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课标下广东高考选择题及其启示

2014-03-18魏晓旋衷明华

江西化工 2014年4期
关键词:题肢选择题题意

魏晓旋 衷明华

(韩山师范学院 化学系,广东 潮州 521041)

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客观题型,具有考查知识容量较大、增加考生得分基数、和考查考生心理素质等功能。通常是由一个问题和备选答案组成,分为单选与双选。

单项选择题是考试的主要题型之一,目的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辨别分析能力。题干在情境设计和设问上多种多样,题肢往往似是而非,迷惑性强,稍一疏忽,就会选错。每题各有一个正确的选项,其他选项要么不符合题意,要么是错误的,要求考生把四个被选择项进行比较,选出其正确且符合题意的。

双选则是有两个最佳答案,有时两个答案之间是可以互推或者相容的。

不管怎么说,每年的考点都差不多,虽然题型形式变了,可是内核没变,换汤不换药,的确存在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在分秒必争的高考过程中,做选择题时就必须快、准、狠,这样就要求考生得掌握一定量的解题方法。

针对选择题,大量的考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如果学生掌握了必要的解题方法法,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减少做题数量,而且能深切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在,领悟到即使化学知识繁多,只要懂得灵活运用解题方法,就可以大大降低解题难度系数,进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近年来我国一直倡导素质教育,并且新课标也提出的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明了新课标下的教学成功不仅仅是卷面上的成功,而应是外在(卷面)与内在(科学素养、人文情怀)的有机结合。我们要做到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考试,更要教会他们学习与思考,而这些习惯正是从学习中习得的,而考试仅仅是一种实验手段,或者说这一过程必须经历的风暴。

将2010-2013这四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卷的化学部分的选择题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发现了每年必考考点有六个。它们分别是:1、常见有机物性质;2、离子共存;3、阿伏伽德罗常数;4、离子浓度关系;5、“位、构、性”;6、基本实验。

针对新课标下的选择题,2013年广东高考化学评卷组组长陈红雨曾指出,面对化学选择题,考生在化学知识结构方面存在两方面的问题:1、读取获取信息和信息应用能力不强;2、涉及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有待提高。

针对此类题的总体解题思路:

1、审清题意,把握题眼。题意是题干内容的特定规定性,审清题意就要全面、准确把握题干的特定内涵;题眼是具体体现题意的关键性字词或句子,它决定着题肢的取舍。因而,审清题意,把握题眼,是解题的关键。

2、审视题肢,明确大意。四个题肢一般说明四个方面的内容(也有语言表达不同而内容一致的情况),在逐个审查中,要领会每个题肢所表明的大意。

3、干肢结合,有所取舍。根据题干和题肢各自的内涵,把干肢一致的题肢挑出来。做单项选择题,要注意选择最能够体现题意的题肢,即选择最佳题肢。

4、理顺思路,注重复查。选出答案后,还应检查一下解题的思路是否正确,题干与题肢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否成立,以确保选择的正确性。

具体习题解析及启示:

1 常见有机物性质

2013年第7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化合物都具有相同的官能团

B.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精的主要成分

C.油脂的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和丙醇

D.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含有羧基和羟基

还有2010年第11题,2011年第题,2012年第7题。

[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有机物的性质。

[思路点拨]糖类是多羟基的酮或多羟基的醛,所含的官能团不一定相同,A项错误;水果香精的主要成分是酯类,B项正确;油脂的皂化反应生成的是硬脂酸和丙三醇,C项错误;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所含的官能团是氨基和羧基,D项错误。

此类题型要求我们对生活中的常见有机物,如乙烯、蛋白质、油脂、乙酸乙酯、石油、米酒、乙烷纤维素、淀粉、葡萄糖、食用植物油食醋以及新型复合材料、高科技等,对他们的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从侧面印证了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与化学息息相关的观点。这需要我们有一种敏锐的洞察力,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上,要广积粮,同时应善于从细节与微小处着手,从生活中发现并创造。

2 离子共存

2013年第8题:水溶解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a+、Al3+、Cl-、CO32-

B.H+、Na+、Fe2+、MnO4-

C.K+、Ca2+、Cl-、NO3-

D.K+、NH4+、OH-、SO42-

[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的是离子共存问题。

[思路点拨]Al3+与CO32—在水溶液中发生双水解而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H+、Fe2+、MnO4-在水溶液中因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NH4+、OH-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

同样是连续考了四年的知识点,该题目完好的继承了离子共存题目的综合性,除了考到基本溶解性问题,还在A选项糅合了“水解”、B选项融入“氧化还原”、D选项加入“弱电解质”的知识点。该考题,提醒广大考生,基础很重要,复习得全面而且细致。

还有2010年第7题,2011年第8题,2012年第8题。

此类题一般考察形成弱电解质(氨水,醋酸,水等),沉淀、双水解、氧化还原、气体络合反应等,还要注意溶液中的离子形成产物对溶液中的另外一种粒子的影响,以及题干所设陷阱,所隐含的条件,虽然近几年均是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也不要忽略如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能在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大量共存。

解答此类试题最重要的是细心。要去挖掘隐藏在题干背后的信息,要学会多向思维,有时不知是哪种类型时,可根据类型反推或一一代入,寻找解题突破点。这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要求我们要深挖洞,表面都是假象,本质才是真实,别被浮云诱惑。有时会有犹犹豫豫的举动,只要过程与方法正确,就要立场坚定,相信自己。

3 阿伏伽德罗常数

2013年第9题: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8gO2含有4nA个电子

B.1L0.1mol·L-1的氨水中有nA个NH4+

C.标准状况下,22.4L盐酸含有nA个HCl分子

D.1mol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个2nA电子

还有2010年第8题、2011年第9题、2012年第11题。

[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的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思路点拨]解析:常温常压下,8gO2为0.25mol,1molO2含有的电子数为16mol,故8gO2含有4nA个电子,A项正确;氨水是弱电解质,1L0.1mol·L-1的氨水中有NH4+小于nA个,B项错误;盐酸在标况下是液态,C项错误;1mol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Na从0价升高到+1价,失去nA个电子,D项错误。

今年的考察要求考生在熟记相关公式外,还在每个选项设置了一些陷阱。比如A选项的“常温常压”对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干扰,学生搞不清楚质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换算与温度压强无关。

针对此题型,要注意的几点;常温常压、标况、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水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存在状态(盐酸、三氧化硫)、足量与不足量、完全与不完全、物质的摩尔质量等,对于类似1mol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个2nA电子,要特别注意1molNa。

针对此类试题,很多时候考生都会想当然,一提到气体就是标况,一提到1mol就是一个阿伏伽德罗。这反映了考生的思维定势问题,思路转换不够灵活。这就提醒我们,要在认识物质时要具体有效,切忌模凌两可;计算要细心准确,往往不可粗心大意,勿以分少而弃之,再少的分也是分;要打破思维定势,不要理所当然,取之于生活亦如是。

4 离子浓度关系

2013例题:12.50℃时,下列各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pH=4的醋酸中:c(H+)=4.0mol·L-1

B.饱和小苏打溶液中:c(Na+)=c(HCO3-)

C.饱和食盐水中:c(Na+)+c(H+)=c(Cl-)+c(OH-)

D.pH=12的纯碱溶液中:c(OH-)=1.0×10-2molL-1

2010年第12题、2011年第11题、2012年第23题。

[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的是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计算与关系。

[思路点拨]pH=4的醋酸中:c(H+)=0.0001mol·L-1,A项错误;小苏打溶液中,由于HCO3—的水解,所以c(Na+)>c(HCO3-),B项错误;饱和食盐水中:c根据电荷守恒,有(Na+)+ c(H+)=c(Cl-)+c(OH-),C项正确;由于题干给的温度不是常温下,所以pH=12的纯碱溶液中c(OH-)无法计算,D项错误。

针对此类题型,要灵活应用三大守恒原则,即电荷守恒,质子守恒,物料守恒来求解,同时要熟悉不同温度下水的pH以及勒夏特列原理、物质的弱酸、碱性(水解)、物质的电离等所导致的离子浓度的增加或减少。物质俗名也应清楚。

关于此类习题教会我们的就是辩证性思维,以及守恒原则。反观生命,,我们于人世间行走,为人处世也应遵循他们。

5 “位、构、性”

2013年第22题:元素R、X、T、Z、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 元素R、X、T、Z、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

A.非金属性:Z

B.R与Q的电子数相差26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R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T>Q

2010年第10题、2011年第22题、2012年第22题。

[答案]BD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的是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思路点拨]“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则R为F元素;根据图中元素的关系,则X为S元素,T为Cl元素,Z为Ar元素,Q为Br元素。Z为惰性气体元素,故非金属性的大小比较为F>Cl>Ar,A项错误;Br的原子序数为35,F的原子序数为9,原子序数只差为26,B项正确;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F>HCl>HBr,C项错误;HClO4的酸性大于HBrO4,D项正确。

本知识点位于必修二第一单元。很多考生不是不记得如何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而是不知道与氢气在暗处发生剧烈反应的单质是F2,恰恰这一点却是书本实验的内容。

此类“位、构、性”习题,强调位置决定结构,结构决定性质,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也为因果关系。

这提醒教师们教学时别忽略课本实验的演示,舍本逐末。学生复习时候,别脱离课本,只是埋头做题,而应以书本为主,将课本的内容嚼烂嚼头,并且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讲究策略,任何事情都应如此。

6 基本实验(表格与图形)第23题: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B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无明显变化Al与浓硝酸不反应C将一小块Na放入无水乙醇中产生气泡Na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D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粉末变红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答案]AC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验的基本操作与现象分析。

[思路点拨]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能与蔗糖固体变黑,A项正确;Al在常温下与浓硝酸反应发生钝化,钝化也是化学反应,B项错误;Na与无水乙醇反应得到H2,反应原理是Na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C项正确;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得到的是黑色的Fe3O4,D项错误。

2011第23题:下列试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

图 实验装置

A.实验I: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B.实验II: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C.实验III: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实验IV: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A.Br2与NaOH溶液反应,上层溶液颜色变为无色。B.产生的SO2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C.NO与空气反应生成红棕色NO2。D.制取氢氧化铁胶体要注意:在沸水中加入饱和的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

还有2010年第22题、2011年第10题、2012年第9、10、12题、2013年第10题。

此类试题主要考察操作与分析、实验与结论;考察点非常细致,比如颜色、萃取、溶解度、鉴别、分离、除去、反应条件的不同生成何种产物、仪器的用途、物质加入的顺序、产物出现顺序等等。此类题型考察范围广、考察的知识点很细,一二轮复习很难复习到如此细致,这要求考生们在高一的学习中开始注意细节,并尽可能利用寒暑假进行高中知识的学习。

针对此类型题要求考生对课本上的实验基本操作要较为熟悉,每个步骤、操作、现象、结论都要有足够的把握,同时联系好平时所学知识,学会提取信息。要明白细小差别都会导致结果的翻天覆地。还要注意语言对实验的准确表达。

实验所要培养的就是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科学态度的工作者。其实不只是实验,于生活、学习、工作上,我们都要秉承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将事情做到尽善尽美。人生总有些事情是需要严肃的。这既是实验教给我的最宝贵的一课。

除以上所列外,高考选择题中还出现电池装置(原电池、电解池)-2010年23题,2011年第12题,主要考察正负极、阴阳极离子变化、方程式、离子移动方向、相应极的颜色变化、金属析出、气体生成以及电荷转移等。

选择题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高考中不可失分的阵地。熟悉考查的高频考点,掌握对应的解题技巧,知道出题者的考查意图,在平常的学习中有目的挑选习题进行练习,快速且巧妙地得出正确答案,给予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信心,激发学生乐意花时间去解题的浓厚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综合能力,使其能全面发展,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纵观以上种种,虽然选择题语言极为单薄,但是内里却蕴藏丰富,虽没字字句句强调新课标,但却处处渗透着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作为学生也好,教师也好,除了有科学精神之外,还应有终极的人文关怀与科学素养。所有的种种,无非为了更好地生活。

猜你喜欢

题肢选择题题意
初中道德与法治单项选择题解法指导
单项选择题狂练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目标导向法解答高考思想政治选择题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
高中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攻略
高考漫画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