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教育中的探索

2014-03-20张伟强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工学实训职业

张伟强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惠州 516025)

1 目前高职护理专业培养模式的现状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达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培养的途径和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学思想和观念。近几年,高职教育教学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文件精神引导下,各类职业院校在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从理论研究到具体操作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然而,在目前的护理教育教学过程中,许多学校的护理专业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教学,高职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医院实际需求相脱节。一些专业教师在高职教育观念上存在错位和偏差,对护理学科的应用性认识不足,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对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教学中难以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一些院校对当前社会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对护理专业人才具体要求的差异性认识不足,对护理专业知识结构的层次与能力结构的侧重点把握不准,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职业化程度不高,学校和用人单位在护理人才的招聘录用方面,出现供需不对口的现象。

因此,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必将带动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的重新定位和制订,引领专业改革与建设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1]。

2 当前高职护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分析

众所周知,护理类等医学学科的实践很难像自然科学那样在实验室就能很好地完成,一方面是因为学校难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医院实践环境,让他们去实践、演练;另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护理专业实施的工学结合形式,由于种种原因,还停留在偶尔“走出去,看一看成功医院的做法;请进来,听听专家学者的见解”这一初级阶段。这显然难以达到社会、医院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要求。

同时,有人认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要进一步强化工学结合的形式,特别要重视医院参观、实习、顶岗等实践活动。这些对于专业建设来说,出发点是好的,但从我国高职护理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园外的实施情况来看,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医院)实习的效果普遍不佳。

其一,医院担心正常的医疗活动受到干扰,不愿甚至拒绝接待学生实习,致使校外实习只能走马观花,学生得不到相应的专业技能训练,从而使实习活动流于形式。

其二,相应的护理岗位不能安排大量的学生进行同步实习,从而难以甚至无法达到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具备从事医院实际工作的能力,适应医院护理工作需要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教学目的。

其三,虽然能给学生感性的认识,但无法让学生学以致用、亲身实践,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工”、“学”两环节相互脱节的问题。而这种“工”、“学”间的脱节,是高职护理职业教育最大的硬伤。因此,我们认为要寻求工学结合形式的突破,必须要有改变,要有创新思维,才可以打破护理专业发展的瓶颈[2]。

3 创新护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设计原则

3.1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环境情景化原则

高职护理专业仿真实训突出模拟实训的高仿真性,环境模拟越真实,实训的效果就越好。在仿真护理实训环境中,根据病人的需求,使学生掌握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以医院护理工作程序为主线,将各个护理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让学生在实训环境中认识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完成的工作,认识医院基于流程的运作与管理模式。这一原则既是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所要求的,也是护理工作部门的综合协调性所需要的,更是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开放性所要求的。

3.2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过程互动化原则

护理专业仿真实训由一个团队协同进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努力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促进能力发展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形成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建立以促进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教学体系,以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因此,要求在护理专业实训过程中将学生安排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通过系统学习与实践操作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适应护理工作的要求。在实训过程中,每个岗位的操作结果都会对其他岗位产生影响,即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其他环节,并最终影响整个实训的效果。因此,学生只有各负其责、通力协作,才能实现目标,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3]。

4 高职护理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4.1 构建护理专业学生工学结合体系

近年来,我们在广泛吸取国外办学的先进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贸易和信息产业的特点,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式,强化护理专业学生工学结合的培养,初步形成符合当地区域发展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为基础素质能力、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拓展能力。

(1)基础素质能力是其他两个能力层次的基础,这里不仅包含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等公共基础素质方面的内容,还包括美学修养、文学艺术修养等人文基础素质方面的内容。应该让学生广泛了解与专业有关的人文、历史、法律、礼仪、心理学等基础知识,通过基础课教学和举办人文知识讲座等形式,为学生日后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知识技能主要包括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护理管理等护理岗位必需和够用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3)专业拓展能力主要包括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职业培训,各类与学生自身爱好和就业相关的教育类、管理类、外语类选修课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体现护理知识结构的开放性、动态性,进一步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广度和深度[4]。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职护理人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往往是各种素质、能力因素的综合体现,即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学生就业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在不同层次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形成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4.2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必须根据行业发展趋势、社会对护士岗位的要求和培养目标,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模拟实训、社会调研、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等途径,强化对基础素质能力、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拓展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护士专业的必备技能。创新的工学结合模式的建立,是解决校园学习与职业实践相脱节和实现有效就业的根本途径。本着项目驱动、任务导向、校企结合、能力培养的宗旨,建立护理专业工学结合仿真实践教学模式。

对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对护理学生的教学中,要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岗位能力,就要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导向组织教学,突出实践环节。在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单一课程和综合实训的结合,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在渐进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如在基础护理学、社区护理等专业核心技术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渐进和逐步综合式的实践教学方式,使实训比例达到或超过总课时的70%,制订完备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使课程教学规范化、科学化。在教学手段和方法方面,重点实行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和任务导向教学,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升[5]。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构建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校院结合、多管齐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所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对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3 建立工学结合护理人才培养的考评体系

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完成学生知识能力的转化。一方面,建立各类护理实训室,对学生进行铺床、真人注射、真人静脉输液、新生儿沐浴等实际操作训练,在仿真的实训环境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强化和提高;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各种资源,为学生创造到校医室、门诊、附属医院等岗位顶岗实践的机会。加强学校和校外实训单位(医院)的联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以校内实训情景模拟、实际岗位体验、案例教学等方式强化实践教学,使学生真正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加强工学结合,校院合作,针对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考核,应积极探索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多元化的考试形式。在考试内容和考题设计方面,加大理解性、应用性的考题比例,以分析应用、方案设计、思维创新等题型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加教师评价的方式,将综合专业知识测试与仿真模拟操作测试相结合,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接轨,有效缩短学生工作的适应期。

4.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建设一支“双师型”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保证。要适应以能力为主线的职业教育理念,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专业人员,我们认为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采取积极措施解决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问题。要引导教师积极参加相关的职业技术培训,获取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争取定期选派相关教师参加医院护士培训,邀请资深护理专家进行讲座,或参加本省市护理协会组织的活动,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护士的要求,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水平。

二是完善护理专业教师队伍的人员结构,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不断引进既有实践能力,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素质人才来充实师资队伍,完善师资结构。应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护士、同行业专家担任专、兼职教师,进行护理实务有关内容的教学与指导,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三是在教师队伍中引进鼓励机制,推动教师走出校门承担医院的护理工作,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医院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融入社会,参与实践,熟悉护士的职业环境。鼓励教师到服务一线去寻找课题、参与医院决策、举办讲座等,用所学理论知识服务于社会,并在实践中获取最新的市场信息,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

综上所述,高职护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课堂教学同医院实践、顶岗工作分段或有序交替、学用相长的课程类型、结构与制度。这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利于加强工学结合,明显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心理素质、抗压性、社交能力,从而适应医院的工作要求。让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在学校与医院两种育人环境中得以强化提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既是促进就业的一种机制,也是造就和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术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根本途径与方法。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教高[2006]16号.

[2]龚小勇,包华林,余建军,等.“工学结合,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职教论坛,2007(12):17-19.

[3]张传军,崔承琦.试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6,13(2):.48-53.

[4]何静.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4):121-124.

[5]韦进.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5):85-87.

猜你喜欢

工学实训职业
盐工学人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职业写作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爱的职业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