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响器在梨园戏中的运用
2014-03-18黄琪铭
黄琪铭
(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 福建 泉州 362000)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戏曲现代化的诉求,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被运用到戏曲表演中,不仅丰富了当今戏曲的舞台表现手段,也改变了我们对传统的“一桌一椅”的舞台样式的认知。声光电技术的应用,打破了舞台上时空的限制,也延伸了我们对舞台时空想象,为演员的表演营造了更为真实、自然的表演环境,也为整体的舞台演出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效果。
众所周知,梨园戏是滥觞于宋元时期,距今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剧种,它保留了宋元时期诸多的文学、演出样式,有一整套完整的舞台表演科范,很难在表演中介入过多的高科技,但是随着人们审美习惯的改变,梨园戏的舞台表现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借助高科技,如灯光、音响等,为我所用,在环境的渲染、气氛的营造以及人物心理的外化表现等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音响设备系统之一——混响器在梨园戏中是如何被运用,又有什么作用?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我觉得混响器在梨园戏中的作用主要有:
一、通过混响,以更直接、更立体的声音形象,渲染环境,营造气氛
利用混响器,可以改变通过单位面积上的声音密度,从而改变声音谐波成份的构成与比例,改变音色,修饰声音,从听觉上渲染环境氛围,给演员更为直观的听觉冲击,有利于演员表演的发挥和情绪的宣泄。如在新编梨园戏《董生与李氏》中,第五出“坟前舌争”主人公董生因受彭员外生前嘱托,密察其妻李氏行止,防其有再醮之心,不想董生监守自盗,与李氏暗度陈仓,这一日又是董生到彭员外墓前禀报之时,生为鬼魂的彭员外,见到失意落魄、踌躇不决、矛盾不堪的董生和有点落寞寂寥的李氏时,他盛气凌人,诘问二人,为了表现彭员外气势,在音乐和彭员外的声音中加入了混响,提高彭员外的声音密度,再配合音乐和灯光、布景的运用,制造出阴森、鬼气感,在听觉上给人强烈的、冰冷的、凉飕飕的感觉,让演员身临其境,充分调动演员的听觉和视觉的直接感受,置身其中,对演员的表演发挥起到了很好的环境辅助效果,为其表演锦上添花。混响器不仅能制造如令人感觉梦幻的环境感受,也能制造出具有威严作用的环境感受,如在新编梨园戏《节妇吟》中,第五场“验指”,主人公颜氏为戒当年的“一念之差”,自断两指,本以为陈年往事,已成过眼云烟,不料却为儿子埋下祸根,为救儿子性命,她上金銮殿自证清白,在威武庄严、金碧辉煌的金銮殿上,导演的处理是皇帝不出场,而以幕后声音来代替,给颜氏一个人留出表演空间,为了更好地表现皇帝的至高无比的威严,在声音中加入混响,改变音质,提高声音的深厚感,这样就在整个舞台上让君临天下的帝王和孤单无助的颜氏,无论是在身份地位上或是气场上都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先“声”夺人,以“声”造势,为演员营造听觉环境。当然混响器还可以营造其他的环境氛围,如梦幻的、空灵的等等,这要根据剧情的需要而需要。
二、通过混响,强化人物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心理过程
一出戏中,最重要的就是塑造人物形象,而人物形象的塑造有赖于情节的设置和人物心理活动的揭示,因此利用一切舞台呈现手段将人物心理活动外化是至关重要的。如在梨园戏《朱弁冷山记》中,有一场是表现主人公朱弁,作为大宋问安使出使金国,不料却反遭囚禁,一去十八年,壮志未酬,病体难支,朱弁料想此生归国无望,只能频上冷山,遥望故乡,以寄哀思,却突然听闻金主放其归国,成全他的家国之思,不由大喜,放声大笑,为了加强朱弁此时的喜悦心理,在他的笑声里加上混响,造成回响,将声音延宕、覆盖到整个表演空间,穿过剧场,穿越青山,将主人多年的委屈、不甘的内心复杂之情一股脑儿爆发出来,仿佛重生,内心的阴霾一扫而光,拨云见月。
在梨园戏中,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混响器的介入,改变声音,增加音效,从而起到揭示环境,营造气氛,或强化人物心理,外化心理表现的作用。它的使用,是视剧情的发展需要而设置的。当然,混响器还有很多用途,要视功能需要而定,而用的效果如何,也要视个人对剧本提供给我们的理解的不同和对设备技术手段的掌握运用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在一出戏中,一切声光电技术的使用,一切舞台调度手段的表现形式都是服务于剧情的发展和故事情节的需要。
总之,在戏曲舞台表演中,加入混响器的使用,不仅能为剧情发展需要造势,而且能引起我们的听觉想象,只要能合理地利用,再配合舞台其他的表现手段,诸如音乐、灯光、布景等的使用,能更好地营造舞台表演空间,也能扩大舞台的艺术表现力,提升舞台的演出效果。
[1]吴捷秋.梨园戏艺术史论[M].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