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晚报》:拓展新媒体背后的报道空间
2014-03-16□文/杨敏袁甲
□ 文/杨 敏 袁 甲
《舟山晚报》:拓展新媒体背后的报道空间
□ 文/杨 敏 袁 甲
当报业已经感受到网络冲击的2009年初,《舟山晚报》就开始了报网互动尝试,五年多来,逐渐摸索出一条做好网络信息类新闻报道的路子。最近,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的有关刊物对舟山晚报网事版点评指出:“舟山晚报网事版坚守报纸专版的品牌追求,创办5年多一以贯之,每周刊出5期,形成规模,为传递正能量形成了品牌效应。”
舟山晚报 新媒体 报网互动
以“完整报道”增强影响力
在报业转型中,《舟山晚报》着力办好报网互动的“网事”版,组织记者调查采写专版新闻,完成对网络热点或事件的完整报道,并以BBS论坛、微博、QQ空间与微信等为主要信源,遴选和编辑“微话题”“微段子”“微新闻”“微评论”与“论坛热帖”“QQ说新闻”等栏目,增强晚报亲和力、影响力,传播报网互动正能量,发挥主流媒体激浊扬清的主动权。
直面热点,设置议程,引导舆情。《舟山晚报》“网事”版吸纳、整合网上碎片化的“七嘴八舌”,围绕当地群众普遍关心的公众话题,进行平等、平实交流,引发晚报读者群的再度热议,实现主流意见共识。如近期网友“黑羽船长”在“舟山论坛”罗列出影响城市形象的一些陋习,引起了网友热议。“网事”版推出的《影响新区形象的十大陋习,你怎么看?》,提出要解决问题必须先找到“毛病”在哪,怎样才能“对症下药”?请读者和网友“选”出心目中的陋习,提出应对良方。“微话题”也是“网事”引导热点的一种方式。如马年春节过后,“网事”随即开展了《来年送红包能否轻点再轻点》的微话题讨论。
辨析证伪,解疑释惑,寻求真相。网络舆情鱼龙混杂,针对某些事实含混、片面偏激的网上言论,“网事”版及时派出记者追根寻源,调查采访,然后在报纸上客观公正地呈现各方观点,还原真相,满足了读者与网民的知情权。如网络论坛爆料舟山跨海大桥某收费员对车主“霸气十足”,“网事”版立即派记者到事发现场采访,调研,发现事实与爆料大相径庭,于是“网事”版以整版篇幅推出《网友PK“牛气收费员”有图有真相》,以正视听。与一般新闻报道不同的是,专版力求“立体呈现”,不仅如实转载车主的原帖,还同时发表记者采访收费员和车主的对话记录,是非曲直,自有评说,而点睛之笔则是编后话《用事实说话才是网络监督的王道》。
对于网络炒作,“网事”版则凭借主流媒体公信力,以“第三方”姿态去调查取证,来龙去脉,和盘托出,由读者与网民从中辨析真伪,从而提升对网络谣言的免疫力。对于网络论坛上有些不太引人关注的帖子,“网事”也会“拿来”进行正能量的新闻报道,获得正面传播效果。
立足本土,贴近网络,提升黏性。网络海量信息,地方报纸不可能一览无余,“网事”始终定位当地,立足本土,做好本地新闻,由此培育和稳固网友粉丝群,不断提升人气。“网事”版不同于一般新闻版面的新闻选择,只要事关网民,都变成“网事”的新闻选题,增添了“网事”的读者黏性。
《舟山晚报》“网事”版不仅仅满足年轻网民的阅读需求,也开拓了中老年读者的阅读视野。晚报一部分中老年读者不上网,但又期待了解网络声音,“网事”版恰好满足了他们对“网言网语”的阅读期待。
案例剖析
1.2011 年3月16日第10版《舟山供货商的“黄金蟹斗”之伤》
当时,国内各大网站和媒体都报道了肯德基的“黄金蟹斗”不是真的螃蟹,以次充好,而这种产品的供货商正是一家舟山的水产企业。事实上,作为从小吃海鲜的舟山人,一眼就看出网络上的说法其实不正确,这种产品实际上是螃蟹的一种,只是和多数内地网友常见的大闸蟹、梭子蟹不一样,所以才引起误解,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网络误传和谣言。
于是,记者对肯德基、水产企业以及海洋学院教授分别进行了细致采访,各方一致认为,这是网友常识性错误而导致对事实的误解。于是利用网络报道作出澄清,并把各方正解呈现在报纸版面上,既以官方媒体姿态说出了客观真相,又维护了舟山海产品及舟山水产企业的形象。
2.2014 年8月1日17版《“焦警”同志辛苦了!》
有网友在舟山旅游过程中,在某车流量巨大景区发现一位交警烈日下坚持工作,手臂被晒脱了皮,看起来很惊人,成了“焦警”,就以文配图的形式发到了微博上,形成全国网络中的一个小热点,记者借此事进行了报道,这位交警也被单位嘉奖,传播了正能量。
3.2012 年6月6日第10版《外地网友初来舟山发出疑问:海水为什么是黄色的?》
曾经的某微博“大V”在舟山旅游期间发出了舟山的海水为什么那么黄,是不是污染所致的疑问。因“大V”的影响力,此事迅速引起众多网友关注,直指污染。而事实上,这又是一个明显误解形成的谣言,舟山的海水因为地质原因本来就呈现黄色,历来都是这样,根本和污染无关。
记者通过对相关海洋单位和大学教授的采访,找出了舟山海水呈现黄色的原因,从科学角度澄清了谣言,也对舟山本地人进行了一次科普。
随后,在2014年4月17日第四版的报道中,此“大V”也为其不当言论向舟山人民作出了道歉。
4.2014 年5月14日第10版《吃淡菜吃到一颗珍珠,这科学吗》
此事是网友在舟山论坛上发的因个人亲身经历而产生的疑问,虽然没有什么倾向性也不是特别被关注,但编辑认为正好可以借这一契机进行一次“科普”,因为很多舟山人不了解此事。于是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并用轻松笔调完成了文章,在网络线索使用、传播效果、知识普及等方面都产生良好影响。
5.2013 年6月19日第二版《小小双髻鲨,掀起网络千层浪》
微博红人“摄影家谢墨V”在舟山大排档吃海鲜时,发了一种叫“双髻鲨”的鲨鱼照片,并称这是世界环保组织公布的濒危物种,却成了舟山食客的食物,“鲨鱼微博”一夜之间走红,被转发了万余条,评论达5000余条。编辑判断,这是一次明显的网络炒作事件。事实不清,言论武断,作为本地媒体应该跟进报道。
调查采访后出炉的报道证明,这是一种舟山常见的小型鲨鱼,因为肉质原因舟山人不爱吃,渔民也没有针对这种鲨鱼进行捕捞,只是因为这种鲨鱼喜欢跟在船尾而常常被带进渔网,而在我国现行公布与实施的《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和2010年版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并没有此类鲨鱼,2014年才有新的《公约》版本把其收入且在2014年才生效,收入原因是因为和鱼翅贸易有关,与舟山人的日常食用并无关系。事实完整而清晰,这次网络炒作事件也随着报道平息下来。该报道被评为2013年度省好新闻二等奖。
6.2013 年3月13日第8版《今天,数亿人在QQ上遇见东极》
当天,QQ登陆界面中《画卷中国》出现了舟山东极的照片,此事在微博上被网友热烈讨论,编辑认为需要立即对这个网络热点进行报道,记者迅速采写了文章,也把东极照片登上界面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报道,发现这其实是舟山外宣的一个成绩,这样把网络热点、政府工作和读者热情结合起来,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也让本地读者了解了舟山本身的精彩。
7.2013 年10月9日第17版《中国家常菜:你选酸辣土豆丝还是番茄炒鸡蛋;舟山家常菜:烤虾or红烧鱼,今晚的餐桌上有木有》
这篇报道正是把非本地网络热点本地化的典型。当时,网络上有网友在讨论“第一中国国民家常菜”的归属,编辑认为此事舟山媒体也可以跟进报道,理由是,其一,中国国民家常菜在舟山人的餐桌上也能看见,可以发声;其二,既然有国民家常菜,也可以有舟山家常菜,对此进行报道必然能引起舟山网友共鸣。报道刊出后,果然反响不错,据反映,在公交车上也听到有人议论此事。
认识与运作新媒体带来的报道空间
如何理解目前广泛讨论的新媒体对传统
媒体的冲击问题?其实在媒体依赖的内容中,不管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应该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得利者。
很多人会问,在这个时代,报纸的空间是否被压缩了呢?未必是。从《舟山晚报》五年多的尝试来看,新媒体的发展给了传统媒体更多的议题与机会。
总之,目前新媒体背后的报道空间至少有六个:破解网络谣言,找出客观真相;关注网络热点事件,进一步探寻事件背后的内情;面对炒作,凭借公信力,以第三方姿态调查;舆情监督,倒逼网络事件的最终解决;寻找网络正能量,起到助推扩散作用;通过网络找选题,贴近本土生活,提升黏性。
(作者单位:舟山晚报社。杨敏为《舟山晚报》总编辑)
编 辑 文璐 wenlu@xinhu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