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教学导入之我见
2014-03-17刘焱
刘焱
摘 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导入要抓住教学内容,抓住学生心理,抓住外部环境,充分利用传统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合理选取导入方法与导入内容,让学生顺其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
关键词 政治 教学 导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创设氛围,温故启新
通过教师言行举止的引导,各种教具的合理运用,学生活动的有序组织等,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顾,复习过渡到即将学习的新知识的教学上来。由于基本理论知识之间,特别是同一册教材内部的章、节、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所以,安排这种温故启新的导入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的同时又复习了一遍前面的重点知识,使新旧知识自然连接到一起。
例如,在教“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一框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我们的新校园是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而这个新校园的设计图是人脑思维的产物,是意识现象。根据前面我们学习过的原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那么就应该先有新校园后有设计图。但是,现实生活中却先有设计图,而后按图施工建校,这样岂不就违反了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原理吗?那么该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这节课就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解这个疑问,好吗?”运用这样的导入语把同学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起来后,学生接受、掌握的难度就小多了,至少他们愿意随你一起进入角色,而不是被动地你讲什么他就听什么,听着听着思想开小差了。
2 巧设悬念,曲径通幽
在具体教学中,有时通过先讲一个小故事,然后从中巧妙地设置一、二个悬念,来使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内心世界里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强烈意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愤而启之”、“悱而发之”的状态。
例如,在讲“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一框时,设计了这样的步骤:首先,给同学们简要地讲述十七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皇宫里宣讲哲学的故事;接着设置悬念“莱布尼茨提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可是他又说‘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最后提问:“这两种说法自相矛盾吗?你们能回答吗?不过,当上了这一堂课后,相信人人都能够回答……”
笔者认为,让学生处于一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面的讲解”的探究心理状态中,可以诱导、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认真用心,听取教师的讲授,效果会事半功倍。
3 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在讲授内容比较繁杂、概念比较多、知识点需要大量记忆的新课时,我会在课前制作一张本课知识结构简表,把本课全部需要掌握的内容按顺序排列好,做成表格形式,根据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和容易搞混淆的知识,故意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自己去填充完成,目的是让他们加深印象。这张表格就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得学生们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兴致勃勃地跟随着老师不知不觉就进入了角色。
这种导入法的高明之处是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去掌握难度较大、记忆量较多的知识,使学生摆脱那种“背来辛苦,用来糊涂”的痛苦怪圈,而变得轻松地学、轻松地记,从而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而不是一种可怕的负担。
4 纵横开阖,形散神聚
在讲授新课时,设立目标,就好比为该堂课的教学树立了一块“靶子”,它使学生学有方向,获有期待,然后教师有意识地选择那些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甚至是他们直接面临的社会问题等作为中介,在情境设置、语言组织等各方面予以精雕细琢,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使学生的大脑自始至终地保持兴奋状态,专心致志地聆听、思索,然后老师有意识地稍作停顿,随机应变,灵活自然地加以简要概括、总结、点拨,然后迅速地切入该节课的教学主题。例如,在一次讲授坚持联系的观点一课时,在打开课本之前,我做了两件事,一是请一位同学解释成语“唇亡齿寒”的意思,二是展示用动画制作的课件,展示树的生长过程——树根、树干、树叶之间的关系以及小树的成长与阳光、雨露等外部环境的关系。这两件事似乎与政治课无关,倒像是上语文课,但在我稍作点拨提示后就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课。
当然,这种导入方法一定要课前精心作好准备,要把握好时间,不能渲染过度,耗时过长,而导致主次不分。语言要做到简短、明白、易懂,不能使学生在好奇心和求异心理的支配下只关注导入形式本身而忽略其要旨。这个导入法的特点就好比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原则就是要凝聚出一个主题,过滤出一个核心,从而树立该堂课的教学“靶子”——即教学目标。
5 见微知著,以点入面
在讲授新课“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课时,我的导入语是这样的: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在深圳特区的一座豪华的酒店里,彬彬有礼的女服务员热情地接待了几个青年客人,其中一位和女服务员相识,刚见面这位熟客便忙不迭地向女服务员介绍他的同伴:“这位是某军长的儿子,这位是某局长的女儿……”可没等他介绍完毕,女服务员就微笑着客气地打断了他的话:“难道他们没有自己的名字和职业吗?我总不能称呼他军长的儿子、局长的女儿吧?”这里没有垢言相诋,不见拔拳相向,从表面上看一切都很平静,但在他们当中确实发生了冲突。它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人生哲学问题,衡量人的身份或说衡量人的价值标准是什么?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谁愿意去听大道理和空洞的干巴巴的套话、行话,学生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在讲授“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等课时一定要从小处着眼,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着手,引出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政治和经济学道理,使学生兴趣大增,议论纷纷,有一种迫切要求了解其中所包含的道理的心情。而受教育者急切的求知欲是教育的最佳契机,于是,我就抓住这个契机,正式开始教授新课,使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乐于接受新的知识,达到见微知著,以点入面,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
6 理事入微,缘事导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择法。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方式也灵活多变,但要使导入环节真正起到“凤头”之妙功,一定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比如有的知识点在日后的练习和考试中极有可能出现的“材料分析题”,那么在授课时,就很有必要量身订做特有的导入模式,有针对性的选材料,最好利用最新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或热点时事来导入新课,使时事政治、热点时事与所学的政治课知识相对照进行分析,让学生感到知识就在现实生活中,政治知识也就得到了实践,仿佛注入了活力而有灵魂,不再是干巴巴的死知识。这样的话,新课一开始就能扣紧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新教材。
这种理事人微、缘事导理的导入方法最适合高年级的学生,他们一般都比较关注国际、国内重大时事和社会上的热点事件。因此,只要教师的选材恰当、引导得当,然后以此为突破口,教学就会游刃有余,举重若轻,甚至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让学生的思维撞出火花,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甚至会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达到教学教育的双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