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社团现状与发展路径
——以巢湖学院为例

2014-03-15孔银生

巢湖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巢湖高校学生社团

孔银生

(巢湖学院文学与传媒系,安徽 巢湖 238000)

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社团现状与发展路径
——以巢湖学院为例

孔银生

(巢湖学院文学与传媒系,安徽 巢湖 238000)

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社团普遍存在社团自身管理较为松散,社团规模普遍不大,社团活动性质单一、社团活动频次较低和社团活动目标趋同等特征。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培养社团活动创新性,完善社团考核制度,推广并细化导师考核制度,解决社团发展硬件制约因素,是优化社团发展的路径选择。

高校;社团;现状;发展路径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具有共同爱好、共同追求的学生自发成立、为实现共同愿望而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在凝聚青年学生、繁荣校园文化、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共青团工作、传承学校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从社团规模、组织机构、管理模式、社团活动性质与类型等方面具有一定相似性。本文以巢湖学院学生社团为例,开展问卷调查研究。巢湖学院目前有社团3 6个 (不包括党委宣传部直接管理的大学生通讯社和校广播台),注册会员人数近3500余人,本文对巢湖学院100名社团干部和300名社团成员进行了调查。其中,社团干部问卷发出100份,回收97份,回收率为97%;社团成员问卷发出300份问卷,回收287份,回收率为95.3%。通过SPSS11.5对有效问卷进行了处理,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并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就如何改进高校社团质量作出探讨。

1 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社团现状特征

目前,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社团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症状。以巢湖学院为例,在每年的社团招新中体育类和实践类社团备受青睐。而一些科技类和学习类的社团无人问津,于此同时,学生社团在管理、规模、活动形式等方面也表现出一些令人担忧的状况。

高校社团组织成员按照自己的需求创设平台、体验过程、实现自我,并最终成为学生社团文化的创造、享用、参与和传承的主体。社团组织的个性化、专一性和随意性适应了大学生的主体需要,尊重了他们的主体地位,激发社团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然而,社团成员在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过程中却出现规范性不高、准确性模糊的趋势。也正由于社团组织的管理更多地依附于成员的情绪、情感,缺少强制的约束力的原因,导致社团组织结构的松散性和易解体性。

经调查得知,78.6%的社团规模集中于51—100人之间;规模在101—200人之间的比例为11.3%,规模在31—50人之间和规模在201以上的所占比例分别为5.3%和4.8%,(如图1示)。这样的规模说明大学生对于参加社团和业余活动的热情不高,社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亟待提升,社团发展轨道逐渐偏离学生生活和学生需求。

社团活动形式多样,整体而言性质较为单一。依据其活动形式主要可分为:征文、比赛、表演、讲座、志愿服务、科研、体育运动以及其他多种形式(参见图2)。而经过调查得知,活动性质可分为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学术竞赛、志愿服务、文艺表演以及其他等类别。社团活动则主要集中于学术竞赛和文艺表演类,而社会实践类以及志愿服务类活动不多且形式单调。学术竞赛类、文艺表演类、志愿服务类、社会实践类比例依次为40.5%、30%、18.5%、18%,其余所占比例则相对较小。从学生社团的活动形式方面看,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出现与社会脱节的短板,社团活动的实践性和社会化的特征不明显。

在开展活动的次数方面,54.7%的社团在每学年举办活动的次数平均为3—5次,平均次数在6—10次的次数为23.5%,1—2次以及10次以上所占比例相当小(参见图3)。这说明社团活动的开展频次不高,高校社团举办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学生社团生命力较为萎靡。

社团是具有非功利性的组织,因而社团成员相聚的基础建立在兴趣、爱好、特长、观念等方面具有的一致性上。因此,社团内部的个体成员通过经常的聚会、交流,容易形成“共同语言”、达成共识,并逐渐地形成自己社团统一的群体目标走向,社团组织此时也扮演着促进和帮助其成员在彼此间的交往和共处中受益的角色。然而社团的活动目标逐渐像娱乐化和形式化靠拢,社团活动的知识性、实践性和育人性的特征逐渐被取代,这将成为高校社团发展所需要规避的倾向,也是高校社团发展亟待扭转的趋势。

2 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社团发展问题分析

目前,各个应用型本科院校社团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大致相同。以巢湖学院为例,其社团管理委员会(简称“社管委”)有一个主席团和七个职能部门,各个社团本身也至少有3个社长和众多部长和副部长。有的社团甚至出现一大半人员都是社团干部。高校学生社团作为自治的学生组织,分设如此之多的下设机构和社团干部,容易出现机构冗杂、人浮于事,同时,社团内部组织机构众多也易导致工作分工不够明确,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出现相互推诿,效率低下,很难确保社团活动按质按量完成。

大多数社团活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缺乏创新。调查显示,近九成社团负责人无法再自己的任期内对社团活动进行自主创新,即使想过也因为种种原因不了了之。众多社团活动依旧停留在“办好传统活动”的概念上,特别是一些专业性强的理论性质的社团,多以开展低水平的讲座、展板介绍等枯燥无味的活动。无法吸引大学生的兴趣更不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种因循守旧导致活动越办越差,社团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无法突破。

合理有效的社团考核体系的建立对高校社团的发展活动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评估和导向作用。目前巢湖学院虽然每年一度有社团考核以及“十佳社团”的选拔制度,但考核制度多为注重社团开展活动的数量,规模等为主要依据,忽视社团活动的创新型,以及活动效果的反馈情况。考核形式也多以社团干部的自我总结为主,缺乏必要的客观意见考察,如指导老师意见,社团内部成员意见甚至是外部成员意见等等。这种不健全的考核机制不利于学校对社团发展状况的把握,无法准确的为社团活动进行改进,使得社团发展良莠不齐,缺乏前进动力。

社团的健康发展和开展有品位的学生活动必须有专业的指导教师进行指导,但社团指导教师往往能够满足对社团专业知识的补充作用,无法对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工作做出有效的推动作用,同时高校老师本身教学和科研压力,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之学校对指导老师的工作没有一套合理有效的评估奖励机制,仅仅凭借指导老师的工作热情维系其对社团工作的参与度。同样社团也不可能要求指导老师长期义务的为社团服务。这种合理有效的导师层面的评估奖励机制的缺失是社团活动水平较低,社团专业知识乏力的重要原因所在。

调查显示,在巢湖学院有超过三分之二的社团认为资金不足是其无法开展活动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障碍,远超于其他问题,大多数的社团活动主要依靠社员会费,经费的来源渠道较为狭窄。另一方面大多数高校对社团活动场地有严格的审批,对于礼堂、会议厅堂等主要活动场所一般不对社团活动进行开放,社团活动地点多为教室或者户外,无法使这团活动能够有效的运用到数字化多媒体等新型工具,活动场地较少导致社团与社团之间“争抢地盘”的现象存在,盲目的追求社团活动的数量和范围不仅自身社团活动开展质量不高,同时也抢占了其他社团的高质量活动的开展时间和场地,并使得这种恶性竞争愈演愈烈。

3 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社团发展的对策分析

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组织结构和构建行之有效的社团干部的培养机制是提高社团活动水平的重要内容。[2]建立完善社团工作的规章制度,社团内部分工明确,各部门职能细化量化。同时,社团干部的选拔应进一步公开透明化,将社团推荐和老师考核相结合,在社团推荐的基础上,校团委应通过笔试和面试的形式对被推选的学生进行考核,结合指导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最终确定社团干部的最终人选。社团内部干部的选拔应以笔试和面试为主,做到真正的透明公开,严谨整个团干部的评选工作。此外,要不断完善社团干部业务培训机制,社团干部的培训应以业务拓展能力和提升自己的自身素质能力为主。以此来提高社团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社团活动的文化品位是社团活力和生命力的关键因素。[3]为此,社团负责人要吐故纳新,借鉴并吸收外校优秀社团的办社经验,对内要明确社团成员的心理需求和价值取向,迎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心理认知。将社团活动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国内外时政,比如文学类社团可以参考“汉字英雄”、“一站到底”等被学生喜爱和关注的竞答性节目,志愿服务类社团可以根据时下“光盘行动”、“关爱流浪动物”等热点,举办具有号召性、感染力并能寓教于乐的社团活动。对外要加强合作,与其他高校社团强化沟通,分享经验;也可与各社会组织机构、企业、行政机关等进行合作,利于社团成员步入社会、了解民生,注入社团活动意义。最后,社团负责人需要培养个人创新意识,对社团活动具有宏观把握能力,不拘泥于固定、传统的活动形式,通过多重方式加强并实现社团活动的趣味性、生动性以及知识性。

一个良好的考核制度不仅能够发挥团委组织的监督评估作用,为团委组织更好的把握社团发展方向提供第一手资料,而且这种良性的竞争更能够为社团前进提供动力,使社团发展齐头并进。一个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应全方位多层次的对社团的工作进行细致而严谨的审查这不仅要包括对社团活动开展次数和规模的考核,更需要对活动的质量以及创新性等进行审查。考核形式也需要由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改变原有的以社团内部总结报告的考核形式向团委导师意见、社团内部报告和活动质量反馈相结合的考核形式转变。考核标准应公开透明,对专业性较强的社团组织应有一定加分政策。确保整个考核制度的公正公平。

学生社团的组建一般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专业性,若配以一支专业素质较高,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予以指导把关,将有利于社团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和社团活动的延伸性、层次性的增强及丰富。其次要完善指导教师考核和激励制度。把专业教师对社团的指导纳入教师的工作量和考评机制,参照学期末对社团活动的综合评估结果,将对社团品牌活动进行指导并使其在校园内引起强烈反响的教师,可适当的予以一定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而对空有名份却不履行职责的指导老师,可对其进行追责或淘汰,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社团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社团成员的自身努力,更需要经费和场地的支持。学校应改进学生活动的硬软件环境,进一步加大对学生社团活动场和经费的支持力度,鼓励学生运用新媒体开展社团活动,对活动场所进一步开放,让社团活动的走向正规。学校做好活动场地的审批备案工作,社团之间加强沟通联系,性质相同的活动可以联合举办,合理安排活动时间,让有限的活动地点发挥最大的功效。

[1]肖云.提高大学生社团活动质量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5):69.

[2]唐志为.对大学生社团现存问题及其对策的思考[J].理论观察,2005,(2):86.

[3]朱坤倩.论大学生社团发展及其建设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3):19.

责任编辑:陈 侃

G455.7

A

1672-2868(2014)05-0134-04

2014-08-20

孔银生(1984-),男,安徽合肥人。巢湖学院文学与传媒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巢湖高校学生社团
缤纷社团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巢湖,我的母亲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巢湖玉卮意蕴长
华能巢湖电厂脱硝系统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