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语中“这个”的语义弱化及话语标记用法

2014-03-15李峰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语体弱化语料

李峰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口语中“这个”的语义弱化及话语标记用法

李峰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本文试图从使用频率的角度来说明词语本身语义弱化的原因,通过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的统计对比,发现“这个”在口语语体中出现的频数远远高于书面语体,而话语标记正是其语义弱化的一个产物。在口语语体中,“这个”还有话语标记功能,即引发话轮和延展话轮。

这个;口语;话语标记;语义弱化

一、引言

(一)研究综述

近几年来,关于话语标记的研究逐渐兴起,其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在汉语里,许多的连词、副词和指示代词等都可以作为话语标记,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有很多。高莉[1]分析了“不过”的话语标记用法;刘丽艳[2]分析了“这个”和“那个”的用法;何洪峰、孙岚[3]讨论了“然后”的用法。本文在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在口语交际中常用的“这个”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语义弱化及话语标记用法。

(二)语料来源说明

本文的语料为香港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的节目文稿(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本文所选取的语料均为不同的嘉宾),选取其中40期,总字数约为21.9万字。同时选取201-2013年的部分《人民日报》,总字数约为21.9万,同样做成语料库。

二、不同语体中“这个”出现频率的差别

先将《锵锵三人行》的语料做成“.txt”格式文本,用词频统计软件统计“这个”出现的频率。在21.9万字的语料中,“这个”共出现1 751次,居所有词语之首。与之相对应的“那个”出现了585次。同样的方法对《人民日报》语料进行统计,21.9万字的语料中,“这个”出现了81次,而“那个”仅出现了3次。两组数据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语体中“这个”“那个”出现频率

从表1可以看出,在口语语体中,“这个”出现1 751次,而“那个”只出现585次,前者是后者出现的2.99倍;

在书面语体中,“这个”和“那个”出现的频率相比口语语体中明显下降,但“这个”出现的频率依然比“那个”要高,而且在书面语体中,“这个”“那个”的频率比明显要比在口语语体中高,大约是口语语体中频率比的9倍。每万字中,口语语体大约出现“这个”的频率是79.95个,远远高于“那个”和书面语体中的频数,可见,“这个”在口语语体中是十分常用的词语。徐丹[4]曾指出,“这”位于第10个常用字,而“那”则位于第182位,通过数据对比,也证实了其说法的科学性。

在口语中的广泛使用,使得“这个”的语义弱化和功能扩展逐渐成为可能。“这个”在现代汉语中是“基本语汇”,使用群体比较广泛。

高频率的使用加上使用群体的广泛性,使得“这个”相比“那个”更容易发生语义弱化,也使得其它语用功能的产生和扩展成为可能。方梅[5]认为,“高频运用往往带来原有典型功能的削弱,同时也会衍生出新的语篇功能和句法功能”。下文将进行具体讨论。

三、口语语体中“这个”的语法意义

吕叔湘的《现代汉语八百词》[6]对“这个”的表义和功能有如下解释:

一是用于指示,指较近的人或事物。

(1)这个人很有魅力,非常的强,而且散发正能量,你就跟他坐着这。

(2)所以说这次据说选择南方报系来采访传说都是周凯旋来安排,这个选择也很耐人寻味,为什么选择南方报而不是北方报系呢?

(1)和(2)分别指代人和事物,(2)中事物属于抽象事物。

二是用于代指,“这个”代替名词,代指事物、情况和原因等。

(3)我就私人角度我有一个好奇,你搭理这个干什么呢?

除此之外,“这个”在口语中还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表示夸张。如下例:

(4)老人的头脑很奇怪的,你要说他这个抠,我们叫抠,他丢了10块钱能犯心脏病。

也可以与“那个”对举,表示众多事物,不确指某人或某物,如下例:

(5)我给你钱做什么项目,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那个最好不要做等等。

《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这个”意义和功能的阐释,大致是从语法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其意义和功能是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是从静态的角度来研究的。但语言是人际交往的工具和媒介,语言之所以存在且不断发展,就是在人们不断交流使用中得以实现的。因此,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除了语法功能之外还有语用功能。

四、作为话语标记的“这个”

吴福祥[7]指出,“话语标记在话语中的功能主要是语用的,而不是句法和语义的”。在口语中,“这个”除了常规的符合语法功能的用法之外,还有以下用法:

(6)就是去世了,因为他这个去世是大家很害怕的。

(7)这个,斯诺登在香港,我想大概就找了不少像他们这种人,这些律师来跟他聊。

(8)你想普京不容易啊,这个普京,当然我觉得现在的世界真的其实越来越开放,你信不信再过50年,这总统首相不定都得玩成什么人物呢。

(9)我说你们那有一个号涉嫌,他说这个这个什么,然后把你的资料给我……

以上几例“这个”的用法与(1)~(5)中完全不同,既不是表示指代也不表示代称,但是却有以下几个共同特征:

语音上,“这个”前后可以有停顿,还可以加上后面即将提到的对象,如(7)(8)。

语义上,“这个”既不表示指代也不表示代指,而且它的存在与否对于整个句子的真值条件没有影响,如(6)。

语法上,“这个”在句中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可以位于句首,如(7),也可以用于句中,如(8)。但无论位于句首还是句中,它都不单独做句法成分,而是独立于句法成分之外。除此之外“这个”还可以有重叠形式,如(9)。

语用上,“这个”虽然不做句法成分,但却有着独特的表达效果,对于会话的展开和延伸有着特殊的作用。

综上,“这个”已经具备了作为独立话语标记的条件,在以上几例中,“这个”是作为话语标记而存在的。

五、“这个”的话语标记功能

“这个”在口语中的高频使用,使得其语义逐渐弱化。在表达原有意义的基础上,有了话语标记的用法,而作为话语标记的“这个”有着独特的功能。

(一)引发话题,展开话轮

“这个”作为话语标记,可以用在句首,但并没有语法功能,而是引发话题,展开话轮,有时是在承认上一个话轮的基础上再展开话轮。

(10)这个我现在真的有点相信时运,所以他刚才讲的,我们俩想到一块,我老觉得《水浒传》的第一章真是一个时运的引喻。

(11)这个我还觉得陶老师你在国外待的多,我觉得世界上关于犹太人的传说是两极的,一种是说犹太人最牛,最聪明,但是另一种人就说犹太人最下贱,最狡猾,最爱财,最怎么着,你在外国到底对犹太人有公论吗?

(12)所以这个我刚刚讲了一半就是矛盾嘛,资本的逻辑跟你作为一个香港人,从你的黄金财富,从前你拿到

的人。

(13)这个,其实现在我看到一些信息,我已经对它有了进一步地一个判断,这个案件我认为它伤害的是我们人类的基本情感,一个完全无能无助的,这么小的一个孩子。

以上五例中,(10)(11)(13)是位于句首的,(12)是位于句子的前半部分,并不是位于句首,但同样具有引发话题的作用。(10)是在承认上一个话轮的基础上,再展开《水浒传》这一话轮;(11)是用一个实际情况作为前提引出话轮;(12)位于句中,但同样具有引出话轮的作用;(13)中“这个”后面有个停顿,是在说话者说话之前,提醒听话者自己有话要说,而接下来的内容才是自己要说的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可以看做是话轮的展开。

(二)延续话轮

“这个”在口语中不仅具有引出话轮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延续话轮的作用,使得话题不断延续下去,避免会话过程陷入尴尬的局面。延续话轮的方法很多,作为话语标记的“这个”在延续话轮的语用功能上有以下几点:

1. 在词语不连贯时,用来占位,以保持话语的连贯性[8]

(14)我说你们那有一个号涉嫌,他说这个这个什么,然后把你的资料给我,这个时候呢我有点疑问……

(14)之所以会出现多个这个这个,是因为说话者在说话的过程中,一时想不起说的内容,或者想起说什么内容,却忘记了用什么词语来修饰或表达,为了避免说话中的尴尬,同时也为了延续话轮,维持自己说话者的地位,用“这个”或“这个这个”来占位,一方面表明自己说话人的身份,向听话人表明自己的话未说完还有话说,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话语的连贯性。

2. 说话人保持自己固有的说话节奏和习惯

(15)就人家这个演讲,你想想我这个听一天能记住大概的梗概,可见感人至深。就是他作为一国总统,他讲话是有力量的,是有这个脉络的,非常清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话习惯,在长时间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形成属于自己的“话语标记”,而这种“话语标记”是潜移默化形成的,它总是在人们无意识中参与到对话过程中,而又不会影响对话的进行,从而形成说话者的一个标志。(15)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是属于占位保持话语连贯,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没有“这个”,话语依然连贯。“这个”的加入并不是说话者有意为之,而是在长期主持节目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说话习惯,就像自己的“口头禅”一样。《锵锵三人行》主持人窦文涛说“这个”的次数是最多的,因此,可以推断,“这个”已经成为他主持节目中的“口头禅”。

3.用于句子的末尾,表示不满的情绪

(16)现在法医就说两个尸体粘连在一起,分不清谁是谁的,这真是好朋友,就是说分不清谁是谁的,要看牙科记录,法医才能把他给解开,你说这个。

(17)再过八年,就都国营了,你拿着密方人家怎么做药哇这个?(电视剧《大宅门》)

“这个”作为话语标记除了用于句首,句中之外,还可以用在句尾。用在句尾大多用在问句中,表示不满的情绪。如(16)表达说话者对于这种现象的不满和不解,而(17)则表达对听话者行为的不满。这是一种新的用法。

六、结论

本文从使用频率的角度来说明词语本身语义弱化的原因,通过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的统计对比,发现“这个”在口语语体中出现的频数远远高于书面语体,而话语标记正是“这个”语义弱化的一个产物。在口语语体中,文章分析了“这个”的话语标记功能,即引发话轮和延展话轮。

“这个”的功能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会越来越多,如表示不满情绪,就是新产生的用法,这种用法是其语义弱化的一种表现。至于是否还会产生新的用法,还需要继续观察和研究。

[1] 高莉.“不过”的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建构[J].吉首大学学报,2013(1):125-126.

[2] 刘丽艳.作为话语标记的“这个”和“那个”[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1):91.

[3] 何洪峰,孙岚.“然后”的语法化及其认知机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9):18-19.

[4] 徐丹.浅谈这那的不对称[J].中国语文,1988(2):128-130.

[5] 方梅. 动态呈现语法理论与汉语“用法”研究[A].沈阳,冯胜利.当代语言学理论和汉语研究[C].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72.

[6]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58-659.

[7] 吴福祥.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当前课题[J].语言科学,2005 (2):25-26.

[8] 李宗江,王慧兰.汉语新虚词[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297-298.

(责任编辑、校对:任翠香)

The Semantic Reduction and the Usage of Discourse Marker“Zhege(这个)” in Spoken Chinese

LI Fe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The reason for semantic reduction of “Zhege(这个)” is 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ts use frequency. From comparison of its use in 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s, it is found that “Zhege(这个)” is much more frequently used in spoken style. And the usage of discourse marker of “Zhege(这个)” is just a product of semantic reduction. In spoken language, as a discourse marker, its function is proved to trigger and extend a turn.

zhege; spoken Chinese; discourse marker; semantic reduction

H030

A

1009-9115(2014)04-0012-03

10.3969/j.issn.1009-9115.2014.04.004

2014-02-19

李峰(1990-),男,山东莱芜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语体弱化语料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新广告商:广告业周期性在弱化,而集中度在提升 精读
如何解决果树盆景弱化的问题
基于ANSYS的硬塑气囊盖板弱化研究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自然主义是一种需要弱化的社会科学纲领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