为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及动手能力,我们从中职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遵从护理专业岗位的职责要求,根据教学大纲对课堂不同知识要点的认知要求,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入法、病例分析法、模拟训练法、讨论式教学法、示教演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1]卢秀真.病例分析法在中专护理解剖教学运用效果分析[J].解剖学研究,2008(4):313-315.
[2]汪华侨,初国良.人体解剖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解剖学研究,2008(3):225-228.
[3]谭鸿,王正才.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组织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J].科协论坛,2011(7):159-161.
[4]史杰.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打造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精品课程[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6):126-127.
[5]余寅.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组织学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7):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