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改革与新启蒙运动

2014-03-20苏培成

文化学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转换法周老汉语拼音

苏培成

(北京大学,北京 100871)

1960年,我在北大中文系读书时,周有光先生在北大开设了汉字改革课程,我有幸成了周老的学生。周老的课使我大开眼界,使我对语文现代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一转眼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在这半个多世纪中,我读周老的书,学习周老的为文和为人,受到周老的鼓励与教诲,使我受益终生。适值周老茶寿吉期,敬祝周老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周老不是政治家,但他十分关心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他是学者,是当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从语言文字工作入手,关注的是如何让语言文字为社会的发展服务,也就是如何实现中国语文的现代化。语言文字的研究可以分为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本体研究指对语言文字本身结构的研究,例如语法研究、语音研究等;应用研究研究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语言文字的作用,推动社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周老的研究着重在语言文字应用的方面,在这些方面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真知灼见的观点。

周老把清末以来中国的语文改革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是语言的共同化,就是推广民族共同语,克服方言造成的交际障碍,实现国语统一;第二是文体的口语化,就是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做到言文一致,破除文言文对思想的束缚;第三是文字的简易化,推动汉字的整理和简化,减少汉字学习和使用的困难;第四是表音的字母化,推行拼音方案作为辅助汉字的工具,用于汉字不能使用或不便使用的领域。如果考虑到电脑的应用,还要加上实现语言文字的信息化。上述这些方面的改革大大促进了汉语汉字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进步,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为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的语文条件。我们每个人都是语文改革的受益者。

周老不但科学地总结了语文改革的历史,而且在语文改革的许多方面做出了切实的成绩。下面举几个例子。第一,周老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研制者,为方案的制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提出了汉语拼音的三原则:就是拉丁化,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音素化,采用音素制的音节结构;口语化,拼写普通话的标准语音——北京语音。他进行了具有创造性的研究,圆满解决了字母和音素配合的种种难题。汉语拼音方案是近百年来汉语拼音的最佳方案,到目前为止人们没有发现方案在设计上有重大的缺陷。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方案的推行已经半个多世纪,在社会语文生活的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决议批准汉语拼音是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汉语拼音由国内的标准发展为国际的标准。第二,周老牵头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对汉语拼音方案做出了重要的补充。汉语拼音方案只规定了汉语音节的拼写法,没有规定词和句子的拼写法。《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弥补了汉语拼音在这个方面的不足,扩大了汉语拼音的应用。第三,周老提出建立现代汉字学。传统汉字学是以《说文》研究为中心,主要解决阅读古籍里面的汉字问题,而没有解决现代生活里的汉字问题。现代汉字学研究的是汉字的现状和应用,正好补足传统汉字学的不足。例如,如何制订《规范汉字表》,如何实现汉字的“分级定量”,如何实现汉字的国际推广等,都离不开现代汉字学的指导。第四,周老密切关注汉字的信息处理,针对汉字进入电脑所遭遇的困难,及时提出了拼音转换法。文革后期电脑进入了中国,但是古老的汉字无法输入电脑,这成了中国走上信息化的瓶颈。王永民先生创造了五笔字型输入法,拆分字根,使汉字进入电脑,这是重大成就,可是五笔字型需要专门的学习和大量的记忆,年纪大一点的人很难学会,很难普及。在西方,电脑是普通知识分子都可以应用的文字工具;在中国不行,知识分子要用笔起草文稿,然后再由学会使用五笔字型的专业录入员输入,这就妨碍了中文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电脑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大众化的文字工具,周老提出了拼音转换法。具体说就是输入汉语拼音,由软件把拼音转换为汉字,可是汉字里的同音字很多,拼音输入时选择同音字又成为难题。于是周老又提出,拼音输入要以词为单位,而不是以字为单位。这就使得拼音转换法发展成熟,达到实用的水平。到如今,拼音转换法已经成为中文输入法的主流。我相信在座的诸位在使用电脑时,绝大多数使用的都是这种方法。周老的这个贡献并不比制订汉语拼音方案逊色。

下面再说一说语文改革和新启蒙的关系。在西方冲破中世纪的黑暗时代,首先是从语文改革开始的。这就是打破教会僧侣所垄断的旧文字,创造和群众口头语相结合的民族新文字。这才产生了启蒙运动。在这之后,才有了产业革命。中国的情况也一样。“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启蒙运动,这个运动也是从语文改革开始的。甲午战败后,国家面临被瓜分的危机,爱国知识分子认为要使国家富强必须开发民智,要开发民智就要普及教育,而要普及教育就要改革语文,于是开始了中国语文改革的运动。为了解决汉字的难学难用问题,1892年福建同安人卢戆章首先设计了“中国切音新字”,自费出版了《一目了然初阶》,由此引起了现代中国的第一波拼音运动的高潮。由1892年到辛亥革命先后产生了28种拼音方案,最后的成果是1913年制订的1918年推行的注音字母。“五四”运动是由文体改革开始的,它以言文一致为旗帜提出要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取得了成功。接着白话文运动的是国语运动和文字改革运动。国语运动的目标是国语普及,文字改革运动的终极目标是要变表意汉字为拼音文字,后来演变为汉字的简化和整理。语文改革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没有教育的发展,没有语文生活的现代化,启蒙就是空话。另一方面是促进国际文化的交流。语文是文化交流的工具,文化的发展是从高处流向低处,先进改变落后。一个封闭的社会,无法进步。打开了国门,开始了文化交流,看到了差距,受到了启发,这就开始进入了启蒙时期。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打破了思想的封锁,使得启蒙运动必然地产生和发展。周老总结语文演变的规律时说:“一种文化工具,只要易学便用,适合时代需要,它本身就会自动传播,不胫而走。”普通话、白话文、简化字、汉语拼音、拼音转换法,都是这个样子,没有例外。

进入21世纪,我们要坚持“五四”以来语文改革取得的成果,使得中国语文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前进。周老探讨了21世纪汉语和华文的发展,提出了三点看法。第一,21世纪华语将在全世界华人中普遍推广。英国在两百年前普及了英国共同语,后来成为事实上的国际共同语。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普及了日本共同语。全世界的华人将在21世纪末普及华夏共同语。第二,21世纪汉字将成为定形、定量、规范统一的文字。汉字难学难用主要不在笔画繁,而在字数多。字符从多到少,从繁到简,是文字进化的规律。在21世纪的后期,讲究效率的华人将把一般出版物用字限制在3500个常用字范围之内,实行字有定量,辅以拼音。在21世纪的后期,可能还要对汉字进行一次简化。第三,21世纪拼音将帮助华文在网络上便利流通。汉语拼音已经得到全世界的公认,成为国际标准。在21世纪的国际往来中,拼音将发挥沟通东西文化的桥梁作用。周老的高瞻远瞩值得我们重视,我们相信中国的语文改革会克服面临的困难不断前进。

猜你喜欢

转换法周老汉语拼音
物理方法之转换法
物理方法之转换法
浅谈汉语拼音的教学方法
不能多写一个字
汉语拼音化的反思
不能多写一个字
不能多写一字
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一个人的百年史
周有光:“吃小亏不占大便宜”
浅探转换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