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地高校西藏生汉字应用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4-03-16徐艳丽李梅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汉语言汉族普通话

徐艳丽李梅

(1.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初等教育系,湖南岳阳 414000;

2.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湖南岳阳 414000)

内地高校西藏生汉字应用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徐艳丽1李梅2

(1.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初等教育系,湖南岳阳 414000;

2.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湖南岳阳 414000)

提高少数民族及地区的汉语言文字应用水平是普及提高国民汉语言文字能力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内地西藏高职生汉语言文字水平直接影响着西藏地区汉语言文字应用水平。调查显示受生活环境、学校课程设置及教材的局限性以及网络词汇和方言等因素的影响,西藏高职生的汉语言文字水平与汉族学生相比出现自我评价较低和应用水平整体不高的特征。为此,应从提高汉字规范使用意识,推广普通话;改进教学方法,开设相关课程;加强基础知识系统学习,编著汉语教材;组织活动,丰富汉语言文字学习途径等措施来提高内地高校西藏生汉语言文字水平。

高校;西藏生;汉字应用能力;影响因素;策略

提高国民语言文字能力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迫切需要[1]。提高少数民族及地区汉字应用水平是普及和提高汉语言文字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内地高校西藏生是汉语言文字在西藏地区推行使用的主力军,对促进西藏地区汉语言文字整体水平起着重要作用。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承办国家教育援藏西藏班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本课题以该院西藏生为研究对象。

一、内地高校西藏生汉字应用能力现状调查概况

(一)调查目的。全面了解内地高校西藏学生在汉字应用能力方面的现状,主要包括: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字义以及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探讨造成内地高校西藏学生汉字掌握和书写薄弱的原因,从而寻求提高西藏生汉语言文字水平应用能力的策略和途径。

(二)调查内容。调查问卷共分4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信息,主要涉及学生的居住环境、汉语言学习环境以及学生普通话使用情况的调查;第2部分是学校汉语言文字教学情况调查;第3部分是学生汉字应用能力自我评价调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现状查找西藏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认识问题及对汉语言文字学习的影响。第4部分是汉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试,结合《汉字应用水平等级测试大纲》,主要测试学生对汉字音、形、义的辨识和使用。

(三)调查对象。本课题选取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内地西藏班20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涵盖初等教育和学前教育两个专业,学生毕业就业岗位主要是西藏地区中小学教师或幼儿园教师。

(四)调查过程。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在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内地西藏班发放调查问卷203份,回收有效问卷152份,有效回收率为74%。随机抽取60名内地汉族生同时参与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第二步:从回收的有效试卷中抽出60份优秀西藏生试卷与60名内地汉族学生试卷进行逐一对比,分析问题。

二、内地高校西藏生汉字应用能力现状分析

(一)与汉族学生相比,内地西藏生汉字应用能力自我评价较低

表1 西藏生汉族生汉字应用自我评价对照统计表/%

从心理学上讲,学生学习自我评价分为自我意识、自我感知和自我超越三个阶段,此表格中主要涉及自我感知和自我超越两个层面,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在自我感知和自我超越两个方面,西藏学生明显要比汉族学生的自我评价低一个等级。如表1中显示,在所调查的项目内容中,大部分西藏学生的选择多集中在“一般”选项,而相应汉族学生多选择“比较符合”。其中学生自我评价最薄弱的内容是区分繁简字和草书字,21%的学生选择“比较不符合”。除此之外,西藏生在汉语言文字运用的高级阶段如演讲和辩论方面“比较不符合”和“很不符合”的占到23%,汉族学生只占5%。

(二)内地西藏生汉字应用水平整体偏低

本课题组在对学生汉字应用能力水平测试上主要参考2006年8月28日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汉字应用水平等级测试大纲》的有关规定,主要测试学生准确使用普通话读音(分值占14%)、识别多音字恰当读音(4.0%)、易读错别字注音(16%)、常用成语或词组(24%)、同音字正确使用(16%)、汉字的造字方法(8.0%)、繁简字及古今字的正确使用(4.0%)、形近字正确使用(8%)、根据句意选择合适汉字(6%)等9个方面进行测试。测试的题型主要包括①书写填空:根据语境、读音提示填写汉字或注音。②判断题:在语境中判断字形正误及造字方法正误。③选择题: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汉字。通过与汉族高职生的抽样调查对比发现,西藏生汉字应用能力测试的及格率为81.6%,比汉族生及格率低九个百分点,此外西藏生的优秀率仅为10%,相比汉族生的优秀率为18.3%。西藏生的汉字应用能力测试现状如下:

1.能较好地使用常用汉字普通话读音

本部分测试主要选择常用汉字注音,与汉族生就单个题型的对比调查结果显示西藏生对基本普通话注音的掌握优于汉族学生。试题为28a水( )28b清( )28c摧( )28d诗( )28e锁( )28f介( )29a软弱( ),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西藏生汉族生常用汉字普通话读音问卷对照统计表/%

从表2看出,就普通汉字注音的正确率来讲,西藏生比汉族学生平均每道题要高出5个百分点。尽管如此,调查发现31%的西藏生有声调注音问题,出现声调混淆的现象,更为严重的是声调位置错误。

2.日常易读错字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

例如:29b阿谀( )29c婀娜( )29d分娩( )29g篝火( )29h果脯( )29i辣椒( )29j畸形( )

一组日常易读错字的注音测试中西藏生的正确率较低,其结果见表3

表3 西藏生汉族生日常易读错字问卷对照统计表/%

调查发现,西藏生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不识字从而出现根据偏旁猜字注音的情况,还有受方言语音影响,如辣椒误读成nàjiāo,其次是调值不对等问题。

3.不能正确区分使用形近字和同音字

在对汉字应用判断正误中,如32a害臊() 32b沟塾()32c恳荒()32d无赖()测试题,西藏生对此类字形相近的字区分判断能力较低,调查结果见表4。此外同音字的掌握也需提高,出现姿势(姿式)、蓦然回首(默然回首)、肺腑(肺脯)等错误。

表4 西藏生汉族生形近字问卷对照统计表/%

4.对规范字的认识能力有待提升

在对繁简字、古今字的测试中。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6.7%的学生能判断出来,只有15.0%的学生能区分古今字。由此看出内地西藏生对规范汉字认识能力不高,他们对汉字的造字知识更是了解甚少,平均54.0%的西藏生不知道汉字的造字方法。因此,必须加强对西藏生汉字形体演变及造字法的基础教育,了解汉字演变过程,掌握汉字规范的历史变化,从而减少或杜绝不规范汉字的出现。

5.根据句意使用汉字的能力水平较低

《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规定了汉字应用测试的等级要求,其最低等级三级水平要求测试者“基本能够识别和使用这些汉字的规范字形,能够辨析并纠正书写和使用中的大部分错误。基本能够判断和使用这些汉字的普通话读音,在使用环境中能够识别和使用其中大部分多音字的恰当读音。在使用环境中,能够掌握和使用这些汉字的常用意义和基本用法。”[2]对汉字音、形的掌握目的是更好的掌握汉字的“义”,是汉字运用能力的体现,但此部分调查结果不容乐观,在其中一道根据句意选择合适的汉字选题中,只有23%的学生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三、影响内地西藏生汉字应用能力水平的因素

(一)生活环境的影响

汉语言文字的学习是介于字音、字形、字义等完整系统的掌握,汉语做为西藏生的母语藏语下的第二语言,其汉语言的习得势必会受到学生自身生活环境的影响。从学生自身生活层面上讲,这里的生活环境分为家庭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首先从家庭环境上看,据本课题统计调查结果显示,71.0%的西藏生来自农村,在这部分群体中有74.0%的西藏生是从小学开始接触汉语的。据另一调查显示,父母文化水平较高的学生汉语水平较高,相反来自农牧民家庭的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限制,父母文化水平大多不高,从而造成孩子汉语言文字水平不高[3]。众所周知,汉语文的基础主要是靠小学阶段完成,而来自农村的西藏生由于受农村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的影响,加上家庭影响,有的没有系统完成小学学业,势必会影响汉语言文字应用水平。除此之外,农村的居住环境对汉语言文字应用也起到一定的影响,藏语的频繁运用影响了学生的汉语言运用的沟通和交流。其次,西藏生在校园中的文化环境对其汉语言文字水平的提升帮助较小。数据显示,73.0%的西藏生在学校与家乡同学沟通使用藏语。调查发现,西藏生在学校接触更多的是来自家乡的同学,他们在校的日常活动团体多由家乡的同伴构成,而与汉族生的接触多是在课堂上。西藏学生并没有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环境来提升自身汉语言文字水平。

(二)学校课程设置及教材选用的局限性

西藏高职生是西藏地区基础教育的实施者,他们的汉语言文字应用的水平直接影响着这一地区的汉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87%西藏高职生认为语言文字类课程很重要或比较重要,63%西藏生认为对个人学习及今后发展很重要。在西藏生正确的学习认识基础上,相应62%的西藏生投入的学习时间与英语相比要多。鉴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西藏生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但学习结果并不理想,65%认为自己的汉语水平差,52%的西藏生对汉语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能积极动脑筋思考,知道答案,但害怕答错从不愿举手。笔者在平常的汉族生和西藏生混编教学中也发现,在课堂提问中西藏生能勇于回答问题的几乎为零。从西藏生的汉语文字水平学习态度及学习结果中查找原因,学校在课程设置及教材选编还需进一步加强对汉语言文字学习的针对性,有效提高西藏生的汉语言文字应用水平。调查结果也突显出这一问题,在对现有所学语文类教材的语言文字能力培养效果调查中48%的西藏生认为一般或不满意。

(三)网络语言和方言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但随着网络的普及,特别是大学生对网络的接触时间增多,越来越多的网络词汇影响学生对规范汉字和普通话的使用。在本次问卷的6个网络词语的选择中,诸如“打酱油”、“HOLD住”、“你out了”“斑竹”、“木有”、“骨灰级”等网络词汇,调查结果显示60%的西藏生能够标准地说出4个以上的网络词语意思。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上到处出现一些不规范用字的广告或成语给学生规范用字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藏语方言对西藏生学习普通话也有一定的制约影响,在本课题组的另一调查问卷中显示,51%的学生认为汉语的学习在语音上最容易受藏语的影响。据调查,受藏语方言影响,“79.6%的人认为内地生源生方言口音重或者较重”[4]。方言影响了学生普通话发音和注音两方面的学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与内地其他学生的交流,从而制约了学生普通话的日常使用和普及。

四、提高内地西藏生汉字应用能力的策略与建议

(一)提高汉字规范使用意识,推广普通话

要全面提高西藏生的汉语言文字水平,就必须使学生在思想上提高认识,使学生对汉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有清晰的了解,所以学校必须为学生营造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氛围,加强对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宣传。可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标语、电子屏等载体进行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使学生在校园内部与家乡同学交流能够自觉地使用普通话,更要鼓励西藏生参与到学校日常组织的辩论、演讲比赛等活动中。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多鼓励西藏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二)改进教学方法,开设相关课程

内地西藏生作为西藏地区小学教师的后备培养者,提升他们的汉语言文字水平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教育任务。要扭转现阶段西藏生的汉语言文字水平就必须在教学方法和课程开设上进行改进。在日常的汉语言文字相关教学中,可以加强汉语藏语的对照教学,特别是在语音、语序教学时,多指出汉语和藏语的不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此外,结合西藏生比例可适当开设一些针对西藏生的汉语言文字的相关选修课程,弥补西藏生和内地汉族生的语言文字水平差异。

(三)加强基础知识系统学习,编著汉语教材

在203份调查问卷中,有52份无效试卷,原因是学生直接放弃这部分测试内容,他们认为此部分内容过难,有效试卷回收率仅为74%,相反其他汉族学生试卷回收率为97%。鉴于以上调查结果,要加强西藏生基础知识系统学习,再次巩固汉语言文字音、形、义综合知识的学习。可结合西藏生的语言文字学习缺陷,适当编著适合他们的专用教材。

(四)组织活动,丰富汉语言文字学习途径

语言的学习是以日常交流为目的,因此学校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高和加强西藏生的汉语言文字水平。可利用学生社团尽可能多地开展各项活动,如组织辩论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汉字书写大赛、征文比赛等形式,吸引更多的西藏生参与进来。在汉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书写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组织活动,有效地引导西藏生和汉族生的合作交流,使校园文化环境能够成为西藏生汉语言文字学习的有效平台。

五、结语

随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汉字应用水平等级标准》等有关文字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实施,我国的语言文字应用也趋于更加规范的阶段。内地高校西藏生汉字水平的提高,要结合学生自身的语言特点,找到制约西藏生汉字水平的因素,有针对性的从学生学习和教师引导两方面着手,把汉字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推广和普及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1]李卫红.全国贯彻落实语言文字规划纲要,大力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在首届中国汉字书写和传承高峰论坛上的讲话[EB/OL].(2013-09-06)[2014-06-25]www.moe.gov.cn.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3]赵平平,范友悦.西藏高校学生汉语言文字水平现状调查与教学策略研究[J].语文学刊,2012(5):134.

[4]赵平平.西藏高校学生汉语言文字水平现状及建议[J].西藏教育,2012(5):58.

(责任编校:张广宇)

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App lication Leve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haracters in M ainland Tibe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tudents

XU Yan-li LIMei

(Departmentof Elementary Education,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Nationalities,Hunan,Yueyang,414000)

Improving the leve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writing application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popularization of improving 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ability.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word level of Mainland Tibetan students directly affects the the application leve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haracters in Tibetan region.According to a survey,due to the living environment,the school curriculum and teachingmaterial limitations and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words and dialect,compared with the Han nationality students,Tibetan students’Chinese language and word level are in lower self assess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pplication level as a whole is not high.Therefore,governments should popularize mandarin by promoting the using conscious of standard Chinese,improve teaching methods,open related curriculum, strengthen the learning of basic knowledge system,compile Chinese textbook,organize activities,enrich the learning sources,etc,so as to promote Mainland Tibetan students’Chinese language leve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ibet students;the application leve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haracters;influencing factors;strategy

H 193

A

1672-738X(2014)04-0049-05

2014-06-25

湖南省民委2014年度课题(HNMY2014-032)。

作者简介:徐艳丽(1981—),女,河南漯河人,汉语言文学讲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

李梅(1974—),女,湖南岳阳 人,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中文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论、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汉语言汉族普通话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汉族和维吾尔族心肌梗塞患者心肌酶活性测定的比较
古代新疆汉族学习其他民族语言现象说略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