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京西门头沟 品质朴古村落

2014-03-19宋旭

旅游 2014年3期
关键词:举人四合院

宋旭

灵水举人村——崇尚自然、融于自然的聚落环境

一档《爸爸去哪儿》的亲子栏目,不仅让观众们首次看到明星爸爸们与儿女互动的情景,还使得灵水举人村家喻户晓,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其实在这之前,电视剧版《神话》,电影《最爱》也是在灵水村取景拍摄的。早在2005年11月11日,灵水村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二批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灵水举人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境内,是京西古村落群中最具文化底蕴的古村落之一,距北京城区78公里,村落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姓氏以刘、谭两大姓为主,其次有王、田、杜、白、寇等姓。早在辽代,该村已具有相当规模,经济相当发达,灵水村旧有八大著名商号,号称“八大堂”,即三元堂、大清号、荣德泰、全义兴、全义号、三义隆、德盛堂和济善堂。此后经历代发展,在清末民初达到鼎盛。当时村中居民有360户,人丁达到2000余人。灵水先人以“风水”理论择地建村,定龟型为村形,村里又有36盘石碾子、72眼井,上合36天罡,下应72地煞。整个村落处于群山环抱之中,围合封闭、附阴抱阳、藏风聚气、东进而西收,构成了“天人合一”的自然格局,体现着灵水先人选址建村的“人的本体文化”,是先人留下的一份乡村建筑的历史文化遗产。灵水村人杰地灵,有崇尚文化之遗风,在明清科举制度下,考取过22名举人,2名进士,民国初年有6人毕业于国立燕京大学,村内读书的人多,经商的人多,做官的人多,名人也多,由此产生了灵水村的举人文化。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祥瑞之地

众多举人出现在灵水村,构成了世代乡村的“士大夫”风情,灵水村的宅院和民居建筑风格追求“仕者风范”。“越制”的九间九檀大宅院(后自焚而避祸)及刘知府的五套院、谭瑞龙的大宅院纵深相连、左右互通。八大商号及传统民居则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两进或三进四合院,轴线明晰,房舍对称。生产、经商、生活互融,体现着视为命脉的传统文化和伦理的文化观念。灵水村的古民居是中国北方明清时期乡村民居建筑的典范,该村现有四合院162套,约1100间房。原貌保存度为80%。明代宅院共6个,民居22间;清代宅院民居约120余间。

自古灵水村有72眼井之说,并有“八角龙池有龙逸出”之轶闻。村内共有10棵已上《古木名目志》的古树。其中有珍贵的“树上树”——“柏抱榆”、“柏抱桑”。“北山翠柏”与山西晋祠中的“周柏”可以同日而语。灵水村“莲花山”之秀美是天公之作,依傍左右的“仙桃峰”是王母所赐之神灵。这些物华天宝为世间稀有,共融于灵水村,是无价的旅游资产。

秋粥节的由来

清康熙七年,连日暴雨倾盆,斋堂川的百姓大多断粮断炊,饥民饿死病死的不在少数。举人刘懋恒就和父亲刘应全商议救助灾民。他们在村中搭草棚支起几口大锅,熬粥让灾民果腹充饥。康熙二十一年,斋堂川又逢大旱,颗粒无收,刘家父子再次捐粮赈灾,帮助村民度荒。刘家父子前后共捐谷3700余石,挽救了近万人的生命。为了纪念,更是为了表达对刘举人的敬仰,灵水人年年在立秋日举办秋粥节,这一天熬的粥也被叫做“举人粥”。传至今日,“秋粥节”已变成了“金榜节”。每到这天。闻讯赶来的准备高考的学子们便到这里吃“举人粥”,感悟先人的“中举之道”。

灵水八景

灵水村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自古以来就有“灵水八景”之说。由于历史的变迁,几经传抄,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说法。根据现今的实际情况,重新确定八景名称为:

东岭石人:站在村中向东看,在距离灵水村约10公里的髽鬏山上,有一块巨石矗立在山颠,好像一位教书先生在黑板上写字,如果换一个角度,站在村东与桑峪交界之处观看,石人则像一位妇女手搭凉棚,在眺望着灵水村。

西山莲花:西山是指灵水村西的独山,从远处观看,形似一朵盛开的莲花,山上植被丰茂,满山翠绿,故称为“西山莲花”。

南堂北眺:灵水村的村落布局形似一只巨龟,龟头在村南的白衣观音菩萨庙,此处是眺望灵水村的最佳之处,只有在这里,才能欣赏到灵水村巨龟的形状。

北山翠柏:灵水村北有一座小山岗,名为“北山”,山口处有一株古柏,树冠平伸,状若灵芝,独立山岗,临风傲立,宛若仙界之物。

柏抱桑榆:在村西火龙王庙内有两株千年古柏,均为国家一级古树,其中一株在2米高的树杈间长有一株高10余米、径粗0.7米的大榆树;另一株古柏在高约4米处的树杈间长有一株高5米、干径0.25米的桑树及一棵高2米、粗0.04米的荆蒿,甚为奇特,实为难得一见的景观。

灵泉银杏:村西北的小学校是灵泉寺旧址,院内长有两棵高大银杏树,为雌雄异株。这两棵银杏树本来都是雄性,不能结果,但西侧的那棵靠西的一杈却果实累累,这一树杈是先人将雌枝嫁接在雄树上而成活的,因而有此雌雄共体的奇景。

举人宅院:指清光绪年间举人,后做过山西左云、静乐两县知县,州候补知府的刘增广的故居。此为四合院建筑,门前照壁,倒座房外的拴马桩俱存,北房内的木雕隔扇保存完好。东侧有过道通往后院。四合院为清代建筑,硬山式,砖墙磨砖对缝,顶覆合瓦。1937年8月国民党卫立煌部与日寇激战时,这里是十师的指挥部。

寺庙遗址:灵水村过去共有17座寺庙,其中佛教寺庙2座,儒教寺庙2座,其余13座寺庙为道教寺庙和民间寺庙。尽管灵水村的大多寺庙已不复存在,但现存的灵泉禅寺、南海火龙王庙、天仙圣母庙等遗址仍让人抚今追昔。这里独特承袭的举人文化,山环水绕的翠荫黛瓦,古朴的民居、渊远的民俗,徜徉其间,犹如瞬间隔世,真是逍遥适意,乐不思归。

爨底下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在北京古老的土地上,有一座风貌古朴幽静、个性鲜明的山村,它就是静静隐置于京西深山峡谷之中的“古村文化明珠”爨底下村。

爨底下村位于京西门头沟区斋堂镇西北部的深山峡谷中,属门头沟区斋堂镇辖村,距北京市区90公里。该村四面群山环抱,山脉起伏蜿蜒,气势壮观,山形奇异优美。悦耳的鸟鸣,常打破山村的寂静,使人有世外桃源之感。在明、清时代,该村所在地为京西贯穿斋堂地区西部东西大动脉最重要的古驿道,它是京城连接边关的军事通道,又是通往河北、内蒙一带的交通要道。2005年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关东大侠》、《太极宗师》、《黄河绝恋》、《三国演义》、《慈禧西行》、《无言的爱》、《迎春花》、《手机》、《投名状》等60余部影视大片都在此取景拍摄过。

爨底下的“爨”字,共有三十笔,发cuan音,四声。这个“爨”字很难写,为什么这个村会给自己起一个这么难写难认的名字呢?据说原因有二。一是爨底下村处在明代军事隘口“爨里安口”下方,故得此名;二是源自当地村民的一个说法,说爨底下村居民多为明初山西“韩”姓移民的后代,因“韩”与“寒”同音,韩姓祖先希望本族能发迹富足,便给这个村子起名叫“爨底下”。同时,为使这个难写难认的“爨”字能让别人认识和理解,他们编了一个顺口溜:“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取其“大火烧二木,韩姓也兴旺”之意。

冬季里来到爨底下村,这里是一幅典型的18世纪中国农村景象,山中人家,古槐,青瓦,泥墙,小院儿……蓝天,有一抹祥云掠过,空灵的层层梯田,似龙麟,如涟漪,充满秩序感地延伸到天边,民居的鳞次栉比与自然完美融合,点点阳光,片片温暖,漫步其中,别无他求……

质朴古韵的村落民居

四合院 爨底下的四合院与京城四合院相比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正房多大,厢房多大,门楼开在哪边,中轴线在哪儿,完全靠风水学来规范。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其建筑思想与京城四合院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东西厢房向院中央缩进,减少了占地面积,二进院中轴线上的内宅院门处不建垂花门,而建三间五檩的穿堂屋,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二门开在穿堂屋东侧,大门则开在前院东南角。雨水从大门左侧地洞排出。

爨底下村的四合院正房、倒座房大部分为四梁八柱,厢房为三梁六柱。墙体四角硬,房顶双坡硬山清水脊,房脊两端起蝎子尾,下置花草盘子,板瓦石望板或木望板,房内设土炕、地炉,方砖铺地,条砖墙裙。门和窗的窗棂多富于变化:工字锦、灯笼锦、大方格、龟背锦、满天星、一马三箭和斜插棂字等。地基四周全用条石砌成,房两侧墙腿下有迎风盖板,其石雕花纹繁多而不雷同,有大方格、斜方格、水波纹或花卉、吉语等。

三合院 传统合院中,规整对称的三合院是最基本的形式之一。在爨底下村,受山地地形条件所限,三合院一般由正房、左右厢房和一面墙或借助另一院落的后墙围合而成,无倒座,基本呈对称布置,其入口多利用左厢房或以独立门楼形式设置,少量的利用正房西北角的一间作入口。

特殊合院 由于爨底下村独特的地形条件,村民在从事房屋的建造活动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建筑依山而建,创造了别具地方特色的特殊合院类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建筑随山就势,不拘一格。合院空间虽不规则,但仍有正房、厢房、倒座之分。这种合院的入口多以门楼的形式设置。

影壁 爨底下村四合院前院东厢房的南山墙,后院东厢房的南山墙都建山影壁。山影壁分三部分:上有帽,中有心,下有座。帽上雕有寿桃,万字锦;檐头瓦当或虎头,或福字,磨砖假椽头或圆或方,精雕梅花,以取万事美好之意。中心外角雕有四时花卉,内角雕云花,中央或雕“鸿禧”或书“福”字,而“福”字左上点为蝙蝠造型,下为梅花鹿头造型,而右侧为寿星造型,寓意福、禄、寿。更有在福、禄、寿上布有梅花,以其梅花五瓣状示五福临门,实为绝妙之极。用料考究,做工精细,装饰华美的影壁其主要功能是显豪富、壮观瞻、避邪气、迎吉祥。

门楼 爨底下门楼大部分建在四合院东南角,也就是沿中轴线横向东移,寓发横财,同时也符合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思想。而建于街南的四合院门楼则建在西北角。屋宇式门楼居多,歇山起脊,板瓦石望板或木望板,脊两端起蝎子尾,下置花草盘子,磨砖对缝四角硬,前有前门罩,后有后门罩,或硬木透雕荷花、牡丹,或装窗棂卡花,门额之上有圆形或多边形门簪,上雕迎祥吉语。门槛下置门枕石,外起石墩,雕有吉语、花卉、瑞兽。门上装铜制或铁制门钹,配门环、钌铞,门楼四角下有迎风盖板,上有戗檐博逢,富丽而壮观。

砖雕 主要用于戗檐砖、清水脊的盘子、门楼的佛龛及墙体的收分等。砖雕的取材一般是质地细腻无砂眼、无杂质的优质青砖,雕刻工序严谨。艺人在制作砖雕时采用薄肉雕,浮雕或线刻等技法,其图案根据宅地等级的不同来进行设计。戗檐砖上的雕刻有方形、圆形,构图饱满、平稳,装饰性很强;清水脊上的盘子,雕刻细腻,花饰图案多样,主要为牡丹、菊花、荷花、莲蓬、梅花等传统名花,以示高雅气节和对大自然的颂扬。脊头雕刻图案以兽面为主。

当您在繁华的都市呆久了,可以来到这里,在质朴古韵的明清古宅里小住,体验浓郁的古宅风情和百年民俗文化,尝尝农家饭菜,品品清泉山茶。入夜时分,仰望满天繁星,穿越心灵时空;清晨,在鸟儿欢唱中醒来,迎着晨曦,踏着晶莹的露珠,在山间小路走一走,忘却往日的烦躁,恢复心灵的宁静,感受清雅恬淡的田园气息。

TIPS

门票信息:爨柏景区35元/人

灵水举人村交通信息:

自驾路线:阜石路(莲石路)→石担路→109国道→行至74.5公里处见路标右转→沿乡间公路行驶5公里→灵水举人村

乘车路线:地铁1号线苹果园站,西行150米,乘坐892路公交车,在“军饷站”下车,打车至灵水村。

联系电话:010-61817917

爨柏景区交通信息:

自驾路线:阜石路(莲石路)→石担路→109国道→直行灵山方向→见路标右转到爨柏景区路口→直行1公里到景区售票处,进入爨柏景区。

乘车路线:地铁1号线苹果园站,西行150米,乘坐929支线公交车。每天往返两班,早上7:30,中午12:40。

联系电话:010-69818988

猜你喜欢

举人四合院
The beauty of quadrangle courtyards美丽的四合院
论唐代举人对岳神和地方神的信仰
明代柳城隐士——储玉
四合院下的宝藏
山村民居
清代贵州举人数量考辩
清末科举:实践背离严密制度的困局
年羹尧:残忍将军爱家教
四合什么院?
透视北京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