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联合B超引导治疗阑尾周围脓肿130例※

2014-03-20董进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6期
关键词:脓液下腹包块

董进英

(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上饶 334000)

阑尾周围脓肿是常见的急性阑尾炎并发症。多数因为急性阑尾炎误诊、就诊不及时或因经济、工作、害怕等不愿手术耽误治疗而发展为阑尾周围脓肿,该病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本文主要阐述2010年以来,我院收治260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B超介入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疗效与单纯西医疗效统计比较,取得较为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60名阑尾脓肿病人,其中男性150例,女性110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11岁,年龄平均为51.5岁。用电脑按单双方式随机分为治疗组130例,对照组130例。入组条件为:①右下腹有急性痛病史;②体温大于37.0摄氏度,有炎症但只存在右下腹,腹膜炎为无弥漫性;③右下腹包块明显;④中性粒细胞占有比例上升,白细胞计数在10.0*109以上;⑤B超显示包块内部有液性暗区,且在B超引导下穿刺有脓液抽出。

1 .2方法

1.2.1 B超引导穿刺方法 病人的卧式为平躺位,超声型号飞利浦HD1-5000型。超声测量并确定穿刺位置,取皮肤比较少且离脓肿腔距离最短,判断脓液稀厚程度,选择较为适宜穿刺针。抽出脓液是以荧光屏监视为基础,对张力过高、脓腔较大的脓肿实施立管引流。

1.2.2 治疗方法 ①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经B超定位引导穿刺抽脓后,使用芙蓉散 (芙蓉叶、泽兰、黄芩、黄柏、大黄、冰片)并以白醋或黄酒为药引,调成糊状外敷局部;口服阑尾清解中药汤加减 (金银花20g,大黄20g,牡丹皮15g,川楝子l0g,生黄芪30g,蒲公英20g,冬瓜仁15g,木香l0g,红藤20g);静脉滴注替硝唑、头孢地嗪抗生素。②西医组:在经B超定位引导穿刺抽脓,静脉滴注替硝唑、头孢地嗪抗生素。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体温小于37摄氏度、腹痛消失、白细胞计数在10×109以下,且有正常比例的中性粒细胞,B超复查显示右下方包块消失;好转:患者体温小于37摄氏度、腹痛消失、白细胞计数在10×109以下,且有正常比例的中性粒细胞,但B超复查显示右下方包块仍可见;未愈:上述每项项指标都没达到,有些炎症甚至加重。

2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总有效率、治愈率、随访复发率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方案治疗阑尾及周围脓肿有效果,但治愈率、总有效率、随访复发率之间存在差别,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详见表1。

表1 两组的疗效比较 [n(%)]

3 讨论

诊断阑尾周围脓肿并不困难,但要定性为脓肿或炎性包块则是决定关键的治疗原则。前者为腐败成脓、为毒热,热重于瘀;后者瘀重于热,以血热所致的瘀块。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B超的发展和应用,阑尾周围脓肿声像图特征有明显表现,不规则的肿块边界、不均匀的内部回声,混合中低回声且有液性暗区;有时脓腔内见气体回声[1]。这些声像在临床诊疗有较大价值。

中医认为阑尾脓肿是腑气不通、热结于腹所致。基本治则为清热利湿、通攻下、活血化瘀。按 “急则治其标”中医原则,阑尾及周围脓肿的包块即是最大的 “标”。采用单一的西医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疗程比较长,加重了患者的疼痛及经济负担,但在B超定位引导下进行穿刺抽脓,并配合中药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通腹透脓之方剂组合。方中蒲公英、金银花、红藤有清热解毒功效;黄芪补气;大黄有通里攻下能力;冬瓜仁排脓逐瘀;川楝子、木香行气止痛;桃仁散结活血;牡丹皮祛瘀、凉血、清热,改善脓肿及其周围微循环。外用荚蓉散清湿热和滞、软坚下结、攻坚破结。

总之,在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时,在B超介入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明显优于西医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可供选择的疗法。

[1]何继和.外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l:72-73.

猜你喜欢

脓液下腹包块
包块型宫角妊娠的超声表现
遇到恼人的“火疖子”,该怎么办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研究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乳腺炎患者乳腺脓液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多层螺旋CT在急性右下腹疼痛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