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性知识转移视角下的产业集群成长机制研究

2014-03-14王忠张同建杨韬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知识转移产品升级产业集群

王忠+张同建+杨韬

内容摘要:产业集群的成长是我国国家竞争战略的一项关键性策略。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转移是促进产业集群成长的有效方法。本文基于产业集群知识转移和集群成长的样本数据,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性的揭示了我国产业集群知识转移对集群成长的促进机理,发现了知识转移的优势促进路径和不足之处,为产业集群内部知识转移的改进提供了理论借鉴,从而促进产业集群的成长。

关键词:产业集群 知识转移 产品升级 价值链

引言

近二十年来,产业集群的发展在世界各国均得到高度重视,特别在欧美国家,不断实施各种新颖的产业集群政策来取代传统的产业政策,以促进国家竞争力的持续性增长。同时,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机构也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推广和倡导差异集群政策,以加快亚非等发展中国家竞争优势的培育。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的开发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存在着本质性的促进作用,因为在产业集群内部蕴涵着大量知识资本,亟待开发,以驱动产业集群的成长。在知识资本开发机制中,知识转移正成为瞩目的焦点,是现阶段知识资本开发的一种重要方法。知识转移是指显性知识或隐性知识从一个知识主体向另一个知识主体的移动,包括知识转入方、知识接收方和知识本体三个要素。对于产业集群而言,隐性知识转移更具有现实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研究模型构建

(一)基础理论分析

在知识经济时代,产业集群的竞争最终归结于知识资本的竞争,也归结于知识管理绩效的竞争。如果一个产业集群拥有高于竞争对手的知识资本,且能够实现合理地开发,则会产生强劲的创造力,从而引发高强度的竞争优势。因此,在产业集群内部,知识资本的开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知识转移的特殊性,在知识管理中占据核心地位,因而成为产业集群知识管理的首要目标。

知识转移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末期,目前已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Teece(1997)认为,在技术转移的环境下,企业可以积累大量跨越企业边界的应用性知识,这个过程就是知识转移。Szulanski(1996)认为,知识转移是一种跨越组织边界或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是知识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组织之间、个体之间,或组织和个体之间的传播,是一种有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知识共享。Kogu&Land(1992)认为一个企业的知识转移能力是企业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知识转移的目标是企业吸收新的知识并有效地利用这种新知识,并加速应用那些使组织获益的新知识,从而使组织快速获取核心竞争优势。Nonaka I(1991)认为,知识转移是知识传达和知识接收的总合,其中,知识接收意味着企业或个人能够对接收的信息充分理解并据此采取行动。

产业集群中知识转移的研究已引起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者的关注,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产业集群内部知识转移对集群成长的促进机理的理论分析提供了理论借鉴。Bloodgood JM&Salisbury WD(2001)探讨了全球经济发展中知识扩散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认为知识管理是提高集群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Argote L(2009)研究了知识管理在产业集群产品研发中的扩散效应,解析了知识管理在产业集群中的溢出效应。Gilbert M(2003)研究了产业集群中知识行为对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解析了知识共享、知识传播等对技术创新能力培育的激励路径机理,提出了改进产业集群知识管理的若干对策。王凯(2009)研究了产业集群的知识溢出和知识转化,着重分析了集群主导企业对知识溢出和转化的影响,为产业集群知识管理的改进提供了借鉴。曾德明、覃荔荔、王业静(2009)研究了产业集群知识网络中粘滞知识的转移机理,认为知识转移对集群技术创新能力存在着关键性的促进作用,揭示了知识在集群企业、集群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的流动机制。朱兵、张廷龙(2010)研究了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机制,发现产业集群的文化环境是影响差异集群知识共享的关键因素。陆小成(2010)研究了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螺旋模型,认为产业集群的知识共享分布在政府层面、科研院所层面、集群企业层面和中介服务层面,并提出了促进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具体策略。金潇明(2010)解析了产业集群中的螺旋型知识共享模型,认为知识的非对称性、资本性和时效性是知识共享的诱因,认为知识共享包括知识吸纳、知识转化、知识创造、知识扩散和知识应用等环节。李文博(2011)研究了产业集群网络中知识溢出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了知识溢出的关键影响因素模型并进行了检验,揭示了产业集群知识溢出的路径和机理。

在产业集群中,知识转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发生在主导企业、相关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政府部门之间,形成一个混杂的网络式的知识转移系统。借助于现有的相关研究,可以将产业集群知识转移机制分为三个要素:知识转移动机、知识转移氛围和知识转移激励。其中,知识转移动机是指拥有知识的主体的知识转移意愿,知识转移氛围是指知识转移所赖以实现的环境,而知识转移激励是指促进知识转移的各种策略和方法。

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体系的结构单元,能够产生巨大的集群效应,而集群效应包括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两个方面。其中,经济效应是指产业集群能够使企业产生外部的经济效应、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产生群体效应,进而产生学习与创新效应。社会效应是指产业集群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有利于形成地区产业优势,进而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产业集群的升级一般存在四种模式:一是过程升级,企业通过对生产体系进行重组或采用更优良的技术提高投入产出率;二是产品升级,企业引进更为先进的生产线,从而比竞争对手更快地推出新产品或改进老产品;三是功能升级,企业获取新的功能或放弃现存的功能,如从生产环节向设计和营销等利润丰厚的环节跨越;四是价值链升级,企业凭借在一条价值链上获取的知识跨越到另外一条价值量更高的价值链。

(二)研究假设

1.知识转移动机对产业集群成长的促进效应。产业集群中的知识资本具有一定的黏滞性,这是由知识资本的垄断性所决定的。每一个经济主体或每一个经济个体都不愿意将自己的垄断性知识和他人共享。但是,从长远性看,这种知识共享又是必然趋势,不仅可以提升知识转入者和知识接收者的知识能力,也可以增强集群企业的竞争能力,又可以改进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从而促进产业集群的成长和升级。集群内部的知识转移是在矛盾中存在,也在矛盾中发展。随着这种矛盾的解决,知识转移的优势将逐渐显现。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提出如下研究假设:endprint

H1a:知识转移动机显著地促进了产业集群的过程升级。

H1b:知识转移动机显著地促进了产业集群的产品升级。

H1c:知识转移动机显著地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功能升级。

H1d:知识转移动机显著地促进了产业集群的价值链升级。

2.知识转移氛围对产业集群成长的促进效应。产业集群中知识转移的发生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氛围或环境,而这种氛围和环境带有一定的虚拟性,主要由理念、思想和文化等要素所组成,因为知识转移的效应是无法运用会计方法来核算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西方国家产业集群中,都着力塑造知识转移氛围,运用先进的集群文化和企业文化来塑造和熏陶。知识转移的氛围越浓,知识转移的效果越好,集群知识资本功能的开发性将越显著。我国产业集群知识转移氛围处于自发性的变迁状态,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和规范。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2a:知识转移氛围显著地促进了产业集群的过程升级。

H2b:知识转移氛围显著地促进了产业集群的产品升级。

H2c:知识转移氛围显著地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功能升级。

H2d:知识转移氛围显著地促进了产业集群的价值链升级。

3.知识转移激励对产业集群成长的促进效应。产业集群中的知识转移需要激励,这是由知识转移的黏滞性所决定的,因此,相关经济主体需要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来促进经济个体之间知识转移的发生和发展。集群行政机构可以制定行政性的激励政策,集群科研机构可以创造知识交流的机会,集群企业可以鼓励相关人员进行深度知识交流。当然,激励政策的总体性很重要,需要集群内部所有的经济主体能够做到协调一致。我国产业集群目前所存在的各种行政或事务性政策对于集群知识转移的激励是有益的,但远不够。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3a:知识转移激励显著地促进了产业集群的过程升级。

H3b:知识转移激励显著地促进了产业集群的产品升级。

H3c:知识转移激励显著地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功能升级。

H3d:知识转移激励显著地促进了产业集群的价值链升级。

(三)要素分解

根据知识转移的研究成果和产业集群成长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于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集群知识转移的调查,可以进行知识转移和产业集群成长的要素分解。

1.知识转移的要素分解。知识转移表现于集群内部的经济主体之间,但最终落实于集群企业内部的个体,据此可以进行知识转移要素体系的分解。知识转移动机要素分解为4个指标:(X1)企业员工愿意进行知识交流,(X2)企业员工善于进行知识交流,(X3)企业员工相信知识交流可以使双方受益,(X4)企业员工善于总结经验和技能。知识转移氛围要素分解为4个指标:(X5)集群的文化环境适合于知识转移,(X6)集群的行政制度适合于知识转移,(X7)集群企业的组织结构适合于知识转移,(X8)集群的信息技术基础适合于知识转移。知识转移激励要素分解为4个指标:(X 9)集群企业制定了技术交流的奖励政策,(X 10)集群内部行政部门制定了技术交流的奖励政策,(X 11)集群内部科研单位鼓励技术交流,(X 12)集群内部经常举办技术、经验、产品交流会。

2.产业集群成长的要素分解。产业集群的成长或升级主要表现于集群内部企业竞争力的增强,据此可以进行产业集群要素体系的分解。产业集群过程升级要素分解为4个指标:(Y1)集群企业的成本节约,(Y2)集群企业的组织结构优化,(Y3)集群企业的决策准确性,(Y4)集群企业的技术吸纳。产业集群产品升级要素分解为4个指标:(Y5)集群企业产品的性价比改进,(Y6)集群企业产品功能的领先性,(Y7)集群企业产品工艺的改进,(Y8)集群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产业集群功能升级要素分解为4个指标:(Y9)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提高,(Y10)集群企业技术开发能力的增强,(Y11)集群企业生产能力的增强,(Y12)集群企业市场营销能力的增强。产业集群价值链升级要素分解为4个指标:(Y13)集群企业转产成功,(Y14)集群企业新产品开发成功,(Y15)集群企业产品具有国际领先性,(Y16)集群企业战略调整成功。

模型检验

(一)数据收集和样本特征

本研究拟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我国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以长三角和珠三角较为密集,因而本研究的样本均取自长三角和珠三角,包括苏州、无锡、杭州、上海、嘉兴、深圳和广州七个城市,在行业上包括材料、生物、机械、电子、冶金、五金、皮革、服装和纺织九个行业。本次数据调查自2013年5月1日起,至2013年6月15日止,计46天,收集有效样本168份,样本数和指标数之比为6,满足结构方程检验的基本数据要求。

(二)信度检验

信度检验的常用方法是探索性因子分析,目标是检验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即不同的测量主体使用相同的测量量表进行测量后的一致性水平。因此,信度反映的是相同的测量条件和测量环境下重复测量结果的近似程度。本研究运用SPSS11.5软件对知识转移的3个要素和产业集群升级的4个要素进行信度检验,得到信度检验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根据表1和表2的信度检验结果可知,产业集群知识转移和产业集群升级各要素的信度较好,可以作为测度体系用于各类模型的检验。

(三)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在信度检验的基础上,基于样本数据,可以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本研究采用SPSS11.5和LISREL8.7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全模型检验,得外源变量对内生变量的效应矩阵(г)和内生变量对内生变量的效应矩阵(β)的综合结果,如表3所示。

可见,假设H1a、H1b、H1c、H2a、H2b、H3a、H3c通过了检验,而假设H1d、H2c、H2d、H3b、H3d没有通过检验。同时,得拟合指数列表,如表4所示。endprint

根据拟合指数列表可知,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无需继续进行模型修正。

结论

根据检验结果可知,在我国产业集群内部,知识转移有效地促进了产业集群的成长,但也存在着较大的拓展空间。具体而言:知识转移动机显著地促进了集群过程升级、集群产品升级和集群功能升级,但对集群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乏力;知识转移氛围显著地促进了集群过程升级和集群产品升级,但对集群功能升级和集群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乏力;知识转移激励显著地促进了集群过程升级和集群功能升级,但对集群产品升级和集群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乏力。

产业集群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过程升级到产品升级,再到功能升级,最终达到价值链升级的状态。基于知识转移的视角,我国产业集群的升级已实现了过程升级,目前处于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的阶段,但尚未达到价值链升级的状态。因此,产业集群培育的基本策略是维持过程升级的成就,致力于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的开发,为价值链升级创造条件。

我国产业集群的知识转移基本上处于一种自发性状态,缺乏战略性引导和规范性激励,因此,知识转移的功能难以淋漓尽致地发挥,需要充分发挥行政机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主导企业、行业协会的作用,制定知识转移的激励政策,培养知识转移的氛围,提高知识转移的动机,才能充分挖掘知识转移的潜力。其中,知识转移激励政策的制定是关键性任务,知识转移氛围的塑造是基础性目标,而知识转移动机的培育是常规性手段。

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视角,我国产业集群知识转移的探析仅处于初级阶段,仍然隐藏着较为深奥的机理。相比于西方产业集群的研究成果而言,我国产业集群知识转移的研究仍然处于“黑箱”状态,有待开启和审视。这不仅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也决定着我国国家竞争力培育的成败。

参考文献:

1.王凯.产业集群知识溢出与知识转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3)

2.曾德明,覃荔荔,王业静.产业集群知识网络中粘滞知识的转移机理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5)

3.朱兵,张廷龙.产业集群知识共享机制的演化博弈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0(2)

4.金潇明,陆小成.知识经济视角下的产业集群螺旋知识共享模型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5.金潇明.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四螺旋结构模型[J].系统工程,2010(1)

6.李文博.产业集群网络中知识溢出关键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

7.李明星,张同建,林昭文.隐性知识转化与核心能力培育的相关性研究—基于广东省高科技产业集群企业的数据检验[J].科技管理研究,2011(4)

8.刘良灿,张同建.知识产权战略与自主技术创新的联动效应研究—基于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视角[J].特区经济,2011(7)

9.张同健,简传红.知识转化研究述评[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10.林昭文,张同建.广东创新型企业知识转化与核心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endprint

根据拟合指数列表可知,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无需继续进行模型修正。

结论

根据检验结果可知,在我国产业集群内部,知识转移有效地促进了产业集群的成长,但也存在着较大的拓展空间。具体而言:知识转移动机显著地促进了集群过程升级、集群产品升级和集群功能升级,但对集群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乏力;知识转移氛围显著地促进了集群过程升级和集群产品升级,但对集群功能升级和集群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乏力;知识转移激励显著地促进了集群过程升级和集群功能升级,但对集群产品升级和集群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乏力。

产业集群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过程升级到产品升级,再到功能升级,最终达到价值链升级的状态。基于知识转移的视角,我国产业集群的升级已实现了过程升级,目前处于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的阶段,但尚未达到价值链升级的状态。因此,产业集群培育的基本策略是维持过程升级的成就,致力于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的开发,为价值链升级创造条件。

我国产业集群的知识转移基本上处于一种自发性状态,缺乏战略性引导和规范性激励,因此,知识转移的功能难以淋漓尽致地发挥,需要充分发挥行政机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主导企业、行业协会的作用,制定知识转移的激励政策,培养知识转移的氛围,提高知识转移的动机,才能充分挖掘知识转移的潜力。其中,知识转移激励政策的制定是关键性任务,知识转移氛围的塑造是基础性目标,而知识转移动机的培育是常规性手段。

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视角,我国产业集群知识转移的探析仅处于初级阶段,仍然隐藏着较为深奥的机理。相比于西方产业集群的研究成果而言,我国产业集群知识转移的研究仍然处于“黑箱”状态,有待开启和审视。这不仅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也决定着我国国家竞争力培育的成败。

参考文献:

1.王凯.产业集群知识溢出与知识转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3)

2.曾德明,覃荔荔,王业静.产业集群知识网络中粘滞知识的转移机理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5)

3.朱兵,张廷龙.产业集群知识共享机制的演化博弈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0(2)

4.金潇明,陆小成.知识经济视角下的产业集群螺旋知识共享模型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5.金潇明.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四螺旋结构模型[J].系统工程,2010(1)

6.李文博.产业集群网络中知识溢出关键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

7.李明星,张同建,林昭文.隐性知识转化与核心能力培育的相关性研究—基于广东省高科技产业集群企业的数据检验[J].科技管理研究,2011(4)

8.刘良灿,张同建.知识产权战略与自主技术创新的联动效应研究—基于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视角[J].特区经济,2011(7)

9.张同健,简传红.知识转化研究述评[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10.林昭文,张同建.广东创新型企业知识转化与核心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endprint

根据拟合指数列表可知,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无需继续进行模型修正。

结论

根据检验结果可知,在我国产业集群内部,知识转移有效地促进了产业集群的成长,但也存在着较大的拓展空间。具体而言:知识转移动机显著地促进了集群过程升级、集群产品升级和集群功能升级,但对集群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乏力;知识转移氛围显著地促进了集群过程升级和集群产品升级,但对集群功能升级和集群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乏力;知识转移激励显著地促进了集群过程升级和集群功能升级,但对集群产品升级和集群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乏力。

产业集群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过程升级到产品升级,再到功能升级,最终达到价值链升级的状态。基于知识转移的视角,我国产业集群的升级已实现了过程升级,目前处于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的阶段,但尚未达到价值链升级的状态。因此,产业集群培育的基本策略是维持过程升级的成就,致力于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的开发,为价值链升级创造条件。

我国产业集群的知识转移基本上处于一种自发性状态,缺乏战略性引导和规范性激励,因此,知识转移的功能难以淋漓尽致地发挥,需要充分发挥行政机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主导企业、行业协会的作用,制定知识转移的激励政策,培养知识转移的氛围,提高知识转移的动机,才能充分挖掘知识转移的潜力。其中,知识转移激励政策的制定是关键性任务,知识转移氛围的塑造是基础性目标,而知识转移动机的培育是常规性手段。

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视角,我国产业集群知识转移的探析仅处于初级阶段,仍然隐藏着较为深奥的机理。相比于西方产业集群的研究成果而言,我国产业集群知识转移的研究仍然处于“黑箱”状态,有待开启和审视。这不仅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也决定着我国国家竞争力培育的成败。

参考文献:

1.王凯.产业集群知识溢出与知识转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3)

2.曾德明,覃荔荔,王业静.产业集群知识网络中粘滞知识的转移机理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5)

3.朱兵,张廷龙.产业集群知识共享机制的演化博弈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0(2)

4.金潇明,陆小成.知识经济视角下的产业集群螺旋知识共享模型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5.金潇明.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四螺旋结构模型[J].系统工程,2010(1)

6.李文博.产业集群网络中知识溢出关键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

7.李明星,张同建,林昭文.隐性知识转化与核心能力培育的相关性研究—基于广东省高科技产业集群企业的数据检验[J].科技管理研究,2011(4)

8.刘良灿,张同建.知识产权战略与自主技术创新的联动效应研究—基于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视角[J].特区经济,2011(7)

9.张同健,简传红.知识转化研究述评[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10.林昭文,张同建.广东创新型企业知识转化与核心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endprint

猜你喜欢

知识转移产品升级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促进昆钢螺纹钢产品升级
高管流动、关系人口学与跨企业战略学习
跨层次视角下项目社会资本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信任与知识转移的演化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