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血补益肝肾法治疗早期脊柱骨关节痛50例
2014-03-20曹运羿
曹运羿
(江西省于都县中医院骨伤科,于都 342300)
脊柱、骨关节疼痛为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超过80%的人在一生中有过腰、腿关节疼痛的病史。本文所指的脊柱、骨关节疼痛是指慢性劳损性疾患,发病多以颈肩腰背部、膝关节酸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为主要表现。这些腰腿痛多发生在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亦逐渐增加。而颈腰腿痛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日渐加剧。而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许多腰腿痛的发作是自限性的,常能自行缓解。但对有些人来说,腰腿痛会转为慢性,而随年龄增长而发生腰椎退行性改变及失稳是其主要的病情发展和病理结果。脊柱、骨关节疼痛的早期干预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将年轻患者按照中医望闻问切四诊进行总结,将肿瘤、结核、感染、风湿、类风湿患者以及体型明显瘦小、疼痛剧烈、X线检查骨质增生明显者去除,这一类型患者先天肝肾不足,且肝肾不足证候明显。其余患者均具有以下特点:患者气色正常,饮食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舌质暗红或淡红、苔薄白,脉象正常或微弦。颈、肩、腰、膝酸痛,过劳加重,休息缓解。膝关节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颈椎、腰椎X线正常或轻度骨质增生。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50例,分别予以活血化瘀、祛风湿止痛方药 (成药则以活血止痛胶囊、骨筋丸胶囊为代表)和益气养血、补益肝肾方药 (成药则以仙灵骨葆胶囊、骨疏康颗粒、六味地黄丸为代表)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疗程均在2~4周。同样均配合颈腰背部及关节局部肌肉自主功能锻炼。见表1。
表1患者分组情况
2 结果 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复发率、复发后再服原药有效率比较 (n)
总有效率:活血化瘀、祛风湿止痛组84%;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组94%。复发率:活血化瘀、祛风湿止痛组64%;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组32%。复发后再服原药有效率:活血化瘀、祛风湿止痛组50%;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组100%。
3 讨论
随着人的年龄增长骨质逐渐疏松,骨的质量下降,载荷减小,同等受力的条件下容易产生细微骨折或关节面遭受损伤失去营养,导致骨关节疼痛,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骨关节退行性变,X线检查可以证实。以中医理论论之患者年事渐增,加之劳作、调摄失节,先以卫气不足,卫表不固,邪风内侵,内伏筋骨,久则气血不畅,继而肝肾不足,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之源不能濡养筋骨,故见出现疼痛。脊柱为督脉之所在,督为阳脉,主动。且赖乎气之温煦、推动、气化作用。故易于较早出现颈腰背痛。
年轻患者其发病亦有其与工作特点紧张度相关之特殊性,多以制衣从业者、办公室文职人员多见,多因劳动姿势伏案过久,督脉经气不舒;或熬夜过多,肾水枯耗,不能濡养经脉,故出现脊柱关节疼痛。并且X线亦有相关表现,如脊柱关节的稳定性下降。
该类患者因年龄尚轻,气血相对充足,脏腑尚未明显受损,患者大多气色正常,饮食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舌质暗红或淡红、苔薄白,脉象正常或微弦。辨证时较难有典型的气血、阴阳、脏腑偏盛、偏衰的表现。具体辨证有一定的难度。
作者在制定治疗原则时紧密结合以上病因,辨证施治,并根据近年治疗较为成功的患者进行总结,得出治法主要以补法为主的治疗原则。
活血化瘀、祛风湿止痛:年轻患者初次发作,尤其发作时间较短者 (1个月以内),多以卫气不足,卫表不固,邪风内侵,内伏筋骨为主。所以服用活血化瘀、祛风湿止痛药物大多有效。该类药物含有明显的止痛效果,起效快,效果好。随着病程进展,邪风内侵,内伏筋骨,久则气血不畅,继而肝肾不足,所以再服原药效果渐差。一部分患者貌似强壮,服用该类药物以后迅速出现头晕、乏力,甚至疼痛加剧,因其气血肝肾不足于内也。该类药物久服伤气耗血。
益气养血补益肝肾: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气旺,肌表自密,邪气不能内侵,伏邪则由里而表散之;气旺,气血自通无须另外使用活血行气之药;补气药物首选黄芪。黄芪性温,味微甘,能补气兼能升气,偏寒者配以桂枝以通阳,偏热者配以知母以凉润。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损,则筋骨不养;肝肾充盈,则筋骨濡润。方选六味地黄丸化裁。重用山茱萸,山茱萸味酸而性温,善补肝肾,得木气最厚,收涩中兼有条畅之性,故能通利九窍,流通血脉,利关节,治寒湿痹证,且其敛正气而不敛邪气,诚为补益肝肾、通利关节之要药[1]。综合以上两者,用药多效。仙灵骨葆、骨疏康是这类药物的代表性成药,亦有良好的效果。
使用益气养血、补益肝肾方法治疗的患者大多起效较慢,常在3~7天后起效,因其先培本再驱邪的缘故。
不管使用何种方法,均须配合颈腰背部及关节局部肌肉锻炼,方有更长久的疗效。因为肌肉锻炼本身能起到鼓动阳气,活血行气的效果,长期练习,在一段时期内可达到不药而愈的效果。以 “飞燕点水式”最佳。
依本人拙见,X线检查见有骨关节退行性改变,是否可作为望闻问切之外,肝肾不足的又一辨证依据,尚值得商榷,但实为诚验之法。
人们在日常治疗中,常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受中医简单辨证 “不通则痛”的深刻影响,中医骨病疼痛众多医师多从气滞血瘀、寒湿内阻辨证。用药以活血化瘀,祛风湿药为主,且这类药物在临床上最为丰富,最容易购得,甚至可以说达到泛滥的程度,如若患者体质壮实,或许可取得些许效果,若患者体质较弱,非但无效,反而使疼痛加重,此类病案不胜枚举。但使用同样的药物,效果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肯定是辨证有失偏颇。以上所言,旨在与大家探讨证候不明显时辨证的重要性。勿让大家只知道骨科就是活血药,骨科医师就是 “跌打”医师。
[1]张锡纯.王云凯,杨医亚,李彬之校点.医学衷中参西录[M].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1985: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