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需转变观念
2014-03-18郭子凌
郭子凌
摘要: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需要转变观念,才能与时俱进、提高效率。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认为教师首要和基本的职能就是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科书。因而,在学校教学中就造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教师俨然成为“知识”的天使而存在着。然而,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这种看法已经开始改变,“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因此,新课标要求教师们应转变教学观念,以便能够推进高中英语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教学;转变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027
《学会生存》一书对教师做了精辟的论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因此,现代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把学生作为中心,围绕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帮助学生不断进步为目的,与学生商讨问题、解决问题。只有民主的教育才会有学生个性的觉醒,才能释放学生的潜能。
一、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由昔日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重视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把“给学生压力”变为“给学生动力”,由“牵着孩子走”变为“推着孩子走”。美国学者罗伯特·麦瑞克认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有六种:关怀、理解、认同、尊重、友情、信任。教师要在人的潜能向现实素质的生成过程中,充分发挥促进者的作用,才能有效推动学生生动活泼、快乐自由地发展。
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平等的参与者。我国传统教育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常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他们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教育的对象;强调标准化的培养模式。以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其个性发展得如何,是不言而喻的。而新课程提倡树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观,由师道尊严、居高临下的教师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二、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在不少教师的观念中,认为教材、计划、大纲就是课程,是既定的和封闭的,其实不然。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启动的同时,英语又换了教材,许多英语教师都反映教材内容增加,难度加大,教法出新,对新教材的把握有很大的困难,甚至极可能完不成教学内容。这是因为过去在我国实施单一的课程和单一的教材的时期,教师把教材当成“控制”和“规范”教学的“法定文化”。不少外语教师把“统编教材”当成“圣经”,不敢增删,盲目遵循其规定的教法,不敢越雷池一步。由此可见,课程改革中,教师教材观的转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因为我们知道:哪怕由最新理念指导编写的教材,如果由理念陈旧的教师来上,就不能或很少会体现这种新的理念。的确,教材的更新会使我们一时难以适应,但是我们应认识到: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的,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服务于教学的材料和工具。因此,教师不应该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研究教的内容和方法,对教材作革新性和批判性的使用;不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或是在师生互动中)走向教材”。
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课堂教学由学科本位转向人的发展本位:“以学科为本”的教育理念,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忽略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求,使人成为知识的奴隶;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一切教学活动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个性及差异性,这符合、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和时代发展的需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形成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学要面对每一个学生,注意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态度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措施。现在的班级规模一般都比较大,人数多且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而每一个学生对英语的需求不同,在学习成绩的体现上也不同。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同一班级中学习达到同一基本目标,教师要组织好课堂的各个环节,要设计好各种活动,要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为此,我们要建立更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赞赏每一个学生。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以一种分类关心、个别引导、全员帮助的态度来积极营造和谐、互学、相帮的教学氛围;对有智力问题、有严重缺点、有过错失误、有不同意见的学生更要关注;特别注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随意批评、羞辱、体罚学生等都是有悖于新课程精神和违反教育法规的不当行为。
四、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正确的评价观需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立足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上。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只责怪学生。教师不再是学习中知识与能力的权威,是学生的“学长”,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生生互动,也需要师生互动,师生互动不仅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任务在于确定任务,以充满激情的活力感染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如何学,有效的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思考、合作、感受成功,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渗透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共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热情、存在问题、学习效果,教师都要做出有效的评价,予以认可、鼓励、给予希望,激励奋进,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积极有效的评价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态度、行为表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以发挥评价对于激励和促进学生学习,指导教师改进教学的功能和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个学生在学校抬头走路”,这句话包含着深刻内涵,要求教师评价方式与评价标准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培养正确的学习观
面临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对教师提出了更开放的的要求:“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自主学习机即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会”到“学会”,再到“会学”,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再为能满足或裹足于过去“蜡烛”角色,例如:“教师是蜡烛”的隐喻给教师定位太高,几乎将教师抽象为“圣人”,似乎教师可以解决学生的一切问题,而实际上,蜡烛的光是十分有限,甚至还会限制学生的发展,一味地燃烧只会越烧越短最后也只能以熄灭告终。更何况教师也是自然人,也要重视自己生活和发展。与其比喻成蜡烛,不如比喻为长明灯,为学生的发展和自己的成长而不断充电,于人于己都受益无穷。
再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隐喻表明教师的目的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反映的是一种工业模式,似乎学生是一块没有生命、没有思想任人摆布的钢块,可以任工程师按自己的蓝图塑造成产品,但学生是具有灵性的人,其灵魂所需的不是被塑造,而是被“唤醒,激发和升华”。似乎教师是一个万能的上帝,可以按自己既定的方案塑造学生的精神。教师的作用只是辅助其生长,他们能做的就是顺其自然。无论怎样努力浇水施肥,也无法将一株玫瑰培养成一棵紫荆。与其比喻成园丁,不如比喻为太阳,是一个充盈的、热情的、开朗的、充满了光和热的载体,它的情怀和快乐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尽管新课标已实施了一年多,鉴于21世纪教材的渐进性,我们只能从如何认识新课程标准的角度,努力从思想上首先向21世纪教材的内涵靠拢。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意识,努力创建平等、民主、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让学生“自由活动、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保障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推动素质教育与和谐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作者单位:河南省正阳一高 46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