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职业信息采集与运用的主体地位探究

2014-03-18王春燕吴旭东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用人单位毕业生

王春燕,吴旭东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800)

大学生职业信息采集与运用的主体地位探究

王春燕,吴旭东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800)

探讨职业信息采集的主体以及在职业信息采集与运用过程中确立大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以期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与高质量就业。

大学生;职业信息;主体地位;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更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不仅是对高校教育教学水平、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质量的实际检验,更是高校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在当今“市场导向、政府调节、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中,如何使大学生“有业可就,能就好业,持续发展”,是亟待深入思考、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职业信息采集与运用过程中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谓职业信息,是指与个人职业生涯相关的知识或资料,其范围十分广泛,既包括反映整个就业市场的社会职业状况方面的资料,也包括反映特定职业的性质、任务、要求、待遇以及升迁机会等和职业密切相关的具体情况,同时还包括与职业资格有关的教育与培训方面的信息。

1 职业信息采集与运用的主体

自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国家“统包统分”方式转变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方式,就使得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活动中由被动的客体转变为主动选择的主体。因而在校大学生也就当仁不让地成为职业信息采集与运用的主体。同时,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承担者,其就业指导机构与职业指导教师也理应为毕业生提供用人单位相关资料及岗位需求等职业信息。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在职业信息采集与发布过程中也应发挥应有的作用。

1.1 行政主管部门

教育部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管部门,各省教育厅是各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管部门,通过其下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具体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如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负责整个江苏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并通过“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www. 91job.gov.cn)构建起一个共建共享、开放公益的职业信息采集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既有国家和地方有关就业方针政策解读,又有就业指导专家的在线咨询,既有各类专场招聘会信息,又有事业单位、公务员等考试信息,提供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职业信息。高校应指导大学生充分利用好这个广阔的平台,做好相关职业信息的采集与运用工作,促进大学生就业。

1.2 高校就业指导机构

高校就业指导机构是专门负责本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部门,在长期的工作交往中,他们与上级主管部门、各级就业指导机构以及用人单位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采集的职业信息数量和质量都有着明显优势。一是通过举办校园招聘会,邀请用人单位带着岗位需求信息直接到校园举行招聘活动,搭建起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交流互动、双向选择的平台。二是召开用人单位宣讲会,邀请行业专家和用人单位人力资源主管领导,介绍行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单位性质、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用人标准、岗位需求、劳动报酬、发展空间、员工培训等职业信息。三是开设就业指导网站,搜集、发布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信息、学校专业及生源情况、就业准备及面试技巧等就业指导信息。网站中的信息传播速度快、共享程度高、使用成本低,不受时空限制,因而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效果较为明显。四是建立校友资源库。校友资源是不容忽视的职业信息源,对校友进行跟踪调查和回访工作,开展校友访谈,邀请优秀校友与在校生座谈,可以直接反映用人单位的择人用人标准、从业要求及职业规范等,并且在校生可从成功校友身上看到今后努力的方向。

1.3 高等院校学生

大学生作为职业信息采集的主体,区别于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其采集的职业信息更加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特征,与自身实际情况结合紧密。一是从亲朋好友处采集相关职业信息,这类信息一般可信度较高,且对自身就业帮助较大。二是结合个人职业兴趣、专业特长、个性特征、价值观等采集相关职业信息,这类信息由于与个人匹配度较高,因而利用价值也较高。三是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及见习、实习等职业锻炼活动,通过个人实际行动获取相关职业信息,这往往是第一手信息,可以体验真实的职业环境,及时调整个人求职的预期目标,寻求用人单位需求与自身需求的平衡点,由于参与度较高,有助于大学生合理定位、理性择业、顺利就业。

2 职业信息采集与运用过程中确立大学生主体地位的意义

由于受固有思维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社会都习惯性地认为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理所应当为毕业生提供用人单位信息、相关资料及岗位需求信息等,但是从笔者多年的就业指导工作经验来看,行政主管部门、学校就业指导机构与职业指导教师在职业信息采集与运用过程中只是起到指导与服务的辅助作用。越早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有利于发挥大学生求职与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在职业信息采集与运用过程中设身处地地将自己置于真实职业情境中,深刻体会到自身的兴趣、性格、能力、技能与价值观是否与未来的职业要求相匹配,从而明晰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自己能否得以发展。

2.1 有助于强化学生职业认同感

在我国,很多大学生的专业选择是由父母代为做出的,甚至是因专业调剂而入学的。因而入学后,普遍存在对专业与职业的模糊认知,甚至错误认知。这种认知不足导致大学生在入学之初往往非常困惑,不知道自己将来何去何从,进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所学专业的职业信息进行采集与运用。除了积极参加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外,还应聆听校内外行业专家、用人单位人力资源主管、优秀学长和校友开设的各类专题讲座。俗话说得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通过对专业发展状况与趋势、专业培养人才方向、专业教学内容以及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等职业信息的采集与运用,树立起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进一步澄清对专业的认知,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强化职业认同感。

2.2 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

在渡过新生期后,学生逐渐适应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在专业认同的基础上,开始将专业知识学习、综合能力培养与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在一起,对“将来我想做什么”“将来我能做什么”“我怎么去做”3个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能力等信息进行采集与运用。除了积极参与到教学环节中,认真听好每一节课外,还应结合所学专业特点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和职业训练活动,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通过采集与运用社会经济形势、职业发展前景、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标准、应聘资格要求以及工作岗位的薪酬标准、福利待遇等职业信息,促使大学生充分利用在校的宝贵时间夯实专业基础,提高综合素质,掌握操作技能,进一步明确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初步拟定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路径,设计具体的行动方案并付诸实践。

2.3 有益于提高学生职场适应能力

大学期间除了专业知识的积累、实践技能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三大任务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完成从“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为了使自己更好地“适销对路”,满足用人单位个性化的需求,学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未来真实的职场信息进行采集与运用。在校期间,积极参加“自我推销大赛”“简历制作比赛”“模拟面试”等活动。这些情境模拟式的职业探索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环境的体验。课余时间,定期到用人单位参观学习,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提前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明晰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和职场要求,提前接触业内人士,明确用人单位的要求和期待。实习期间,通过顶岗实习及不同岗位的轮转实习,切实投入到真实的职场环境,加深对该职业的理解,端正择业态度,并广泛采集和运用国家的就业政策、各种用工制度、工资分配制度、医疗保险制度、退休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等一系列劳动制度,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发展形势,针对各行业岗位需求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同时进行求职面试技巧等职业信息的收集,为求职择业、顺利适应职场环境做好准备,进而做出恰当的职业定位和职业选择,逐步完成向“职业人”的过渡。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顺利与否,就业质量高低与其职业信息采集与运用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紧密相关。职业信息采集与运用从简单易行地利用网络搜索相关职业信息,到切实找到该职业的职业生涯人物进行访谈,甚至是直接进入相关岗位见习、实习,这些方式都能让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加深对未来职业的理解。因此,行政主管部门、高校与大学生三方应各司其职,共同努力,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大学生在职业信息采集与运用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未来职业发展路径,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与高质量就业。

G455

A

1671-1246(2014)01-0007-02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卫生类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2012SJB880027)部分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用人单位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