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拓展项目引入学校运动会的思考

2014-03-19俞峤宁

甘肃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体育

俞峤宁

〔关键词〕 体育;学校运动会;拓展项目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2—0059—0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运动会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学校运动会只是少数学生展示的舞台,不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在心理与生理方面的需求,这已经不太适应关注全体学生身心发展这一要求。为此,笔者认为应将拓展项目引入学校运动会之中。

一、拓展项目安排的原则

1.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安排相应的拓展项目。l~2年级学生四肢和大脑的发育水平不高,平衡能力、控制能力与协调能力较差,在项目选择上,应要求动作简单、难度小又不失娱乐性,可安排“二人三足”、“双人挽臂侧向跑”及“软球5米投准”等项目;3~4年级学生身心有所发展,运动能力有所提高,因此,项目难度要随之提高,其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要逐渐增大,如,“足球过杆”、“篮球投准”及“搬运实心球”等;5~6年级学生的拓展项目主要应以力量性、耐力性运动为主,选择“1分钟篮球投准”、“蜈蚣走”等项目较为适宜。

2.根据学生性别特点进行安排。到3~4年级以后,男女学生生理发育存在差异,女生力量与速度明显不如男生,但她们的协调能力优于男生,所以,在项目的安排上,要根据男女学生的性别特点设计,并分开进行比赛,或者在人数相等的情况下进行男女混合比赛,可安排“蜈蚣走”、“搬运实心球”等项目。

二、场地安排及比赛器材的来源

拓展项目场地的安排要与田赛和径赛进行统筹规划,多元化利用。在常规的田径赛间歇可安排拓展项目的比赛,也可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安排其他场地。这样既合理分配了场地,又带动了运动会的比赛气氛,增强了运动会的观赏性。拓展项目比赛的器材可以就地取材。如,“ 二人三足”可使用旧布带;“软球投准”可使用旧的软球和废物筐;“蜈蚣走”的器材则在木板上钉上布带即可。这些都是学生常见、熟悉的物品,巧妙的利用令人耳目一新,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探索能力。

三、比赛规则的制定

拓展项目的比赛规则要根据参与比赛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年龄、性别等的特点来灵活制定。如,“搬运实心球”,对体力和速度有一定的要求,当参赛对象是3~4年级的学生时,其规则为:距离5米,每次最多可搬运3个球,进行男女混合接力;当参赛对象是5~6年级、7~9年级的学生时,其规则为:距离l0米,每次搬运球的个数不限,进行男女混合接力。

四、比赛组织方法

在组织方法方面,由于拓展项目多为集体项目,为保证运动会能够正常进行,需另设检录处。另外,可选择高年级学生做小裁判员,辅助教师组织比赛。这样,不仅比赛秩序能得到保证,而且小裁判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在实践中也能得到提高。将拓展项目引入学校运动会,这是对教师的一种新挑战,教师应结合运动会常规组织管理,在赛前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并向他们讲解安全注意事项及遇到危险怎样保护自己,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五、裁判方法

1.采用田赛或径赛的录取办法。有些拓展项目可采用田径赛的录取办法,从而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如,“软球投准”项目可采用铅球项目的录取办法,而“足球过杆”可采用l00米预决赛的录取办法。

2.采用淘汰的录取方法。一些拓展项目参赛人数较多,若采用田径赛录取办法,则使比赛过程过于繁琐,比赛项目时间过长,需要较多的裁判员组织比赛。而采用淘汰的方法,则不用计时,既节省了人力,又优化了秒表等器材在运动会上的分配。

3.分值。如果要将拓展项目作为学校运动会比赛项目的组成部分,那么就应该与田径赛一样记录分值并作为班级排名的依据。如,采用集体记分办法,以比赛取前四名为例,单人和双人项目第一名7分,第二名5分,依此类推;集体项目第一名l4分,第二名10分,依此类推。

编辑:孟 刚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育
我为体育狂
论清末体育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休闲体育教学中“休闲”的诠释与演绎
——评《休闲体育》
高考需要包括体育吗?
我眼中的好课——从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体育展示课谈起
体育教学如何更好地使用讲解示范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