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差异
2014-03-17邹晶丽
邹晶丽
摘 要 宋代杰出女词人李清照,在文学史上素来被奉为“婉约派”的正宗。她的词作,以曲折细腻见长,能把一些非常纤细的事物或感情,通过高妙的艺术手法加以再现,不但以豪放见长的词人望尘莫及,便是一般婉约为宗的能手也相形见绌。有人称道她的“宠柳娇花”、“绿肥红瘦”,也有人赏识她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些固然是警策的句子,标举出来,未尝不可以看出她的功力。但李清照的词之所以能涵咏百代,彪炳千秋,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是因为她创作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 李清照 词风 清丽明快 凄丽沉郁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Differences between pre and post Term of Li Qingzhao
ZOU Jingli
(Tieling Normal College, Tieling, Liaoning 112000)
Abstract Song poetess Li Qingzhao, in literary history has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a "graceful faction" authentic. Her words made to the delicate twists known, can some very fine things or feelings, to be reproduced by sublime artistic, not only to catch poet known for bold, graceful as is generally the experts were also dwarfs. Some praised her "beautiful", " Green manure red thin ", it was also appreciated her "curtain westerly, thinner than yellow." These of course are inspiring sentences, standard lift out, something that can not see her skill. But Qingzhao able Han Yong EMI, shine through the ages, with a monumental artistic charm, because she has created his own unique artistic style.
Key words Li Qingzhao; style; elegant and bright; desolate melancholy
1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与《声声慢·寻寻觅觅》的比较
首先,以描写少女乐事的词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与后期叙述词人凄苦心境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为例,略加分析。
《如梦令》捕捉了一次荡舟活动的生动场面,它的风格是明快、清新、活泼;而《声声慢》是抒发词人处于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境遇之中,内心极度凄苦的强烈感情,呈现出凄清沉郁的风格特色。这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是运用不同艺术手法加以再现的。
《如梦令》运用白描手法,词中没有一个描绘色彩的字,但整个画面却色彩鲜明:藕花红,鸥鸟白,荷叶绿,湖水蓝……,画面上不仅色彩明丽斑斓,而且动静交织,情景交融。整个艺术境界中充满着热情爽朗的朝气,跃动着青春的活力。再加之以清新流畅的语言,优美动人的韵律,激悦欢快的基调,就构成了这首小令清新明快的词风。
《声声慢》是通过意境创作来表现风格的。
这首词发端突兀,先声夺人,从高点起步。词的一开头连用七组叠字,声调铿锵地渲染了悲凉的意境,使全词蒙上一层深沉的感伤色彩,一下子就把抒情主人公的愁情送上高峰,为全词抒情定下了不可更移的、沉郁悲伤的、缓慢的基调。接着又用铺叙的手法,选取了一连串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秋风萧瑟,北雁南飞,黄花憔悴,桐叶飘零,细雨淅沥,构成一幅阴沉、凄惨、昏暗的画面,使主人公的感情和客观景物的描绘达到了和谐一致、水乳交融的程度,从而极力渲染出愁之悲切。又以精美、通俗的语言,遒劲的笔力,逼真的境界,再加之急促、低沉的节拍,传达出词人晚年凄苦若绝的心情,使全词呈现出凄清沉郁的风格特色。
由此观之,从《如梦令》的清丽明快到《声声慢》的凄丽沉郁,我们不难看出词人的艺术风格又向前发展了,所以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2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与《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比较
当然,这种差异不仅仅限于描写少女乐事和叙述凄苦晚境这两种截然有别的题材上,即使同是抒发愁情的作品,前后期词这种艺术风格上的差异也是显然的。以《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和《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为例试加以说明。
《醉花阴》这是一首前期书写离愁别苦的名作。它在风格上表现为清丽、明快、含蓄,而且是通过前后照应的方法,画龙点睛之笔加以体现的。
《武陵春》是词人避难金华期间所作,词中抒发了思夫、念乡、忧国等多种愁绪,它在风格上呈现出凄丽沉郁的特色,是在景物的渲染中,巧妙的构思里渗透出来的。
《醉花阴》的一开头,就用顿挫之笔振起全文,直言点出“愁”字,最后用“人比黄花瘦”的“瘦”字与前面的“愁”字相呼应。“瘦”字既能传达出菊花的风韵,又能把人物的精神面貌凸现出来,它凝聚全词的精神,使感情与景物融成一体,真可谓神来之笔。至此,一个因思夫而憔悴得如菊花一般清瘦的少妇的风采秀姿便跃然纸上。全词从清丽中渗出淡淡凄艳,疏朗而略兼薄薄的愁苦。再配之以流转如珠、余韵悠然的语言,舒缓顿挫的声调,再现出前期词那种清丽明快,深婉的(下转第189页)(上接第146页)词风。endprint
《武陵春》的一开头,词人就以如椽巨笔描绘了暮春景色:狂风吹花,落英缤纷,一片凄清,成功的渲染了忧伤的气氛,引起了伤春之情。接着将词意宕开,虚拟了一个想去泛舟的愿望,似乎“愁”字渐解;可是在结尾处又以“舟小愁多”的反衬手法,将文意又一转折结在“愁”字上,一宕一收,错落有致,将词人的凄楚的心情、深沉的仇恨,含蓄巧妙,又摇曳生姿地表达出来了,真是丝丝入扣。再衬以沉郁急促的声调,决然顿挫的语言,回肠荡气的韵律,构成动魂摄魄的艺术境界,显示出凄丽沉郁的风格特色。
3 《念奴娇·萧条庭院》与《永遇乐·落日熔金》的比较
所以,同是抒写愁情之作,但前后期风格是迥然有别的。那么在体裁上,是否也存在这种风格差异呢?我们不妨就前期的词《念奴娇》(萧条庭院)与后期词《永遇乐》(落日熔金)加以比较。
《念奴娇》是一首晚春闺怨相思词,抒写词人与丈夫别后心情由抑郁愁苦到逐渐开朗的过程。写得清爽含蓄、多姿多彩。
在这首词中,词人把感情的发展与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变化结合起来进行描写。起处写雨,结处写晴。上片说,在恼人的天气中寂寞无聊、心事重重;下片写,由于天气转晴,春光明媚,不知有多少游春意。这种寓情于景,情随景异的表现手法,使全词显得丰满,自然生动,字里行间跳跃着抒情主人公的青春活力,她完全是一个极有素养的、对精神生活有所追求的少妇。而且全词在声调韵律上,轻柔舒缓,遣词造句上,新丽而无绮靡之病,精炼而又无斧凿之痕。所以在这首词中,呈现出前期词清丽、明快而又深婉的风格特色。
在《永遇乐》词中,作者写的并不是词人的不幸遭遇,而是述说在元宵佳节,她不愿与来邀的朋友到外面游玩,而宁肯呆在家里听听人家笑语这样一件小事。而且,在艺术上词人也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一番,几乎是寻常语,但笼罩全词的基调是深沉、凝重,这是因为词人巧妙的运用对比的手法所收到的最佳艺术效果。
词人开头“落日熔金,慕云合璧”两句,是两种不同景象的对比。在色调上一个热烈而艳丽,另一个则较为凝重、灰暗,为下文所表达的盛衰之愁,在无形中起了一个衬托作用。接着又用往日的繁荣欢快与今日的凄苦寂寞,他人的笑语与自己的独愁对比,从而深化了主题。同时情景交融,跌宕有秩,意境深远。在词中虽然没有采用直接抒情的句子,主要是用了较为平缓的语调进行叙述。然而,表现出了后期凄丽沉郁的风格特色。所以,就是同一体裁的词作,前后期词风也是各异的。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早年的欢乐,中年的暗淡,晚年的凄苦,形成了词人的富有特色的创作风格。因此,在她的作品中,既有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这类清丽明快的词章,也不乏饱蘸着血泪写就的深沉、悲戚的力作。而这清丽明快与深沉凄丽的艺术特色,正代表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 李清照.漱玉词.
[2] 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济南出版社,1990.
[3] 周汝昌,唐圭璋,万云骏.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4] 罗斯宁,彭玉平.宋辽金元文学史.中山大学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