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事件”披露过程中微博作用分析
2014-03-19郑保章赵毅
郑保章++赵毅
摘要:伴随着微博的迅速崛起,“微博问政”、“微博反腐”、“微博打假”等现象逐渐走入公众视野。本文以2013年7—8月揭露王林事件中微博的表现作为研究对象,在对事件高峰期抓取的微博数据进行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微博在此次事件中发挥的作用,探讨“微博打假”的可行性,以期对“微博打假”的未来走向有所启示。
关键词:微博;打假;王林;新媒体
G206
一、事件及相关背景
2013年7月3日,马云、赵薇、李连杰一行来到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拜访“气功大师”王林。当日该事件被网友公布在新浪微博上,随后引发媒体关注。王林大师的空盆变蛇、气功治病等“神技”受到广泛质疑,其与众多社会名流的关系也引发公众关注,在《新京报》、《焦点访谈》、《人民日报》和微博等多方媒体的连日披露中,伪“气功大师”王林被拉下神坛。
7月28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播出《“神功大师”的真面目》。对王林吹嘘的绝技隔空取蛇、监狱越狱、开班收徒、气功治病等一系列神奇的经历都作了详尽披露,通过采访相关人员,揭露了他伪科学的真面目。隔空取蛇只是魔术惯用手法,监狱越狱确有其事,但并非如他所言,而是被当场逮捕。开班收徒只为敛财,所谓的秘籍《万法归宗》在淘宝网上仅售价11元,却以高价出售给他的徒弟。他医治重病患者的事情更是年代久远,无从考证。尽管本期栏目没有采访到王林本人,但是经过央视记者的调查和采访相关人员,所谓大师的真面目逐渐浮出水面:这是一个以敛财为目的、借助人们内心迷信和对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充满猎奇的心理,制造骗局和谎言的伪大师。
7月30日,《人民日报》刊登评论《是谁捧红了王林》一文。该评论提出了对王林隔空取蛇、空杯取酒等小把戏的质疑,也表达了对不履职、企图通过占卜算命得以官运亨通的官员的深恶痛绝。同时,深刻揭露了王林的假恶丑嘴脸,严肃批判了轻信所谓大师的迷信官员,对政界官员的思想作风、行事作风提出健全、合理的要求,对那些曾经迷信、妄图通过不正当手段升官发财的官员进行批评。这篇文章,为徘徊在迷信边缘、甚至是坠入“王林门”编织的所谓官运保护网的官员们带来了一剂良方。至此媒体基本对此事件定性。
其后南都深度新浪官方微博于7月31日发布微博“王林自比斯诺登,称回去一定被捕”,介绍了王林近况,引发公众新一轮关注。之后媒体关注度下降,该事件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近些年类似的揭露伪大师的事例还不少,例如:2010年,自诩为“中医食疗第一人”的张悟本,因做客湖南卫视《百科全书》节目后,声名大噪。他的畅销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宣扬了“绿豆治百病大法”,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媒体对张悟本真实身份和他所谓绿豆大法的澄清报道,张悟本真正的嘴脸被揭露出来,更多的专家纷纷以专业知识和学识破开张悟本的伪科学画皮。最后,悟本堂停业,张悟本被告上法庭,这一出神医治百病的闹剧告一段落。无独有偶,另一位所谓的“养生大师”李一也因其驾驭220伏电的绝技引发网友热议,诸如敬一丹、李亚鹏、马云这样的名人,也纷纷拜其门下,被称为李一的明星徒弟。然而,随着李一声名鹊起,质疑的声音也逐渐出现,被称为“打假斗士”的方舟子曾发表微博,揭露李一利用220伏电流治病的真相,同时,一些专家凭借专业知识,对李一的言论进行驳斥,认为其属于伪科学,乃“山寨神医”。
对于中国人来说,“气功”一词想必并不陌生。无论是儒家的“修身养气”,还是医家的“保健强身”,又或者是道家的“身心兼修”,都于气功息息相关,国人常常通过练习气功,达到延年益寿,增强体质,治病防病的功效。然而,气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却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和玄幻特征,特别是在当今这样一个社会节奏极快的时代,人们更加希望通过万能的气功,寻求身体上的健康和精神上的寄托,希望有所谓的“大师”、“神明”为自己的生活、事业保驾护航,气功影响最为广泛的当属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全国“气功热潮”,数以十万计的人练过自发五禽戏、鹤翔桩、香功等气功。到80年代中期,形成了一股猛烈的潮流,席卷全国各地区人群。短短几年,气功迷达到6000余万人,气功报刊几十家,各种气功学术著作、气功医疗院、气功表演会,处处开花。很多气功大师在当时也都红极一时,但之后却都被掀下神坛。
随着步入信息社会,互联网迅猛发展,新媒体在传播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伪科学事件,不但传统媒体可以进行报道、调查、澄清,新媒体以其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在对伪科学事件的澄清上,也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近年来微博的兴起,成为舆论新阵地,“微博打假”也逐渐走入公众视野。
目前学界对于“微博打假”还没有明确界定。通常“微博打假”指的是网民通过微博平台进行打假,主要可以分为人物打假、事件打假、物品打假等。“微博打假”最为典型的案例是:方舟子利用微博揭发唐骏学历造假一事。2010年7月,“打假斗士”方舟子在微博上与网友的互动中爆料:唐骏的“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是假的,随后方舟子不断在微博上公开各种证据,该事件迅速升温,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微博始终扮演了一个重要的传播者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有了唐骏学历事件这样一个典型的传播案例,微博在国内才真正拥有了和其他新媒体乃至传统媒体分庭抗礼的地位”。[1]方舟子也因此成为“微博打假”的代表人物,之后其多次在微博进行打假活动,但2012年方舟子就韩寒作品代笔的打假行为,却受到了公众质疑。
二、研究的问题
针对本次王林事件中媒体的表现,本文选取微博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微博在此次事件中发挥的作用提出以下几方面研究问题:
(一)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围绕揭露王林这一主题,媒体报道的焦点主要有哪些?这些报道中,哪些是来自传统媒体?哪些又来自于新媒体?
(二)微博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如何?其扮演的角色是事件的发起者,还是推动事件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微博打假是否切实可行?微博能否成为打假的新阵地?
三、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资料覆盖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传统媒体关于揭露伪“气功师”王林的各类报道。本文选取了2013年7——8月间,传统媒体对该事件的主要相关报道,对报道进行了文本分析,并提炼出主要观点。
二是微博关于揭露伪“气功师”王林的相关信息及言论。笔者利用“监测蜂”舆情监控软件,抓取了2013年7月3日——8月20日期间(7月3日,网友最先在微博上贴出马云、赵薇、李连杰去拜访伪“气功师”王林的照片,随即媒体对此事件关注度骤升;8月20日前后,该事件逐渐偃旗息鼓,媒体对该事件关注度降入低谷,监测软件抓取数据量当天降至最低),28个被监测网站中所有含有关键字“王林”的信息,在删除其他信息来源,只保留微博信息后,共计12264条数据。由于数据过多,本研究以10为样本间距,依照系统抽样的方法选取1226条数据(12264÷10≈1226),经过大致过滤扣除重复信息、不相关信息外,最后保留样本数为1152条。笔者与组员对这1152条微博数据进行了内容分析,之后编码录入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信息:1.微博用户对此事件的基本态度如何:是支持打假,还是仅仅进行围观,抑或支持王林。2.用户在其微博中是否给出了相关证据作为自己行为的支持依据,依据来源是传统媒体的报道,还是新媒体的资料,抑或自己的微博独家爆料。
三是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关于“微博打假”的相关资料,笔者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梳理,便于参考借鉴。
四、研究结果
(一)媒体揭露伪“气功师”王林的发展日程
对于王林大师来说,其被质疑仿佛是“忽如一夜春风来”,不可预知。他没有想到7月初马云、赵薇、李连杰的这次在他看来是再普通不过的拜访,居然给他带来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但对于广大媒体来说,揭露王林俨然“飞流直下三千尺”,不可抑制。从7月23日新京报揭露王林的报道引发的第一论关注高峰开始,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王林都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是媒体关注的重点。为了更好地说明揭露事件的发展历程,笔者截取了百度指数发布的以“王林”为关键词检索的用户关注度走势图(见图1)。
图1王林事件用户关注度走势图
同时按照时间的推移,笔者罗列出该事件中媒体最为重要的相关报道及其主要观点(见表1)。选取媒体报道的主要依据是:在1152个微博样本数据中,该新闻报道被引用的频率。
从图1可以了解到,从7月3日网友贴图开始到8月22日这不到两个月期间,王林事件共产生四次关注度峰值:第一次是在7月24日,由新京报记者张寒的《隐秘“大师”王林的金钱王国》的报道引发;第二次是在7月26日;第三次是在7月29日,在央视焦点访谈对该事件报道后的第二天出现;最后一次是在8月2日,主要由南都深度新浪微博的关于“王林自比斯诺登”的爆料引发。
在样本数据中,所有媒体报道共计48篇,其中19篇来自传统媒体,29篇来自新媒体。在新媒体报道中,有3篇是来源于微博。其中南都深度的新浪微博报道,出现频率最高,共计438次;腾讯组图的《“气功大师”王林与各界名人合影照片曝光》报道次之,共计被引393次。表2罗列了此次事件中,影响较大的几篇媒体报道及其主要报道内容,基本可以概括整个事件的历程。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新媒体在该事件的报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两则被引用最多的新闻,均来自于新媒体平台。
(二)微博在王林事件中的作用分析
从王林事件的起因开始,当日即有当地网友在微博上发博直播,“有妖气弥漫”于7月3日下午15:13分最先发布了微博,并配有图片。
紧接着芦溪县当地网友都在微博上晒图,展示当天王林与三位名人的各种合影。但质疑王林的声音在当天即出现,如:新浪微博用户“萍乡同城会”在转发“有妖气弥漫”的这条微博后,进行了相关评论,质疑王林的“绝技”。
随即各方开始了对此事的关注,7月10日方舟子在搜狐微博发文质疑王林,并贴图揭露其用意念“吹断筷架”和“空杯来酒”的把戏。7月11日司马南在其新浪微博发文称:“我以搜狐新闻客户端自媒体《司马白话》栏目的名义,邀请王林先生来北京公开演示,既然他自诩‘特异功能,既然他声称‘中央首长亲自,既然有马云等名流捧场,这场短兵相接的科学验证看来势在必行”,公开向王林宣战。两位“反伪科学斗士”的加入,使得该件事迅速升温,吸引了各类媒体关注。7月12日,娄底新闻网发布《实拍马云拜访气功大师王林,盘点马云拜过的江湖骗子》一文。文中刊登了两张马云和赵薇与王林的合影,并介绍了王林的生平事迹和背景,并提及了方舟子对王林的质疑。7月17日新京报记者张寒在王林家中采访了他,新京报于7月22日刊发了这篇报道《隐秘“大师”王林的金钱王国》,随即引发了第一次关注高峰(之后的事件进程可参考“事件背景回顾”及表1)。
在整个事件发展过程中,微博成为公众对此事发表看法的主要平台。本文将网民在微博上的行为划分为:发帖支持打假;围观(评论或转发);支持王林和其他行为。在7月3日至8月20日期间搜集到的1152个微博数据样本中,有17%的用户主动发帖支持打假;有81.2%的进行了转发或评论;仅1.5%的用户表示支持王林;其余0.3%属于其他行为。
表2 微博用户行为统计表
“发帖支持打假”是对打假事件最直接有力的支持行为;“围观(评论或转发)”只体现了网民对这件事的关注,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所有“围观”行为中,有97.7%的微博用户都给出了打假依据(相关揭露王林的新闻报道链接),并非单纯围观,由此可见“围观”用户虽没有“发帖支持打假”用户意愿强烈,但基本观点也是支持打假的(详见表3)。
表3 围观用户提供依据方式统计表
在本次王林事件中,微博既充当了发起者,又作为中坚力量。事件起因源于新浪微博用户的贴图,随即是“反伪科学斗士”方舟子和司马南的微博介入打假,在传统媒体报道引发极大关注后,微博再次发挥作用,对此事件进行支持、围观,尤其对媒体新闻报道的转发与引用,使得事件公开透明化。
(三)微博打假的可行性探究
微博作为舆论的新平台,能否也成为打假的新阵地,是值得探究的问题。从王林事件来看,“微博打假”的主体是方舟子、司马南等现实中的“反伪科学斗士”,他们利用微博来揭露王林,以及传统媒体的官方微博,例如:被转发次数最多的新浪微博“南都深度”的报道。而普通微博用户由于没有社会、媒体资源,并不能成为“微博打假”的主力军,多数只能进行支持、转发打假依据等活动。
从提供依据角度分析,本次抽取的1152个微博样本数据中,引用新媒体(包括网站、视频、博客等,不包括微博自身,虽然“南都深度”微博爆料被引最多,但其也是作为传统媒体的微博平台进行消息发布)打假依据的共有876条,引用传统媒体(纸媒、电视等)打假依据的共有172条;在微博中进行独家证据爆料的共有17条;无依据提供的共有14条(详见图2)。可见,微博并非打假证据的主要提供平台,单纯依靠微博爆料,没有其他传统媒体或新媒体的参与,“微博打假”并不能成行。
图2 微博提供打假依据方式统计表
五、结论与讨论
行文至此,笔者对开篇提出的三个研究问题的答案进行总结:
首先,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媒体围绕王林事件的报道焦点主要集中在揭露王林的伪科学行为,包括空盆来蛇、气功治病等法术,指出王林的违法行为,介绍其与社会名流的关系,并呈现其对众多质疑的回应。在抽取的样本数据中,共涉及媒体报道文章48篇,其中19篇来自传统媒体,29篇来自新媒体。
其次,微博在此次事件中既充当了发起者,又作为扩大事件影响的中坚力量。该事件基本按照微博爆料——>打假人士关注——>传统媒体介入、新媒体跟进
——>微博舆论发酵的模式进行发展。微博上舆论近乎一边倒支持打假,形成了对王林的批判,并提供了相关媒体报道作为依据。
最后,从王林事件,包括历次以微博发起的打假活动中,可以得出结论:“微博打假”基本可行。但需要注意的是,微博打假的主体并非普通民众,而多是由现实生活中从事打假活动的人员或媒体来充当,媒体的打假报道则成为微博上主要的打假依据。如果以普通民众作为微博打假的主体,因其能力有限,则会产生打假真实性的问题。尤其在微博谣言大行其道的今天,国家重点打击微博传谣,如何使打假不失真,使打假≠传谣,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今后微博能否成为普通公众打假的新阵地,还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由于软件功能限制,本次研究的微博数据样本皆来源于腾讯微博,这势必会造成统计分析的一定误差,如:腾讯组图 《“气功大师”王林与各界名人合影照曝光》这条报道被引频率过高,可能与数据来源皆为腾讯微博有关。如果研究者能够抓取到其他微博平台的数据,相信会得到更多有意义的发现。
参考文献:
[1]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2]水延凯.社会调查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31次)[R].北京,2013.
[5]周裕瓊.真实的谎言:抵制家乐福事件中的新媒体谣言分析[J].传播与社会学刊,2009.
[6]陈志贤,杨巧玲.为难父母、父母难为:《联合报》亲职报道内容分析(1978—2008年)[J].新闻学研究,2011.
[7]姜璐璐.司马南接受本刊专访:王林骗局为什么得逞[J].环球人物,2013.
作者简介:郑保章(1964—),男,河北衡水人,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导。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研究。
赵毅(1989—),男,辽宁大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闻理论与新媒体研究。
(责任编辑:陈合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