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肾舒肝饮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40例

2014-03-20刘益军肖小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6期
关键词:表面抗原阿德福乙肝

刘益军 肖小明 唐 森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肝病科,长沙 412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观察病例均为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一院肝病科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门诊患者共79例,依据就诊顺序查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 (3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性别、年龄、HBeAg阳性)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均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n 平均年龄 (岁)治疗组 40 28 12 40.71±7.09对照组 39 26 13 40.33±7.59男女

1.2 诊断标准 西医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制定的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关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辨证诊断参考参见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 (修订稿)》(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相关内容[2]。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近期未用其他方法或药物治疗者;②肝功能处于代偿期 (总胆红素≤51μmol/L,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1.5,白蛋白>30.0g/L, 2×正常值上限≤ALT≤10×正常值上限); ③HBeAg阴性, HBVDNA≥1×104拷贝数/mL, HBeAg阳性, HBVDNA≥1×105拷贝数/mL; ④年龄 18~60岁;⑤同意参加本临床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同时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或丁型肝炎病毒;②合并代谢性或自身免疫性肝病;③合并肝癌、肝硬化、而且出现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的并发症;④肺功能不全,心、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患者、精神病患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入选前24周内曾接受过干扰素、胸腺肽或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入选前曾经使用过核苷类药物的予以排除。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 (葛兰素史克制药有限公司)10mg口服,每天一次。观察疗程2年。治疗组:阿德福韦酯 (葛兰素史克制药有限公司)10mg口服,每天一次。并口服益肾舒肝饮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自制中药制剂),每次1包,每天三次,泡水代茶喝。观察疗程2年。

1.6 观察指标 ①症状指标:观察并记录以下症状:胁肋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身目发黄、脘闷腹胀、疲倦乏力、肝区疼痛、口干而苦、烦躁易怒、嗳气、大便稀溏、神疲懒言、肝脾肿大、蜘蛛痣肝掌等。②实验室检查:主要有肝功能ALT、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乙肝病毒DNA定量 (PCR法)、乙肝标志物。③安全性检测如三大常规、心电图、肾功能等。

1.7 疗效评价标准 ①临床疗效参照 《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按显效、有效、无效评定。②谷丙转氨酶 (ALT)复常率、HBeAg和HBV—DNA转阴率。

1.8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n(%)]

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果提示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治疗前后HBeAg血清转换率HBVDNA转阴率的比较 见表3。

表3两组治疗前后HBeAg血清转换率HBVDNA转阴率的比较[n(%)]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治疗组HBVDNA转阴率在24周、48周、96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eAg转阴率在48周及96周时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果提示,治疗组HBVDNA、HBeAg转阴率均优于对照组。

2.3 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复常率的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后肝功能复常率的比较 [n(%)]

治疗组24周及48周肝功能复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在96周两组肝功能复常率无明显差异 (P>0.05)。结果提示,治疗组在早中期能提高肝功能复常率 (P<0.05)。

2.4 治疗前后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不同时期乙肝表面抗原 (HBsAg)定量比较

表5 两组不同时期乙肝表面抗原 (HBsAg)定量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P<0.05,△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48周 治疗96周治疗组 40 7325±2589 5420±1980**## 2794±2056**##对照组 39 7278±2390 7106±2457△ 6056±2149*

治疗组能降低乙肝表面抗原 (HBsAg)数量,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1),对照组治疗48周对乙肝表面抗原 (HBsAg)数量无明显影响 (P>0.05),治疗96周时可以降低乙肝表面抗原 (HBsAg)数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在降低乙肝表面抗原 (HBsAg)数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1)。

2.5 不良反应的比较 两组治疗后肌酐异常的均出现1例,血常规、心电图等均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乙肝病毒感染呈世界性流行,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我国1~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全国约有2000万例慢性肝病患者,每年约30万人死于慢性肝炎[1]。中医无慢性乙型肝炎病名,该病属于中医 “黄疸”、 “胁痛”等范畴,正气亏虚是其发病的根本,正如 《素问·遗篇·刺法论》云: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所以肾脾亏虚是其发病的关键。正气亏虚易感邪,以致该病的特点虚实夹杂、缠绵难愈,反过来再影响脾肾。 《金匮要略》云: “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便是这个道理。而关于本病的辨证分型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会议将慢性病毒性肝炎分型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缘型,由此可见肝郁脾虚型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证型。

目前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抗病毒治疗是其中的关键,目前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两大类,阿德福韦酯属于核苷类药物的一种,抗病毒特点为起效相对缓慢.耐药率相对低,且有潜在的肾毒性,目前通常被作为抗病毒药物发生耐药后的联合用药[4]。但是我国尚处于发展中国家,阿德福韦酯由于其价格的低廉性,临床仍在广泛的作为一线用药。因此利用中药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失为一个新的课题,中医药对慢乙肝的治疗在改善症状、调节人体免疫、抗肝纤维化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但在清除HBVDNA方面仍显现出不足[5]。益肾舒肝饮是我院自制的一个中药制剂,由黄芪、生地黄、柴胡、白芍、白术、茵陈、蚂蚁、白花蛇舌草等药组成,具有健脾益肾、舒肝解郁的作用,并能清热、解毒、利湿等作用,利用现代工艺制作成袋泡剂,服用相对方便,免去了传统煎药的麻烦,使患者的依从性大大增加。前期研究发现该药能有效的促使肝功能恢复,而在本研究中益肾舒肝饮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但充分的提高了阿德福韦酯抗HBV的作用,又能显著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肝功能,提高疗效,并减少了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 年版)[J].传染病信息,2011,24(1):III-XV.

[2]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试行)[J].中医杂志,1992,33(5):39-40.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6-349.

[4]吕睿,王志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220-224.

[5]郑翔,马宁宁.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4):77-79.

猜你喜欢

表面抗原阿德福乙肝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截短片段P165在酵母中表达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胶体金与酶联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效果对比探讨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
阿德福韦酯联合加味逍遥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观察
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与D-二聚体在医院获得性肺炎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恩替卡韦治疗耐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阿德福韦酯联用五酯滴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