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代大学生政治素养问题及其成因

2014-03-19炜,张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17期
关键词:媒介政治素养

苟 炜,张 琼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平凉 744000)

浅析当代大学生政治素养问题及其成因

苟 炜,张 琼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平凉 744000)

大学生的政治素养直接决定着其政治参与行为,而其政治参与行为又推动和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本文从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的重要意义、大学生政治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3方面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素养在时代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大学生;政治素养;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素养是指政治主体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所获得的对其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产生长期稳定的内在作用的基本质量,是社会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在人的心理中形成的并通过言行表现出来的内在质量。它是人们从事社会政治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质量,是个人政治理论知识、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政治信仰、政治能力的综合表现,集中反映为个人的政治理论素质、纪律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发展完善及发挥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培养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在中国现代史上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通过一定的政治参与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政府及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并最终影响了国家的政治制度,推进了我国的体制变革。而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一定程序和途径了解并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其政治参与途径得到极大拓宽。正是通过这些广泛而深刻的政治参与行为,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进程中逐渐成长为成熟的“政治人”。但是,政治参与分为有序政治参与和无序政治参与。有序政治参与能有效地将公民的利益需求反映给政府,无形中促进政府工作的改进与效率的提升,使政治更加民主化和科学化;而无序政治参与不仅使公民无法维护自身权益,还会破坏社会安定,影响国家政治活动的正常开展。大学生有序或无序政治参与行为的内在决定因素,正是其自身政治素养。因此,必须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从内在思想素质培养出发,提高其政治责任感和权利义务意识,锻炼其民主观念和政治参与能力,促进其自身良好发展。也只有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才能使其符合政治社会化要求,积极进行有序政治参与,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其在国家建设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但当代大学生在政治素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着其自身发展和政治参与行为。

2 当代大学生政治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政治理论基础薄弱

当代大学生获取政治理论知识的途径已不再局限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介极大拓宽了获取管道。但现实状况却是大学生政治理论基础仍显薄弱,尤其是有序政治参与相关知识,如国家基层民主政治体制的运行机制、民主实现的基础和途径、矛盾凸显期出现的必然性、大学生实际政治参与途径等基础性政治理论欠缺,这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大学生对国家政治体制发展的看法及其政治参与的成效。

2.2 政治参与意识与政治参与行为脱节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参与意识,即对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社会热点问题、学校各类集体活动保持较高的关注度,认为应该关注涉及自己权益的各类问题与活动,并热衷于对其进行探讨;另一方面,又存在较为严重的政治冷漠现象,部分学生主动或被动回避常规的、主渠道的理性政治参与,漠视甚至主动放弃自身政治权益,更有甚者反感校园政治活动对其生活造成影响与改变。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对政治的关注程度远高于实际参与行为,这使其政治参与意识与政治参与行为严重脱节。

2.3 政治认知与政治行为之间存在差异

当代大学生普遍能对某种政治行为、政治价值在道德层面做出正确判断,如对腐败、违法、损人利己行为做出否定,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往往存有偏差。如当代大学生普遍认为“贪污腐败”问题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但实际生活中轻度腐败意识却普遍存在;再如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明确为获取奖学金而行贿管理人员是错误的行为,但在实际奖学金评定过程中,行贿及“拉关系”现象仍存在。这种政治认知与政治行为之间存在的差异也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成效。

2.4 政治参与行为的社会化、世俗化倾向

当代大学生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较严重的世俗化倾向,尤其在学生干部竞选、入党等政治活动中表现的更为明显。部分大学生参与学生干部竞选不是为了服务班级而是为了获得奖学金、助学金等实际利益;部分大学生入党也仅仅是为找到更好的工作。大学生的政治取向和行为已随着社会竞争日益社会化、世俗化,个人理想中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的重要性逐渐超过政治理想。

3 当代大学生政治素养方面问题产生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政治素养方面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社会竞争使得大学生更加注重行为的实用与实效性,这势必影响大学生的政治价值取向和政治参与行为;其次,灌输式授课方式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低,与学生政治实践活动的融入度低,且考核标准对“德”的重视程度过低,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政治素养培养的成效;再次,网络中不少虚假、低级、庸俗内容以及一些西方民主思想和价值观,对尚不具备成熟的分辨能力的大学生造成冲击,间接影响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最后,我国政治体制尚不完善、公民政治参与管道不畅通,阻碍了当代大学生的有序政治参与。这些因素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产生了深远影响。而高校作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必须以加强当代大学生政治素养为己任,采取各种措施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

4 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的措施

4.1 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育实效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各种社会问题尤为敏感和关注,但他们又缺乏社会经验,对一些丑恶现象理解较为偏激。因此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就必须针对社会转型产生的变化及大学生自身特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实效性。

(1)改变纯理论教学方式,不刻意回避社会丑恶面,从国家政治体制发展的状态、原因和趋势出发,着眼于对社会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2)改变单向交流式教学方式,建立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如引导学生就道德两难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取舍”的过程中建立稳固的价值观;(3)在教学中利用现有平台,采用合理、合法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政治参与,如组织大学生参与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等,锻炼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4)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充分利用讲座、校园文化活动、校园论坛等对大学生进行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高校对大学生政治素养培养的无形影响力;(5)改变考核标准,加大“德考”比例,积极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

4.2 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人们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媒的教育活动,是通过特定教育方式培养人们健康的媒介鉴别能力、批评能力及运用媒介信息的能力,从而确立科学的媒介观,使人们在丰富而复杂的传媒资源中明晰前进目标,不断完善自我,参与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高校在培养大学生政治素养的同时,要对大学生进行专门的媒介素养教育,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校园网等校园文化载体对学生进行引导,加大媒介素养教育力度。同时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的媒介素养,通过对媒介传播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分析与讲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素养培养中的实效。

4.3 在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既相互区别又有联系。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体系的建立都以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的,科学知识的学习本身就会对人的精神世界、人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使得专业知识教育可以改变人、培养人。因此,不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但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存在,这使得其他专业知识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多少被忽视。知识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而大学生政治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也是知识教育目标的一部分。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过程中,要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全面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使其产生有序政治参与行为,维护自身权益,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发展。

G411

A

1671-1246(2014)17-0019-02

猜你喜欢

媒介政治素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书,最优雅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