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课本习题,助力初中数学教学

2014-03-18王子英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王子英

摘要:部分教师在处理课本习题时,往往只是简单地重复“布置→批改→讲评”的流程。讲题也是就题讲题,或只是分析学生做错的题目,没有对习题进行深入思考,挖掘习题的内涵。若长期这样教学,教师只是教会了学生做题,而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做题,学生对教师有依赖性,更谈不上自主探究。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处理课本习题呢?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进行课本习题教学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课本习题;教学策略;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023

一、课前要认真备习题

课本的习题都是与课本的某章某节相对应的,布置给学生做作业,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所以,笔者在备课时很重视课本的习题,会分析自己今天所教的内容对应课本的是哪几道题?这些题中有没有存在一题多解的?哪些题是可以改编成开放性题目的?有了认真备课,在布置作业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例1. 如图1,BC⊥CD,∠1=∠2=∠3,∠4=60°,∠5=∠6。

(1)CO是△BCD的高吗?

(2)∠5的度数是多少?

(3)求四边形ABCD各内角的度数。(《课本》P85页第8题)

例2. 如图2,在△ABC中,AD是高,AE,BF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BAC=50°,∠C=70°求∠DAC,∠BOA(《课本》P91页第8题)

以上两道题,笔者是这样处理的:把问题都去掉,只保留已知条件,然后问学生:“从已知条件你能求出什么?”这样的提问,问题的指向性不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重视作业的讲评,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讲评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不能只是就题讲题,也不能只讲学生作错的题。我们前面讲了,当我们认真备习题以后,我们布置给学生的题目应该有一个教学的目的。讲评作业是为我们的教学目的服务的。首先要帮助学生分析解题方法,体验优势: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其次对学生做对的题目也要认真分析,如果学生有多种解题方法,评讲作业还应该不惜花时间去展示学生的解法。把学生的不同解法展示出来,以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第三帮助学生寻找错误成因,享受成功: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

三、注意对习题的引申和拓展

课后的有些习题具有很好的教学功能。我们教学时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而且要用好教材,活用教材。最大可能地发挥习题的教学功能。

1. 探究一般结论

例1. △ABC中,AB=2cm,BC=4cm。△ABC的高AD和CE的比是多少?(《课本》P70页第8题)

这道题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很容易就可以的到■=■■。但是我们的教学不能仅到此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去引导学生发现高AD和CE的比是与边AB,BC有关系的。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若AB=3cm,BC=4cm。△ABC的高AD和CE的比是多少?(2)若AB=4cm,BC=3cm。△ABC的高AD和CE的比是多少?(3)你能发现AD和CE的比是与边AB、BC的比有什么关系吗?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解答,学生从中发现了■=■!

2. 教学中要善于对习题进行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2. 如图,AB∥CD,∠BAE=∠DCE=45°填空:

因为AB∥CD

所以∠1+45°+∠2+45°= 。

所以∠1+∠2= 。

因为∠1+∠2+∠E= 。

所以∠E= 。

(《课本》P77页第9题)

笔者认为作为填空题出现,限制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所以在教学时,笔者把该题改成解答题:如图,AB∥CD,∠BAE=∠DCE=45°,求:∠E。这样一来,学生的解法思路因不受限制,解题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如像图1、图2添加辅助线求解的。

“变式1:如图3,AB∥CD,AE,CE分别是∠BAC和∠ACD的角平分线。求:∠E。

变式2:如图4,AB∥EF,求证:∠ACE=∠A+∠E

变式3:如图5,AB∥EF,求证:∠E=∠A+∠C

变式4:如图6,AB∥EF,求证:∠1+∠3=∠2+∠4

变式5:如图7,AB∥EF,根据变式4,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以上5个变式探究题是对课本习题的创新,引申和深化。做习题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对习题的改编,设计出各种形式的变式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应用。”所以,做为教师,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为课本的习题“瘦身”或“增肥”,使习题的内容“增殖”。

(作者单位:山西省沁源县城关中学 046500)

摘要:部分教师在处理课本习题时,往往只是简单地重复“布置→批改→讲评”的流程。讲题也是就题讲题,或只是分析学生做错的题目,没有对习题进行深入思考,挖掘习题的内涵。若长期这样教学,教师只是教会了学生做题,而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做题,学生对教师有依赖性,更谈不上自主探究。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处理课本习题呢?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进行课本习题教学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课本习题;教学策略;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023

一、课前要认真备习题

课本的习题都是与课本的某章某节相对应的,布置给学生做作业,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所以,笔者在备课时很重视课本的习题,会分析自己今天所教的内容对应课本的是哪几道题?这些题中有没有存在一题多解的?哪些题是可以改编成开放性题目的?有了认真备课,在布置作业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例1. 如图1,BC⊥CD,∠1=∠2=∠3,∠4=60°,∠5=∠6。

(1)CO是△BCD的高吗?

(2)∠5的度数是多少?

(3)求四边形ABCD各内角的度数。(《课本》P85页第8题)

例2. 如图2,在△ABC中,AD是高,AE,BF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BAC=50°,∠C=70°求∠DAC,∠BOA(《课本》P91页第8题)

以上两道题,笔者是这样处理的:把问题都去掉,只保留已知条件,然后问学生:“从已知条件你能求出什么?”这样的提问,问题的指向性不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重视作业的讲评,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讲评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不能只是就题讲题,也不能只讲学生作错的题。我们前面讲了,当我们认真备习题以后,我们布置给学生的题目应该有一个教学的目的。讲评作业是为我们的教学目的服务的。首先要帮助学生分析解题方法,体验优势: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其次对学生做对的题目也要认真分析,如果学生有多种解题方法,评讲作业还应该不惜花时间去展示学生的解法。把学生的不同解法展示出来,以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第三帮助学生寻找错误成因,享受成功: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

三、注意对习题的引申和拓展

课后的有些习题具有很好的教学功能。我们教学时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而且要用好教材,活用教材。最大可能地发挥习题的教学功能。

1. 探究一般结论

例1. △ABC中,AB=2cm,BC=4cm。△ABC的高AD和CE的比是多少?(《课本》P70页第8题)

这道题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很容易就可以的到■=■■。但是我们的教学不能仅到此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去引导学生发现高AD和CE的比是与边AB,BC有关系的。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若AB=3cm,BC=4cm。△ABC的高AD和CE的比是多少?(2)若AB=4cm,BC=3cm。△ABC的高AD和CE的比是多少?(3)你能发现AD和CE的比是与边AB、BC的比有什么关系吗?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解答,学生从中发现了■=■!

2. 教学中要善于对习题进行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2. 如图,AB∥CD,∠BAE=∠DCE=45°填空:

因为AB∥CD

所以∠1+45°+∠2+45°= 。

所以∠1+∠2= 。

因为∠1+∠2+∠E= 。

所以∠E= 。

(《课本》P77页第9题)

笔者认为作为填空题出现,限制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所以在教学时,笔者把该题改成解答题:如图,AB∥CD,∠BAE=∠DCE=45°,求:∠E。这样一来,学生的解法思路因不受限制,解题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如像图1、图2添加辅助线求解的。

“变式1:如图3,AB∥CD,AE,CE分别是∠BAC和∠ACD的角平分线。求:∠E。

变式2:如图4,AB∥EF,求证:∠ACE=∠A+∠E

变式3:如图5,AB∥EF,求证:∠E=∠A+∠C

变式4:如图6,AB∥EF,求证:∠1+∠3=∠2+∠4

变式5:如图7,AB∥EF,根据变式4,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以上5个变式探究题是对课本习题的创新,引申和深化。做习题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对习题的改编,设计出各种形式的变式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应用。”所以,做为教师,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为课本的习题“瘦身”或“增肥”,使习题的内容“增殖”。

(作者单位:山西省沁源县城关中学 046500)

摘要:部分教师在处理课本习题时,往往只是简单地重复“布置→批改→讲评”的流程。讲题也是就题讲题,或只是分析学生做错的题目,没有对习题进行深入思考,挖掘习题的内涵。若长期这样教学,教师只是教会了学生做题,而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做题,学生对教师有依赖性,更谈不上自主探究。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处理课本习题呢?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进行课本习题教学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课本习题;教学策略;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023

一、课前要认真备习题

课本的习题都是与课本的某章某节相对应的,布置给学生做作业,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所以,笔者在备课时很重视课本的习题,会分析自己今天所教的内容对应课本的是哪几道题?这些题中有没有存在一题多解的?哪些题是可以改编成开放性题目的?有了认真备课,在布置作业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例1. 如图1,BC⊥CD,∠1=∠2=∠3,∠4=60°,∠5=∠6。

(1)CO是△BCD的高吗?

(2)∠5的度数是多少?

(3)求四边形ABCD各内角的度数。(《课本》P85页第8题)

例2. 如图2,在△ABC中,AD是高,AE,BF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BAC=50°,∠C=70°求∠DAC,∠BOA(《课本》P91页第8题)

以上两道题,笔者是这样处理的:把问题都去掉,只保留已知条件,然后问学生:“从已知条件你能求出什么?”这样的提问,问题的指向性不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重视作业的讲评,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讲评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不能只是就题讲题,也不能只讲学生作错的题。我们前面讲了,当我们认真备习题以后,我们布置给学生的题目应该有一个教学的目的。讲评作业是为我们的教学目的服务的。首先要帮助学生分析解题方法,体验优势: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其次对学生做对的题目也要认真分析,如果学生有多种解题方法,评讲作业还应该不惜花时间去展示学生的解法。把学生的不同解法展示出来,以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第三帮助学生寻找错误成因,享受成功: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

三、注意对习题的引申和拓展

课后的有些习题具有很好的教学功能。我们教学时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而且要用好教材,活用教材。最大可能地发挥习题的教学功能。

1. 探究一般结论

例1. △ABC中,AB=2cm,BC=4cm。△ABC的高AD和CE的比是多少?(《课本》P70页第8题)

这道题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很容易就可以的到■=■■。但是我们的教学不能仅到此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去引导学生发现高AD和CE的比是与边AB,BC有关系的。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若AB=3cm,BC=4cm。△ABC的高AD和CE的比是多少?(2)若AB=4cm,BC=3cm。△ABC的高AD和CE的比是多少?(3)你能发现AD和CE的比是与边AB、BC的比有什么关系吗?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解答,学生从中发现了■=■!

2. 教学中要善于对习题进行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2. 如图,AB∥CD,∠BAE=∠DCE=45°填空:

因为AB∥CD

所以∠1+45°+∠2+45°= 。

所以∠1+∠2= 。

因为∠1+∠2+∠E= 。

所以∠E= 。

(《课本》P77页第9题)

笔者认为作为填空题出现,限制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所以在教学时,笔者把该题改成解答题:如图,AB∥CD,∠BAE=∠DCE=45°,求:∠E。这样一来,学生的解法思路因不受限制,解题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如像图1、图2添加辅助线求解的。

“变式1:如图3,AB∥CD,AE,CE分别是∠BAC和∠ACD的角平分线。求:∠E。

变式2:如图4,AB∥EF,求证:∠ACE=∠A+∠E

变式3:如图5,AB∥EF,求证:∠E=∠A+∠C

变式4:如图6,AB∥EF,求证:∠1+∠3=∠2+∠4

变式5:如图7,AB∥EF,根据变式4,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以上5个变式探究题是对课本习题的创新,引申和深化。做习题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对习题的改编,设计出各种形式的变式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应用。”所以,做为教师,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为课本的习题“瘦身”或“增肥”,使习题的内容“增殖”。

(作者单位:山西省沁源县城关中学 046500)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