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神兼备的高浮雕仿生砚

2014-03-17李哲伟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瑞兽绣球蟾蜍

李哲伟

地球上的各种动植物,经过不断的繁衍生息,造就了人类,也经历了我们的祖先与它们和谐相处的漫长历史进程。对吉祥瑞兽的图腾崇拜是原始人群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从古代一直沿袭至今。它的表现方式即有精神层面,也包括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浮雕仿生砚就是其中的缩影之一。

宋代双蟾鱼子纹歙砚。蟾为旺财瑞兽。我国古代民间流传有“刘海戏金蟾,步步得金钱”之说。蟾蜍与嫦娥、月宫的神话有关,蟾宫折桂意含科举中第,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愿望的追求。此砚长17.6厘米,宽12.1厘米,通高5.5厘米,砚平面浅凿砚堂,砚堂上方立雕两只蟾,暴突的双眼炯炯有神,直视前方。蟾背各有一圆洞,可作水盂用。砚面砚背均布满了鱼子纹,土沁深入肌理,为出土之物。该砚形制简捷、线条流畅、古拙生动,符合宋砚特征。

元代鱼化龙歙砚。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鱼化龙传说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史前仰韶文化的鱼图腾崇拜,鱼龙变化、鱼化为龙,古喻金榜题名,寓意高升昌盛。此砚长16厘米,宽11厘米,通高4.8厘米。雕琢的鱼头含蓄、龙头威猛,生动逼真,活灵活现。砚堂中有一金带穿堂而过绕砚底一周。全砚色泽黝黑、石质坚紧、包浆浑厚、雕工刀法苍劲、气韵高古,不愧为早期歙石仿生砚中的佳作。

元代双狮纹石砚。“狮”与“师”谐音,含荣显意,在我国传统习俗中,视石狮为吉祥之物。古代的官衙庙宇、豪门住宅大门前,都摆放一对石狮用以镇宅辟邪。当今社会仍然如此。此砚长18厘米,宽14.5厘米,通高11厘米。砚面前半部分为砚堂,双边线围绕,向后延伸浅凿如意形砚池。砚四周刻有兰草花卉纹,底面留凿痕。砚后部分雕刻的一对雄狮高大威猛,张嘴怒目相视,似乎能听到如雷的啸声。全砚墨锈斑驳,纹饰刀法粗犷,形制古朴厚重,具有元代蒙古人彪悍豪放的风格。

明代蟾蜍纹鳝鱼黄澄泥砚。砚长18.5厘米,宽16.5厘米,通高5厘米。此砚雕刻动物与图一相同,但风格各异,雕刻的一只蟾蜍为卧状,双眼与背部的疙瘩夸张放大,似乎表现的为最乐于与人类相伴的黑眶蟾蜍。该砚砚堂开阔,前高后底形成滑坡。边框与主题纹饰比例协调,沉稳大方,视觉效果好。澄泥坚实、细腻、滑嫩,手感极佳。此砚代表了明代澄泥砚制作的高超水准。

清代三羊开泰石砚。羊为“吉羊”,生性儒雅温和、温顺多情,深受人们喜爱。古代甲骨文中“美”字,即呈头顶大角之羊形,是美好的象征。“三羊开泰”更是人们互相恭贺吉祥、吉利的最好祝福。此砚为泥灰岩石,长16厘米,宽11.8厘米,通高6.5厘米。砚面减底制作椭圆形砚堂。砚首雕刻姿态各异的三只羊,两实一虚,聚卧在一起,温顺平静、憨态可掬,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人们祈盼丰衣足食、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近代双狮舞绣球端砚。狮子原产于亚洲西部和非洲,东汉章和元年,伊朗国王阿萨息斯一世派商队沿丝绸之路把狮子作为礼物送给章帝传入中国。被称为“兽中之王”的狮子具有威猛的外表,它传入中国后动摇了我国民间中虎的威信,逐渐被人们奉为辟邪瑞兽。狮舞绣球成为各地的一种习俗。此方双狮舞绣球端砚长29厘米,宽19.6厘米,通高6.3厘米。石质细嫩、滑润,有青花、蕉叶白、翡翠眼等石品。椭圆形的砚堂中,雕琢高浮雕双狮舞绣球。画面为左边之狮张嘴怒吼,右边之狮昂首扭头回应,双狮前腿前倾,后腿交叉,形象凶猛。两狮中间彩带围绕绣球飘动,整体设计独特新颖,精湛的刻工、灵动的画面,极富表现力。

上述高浮雕仿生砚,历代工匠用各自不同得技法,选择不同的动物造型,形神兼备的集中表现了人们对瑞兽的崇拜和对富足、美满、幸福、平安生活的追求,而且从一个侧面赋予了砚文化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

猜你喜欢

瑞兽绣球蟾蜍
灵璧纹石《瑞兽迎春》
远道而来的瑞兽
——狮子
蟾蜍是谁?
鎏金瑞兽钟
感受巴黎——绣球的欧洲艺术之旅
远行的蟾蜍 外一篇
走进威尼斯——绣球的欧洲艺术之旅
绣球抛上天
远古瑞兽
蟾蜍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