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2014-03-18肖宇国
肖宇国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介绍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种有效方法。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成员分工,营造氛围,选择合作学习内容,目标和时机,教师全程参与,正确评价,激励学生等。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合作学习 学习小组 学习时机 目标 评价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它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单一化、模式化、教案化、静态化的弊端,将学习当作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
一、合作小组结构要合理,成员分工要具体
组建好合作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能为学生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要有具体分工,每个小组选出一名成绩较好,责任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其他成员也安排一个相应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发言员等),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同时,采用分工“轮换制”,一段时间后,角色互换。
二、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把握学习的最佳时机
教学实践表明,良好的氛围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条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
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去学习、主动地去探索。教师应改变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平等参与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识的多样化,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发展,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多样化的评价,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2.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是激发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假设好问题情境,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创设的问题情境既要具有全程性、策略性、发展性,又要具有层次性、探究性、启发性,能不断地维持、强化和调整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对教学过程起到引导、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3.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3.1在理解知识的疑难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如在教“在同一平面内”的理解较为困难,于是我采取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解决,最后由我补充说明,如此处理,学生能在互相的思维碰撞中获得新的理解与完善,从而得到深化。
3.2在探究解题策略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解题策略可以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思考的起点,思考的方法,不一定有统一的模式。如果在解题策略上开展合作学习,自由争辩,呈现出不同解题过程的策略水平,既可以为教师提供反馈的信息,又有助于学生间的相互启迪,拓宽解题思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3.3在学生思维感到矛盾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提出让学生感到不可思议的问题,即让学生质疑。思维感到矛盾,从而产生对问题有刨根问底的欲望,此时展开合作学习,让学生一起剖析、诊断、批判、改正错误,效果会更好。
三、精选合作学习的内容,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
1.选择开放性的内容
由于开放型的问题答案不唯一,学生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可得到不同的结论。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了解别人的平台。
2.选择实验性的内容
有些数学知识必须通过动手实验来得到或加以验证,而有些实验并不是一个人所能顺利地完成,需要小组成员的合作共同来完成,这时小组合作学习就显得尤其重要。例如:“抛掷硬币”实验中,由于课堂实验时间有限,必须提高做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就需要其他成员一同参与实验,并做好分工,如操作者、观察者、记录者、统计者、报告者等,而且小组角色进行轮换,使学生参与实验的各环节,增进学生之间互动的有效性。
3.选择矛盾性的内容
学生身心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其实是不断克服自身矛盾冲突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矛盾性问题引起学生产生认识、情感、生活经验等方面的矛盾冲突进而形成悬念,使学生产生求知心理。这时,教师再及时地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样,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小组合作学习达到高效。
四、教师要全程参与,及时给予评价与激励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是学生顺利地进行合作学习的有效保证。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情况进行观察,获取学生讨论的信息,为有效调控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给予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及时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