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承与超越
——评谭恩美新作《惊奇山谷》

2014-03-18张欣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名作欣赏 2014年32期
关键词:维奥露西母女

⊙张欣[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海外华文文学

继承与超越
——评谭恩美新作《惊奇山谷》

⊙张欣[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2013年,著名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出版小说《惊奇山谷》,并得到广泛关注。虽然这部小说依然是以母女关系为主线讲述中国故事,但在每一个旧主题之下,谭恩美都突破了以往的认知和界定。本文在介绍新作品的基础上,着重探讨谭恩美如何继承并超越母女文学、女性意识、身份认同和东方主义之主题。

《惊奇山谷》母女文学女性意识身份认同东方主义超越

2013年5月31日著名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携新作《惊奇山谷》(The Valley of Amazement)参加2013年度美国书展①。《惊奇山谷》是谭恩美的第六部长篇小说。自从其1989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喜福会》荣登当年《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持续了九个月后,她随后接连出版的《灶神之妻》《百种神秘知觉》《接骨师之女》和《拯救溺水之鱼》也一直受读者青睐,尽显她作为畅销书作家的成功。同时在如今美国极力倡导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她的作品已经被选入美国高中生和大学生文学教学资料。2013年的书展现场,谭恩美接受了奥普拉《O》杂志图书主编Leigh Haber的访谈。访谈吸引了数百名各族裔读者到场聆听②。自新书出版以来,《惊奇山谷》凭借首周16967本的销量排在精装本小说排行榜的第七名③。西方各大报刊杂志如《出版人周刊》《图书馆杂志》《纽约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英国《卫报》纷纷大篇幅介绍这部“史书般的”“引人入胜的”④小说。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早间版也以“谭把家族秘史编织进‘奇异谷’”为题采访了谭恩美。但迄今为止,国内尚未发现对本作品进行系统介绍和研究的资料。本文试图在介绍新作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小说在母女关系、女性意识、身份认同和东方主义这些旧主题方面的新意义。

一、故事梗概

本书的故事开始于1905年上海一家英文名为藏玉巷(Hidden Jade Path)、中文名为“露露秘密之家”的高级妓院里。开篇一个名叫维奥莱(Violet)的小女孩自述:“我七岁的时候就清楚地知道:无论从种族、礼仪、还是言谈举止上来看,我都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美国人。我的妈妈是全上海唯一一个经营高级妓院的白人女性。”⑤维奥莱从小就是个任性又敏感的小姑娘。在藏玉巷里,她一直悄悄关注在那里工作的女性以及她们跟形形色色男人们的各种活动,尤其是她的母亲。她极力表现自己,想以此赢得母亲更多的关注,同时四处找寻母亲爱自己的证明。十四岁的时候,她得知自己还有一个华人父亲和一个弟弟。但是,当时的上海饱受社会交替之苦,离乱是人们生活的常态。她的母亲决定带她离开上海,前去旧金山和已在美国的家人相聚。离别之际,由于母亲轻信他人,维奥莱被卖到上海另外一家妓院。同时,上海青帮霸占藏玉巷,并且逼迫她的阿姨给其已经去往旧金山的母亲发电报,谎称维奥莱已经意外死亡并被下葬。第三章到第十一章即是维奥莱在上海被培养成名妓的过程。在此期间,她有过三次主要的婚姻经历。最初她嫁给一位美国人爱德华(Edward),并育有一女弗洛拉(Flora)。但好景不长,丈夫病逝,女儿被爱德华的美国妻子夺走。迫于生计,她重返妓院,却被一位所谓的中国学者骗到安徽农村做妾,后因不堪忍受其性虐及家暴,和其另一位小妾一起冒死逃出。最终,她重返上海,找到一份工作,嫁给她的老板,也是她曾经深爱的男子——方忠(Loyalty Fang)。

维奥莱的母亲露西娅·明特恩(Lucia Minturn)出生并成长于美国旧金山。露西娅十六岁的时候遇到父亲的中国学生陆兴(LuShing),被其一幅名为“惊奇山谷”的绘画所打动,并深深爱上了他。随后,露西娅未婚先孕,并与父母决裂,跟陆兴回到中国。不幸的是,尽管露西娅已为陆兴生有一儿一女,作为权贵之家的陆家仍拒不接受异族通婚这样的事情。更为甚者,陆家强夺了露西娅的儿子,并迫使陆兴永不能再见露西娅。失去经济依靠的露西娅为维持自己和女儿的生活开始在上海经营一家酒吧,并逐渐扩展成上海高等妓院“露露秘密之家”。随后在当时动荡的年月里,她被青帮设计离开上海,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女儿。十三年后,维奥莱终于理解了母亲的渴望和心思,并主动联系上她,由此母女关系得以缓和。随后露西娅帮忙找到已在美国长大的外孙女弗洛拉,并带其分别与陆兴和维奥莱相认。

二、母女文学

谭恩美以书写母女关系成名。除了其第五部小说《拯救溺水之鱼》外,其他四部都是以母女关系为主线。八年之后,谭恩美再次回到了她最擅长的主题上,写作手法也依旧采取母女轮流讲述故事的方式。不过,谭恩美在这部小说中显得更加雄心勃勃。这部长达589页、分为15个章节的小说,时间上跨越19世纪末20世纪初,长达近半个世纪;空间上则穿梭于大洋两岸的旧金山、上海和中国的一个小山村;主要人物关系也扩展至三代母女的分与和、聚与散。小说分别通过露西娅、维奥莱和弗洛拉之口,用大篇幅的心理独白展现她们各自对母亲的反感、困惑和对母爱的渴望。

南·鲍尔·马格林(Nan Bauer Maglin)认为“母女文学”一般具有五个特点:1.女儿认识到她的心声不仅仅是她自己的;2.超越各种原因引起的盲点和歪曲之见,真正努力去了解母亲的重要性;3.对母亲力量的惊叹与折服;4.叙述母性谱系的重要性,找到一种母与女得以回归和保留的仪式;5.尽管如此,还是会对由母亲传给女儿的痛楚与沉默感到愤怒。⑥熟悉谭恩美小说的读者会意识到几乎她所有涉及母女的故事都符合以上特点。谭的“母女小说”都会着重讲述传统守旧的移民母亲与西方现代的女儿之间的分离与相聚、冲突与和解。《惊奇山谷》一方面延续着以上写作元素和特点,另一方面也超越了这些界限。三代母女故事不仅发生在美国家庭里,也发生在中美家庭里;不仅产生于白人母女之间,也产生于混血母女之间。因此,这种跨越国界、种族和肤色所展现出来的人类共性问题必然引发读者深思:为什么相爱的家人总是不可避免地给对方带来巨大的伤害?为什么类似的创伤又总在代代延续?

黄秀玲(Sau-ling Wong)分析谭恩美作品畅销的原因时,提到谭恩美的“母女小说”是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产物,也是这运动持久不衰的见证。她指出虽然近二三十年来以母女为题材的故事大量涌现,但在女权主义产生之前,“大部分母女间的故事从来没有被记录下来”⑦。这种评价对于谭恩美前两部小说的成功而言,是非常中肯的。随后很多学者分析过谭恩美打破沉默进行“母女小说”创作,以及她故事里的女性开始言说的意义。但《惊奇山谷》不仅仅是简单的母女倾诉,也不仅仅是打破沉默开始言说,更重要的是她们的言说非常详尽地展现了女人是如何被社会和文化建构而成的。

三、女性意识

《惊奇山谷》最引人关注的是作者花费了三十七页、整整一个章节,借年老的名妓麦吉柯(Magic)之口给维奥莱讲述如何做好一名名妓——受男人喜爱的女人。在这个叙述中,暴力惩戒依然存在。如果新入行者心生叛逆不好好表现将会受到各种严厉惩戒:被打、被骂,甚至被驱逐到低级妓院。维奥莱在最初对峙期叫嚣自己是美国人时,麦吉柯就警告她:“如果你再敢有这种自大的态度,你会挨更多的打、受更多的苦。”⑧其次更重要的训诫是权力对肉体施加的微妙细分式的强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论述道:“从机制上——运动、姿势、态度、速度——来掌握它。这是一种支配活动人体的微分权力。”⑨类似地,在这里,女性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都被细节性地监管和训诫。比如如何走路谈笑、着装打扮,如何处理同行之间的竞争,如何选择男人保持身价和如何行房以吸引男人,甚至包括如何倾听,如何眨眼等大小琐事。框限身体是建立权力、知识、意义和欲望之结构的重要手段⑩。这种训诫、框限力量之大使得自幼任性、自大的白人女性在短时间内被训练成懂得察言观色的中国名妓;这也使得小说中所有名妓最为担心的事就是被驱逐到低等妓院,共同的渴望都是嫁为人妻,无论何时何地考虑最多的一条出路就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妓院;这甚至使得麦吉柯年老色衰之后能立即反过来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当作“常识”经验传授给维奥莱⑪。至此,权力通过框限身体、驯服肉体,还使其具有了生产、传播的能力,因为这种训诫已经彻底内化到她们的知识、意义和欲望的体系中去。怪不得阿兰·谢里登说:“每当我想到权力的结构,我便想到它毛细状态的存在,想到渗进个人的表层、直入他的躯体、渗透他们的手势、姿势、言谈和相处之道的程度。”⑫

西蒙·德·波伏娃认为女人并非生来就是(born to be)女人,而是成为(become)女人,是“第二性”。在“男性的系统里,女人就是性;性就是妓女”⑬。那么,这里白人女性迅速变成上海名妓的过程,即可见社会与文化对当时女性的训诫功能是多么强大。不过,面对女性作为“第二性”的窘境,两位女权主义斗士都曾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伍尔夫认为女性要想独立,必须要有一间自己的房子。波伏娃也说过“妇女的真正解放必须是集体的,而第一项要求便是妇女经济地位的改进”⑭。这在《惊奇山谷》里得到了充分阐释。虽然小说中的女性故事揭露了当时吃人的社会文化习俗,但这些故事结尾都留有希望。然后这些希望逐渐生根发芽:小说中大部分的上海名妓通过努力,都能独立经营一家自己的妓院;维奥莱另辟新路,找到了一份翻译工作;弗洛拉凭借财产继承权大胆跟美国养母对抗;麦吉柯感慨如果她也有文化,也会参加游行抗议《巴黎和约》。这表明女性早在20世纪初期,不仅有了独立意识,更有了切实的行动,开始进行资本积累,甚至还有了一定的政治诉求。她们不再甘做社会的“第二性”,开始追寻真正的“自我”。

四、身份认同与东方主义

一直以来,评论者都比较关注谭恩美小说里主人公的身份认同及东方主义呈现。身份认同最重要的是自己对“自我”的认定。认定“自我”之际,也是界定“他者”之时,因为“如果没有他者的承认,人类的意识就不可能意识到自身”⑮。同时,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中,族裔作家的文本呈现常常被批判为具有“东方主义色彩”,是“他者化”了的东方。实际上,如果把“自我”与“他者”相结合,我们会发现谭恩美在《惊奇山谷》中突破并超越了以往的身份认同观念及东方主义呈现。

《惊奇山谷》最主要的故事就是维奥莱一生对自我身份的追寻。开篇就是维奥莱的自我判定:“我七岁的时候就清楚地意识到:无论是从种族、礼仪还是言谈举止上来看,我都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美国人。”⑯所以她常常带着西方的优越感来评判东方的一切,结果却发现自己的亲生父亲竟然是中国人。初始之时,她唯恐自己具有任何中国人的特征,甚至在生活中也拒绝使用汉语;而到后来她开始迷茫,感觉“自己既不是中国人又不是美国人”⑰。当面临生存压力时,她采取一种务实的态度充分利用两者的身份。再到最后,她在国际形势中支持中国,认为“中国也是家乡”⑱。可见,一个人的身份认同是处在不断重识与建构的变化中的,它是动态的、流动的,“通过转换和差异,不断生产、再生产更新的自我”⑲。简而言之,维奥莱的自我追寻其实是在逐渐中国化。尤其在故事最后,维奥莱随爱德华回新住处看到床尾朝门时,居然立即想到这样不符合风水学原理;方忠生病时她会按阴阳平衡的理论准备滋补食物。这里“自我”是什么?“他者”还是堕落的、荒谬的、非理性的吗?东方与西方的差别又在哪里?仅仅通过置换场所,身份的构建和内在化的知识体系就发生了重大转变。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多元文化体难道不是对东方主义的一种超越?其次,维奥莱和露西娅在追寻“自我”时,都选择嫁给中国男子。这不仅颠覆了以往东方主义故事的套路,更淡化了种族间的二元对立关系。长期以来,《蝴蝶夫人》和《菊子夫人》等类似故事在西方受到广泛欢迎。故事里都是美丽善良的东方女性心甘情愿地爱上薄情寡义的西方男人,甚至甘心奉献自己的生命。这充分满足了西方男人的东方主义心态。黄哲伦曾在《蝴蝶君》里指出,如果故事反转,一个白人女性疯狂地爱上一个日本男人并为此殉情,这对于西方观众来讲则无法接受。谭恩美前几部小说的发展模式也都是受难的中国女人纷纷嫁给白人男子或逃到美国去,从而得到幸福和救赎。但在《惊奇山谷》里,西方女子却爱上了东方男子。她们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又使她们的自我认同得到不断重构,甚至被中国化。这种跨越种族、跨越文化的情节构建难道不更是对东方主义的一种解构?

五、结语

谭恩美从写作成名之初就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明自己是美国作家,不希望别人把她或她的作品当作族裔的代表。⑳但在此次书展的访谈期间,她表示:“近些年会经常反思自己的身世和人生的一些根本问题,比如为什么自己是一个华人并且拥有现在这样的情感和思想,自己如果是一个白人是不是还会拥有这些同样的情感。”21这种思索也正好印证了文化研究专家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所提的问题:“身份的问题不是‘我们是谁’或‘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而更多的是‘我们会成为谁’、‘我们如何重现’、‘如何影响到我们去怎样重现我们自己’的问题。”22对于《惊奇山谷》里的女主人公来说,“身份认同既存在又变化。它属于过去也同时属于未来”23。这或许也是谭恩美对自己身份的思考和回答。总而言之,《惊奇山谷》这部小说虽然继承了母女关系为主线讲述中国故事的模式,但小说突破了以往的主题认知和界定。故事里展现的人类所共有的对亲情的渴望、对自我身份的追寻以及对社会文化的思索都将深深地打动读者。或许,这正是谭恩美小说屡创奇迹的一个重要原因。

①②21管黎明.“谭恩美新作《惊奇山谷》再叙华人三代女性情缘”[N].侨网.http://ch.uschinapress.com/NewYork/2013 0601/58197.html.2013-06-01.

③Ermelino,Louisa.“Mining the Past”[J].Publishers Weekly 18 Nov.2013,Vol.260 Issue 47,p11.

④Seaman,Donna.Rev.of The Valley of Amazement.Booklist[J]. 15 Sep 2013,Vol.110 Issue 2,p40.Cone,Edward.Rev.of The Valley of Amazement.Library Journal[J].1st Aug.2013, Vol.138.p91.

⑤⑧⑪⑯⑰⑱Amy Tan.The Valley of Amazement[M].New York:Ecco Press,2013,p1,p107,p175,p1,p116,p292.

⑥⑦Sau-ling Wong.“‘Sugar Sisterhood’:Situating the Amy Tan Phenomenon”[A].The Ethnic Canon:Theories,Institutions,and Interventions.David Palumbo-liu,eds.Minnoapolis:University of Minesota Press,1995,p214-215.

⑨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3:155.

⑩⑮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M].张卫东,张生,赵顺宏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96,115.

⑫阿兰·谢里登.求真意志——米歇尔·福柯的心路历程[M].杜小真选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78.

⑬Dworkin,A.Pornography[M].London:Methuen,1981.p202.

⑭西蒙·德·波伏娃.第二性[M].桑竹影,南珊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413.

⑲Rutherford,Jonathan.Identity:Community,Culture,Difference[M].London:Lawrence&Wishart,1990,p235.

⑳张璐诗.华裔作家谭恩美专访:我是一个美国作家[N].新京报.http://www.eduww.com/Article/200604/6630.html.2006 -4-14.

22Stuart Hall,Held David and Mcgrew Tony.“The Question of Cultural Identity”[A].Modernity and Its Futures.Stuart Hall,Held David and Mcgrew Tony eds.Cambridge:Polity Press,1992,p327.

23Stuart Hall.“Cultural Identity and Diaspora”[A].Colonial Discourse and Post-Colonial Theory:A Reader.P.Williams and L.Chrisman,eds.London:Harvester Wheatsheaf, 1994,p394.

作者:张欣,英美文学硕士,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讲师,浙江师范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编辑:杜碧媛E-mail:dubiyuan@163.com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课题《华裔文学中“她”者的呈现》阶段成果项目编号:N201328

猜你喜欢

维奥露西母女
有苦难言
모녀(母女)간의 어두운 물결
搞笑母女档
卖水果的母女(外二首)
母女小剧场
《不一样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