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解剖学基础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4-03-19王燕虹
王 朴,王燕虹
(桂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2)
浅谈中职解剖学基础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王 朴,王燕虹
(桂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2)
对护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是中职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解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树立、教学的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的挖掘、青春期教育等方面充分发挥解剖学基础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中职;解剖学基础;德育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德育工作得到空前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教育目标。随着中职卫校招生数量的增多,部分学生出现了诸如缺乏自信、人际关系紧张、自律性差及吸烟等问题,一些学校也出现了重专业知识传授、轻人文素质培养的现象。由于护理人文教育的缺失,出现了医学生玩弄尸体标本、实习护士虐待新生儿等事件,凸显了当前医学德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我国人文教育起步较晚,师资力量薄弱,中职生对“填鸭式”的理论说教往往会产生心理上的抵制情绪。因此,只有选择好德育工作的切入点,才能有效开展德育工作。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学科,是护生接触最早且必须学好的医学基础课程。对护生开展德育工作不仅是中职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解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今天,如何利用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中寻求德育渗透的切入点,巧妙穿插德育内容,把握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的契机,是教师需要长期研究与实践的课题。
1 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学生
专业课德育渗透的根本是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挖掘相关教学内容,将德育渗透其中,做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部分学生第一次看到尸体时脸色苍白,不敢看、不敢摸,此时,教师要宣讲唯物主义思想,并亲自触摸,做示范,教育学生珍惜观察实验标本的机会。在理论讲授中注意渗透:(1)进化发展的观点。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人类起源和进化论,而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畸形和变异通常是某些返祖现象和胚胎发育不全的表现。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人体形态结构,区别生理和病理状态。(2)结构和功能相联系的观点。形态结构是生理功能的基础,而生理功能的改变又可影响形态结构,所以,应要求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强健体魄。(3)局部和整体相统一的观点。人体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形成的有机统一体,要求学生学会利用局部知识联系整体,用整体观点理解局部。
2 提升教师自我修养
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是教师的职责。教师的思想品质、人生观、世界观、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解剖学教师作为学生入学后接触到的第一位医学专业课教师,是学生最重要的榜样,应做到衣着得体、语言文明、态度诚恳、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人格品质影响学生。注重师生互动,多与学生交流,加强对学生纪律性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不迟到、不早退的好习惯,以便将来能更好地服务病患。
3 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德育渗透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关键看教师是否具有强烈的育人意识和渗透欲望,是否具有良好的教学功底和教育能力。
中职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面对众多解剖学专业术语时,必然会产生畏难情绪。解剖学教师要结合课程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用鲜活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进行渗透,巧妙引导,转变学生的思想,使之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1];要借鉴并注重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PBL教学法的运用,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粉笔+教材+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渗透职业精神,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陶冶情操,寓教于乐,达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学生在进行运动系统骨骼标本实验时往往会出现两种现象,要么非常害怕,要么对标本不尊重。所以,教师在第一次上解剖学基础实验课时就要告知学生实验所用的尸体和标本大部分来自遗体捐献者,并介绍原材料的匮乏和骨骼标本制作的复杂工序,使学生知道每一个标本不仅是人体的一部分,更是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产生爱护标本、敬畏生命、尊重死者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和生命观[2]。即便不能做到像国外那样对这些“无语体师”默哀鞠躬,在实验室内也应该做到不嬉笑打闹、不拍照,怀着敬畏之心学习,进行标本观察时轻拿轻放,表情严肃。
在“结缔组织血液”这一节的教学中,除了介绍血液相关的基本知识外,还告诉学生多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刺激骨髓造血,应远离辐射、有毒化学物质等妨碍骨髓造血的环境。同时,以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为契机阐明义务献血的意义,结合我校团委、血站开展的感恩活动,动员符合条件的学生献血。
4 重视青春期教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各种文化传播媒介的冲击,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对自身及异性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与困惑。但是他们还不能完全驾驭自己的思想、控制自己的行为,学校和教师必须施以适当引导,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3]。如果学生对身体健康知识的需求不能通过正规渠道得到满足,就会被不科学、不健康的信息误导。解剖学教师可充分利用专业优势,结合学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将学生的认识进行提升,使其在感悟生命诞生的历程中,学会珍惜生命、孝敬父母,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90后”学生往往有不按时吃早餐的习惯,喜欢在第二节课上偷偷吃,这样不但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还会对个人健康形成不良后果。所以在“消化系统”这一章的讲授中,教师可针对此现象进行正确生活方式的健康宣教:学生时代是长身体最重要的时期,充足的营养是必需的,经常不按时吃早餐,可能导致全天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影响认知能力、短期记忆能力和学习成绩。
在“呼吸系统”的讲授中注意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告知其用凉水洗脸等方式可预防呼吸道系统疾病的发生。针对中职生吸烟现象越来越普遍,教师可从专业角度解读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帮助学生理解“美”的内涵——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从而创造无烟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青春期性教育是生命教育中的一个敏感话题,由于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社会条件的催化以及青春期的提前,婚前性行为、早恋、怀孕、堕胎等问题明显增多,学生的性观念日益开放。学校和教师应正视这一现象,引导学生讨论生命发展的意义与价值,把握好性教育的尺度,最好能做到“既活泼又干净”,所谓干净就是到位而不越位、该讲而不滥讲、说透而不刺激,既能满足学生的探知欲望,却又不失范。
例如在“生殖系统”一节的讲授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生殖系统解剖生理及保健知识。以子宫和输卵管为落脚点,使学生理解月经周期的概念与意义、子宫的结构及功能,了解宫外孕的发生部位及原因。
在“人胚早期发生”教学中,可通过对生殖过程及人胚早期发生的相关环节进行探究。例如精卵相遇的部位、受精卵的形成、着床的部位、脐带的功能等。处处均可渗透德育——既然新生命的诞生是如此的不易,每个人的出生都是非常幸运的,我们更应该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在经济不能独立的情况下要慎重对待异性间的交往。
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中职解剖学基础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拓展途径、改进方法,坚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获得解剖学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目的。
[1]蔡惠芳.浅谈专业课教学中的课堂德育渗透[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141-142.
[2]王凤臣,王维峰,钟震亚,等.解剖学教学中融入医德教育的探索[J].解剖科学进展,2010,16(6):581-582.
[3]崔静.卫校护理专业女生恋爱观、性观念的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8):119-120.
G421
B
1671-1246(2014)03-00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