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说课设计
2014-03-19孙玉凤
孙玉凤,李 兰
(焦作市卫生医药学校,河南 焦作 45400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说课设计
孙玉凤,李 兰
(焦作市卫生医药学校,河南 焦作 454000)
说课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活动。现就儿科护理学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说课设计与同行进行交流学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说课;设计
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教学中,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通过情景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等环节,将多种教学方法巧妙结合、相互渗透,营造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突出重点、攻破难点,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现从教材分析、教法选择、学法引导、教学过程、教学反思5方面阐述本次课的设计。
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出自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儿科护理学》。
1.1 教材特点
该教材在编写上突出职业特点,注重技能培养,紧扣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比较贴近中职教学要求。
1.2 地位与作用
本次课选自教材第九章第二节,为一学时的理论授课。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学基础知识,后续单元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的学习,又必须有本节知识的支撑,所以本次课在本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3 教学目标
结合临床实践和教材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立体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叙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常见病因及临床表现;能够制订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计划。
(2)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情景设置,模拟进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情评估,制订护理计划;通过小组合作,应用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了解临床护理工作程序,形成临床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沟通能力、责任感。
1.4 重难点分析
重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难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措施。
2 教法选择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其想怎样学,课堂教学才能有效进行。所以,在教法的选择上以学情分析为落脚点。笔者授课的班级为中职二年级,学生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对临床课学习好奇心很强,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对患者的主观感受体会不深,对患者缺乏关爱。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在本次教学过程中,笔者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辅以角色扮演法和案例分析法。
3 学法引导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学法的指导。本次课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配合自主学习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建立自信,得到肯定,激发学习热情,并且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完成由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 教学过程
4.1 课前准备阶段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前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1)分组:将班级学生强弱搭配分成6组。
(2)分发学案:课前1周发放学案,学案中有本次课所要达成的目标、重难点以及课堂教学设计,学生通过图书阅览室、互联网等途径查找相关知识,进行有效预习。
4.2 课堂实施阶段
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5个环节:(1)视频播放,导入新课;(2)任务驱动,分析讨论;(3)合作学习,探究新知;(4)归纳总结,梳理新知;(5)职考衔接,巩固新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突出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4.2.1 视频播放,导入新课 播放学生熟悉的电视剧《心术》中的一个片段,利用女主角的一句话——美国每年死于普通感冒的人有三万六千人,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吸引学生注意力,使课堂气氛学习活跃起来,从而引出上呼吸道感染的定义。
4.2.2 任务驱动,分析讨论 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布置4个任务,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组内进行分工合作,开展有目的的学习活动。
任务一: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护理评估;
任务二:牢记两种特殊类型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
任务三:制订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计划,绘制流程图;
任务四: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4.2.3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此环节主要完成上一环节中布置的4个任务。
任务一的实施:让学生对案例中的患儿进行护理评估。由于学生课前已做了大量的预习工作,心中已有一定的答案,在课堂上通过进一步讨论,将本组答案写在黑板上并进行展示讲解,教师在此过程中点拨指正。
任务二的实施:设置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就诊情景,学生通过扮演护士和家属,模拟接诊,认识到同一种疾病在临床上可有多种表现,在感受患儿家属焦虑心情的同时,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护士,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爱伤意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任务三的实施:此任务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可沿用任务一中的病例,通过6步完成:(1)看:自主学习,初步了解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措施。(2)听:教师讲解,梳理整个护理程序,突出重点。(3)探:讨论探究,形成统一认识。(4)说:小组抽签,选代表阐述本组制订的护理措施。(5)写:每组写出护理计划、绘制流程图。组内成员积极参与,至此学生对护理措施已会针对性地运用,从而突破了难点。(6)评:各组展示护理计划、流程图,进行评比。
任务四的实施:抽取两组推荐代表向“患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学生作为患儿家长可以咨询相关问题。这种学生问学生的方式,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
4.2.4 归纳总结,梳理新知 本环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小组接龙的方式,各组说:“今天我学到了……”最后由教师梳理所学新知。
4.2.5 职考衔接,巩固新知 结合护考大纲,选择相关考题进行检测,最后布置一项拓展作业:每人设计一份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手抄报。
4.3 板书设计
将本次课的课程主线、重点、难点写在黑板左侧,中间为学生展示区,右侧为各小组得分区。
5 教学反思
本次课结束后,笔者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两方面进行总结。本次课的亮点是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启发探究为动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身临其境,培养爱心、同情心。收获是“四个让”:书本让学生自学,规律让学生发现,疑难让学生研讨,评价让学生参与;不足之处是活动较多,时间稍显不足。
G424.2
B
1671-1246(2014)19-00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