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会话中的权力研究
2017-06-10张丽丽
摘 要:求职作为一种社会交往,同其他社会交往一样,通过会话沟通来实现交际目的。而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使用的语言在某种程度上能反映两者之间存在的地位差别,因此本文基于大学生真实求职录音的语料转写对其会话中的权力进行研究,试图从大学生求职会话的话轮建立、话轮长度、话轮把持及转换等方面探讨其与权力的关系。研究发现,与其他语境的会话不同,求职会话中,对话者之间的话语权并不平等,而是呈现出一种应聘者控制话轮开启与结束、面试官话轮相对较短且主导话轮分配的权力关系。
关键词:求职会话;话轮;权力
一、引言
会话是人类社会交往最基本的形式之一,看似随意,实际遵循一定的规则,人们在此规则下实现会话的交际目的。求职作为一种社会交往,通过语言表达思维来进行沟通,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会话全面展示自己,达到自己的求职目的,是求职成败不可忽视的重点之一,也继而成为学者们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对求职会话的研究较多,有从修辞、语用学、关联理论等角度,也有的从礼貌原则、合作原则等角度,但多集中在《非你莫属》《职来职往》等电视节目中的会话而非自然会话语境。因此本文基于大学生真实求职语料,利用美国社会学家Sacks Jefferson Schegloff等提出的话轮构成及话轮分配规则,试图从求职会话中的话轮建立、长度、把持及转换等方面探讨其话轮与权力的关系,揭示求职会话背后权力对话轮的影响,以期对大学生顺利、高效地完成面试,实现求职目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及指导意义。
二、话语权力
权力概念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Roger Brown引入社会语言学领域。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使用的语言在某种程度上能反映两者之间存在的地位差别,Fairclough曾指出:哪里有话语,哪里就有权力,权力是话语运作的支配力量。话语中的权力关系通常通过三种方式,对说话内容的限制;对参加者之间社会关系的限制;对参加者在话语中占据的主体位置的限制来实现权力较大的一方对权力较小的一方的言语行为的限制。(Fairclough,1989)面试话语因其会话的特定目的,有不同于其他语境会话的独特之处,这也成为分析其背后所隐含的权力和不平等的有效工具
三、求职会话中的话轮与权力分析
话轮,即说话者轮流说的话。话轮转换是会话双方轮流地说话,互换听说角色。美国社会主义科学家Harvey Sacks认为,会话者在会话过程中得到的一次说话权,从这个说话权开始到想放弃说话权或者不得不放弃说话权为止所说的话称为一个话轮。(Sacks,1974)单词、短语、从句、句子、句子组合等都是构成话轮的语言单位,话轮具有划分话语、连贯语篇和调节交际的功能,使会话能够顺利进行。话轮不断更迭,会话由此顺利进行。会话双方的社会关系会影响话轮的长度和转换,会话双方的社会关系包含交际双方的权势关系和亲疏程度等,在求职面试中,如何使用不同的话轮应用技巧来实现求职的话语目的,增加求职成功率,在面试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值得进一步探讨。
(一)话轮结束
在日常会话中,所有的会话参与者都有开启和结束话轮的权利,但从语料的话轮开启和结束来看,多由应聘者来完成(除两处例外ET1、ET2),且开始话轮均为表明会话目的,结束话轮均为表达谢意。具体见下表。
语料所呈现的T1均由应聘者开始,面试官的T2话轮,并不是对T1内容的回应,而是进行话题切换,应聘者给出回答,即:A-A1-B1-A2-B2-An-Bn-B其中A1-B1,A2-B2(直至An-Bn)构成就同一话题的完整相互呼应话轮,而A、B则是不与这些相关,通常为招呼语、告别语等可看作是整个会话中的标签性话轮,并未在实质性会话中起逻辑承接作用。因此,从第二个话轮,即T2开始,进入A1-B1-A2-B2形式,由面试官开始话轮,进行一问一答的话轮转换。通常我们认为开启话轮和终结话轮的一方所掌控的权势比另一方要大,因其具有决定讨论何种话题且何时结束话题的权利,进而控制会话的整个进程。因此我們可以认为在整个会话中,面试官实际掌握会话的主动权:面试官发起及叫停话轮,极少出现求职者自选索取话轮的情况,通常只能接下话轮回答并尽力回答好问题,以博得面试官的好感、表达礼貌,或机械被动地接受话轮结束暗示并以感谢作为结束话轮,整个会话过程中显得较为被动,无法超越面试官的控制范围。
(二)相邻对(adjacency pairs)
在会话中有一些话轮总是一起出现,如一方进行问候,另一方也同样回以问候;一方提问,另一主动回答等,如(一)中提到的A1-B1,这种话轮被称作相邻,对。相邻对是会话结构中最基本的话轮类型,它是由说话人和听话人分别说出的一前一后紧密联系的话语,即A-B-A-B的方式出现。Schegloff(1973)指出:相邻对的第一言语产生后,紧随其后的第二言语在逻辑或习俗上与第一言语形成应对。黄国文(2001)总结出相邻对的五大特征:是由两个言语行为组成的序列;)这两个行为由不同的发话人有一定的顺序发出;两个行为通常紧挨在一起,相互关联;它们的排列顺序有规律,先出现的是相邻对的第一部分,后出现的是相邻对的第二部分;第一与第二部分之间有固定的联系,即第一部分的出现预示着第二部分出现。
如表1中所讨论的ET2,与其前一话轮构成相邻对,因此由于礼貌原则对前一话轮的承接,并未提出新话题。但可看出其他几列的结束话轮Tn中,面试官并未给出回应以构成相邻对,这种对礼貌原则合作原则的违反也表现了会话双方权力的不平等,因权力优势面试官会忽略合作原则和礼貌。
纵观语料,可发现问答相邻对贯穿整求职会话过程,是求职会话的基础和灵魂,而面试官和应聘者的一问一答的相邻对也是揭示求职面试中权力不对等的强有力工具:这种权力关系从开启新话题话轮开始,权力通过会话的语言行为体现,在会话过程中影响着会话的进程与方向,会话中双方的角色和其地位与其语言的选择紧密相关,同时也通过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来构建、维护和消解着权力。
(三)话轮长度
我们知道,比较生疏的人之间的会话话轮大多以单句构成,而熟人之间会话的话轮由句群构成的较多,话轮较长。这是汉语日常会话的特点。因此可以从话轮长度来分析面试官和应聘者在会话中的权力分配,对语料文本的话轮长度进行统计,形成表2。
由表2可看出,应聘者的平均话轮长度要远长于面试官的话轮长度(除第一组外,应聘者话轮长度与面试官话轮长度基本相等,会单独分析),这意味着平均在每一话轮中求职者说的话要多于面试官。因为在会话过程中面试官不断提出问题以了解应聘者的各方面信息,而应聘者在回答问题过程中为展示自己获得肯定,在话轮持续时间较长。在整个会话过程中面试官处于不断提问,控制话轮的进程,使话题不偏离其通过会话获取信息的目的。
例外组第一组与第二组是同一公司面试的初试和复试,数据对比可看出,在初次面试过程中,应聘者话轮长度更长,而在复试中,面试官的话轮要偏长。这说明在初试成功后,面试官对应聘者已初步了解且表现满意,而应聘者也知道自己求职成功性已经增大,因此在复试时面试官对应聘者对于入职后职位薪资等相关咨询也很详细回答。而从语料中复试会话的内容也可看出,面试官对应聘者的满意程度上升,而处于种种原因应聘者求职愿望减弱。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对会话目的实现意愿的强弱影响着会话参与者在会话中的权力强弱,继而体现在话轮的长度上,及会话目的实现愿望越强,在会话中权力越弱,其话轮也相应越长。
(四)话轮把持与索取
一般来讲,当前话轮的持有者享有话轮分配的特权。不同的会话活动类型中交际双方如何决定谁先发话,什么时候可以替换话轮、打断话轮及如何控制话轮、终止话轮和控制话轮都是有一定规律的。在面试交谈中,话轮的转换是有序地进行,通常一问一答,即以“A-B-A-B”的方式进行的,即话轮的转换是有序地进行,很少出现放弃话轮的情况,更少见面试官需要继续说话或等待以保证对话有序进行的情况,这是因为在面试过程中通常一次只考察一名求职者。双方很少打断对方的话语或插话,尤其是求职者。若考官对对方的话语感到疑惑,他们也经常会放到下一个话轮中,如:“你刚刚说……,但……”、“刚刚我没有听清……”,但面试官则会出现违反话轮转换机制,打断应聘者的发言获得主动权的情况。
以表2第七个面试对话节选为例:
T1面试官:那你谈谈对当家教和在幼儿园的一些想法吧。In English.
T2应聘者:In English?
T3面试官:(无声)
T4应聘者:When I was a teacher in kindergarten in summer,the year,the age of the students range from four to ten,some uh,very,uh,some students are uh...
T5面试官:So young?
T6应聘者:Yeah,they are,uh...
T7面試官:Anything else?
T8应聘者:I always try to let the students obey my rules and make friends with them. I get many ways to try to get along well with them. I found the students very lovely and I treat the like friends.
例子中T1—T8话轮中,T2中应聘者发出疑问,但T3话轮为无声,尽管不在会话现场,但由会话情景我们可知:并不是面试官放弃话轮,可以推断其在通过非言语行为或其他暗示鼓励应聘者继续话轮,T4中,应聘者试图通过uh...来保持话轮,但面试官却以疑问方式直接插话,在T6话轮,应聘者依然试图通过uh来保持话轮时,T7进行直接打断。这些话轮的把持、索取、打断等都可以看出会话双方权力的不对等,即面试官指定话轮的分配,确定话题,且通过把持、打断等方式控制话轮,而应聘者通常只能被动配合。
四、结语
本文选用9场大学生求职面试的现场录音的语料转换文字,通过其会话话轮开启、结束、话题控制、话轮长度和双方话轮分配进行分析,发现话轮的开启与结束一般由面试官进行,会话主要以相邻对的方式进行,即A-B-A-B的话轮方式推进话题,通常以面试官的起始话步和面试者的相应回答来构成相邻对;求职者的话轮一般长于面试官,但求职者的话轮持续时间及话题方向会受面试官控制;在话轮分配方面,一般由面试官将话轮分配给求职者,极少出现应聘者放弃话轮或主动索取话轮,多使用把持话轮策略来使话轮持续。这些特点差异恰恰反映了特定语境下会话者之间的权力差异:求职者的会话目的和此语境下会话双方的身份决定,面试官的话语权力较强,这种权力优势让他们控制着会话进行的方向和过程,决定着求职者的话轮长度、把持及转换。当然,因所选取语料数量有限,且主要为初试语料,故不排除局限性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期待同行的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郝宇.求职面试的会话分析与修辞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2]黄国文.语篇分析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Sacks,H,E.A. Schegloff,and G.Jefferson.A simplest systematic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taking for conversation[J].Language,1974(50):696-735.
[4]Schegloff,E.A.&H.Sacks.Opening up closing[J].Semiotic,1973,7:289-327.
[5]Fairclough,N.Language and Power[M].London:Longman,1989.
作者简介:
张丽丽(1981.07—),黑龙江人,硕研,中国计量大学,讲师,社会语言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大学生求职话语的话语分析”(课题编号:Y201226283)系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