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与迟发展效应
2014-03-20刘卓兵
刘卓兵
(中共秦安县委党校,甘肃秦安 741600)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与迟发展效应
刘卓兵
(中共秦安县委党校,甘肃秦安 741600)
关中—天水经济区在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处于明显的迟发展状态,迟发展必然导致迟发展效应,迟发展效应同时具有后发劣势和后发优势。研究该经济区迟发展效应的后发优势,对该地区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中—天水经济区;迟发展;迟发展效应;后发优势
一、关中—天水经济区迟发展的客观现实
关中—天水经济区自2009年经国务院批复通过后,该地区的发展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为了把关中—天水经济区打造成为“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人们从各个角度对经济区的健康有序发展建言献策。本文试以迟发展作为一种视角,就迟发展对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影响作一简单探讨。
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要顾全两个大局”的地区发展战略构想。“一个大局”是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即到20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全国就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国家和国际双重投资的情况下,加之东部地区在地理、自然环境、人文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率先步入现代化征途。东部地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率先发展起来,发展速度和水平均超过了中西部地区。从提高和发展的程度看,广大的西部地区处于明显的滞后状态。[1]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逐步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各地区经济普遍繁荣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正确分析当前形势,总揽全局,作出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决策,也是中共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三个重点发展经济区之一,规划中指出:关中—天水经济区是以西安为中心,主要依托西安、咸阳、宝鸡、铜川、渭南、天水等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重点发展高技术及其特色产业,加快建立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重点经济区。经济区的范围主要包括陕西的西安、咸阳、渭南、铜川、宝鸡、杨凌5市1区和甘肃省天水市,总面积6.96万平方公里。从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和现代化的历史脉络来看,该区在中国经济整体发展的部署中处于严重的滞后状态,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关中—天水经济区则是中国不发达地区和迟发展地区,处于明显的迟发展状态。
二、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迟发展效应
迟发展必然导致迟发展效应。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在其著作《从历史观点看经济落后》中创立了著名的迟发展国家经济增长模型,并进一步提出了“迟发展优势”假说,即相对的经济落后具有积极的作用,迟发展国家有可能充分利用在推动工业化方面所拥有的,由迟发展地位所致的特殊优势,以较快的速度和较低的成本有目的、有计划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目标。[2]他用这个概念来解释现代化起步较晚的国家现代化进程所面临的特殊条件与现代化的特殊性。“迟发展效应”指的是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因其现代化的起步较晚而与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在发展的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因而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具有不同于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的劣势与优势,即“迟发展效应”。结合研究实际,我们把研究迟发展的对象由国家衍变成地区,“迟发展效应”就是指起步比较晚的后发展地区在初始条件和区域经济再发展面临的环境发生变迁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系列的有利与不利影响及发展模式。由此可见,“迟发展效应”同时具有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笔者主要探讨关中—天水经济区迟发展效应的后发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自然地理优势
关中平原地处陕西省中部,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是陕西的工农业发达和人口密集地区,这里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基地,号称“八百里秦川”。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距离西安324公里,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关中、天水两地地理位置相邻,发源于甘肃渭源鸟鼠山的渭河流经天水、关中地区,由渭河串起来的天水与陕西关中地区历史文化相通,经贸来往频繁。这一地区位于西部腹地的中心地带、亚欧大陆桥中心,处于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要地,是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深厚、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
2.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资源优势
关中—天水经济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产业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
首先,以宝鸡、渭南、铜川、商洛、天水等地为重点的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及深加工。宝鸡重点发展铅锌、钛产业,渭南重点发展煤炭、化肥、钼精深加工等产业,铜川重点发展铝加工、建材、陶瓷等产业,商洛重点发展钼、钒等采冶加工和多晶硅等新型材料产业,天水以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建材产业。依托辐射区内延安、榆林、平凉、庆阳等地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促进能源化工产业向资源综合利用延伸。
其次,装备制造业是关中—天水经济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虽然经济区的装备制造业存在资本结构单一、人才流失、技术创新不足、产业集中度低等诸多劣势,但良好的工业基础、区位优势、科技资源优势、国防军工资源及国家的政策倾斜给关天经济区发展装备制造业,提升其竞争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再次,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关中、天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三万多处文物景点遍及全区,堪称中国的人文历史博物馆。这个地区含有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轩辕始祖、黄帝文化、深厚凝重的黄土文化、丝路文化、秦汉文化、大唐文化等自不必多说,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伏羲文化和大地湾遗址也都产生于这一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具有较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3.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科技优势
关中—天水经济区科技资源丰富,制造业特色优势突出,目前已聚集了陕西、甘肃两省70%以上的科技资源,拥有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8个、重点实验室7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4个、科研院所1000多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0多万,仅仅陕西省有自然科学研究人员47万人,高等院校60余所。各类科研机构1076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1.5万人。特别是高校科技实力很强,全区现有普通高校80多所,军事院校9所,进入国家“211工程”的高校达8所,进入“985工程”高校3所,拥有15个博士授权单位和29个硕士授权单位,为全国高校最为密集、科技实力最强的四大地区之一,科技综合实力一直居全国前列。关天经济区具有丰富的科技资源,而且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利用资本、技术、人力所具有的强大溢出效应,关天经济区综合实力必将产生巨大的改变。
三、迟发展效应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由于关中—天水经济区现代化起步较晚,又面临着国家经济整体布局和市场分工的日趋稳定,作为迟发展地区要把这种劣势转变为后发的优势,就要充分利用迟发展效应,推动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避免走弯路,努力赶超发达地区
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发达地区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教训,如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与规则、社会保障的理念与具体内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环境资源的再生与保护、法治社会的建构等方面的经验,也获得在贫富分化悬殊、环境污染严重等方面的教训。这些,对于后发展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来说无疑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关天经济区完全可以以长三角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等为参照,借鉴这些地区的成功经验,避免走弯路,实现跨越式大发展。使本地区尽快摆脱贫困并富裕起来,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会。
2.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资金,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地展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科学技术。后发展地区可以根据高起点、实用化的原则,直接引进发达地区或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在引进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再创造。关中—天水经济区可以借助西部大开发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快空白项目的招商引资,已有项目的转型升级,加大资金投入,高起点的引用先进科学技术,为赶上先进地区赢得时间和节省成本。同时,坚决反对把那些污染严重,在东部地区转型升级中的夕阳产业落户在本地区。
3.异质文化和外来模式的引用和接受,促进人们知识和思想的飞跃
后发地区在外部环境的引发和带动下,不可避免地会输入种种现代化因素,包括经济模式、社会价值观念等。这也符合文化滞后规律。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认为,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各部分的变迁是不一致的,有的部分变化快,有的部分变化慢,结果就会造成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一般来说,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就非物质文化变迁看,首先是制度变化,其次是风俗、民德变迁,最后是价值观念的变迁。[3]106-107外资和先进技术的流入对于业已形成的社会分工秩序而言,在商业链条上也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开始。更需要掌握丰富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市场管理人员。学习并熟练掌握先进的生产、组织和管理知识就必须对劳动力进行教育培训和素质培养,这将极大地带动本地区人们的文化素养,使人们的知识和思想获得极大的提升。
总之,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已使处于祖国西部的关中—天水经济区成为迟发展地区,迟发展效应是当前不可回避的现实。但我们必须把关中—天水经济区放在“大西安战略”“欧亚大陆桥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大西三角发展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国内、国际战略背景下,务须立足西北、放眼全国、面向国际重新思考,充分利用迟发展效应的后发优势,努力将关中—天水经济区打造成为“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
[1]徐建华,岳文泽,鲁凤.西部地区的迟发展效应、后发优势及创新对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3):47 -54.
[2]吴申元,王晓博.后发优势实现看我国转型期的制度战略选择[J].世界经济文汇,2001,(5):67-69.
[3][美]威廉·奥格本.社会变迁:关于文化和先天的本质[M].王晓毅,陈育国,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 刘蓉】
The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 ic Zone Development and Later Development Effect
LIU Zhuo-bing
(Party School of Qin’an County Party Committee,Qin’an 741600,China)
The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Zone in the contextof Chinese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history is in the obvious later development state,the later development inevitably leads to later development effect,and later development effect has the disadvantages and advantages.This paper studies the elaborated advantages of the later developmenteffect in this region which has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Zone;later development;later developmenteffect;advantage of later development
F061
A
1009-5128(2014)22-0081-03
2014-09-05
刘卓兵(1979—),男,甘肃秦安人,中共秦安县委党校讲师,社会学硕士,主要从事民族社会学和城市社会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