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学高等院校通识教育途径
2014-03-20雷胜学张军要
雷胜学,张军要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2)
论医学高等院校通识教育途径
雷胜学,张军要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2)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通识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通识教育起步较晚;与国内综合性大学相比,医学高等院校通识教育更为薄弱。医学是最应体现人文关怀的学科,加强医学生通识教育,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对改善医疗人文环境、促进医学和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高等院校;通识教育;途径
1 通识教育的概念、历史和发展
通识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历史与教育本身一样久远。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中就有“七艺”教育,内容包括文法、逻辑、修辞、几何、算术、天文、音乐。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陶冶性情、涵养德性,形成高尚自由的心灵,由此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古代也有“通五经贯六艺”之说。《周礼》曾言:“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易经》也提及“君子多识前言往行”。这些都可以看做是通识教育的萌芽。通识教育真正形成科学体系,获得快速发展,是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工业化社会形成之后。19世纪初,针对现代高等教育功利性和技术化倾向日益严重问题,美国博德学院帕卡德教授第一次将通识教育与高等教育联系起来,并认为其是一种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的人文教育。
之后,通识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尤其是在欧美,通识教育发展尤为迅速,关于通识教育概念的论述也日益多样化,至今仍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在我国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就性质来说,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非专业、非职业性教育,实质是对自由与人文传统的继承。从目的来说,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人。通识教育应该是造就具备长远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的人才,提供高层次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以教会学生理解和领悟公民形象。它是关注人的生活、道德、情感和理智等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从内容来说,通识教育就是教学生熟悉知识领域内的主要事实和思想的教育,它强调的是关于人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技能教育,是非专业性、非职业性、非功利性、不直接为职业做准备的知识和能力教育,涉及的范围广阔全面[1]。
2 我国通识教育现状
相对于欧美国家,我国通识教育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全盘学苏联。而苏联高度重视工业发展,高等教育以培养实用型专家和国家干部为主要任务,将具有宽广性、包容性的高等院校变成了培养经济型、实用型、职业型技术人才的学院。这种高等教育模式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导致我国高校过于重视实用型、功利型人才培养,过于强调专业技能教育,忽视了思想道德、理想信念、心理健康、人格发展等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具有一定专业技能,但缺乏思想和创新精神,算不上全面发展。改革开放后,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这种教育观念无法培养专业技能与创新精神兼备的人才,无法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通识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关注通识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关于通识教育的研究不断展开并逐渐深入,其意义和重要性越来越被世人所认识。但总体而言,我国高校通识教育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较落后,存在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科学、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
3 医学院校通识教育途径
现代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和对专业技术的过于重视,使医学教育日益功利化、技术化。医疗卫生工作的对象是人,但医学却逐渐失去了其应有的人性化特征。近年来医疗行业腐败严重,医患关系日益紧张,也与医学教育的功利化有直接关系。医学追求的不再是人的价值与尊严,不再是丰富、完善人自身,而仅仅是技术的精湛。人的健康被划分为若干标准,以一连串的检测数据呈现;人不再是一个整体,而被分割为若干器官和部分。医学逐渐不再从整体的人的角度观察患者,日益忽视患者的生活处境和心理状态,医学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题和挑战。而医学院校加强通识教育,对于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改善医疗环境,改变医疗行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3.1 转变教育理念
医学关乎人的健康,必须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医学生耳濡目染,提高人文素养,并将其运用到治病救人工作中。这就需要医学院校转变教育理念,将医学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起来。医学不是一个独立王国,不是封闭的知识系统,而是整个人类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转变教育观念,将人文素养视为医学生的必备素质,从思想上重视通识教育,营造出让学生乐于接受通识教育、主动加强通识知识学习的良好氛围。
3.2 合理设置课程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要途径,精心分析论证、合理设置课程,对于实现通识教育的目的至关重要。通识教育主要包括以下课程:人文科学类有哲学、心理学、文学、伦理学、社会学、宗教学、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艺术学等;社会科学类包括法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统计学等;自然科学类包括数学、统计学、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等。医学生专业课程较多,学习任务重,可根据其特点和实际需要,精心选择应开设的课程。还有一些边缘、前沿学科,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开设相关课程。
3.3 实行学分制
现在学分制已在各个大学普及,通识教育也占有一定学分。以台湾为例,一般高校毕业总学分为128分,通识学分28分,占22%;而专业课程学分为100分,占78%。然而,美国大学通识学分大都占30%~40%[2]。应该借鉴国内外大学通识教育经验,给予通识教育以适当学分。如果有可能,可实行必修学分制,即采用必须自选课等强制形式,要求医学生必须修够通识课程学分才可以顺利毕业,至于具体课程可以自由选择。
[1]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黄坤锦.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规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4(3):35.
G420
A
1671-1246(2014)23-0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