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太谷秧歌语言幽默技巧研究

2014-03-15闫文静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亲家母太谷秧歌

闫文静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山西太谷秧歌语言幽默技巧研究

闫文静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太谷秧歌幽默的语言风格是其广受欢迎的重要因素之一。变换语音、语义、语法等语言要素、运用方言熟语、巧用修辞格、违背逻辑法则等都是太谷秧歌语言幽默产生的途径。研究太谷秧歌语言幽默技巧,可以指导太谷秧歌新剧本的创作和旧剧本的改编,促进太谷秧歌的传承、革新与发展。

太谷秧歌;语言;幽默技巧

“太谷秧歌”,是源于太谷的民间小戏,流行于山西中部的祁县、平遥、榆次、寿阳、榆社、武乡(接近祁、太地方)、清徐、交城、文水、晋源一带[1]。太谷秧歌深受晋中地区老百姓的喜爱,其幽默的语言风格功不可没。语言的幽默与剧情发展紧密结合,语言幽默为主,情景幽默为辅。本文主要探讨语言幽默。太谷秧歌幽默的语言来自于民间集体创作,其生成方式丰富多样,需从多个视角对其进行分析。

一、变异语言要素

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的正常组配可以形成符合规则的语言,帮助我们进行正常思维和交流。幽默则“打破常规”,对语言要素“动手动脚”,让人们感到意外和惊喜,继而开怀大笑或莞尔一笑。

(一)顺口

顺口指的是利用句尾字同韵凑成整齐的句子。通俗易懂,节奏性强。说起来顺畅,听起来悦耳。如:

(1)人们常说,两口子吵架不用劝,身上就带的突录钻,只要叫我一圪钻,杀父母的冤仇也能解一半。(《七贤妻》)

长相丑陋的光棍娶了年轻貌美的寡妇,小两口打闹不断。上例是丈夫主动向妻子示好,妻子不予理睬时,他和观众互动的几句话。“劝”“钻”“半”同韵,朗朗上口,且语言轻松诙谐,道理实在,既能缓和夫妻间紧张的气氛,又能让观众在共鸣中真心一笑。

(二)谐音岔说

在交流过程中,将对方说的词听成与其音同或音近而意义大相径庭的词。两个词的意义反差越大,越显滑稽。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是由于听话人耳背,有时是有意为之。秧歌中的谐音岔说属于后者。如:

(2)姚:兀那是我记书来。

先:你记得甚树了?大树、小树、核桃树、枣树、榆树和柳树。(《先生拉磨》)

本剧中先生不学无术,好色无度。先生急着去见雇主的妻子,书童姚二愣想让先生教他读书。先生故意开玩笑,把“书”听成“树”,还列举了各种树木。先生滑稽可笑的形象跃然纸上。观众既笑书童的无奈,又笑先生的无知。

(3)大:你来了?

二:埋了?还露的腿了。(《背板凳》)

弟弟到哥哥家,哥哥寒暄“你来了”,弟弟故意把“来”听成同韵的“埋”,“埋了”不吉利。这是弟弟故意和哥哥调侃。两句话适用场合迥然不同,强烈的反差引人发笑。

谐音岔说一般都会在岔说的词语后面加一句解释的话,如例(2)中对各种树木的列举,例(3)中的“还露的腿了”。因为汉语同音字众多,这句解释不仅可以使观众快速确定所岔说的词,同时还将原词与岔说词之间的乖讹揭示得更直观,很有画面感。

(三)语义回归

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2]认为“大多数词都有一个物质的意义和一个精神的意义,以这个词是用之于本义还是转义而异。……当一个表达方式原系用之于转义,而我们硬要把它当作本义来理解时,就得到滑稽的效果。”太谷秧歌中也运用了这种幽默技巧。如:

(4)三婿:兀怎地去法了?

三:咱们大气些,礼物买的重些。

三婿:兀咱们把席子跟磨扇担上,兀不是又大气又重。

(《三婿拜寿》)

本对话是三女儿和女婿去为父亲拜寿前发生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分别嫁给了文秀才和武秀才,只有三女儿嫁给了贫苦农民。三女儿因怕父亲不高兴,所以要“大气”些,礼物要“重”些。“大气”指大方、不抠门,“重”指贵重。女婿却硬要把“大气”的“大”理解为面积大,把“重”理解为重量多,他故意把自己的智商拉低,使观众产生优越感而哈哈大笑。

(四)乱凑统言

“统”即“总”,“统言”就是把具有共性的几种事物或行为用数字总括起来,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统言“三观”。“统言”一般是约定俗成、大家公认的。如果临时拼凑一个与原词同音但内容相去甚远的新统言出来,也会让观众在两相对比中跌宕笑意。如:

(5)三:我再问问你,你懂得“三从四德,三纲五常”?

三婿:兀还不知道了!

三:你懂得甚是三从?

三婿:种庄稼怕疙刀虫,长起来害怕大蟆虫,茅房到五六月到处爬的毛圪虫子,这不是三虫。

三:我问你四德?

三婿:你嫁男人得.我,我娶老婆得.你,穷人害怕得病,没钱抓药得死。

三:我再问问你三纲五常是甚?

三婿:面缸、水缸,门旮旯还有酒缸,这不是三缸?

三:我再问你五常?

三婿:夏收一场,秋收一场,割麦子再回茬,一起拉下场,打下麦子入了仓,这不是五常?(《三婿拜寿》)

三女儿提醒丈夫拜寿时说话要有分寸,用“三从四德”“三纲五常”考丈夫。丈夫一句“兀还不知道了”让人们以为他会老老实实地回答。但他却胡乱用日常生活中的杂物杂事来拼凑这些正统严肃的话题,与妻子的期望相差十万八千里。太谷方言中,“从”与“虫文读”同读,平声,“场”“茬文读”“仓”同读,“场”为上声,其余为平声。观众在期待的落空和一庄一谐的对比中哑然失笑。

(五)硬性搭配

“搭配错误”是常见的一种病句类型,但有时明知故犯却能因搭配的不协调而妙趣横生。如:

(6)婶:俺主仆来神头是第二回。

丫:老善友看庙人嘴上还安的胡才胡须。(《游神头》)

(7)婶:三疙瘩恶沿石前台了上,尺寸就有五几丈。

丫:开石头在本山上,不让石匠瞎磕打打骂,害怕跌煞还垫的棉花。(《游神头》)

本剧中丫鬟活泼俏皮,胡须本来是长在嘴上的,她却偏偏要用“安”,似乎这胡须可以随意安装取下,仿佛老善友是个木偶任人摆布。将人降为物,想不笑都憋不住。

将物升为人也同样有趣。“磕打”是打骂的意思,多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磕打”和“跌煞”都是人会遭遇的事情,这里却用在了石头上。丫鬟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突出了人们对这几块大石头的小心翼翼。

(六)倒反语形

把话语结构颠倒过来,使之产生新义。字还是那几个字,意义却迥然不同,人们折服于语言的精妙而颔首微笑。如:

(8)常言说不怕人倒运,就怕遇上倒运人。(《刘家庄》)

(9)人怕活计,活计怕人。(《割莜麦》)

例(8)将主谓结构“人倒运”变换成了定中结构“倒运人”。例(9)中“人”和“活计”主谓互换。这两句话结构灵活,道理朴实。

(七)说虔诚的谬语

说错话本就遭人嘲笑,如果说话人不知其错,反以为好,则幽默效果更佳。如:

(10)女:妈呀,你去上的给人家说上几句好话的吧……

康氏:(对女)……歇你的心吧,最好的。

(对婆婆)亲家,你可不要怪我,你要是怪我呀,可就是狗啃木疙瘩——狗怪人不是。

女:妈来,你说的这呀,不是好话。……

康氏:亲家,你不要生气,你还不知道老婆老年妇女的自称不会说话,一说出话来就冲倒驴了。(《偷点心》)

康氏去看女儿,因为不会说话惹得亲家母不高兴,准备说几句好话缓和气氛。康氏请亲家母不要怪她,说明她已经认识到自己先前的错误了,亲家母的气刚要消,康氏的“好话”就来了,让亲家母气上加气。“狗啃木疙瘩小木块——狗怪人不是”指的是狗把木疙瘩当成骨头来啃,不怪自己没看清,反而责怪是人的错误。康氏说亲家母如果怪她就是“狗怪人不是”,岂不是说亲家母是狗。第一次没说对,经过和女儿的商量后,康氏再次努力。这次先用“你还不知道……”拉近两人距离,承认自己不会说话,亲家母刚要露出笑脸,康氏又说自己“一说出话来就冲倒驴了”,这里又把亲家母和驴放在了同样的位置。可笑的是康氏还自认为说得很好。情节上的小起伏和康氏的傻里傻气令人捧腹大笑。

二、运用方言熟语

方言熟语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结构上的稳定性和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中歇后语和谜语娱乐逗笑功能比较强。

(一)歇后语

(10)我看你是庙儿后头长茭棍玉米的杆——还和爷爷比高低了!(《背板凳》)

(11)狗儿舔了蒜钵子——还要乐煞你了(《扯被阁》)

“爷爷”既指庙里供奉的神,又指祖父,例(10)是两个怕老婆的兄弟互相斗嘴时说的,表面是说对方在和庙里的“爷爷”比高低,实际指的是对方在和“我”这个“爷爷”比高低,骂人不带脏字。例(11)是谐音双关,太谷方言“乐”与“辣”同读,前半句“狗儿”暗指对方,表明意思是“狗舔了蒜钵子,辣得不行”,真正的意思是“你乐得像狗一样”。歇后语暗藏玄机,使用歇后语的剧中人别有用心,观众层层破解之后会心一笑。歇后语本身就是一种幽默风趣的语言形式,与秧歌剧情结合起来,趣味倍增。

(二)谜语

(12)一溜黑狗打煞不走。(炕沿)

(13)一个席篓篓,反转正转没口口开口处。(鸡蛋)

(14)高高山上一座庙,里边住着白老道,白老道出家,五龙去抓。(鼻子)

太谷秧歌有一些写赶集的戏,赶集路上走累了,就休息一下,剧中人物在休息时猜谜语进行娱乐,同时也娱乐了观众。山西晋中农村以前都烧土炕取暖。炕沿,即炕边,是砖垒的。有钱人家会把炕沿油漆成黑色的,普通人家没钱油漆,但由于长时间烟熏火燎,炕边黢黑黢黑的。无论是哪种情况,这黑色都是擦不掉的,所以例(12)的谜底是炕沿。鸡蛋形状与“席篓篓一种容器”相似,但是没有口子,所以例(13)谜底是鸡蛋。例(14)中,“高高山上”指的是鼻子,“白老道”指鼻涕,“白老道出家,五龙去抓”说的是鼻涕流下来,五个手指去抹。所以谜底是鼻子。

三、巧用修辞格

(一)比喻

(15)嫂、妻:一声喝住跪溜平,疮儿好了忘了疼。

大、二:嘿呀,响忽雷打雷了。(《背板凳》)

(16)二:你不要看我老汉,扳磨儿圪夹了两扇。

大:你还偷了两个番瓜?(《背板凳》)

例(15)两个怕老婆的男人把老婆喝叫比作打雷,可见其怕老婆的程度非同一般,引起观众的嘲笑。例(16)中“扳磨儿”与“番瓜”形状相似,老二用“扳磨儿圪夹了两扇”来替代偷番瓜之事。行为不端,语言巧妙,令人忍俊不禁。

(二)夸张

(14)我当你这顿饭要做的明年哩。(《小姑贤》)

(15)看我女儿扫的这院,干干净净,溜溜光光,就是打个滚也沾不上土,看你先扫上的那院。(《小姑贤》)

《小姑贤》讲的是恶婆婆刁难好媳妇,贤小姑机智解围的事。例(14)婆婆嫌媳妇做饭慢,进行了时间上的夸张。例(15)夸自己女儿院扫得干净,进行了程度上的夸张。这种夸张近于离奇,通过夸张成功地塑造了恶婆婆形象,人们笑的是恶婆婆偏心得那么理所当然。

(三)对比

对比的幽默效果是语言艺术与剧情设计共同营造的。例(16)姚氏对儿媳和女儿态度的鲜明对比,只要是媳妇做的,婆婆就一味贬损。女儿假称是她做的,则极力赞扬。

(16)见表1。

表1 姚氏对儿媳和女儿态度的鲜明对比

单独看,这些话并不好笑。当它们形成对比,并且重复进行三次对比时就变得可笑了。因为恶婆婆不明就里,面对同一个物体却说出对比如此鲜明的话来,就显得荒唐可笑。

(四)移时

移时,指“把现代的事物用于古代,把古代的事物加以现代化,有意造成事物的时空错位”[3]。如:

(17)嫂:起来吧。

大:得令,谢主隆恩,今天我在大街上来,遇见折腰

贤弟了,他说我怕你老人家哩。(《背板凳》)

“谢主隆恩”是古代臣子对皇上的敬语,将它用于现代,而且用于丈夫对妻子,将一个怕老婆的男人描绘得活灵活现。观众首先笑这句话的穿越之趣,接着笑这个男人的软弱无能。

四、违背逻辑法则

(一)无理之理

无理之理属于无理也要辩三分,蛮不讲理之人硬是牵强附会也能找出那么点理来。当然这稀奇古怪的理由会让人笑掉大牙。如:

(18)英:同是一碗面,我的手一端,味道就变了?

姚:谁说不是,龙王爷爷多稀罕喜欢我娃。

英:妈,你看我有了能耐了,我一扫帚也没有扫,就是在这院里一走,那灰尘就呼儿呼儿地飞了!

姚:就是土地爷爷也稀罕俺女儿哩。(《小姑贤》)

当女儿向母亲说明她对面、院和鞋底未作任何改动时,母亲仍然不承认她的偏心,还在无理找理,竟然说是“龙王爷爷”和“土地爷爷”喜欢她女儿的缘故。她偏心至极,故而言语荒唐至极。

(二)无稽之谈

无稽之谈完全没有逻辑,越荒诞离奇越好,越不可思议越能引发笑意。如:

(19)婶:这座戏台真排场,府十县里也是头一座,红漆柱顶月梁,正正直直那来长,起当初这月梁在本戏场了长。

丫:大风刮倒就便顺便使上。(《游神头》)

(20)走得我呼呼喘出了头足汗。(《四骗》)

(21)你叫我诌我就诌,大年初一立了秋,一根茭子打八担,一根黄豆串九洲,柳树梢头接茄子,隔壁子母猪下生下牛,你看我诌球胡扯不诌球。(《女摸牌》)

(22)二:看了嘎不够,二半夜了挑了回星宿。

大:你是偷人家的枣来。(《背板凳》)

以上几例都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尤其是例(22),不好意思说“偷枣”,要说成“挑星宿”,语言搞笑,人物滑稽。太谷秧歌中多是彩旦或三花脸使用这些无稽之谈,滑稽的形象配合滑稽的语言,让人笑破肚皮。

可以看出,太谷秧歌语言的幽默技巧是灵活多变的,幽默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应继承这些幽默技巧,并挖掘新的幽默技巧,改编和创作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秧歌作品。

[1] 郭齐文.太谷秧歌[M].太原:山西省地方志编委会出版, 1987:7.

[2] 柏格森.徐继曾,译.笑[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5:77-78.

[3] 谭永祥.汉语修辞美学[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216.

(责任编辑、校对:任翠香)

The Study on Humor Skills of Yangge Dance Language in Taigu County

YAN Wen-jing
(College of Literary,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

The humorous language of Yangge dance in Taigu Coun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its popularity. Changes in language elements like phonetics, semantics, and syntax, skillful use of idiom, dialect and rhetorical devices, and violation of logic rules all belong to humor skills of Yangge dance in Taigu County. Research on these humor skills can be used to guide creation of new plays and adaptation of the old scripts and promote inheritanc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Yangge dance in Taigu County.

Yangge dance in Taigu County; language; humor skills

H179

A

1009-9115(2014)04-0015-04

10.3969/j.issn.1009-9115.2014.04.005

2014-04-09

闫文静(1987-),女,山西晋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方言学。

猜你喜欢

亲家母太谷秧歌
亲家母,你听我的
太谷任村乡:小萝卜做成大产业
金湖秧歌的传承和发展
亲家母
富平村里唱秧歌
鑫炳记太谷饼:老字号焕发新生机
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太谷)论坛成功举办
太谷:挑起总书记惦念的“金扁担”
昌黎地秧歌
富平村里唱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