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途径探讨
2014-03-18薛建平史良俊谯时文
薛建平,史良俊,谯时文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途径探讨
薛建平,史良俊,谯时文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通过对我院护理专业“双师素质”教师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主要途径。
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途径
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离不开高职教育培养出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教学是以职业岗位要求为主导、以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产学研相结合为途径,学生既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强化操作技能训练。作为高职教育教学实施者和高职教育特色体现者的高职教师,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教学方法等教学能力上与普通高校教师有很大差别,尤其是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是保障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是保证高职教育质量、教育特色的现实要求。
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已经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素质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培养和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双师素质”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一方面,国家的政策文件对“双师素质”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规定:师资队伍评估时,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50%为“合格”,达70%以上为“优秀”。另一方面,高职教育发展的实践需求也对“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提出了要求。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广泛开展,对教师专业技能、操作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必须注重实践,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双重素质,才能适应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1]。
1 “双师素质”内涵及认定
2004年,《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规定,“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2)近5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5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5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这是教育部门为“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制定的行政标准,拓展了“双师素质”认定标准的内涵,即不是简单地根据是否具有双证书、是否具备双重专业技术职称来确定,而是制定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标准,有了可量化的指标,突出强调了“双师素质”教师专业实践和应用性研究的技能[2],为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确立了权威标准。为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强调“双师素质”教师知识的广度,需要构建跨专业、跨学科的知识结构,能将知识、技能融会贯通,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同时还要及时了解专业技术发展的新知识、新动向、新工艺,了解各新兴学科、新型岗位的发展趋势和就业信息,以增强教学和就业指导工作的预见性[3]。我院结合这个表述和对“双师素质”教师的要求制定了认定标准。
2 我院护理专业“双师素质”教师现状及成因分析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培养应用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为了扩大人才培养规模,不断以各种途径引进教师以弥补师资力量薄弱的不足。现以我院护理专业教师构成为例,分析“双师素质”教师现状及成因。
(1)大多数教师是直接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而来,被称为“门到门”教师。这些从学校一毕业直接到高职院校任教的教师,进校前参加实践锻炼的经历很少甚至没有,进校后由于高职院校教学科研项目少等原因,实践锻炼的机会更少,导致他们缺少行业、企业实际工作经历,实践经验相对匮乏。
(2)引进的“双师素质”教师,由于工作转型难以维持与原企业的联系,专业素质退化,甚至有名无实。高职院校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大多采取“准本科”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轻视技能培养,注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使师资队伍建设走入误区。高职院校在建设中也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引进教师时过于注重理论水平,忽略实践技能水平;提升师资力量时重视理论的深度,轻视实践的广度;课程体系建设强调理论课程建设,忽视实践课程建设等。这均导致师资队伍建设偏离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3)为了引进适应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培养特色的“双师素质”教师,学院既要不断拓宽教师的引进渠道,又不能盲目引进。从企业转岗的教师虽然实践经验丰富、技能水平高,但他们没有教学经验,缺少对高职教学的了解。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与高超的技能水平只有通过进一步的高职教育培训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同时“录用即上岗”的做法也会导致教师整体素质下降。
鉴于以上情况,我院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的原则,加强对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和“双师素质”的培养,不断拓宽其高职教育科学研究视野,丰富与完善高职教师成长理论研究,促进我院师资队伍建设。经过5年多的努力,我院护理专业67名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课教师(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41名)全部成为“双师素质”教师,体现出我院“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水平的提高。
3 “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途径
3.1 强化高职教育素质培养
(1)经常开展校内外经验交流活动。高职院校的经验交流活动是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可加强院校之间、校校之间以及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以及教学科研能力都得到提高,大大提升了教师的“双师素质”。经验交流活动通常有校内交流和校外交流两种方式。校内交流主要以同行交流为主要形式。由于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参差不齐,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可以扬长避短,共同提高。校外交流主要有校校交流和院校交流两种形式。通常采取参观学习、专业研讨等方式使同类院校的护理专业教师相互切磋,探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问题,共同提升综合素质。学校和医院的交流主要以每学期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为主,会员通常由护理专业教师与医院护理管理人员组成。通过定期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使教师能够准确把握临床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才培养方向。
(2)定期进行高职教育理论培训。为了满足学院规模扩大对师资力量的需求,不断从临床引进护理专业教师。由于这部分教师执教能力和高职教育相关理论都十分欠缺,我院通过邀请教育专家定期对他们进行教育理论培训,使其更为准确地了解高职教师的职业特点、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及工作技能,为“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3.2 重视护理实践技能培养
(1)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医院进行锻炼。有计划地选送专业教师到国内外临床一线进行专项实践训练,使其掌握新的护理知识,了解新的护理技术,熟悉新的护理程序,理解新的护理管理方法,提高护理操作能力和护理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弥补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的不足,达到掌握护理专业领域现状和发展趋势,把握护理岗位知识结构的目的。
(2)定期进行实践技能培训。我院对不同类型的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使素质参差不齐的师资队伍得到全面发展。部分专业教师具有扎实的教学功底,但缺乏实践经验,对他们应加强实践技能培养。例如,通过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国家或行业组织的等级鉴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最终通过理论考试、实践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针对理论水平基本满足高职教育的“够用”标准,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可通过个别指导,使他们快速掌握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同时,让他们参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从事实践教学工作[4]。
(3)对“门对门”教师进行岗前培训。这些教师虽然理论水平基本满足高职教育教学的需要,但是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因此,需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让其利用假期到临床一线进行实践锻炼。
(4)鼓励青年教师考取执业资格证书。为提升办学质量,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加强学历教育与执业资格证书的融通,我院推行“双证书制”,要求青年教师将课堂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考取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工作,又能胜任相关执业资格考试培训与辅导工作,从而达到国家规定和认可的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标准。
(5)推行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机制。我院坚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要任务。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机制具有充分发挥学校、医院、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育资源有机结合的优势,能使我院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和科研活动,从而进一步提升专业素质。
3.3 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4]
“双师素质”是专业教师的追求目标和发展方向,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保障。我院将“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纳入学院发展的长远规划中,根据专业教师的经历、学历和教学水平等,制定符合高职教育需要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制度和培养计划,建立相应的“双师素质”教师评价考核标准和激励机制。以精神激励和竞争激励等手段,鼓励专业教师通过提高学历、挂职锻炼、考取执业资格证书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大大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3.4 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提供条件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地方高职院校,2003年被教育部正式列入“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基地”院校,2007年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我院开设文科、理科和工科所属专业22个,全日制在校生10 0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47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17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62人,“双师素质”教师160人,外聘企业教师100多人,并常年聘有多名外籍教师任教。我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把社会与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和评价作为检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立足乐山、面向全国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目前已建有省级精品课程6门,中央财政支持的校内实训基地2个,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301医院)、广州珠江医院、四川大学华西附属医院、中科院成都分院、北京华联、深圳华为集团、富士康集团、LG电子惠州有限公司、乐山和邦、乐山菲尼克斯等省内外120余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的人才培养与就业合作关系,为加强学生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教师培养等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我院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与建设举措,先后制定了教授工程、硕博工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和教学团队建设、教师职业能力认证与测评、“教师下企业锻炼”等一系列制度,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打下了良好基础。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改革、重点专业与精品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学院教师先后主持和完成省、市教改课题50余项。在高职教育改革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需不断进取、不断提高,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1]杨公科,罗惠娜,伍宏捷.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职业技能的系统性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05-109.
[2]赵惠琳,肖利才.论高职院校“双师素质”师资队伍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0(32):58-59.
[3]易兰华.高职“双师素质”教师的素质特征及管理激励研究[J].成人教育,2009(2):26-27.
[4]栾向晶.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99-100.
G451.2
A
1671-1246(2014)01-0005-03
注:本文系全国第四届“人卫社杯”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征文获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