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诚信涵义研究文献综述

2014-03-14原宁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词源异同信任

原宁

内容摘要:本文从国外关于诚信涵义的各种文献中梳理了国外诚信的起源和意义的异同,同时也从国内历史文化传承角度,整理了国内诚信的起源和具体意思运用。本文也对国内外诚信的一些近义词进行了辨析,比如:Authenticity、Sincerity、诚信、信任等,为今后研究中学者使用这些词语提供参考。本文通过对比发现,国外的诚信更加重视对自我的认知和忠实于自我;国内的诚信内涵既有认识真实的自己,同时更加侧重诚信的行为以及行为和承诺的一致性。本文认为,任何关于诚信评估应用等方面的研究,首先应该从诚信涵义出发,区分研究诚信的视角属于心理领域还是行为领域,并且思索国外诚信研究是否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是否需要对国外诚信应用研究的一些测量、表述进行修改,进而再进行国内的诚信应用研究。

关键词:诚信 词源 语义 信任 异同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诚信传统,“民无信不立”这样古代先哲的示训源远流长。战国商鞅“立木取信”,北宋晏殊诚实树誉等经典诚信故事世代相传。目前国内很多学者研究人际交往中的诚信,商业活动中的诚信,也有很多学者研究政府诚信、公务员诚信、领导诚信等。在这些不同类型的诚信研究中,本文认为应该首先整顿和梳理出国内外关于诚信涵义研究的各类文献,对国内外诚信的涵义异同进行比较,才能够为研读各类诚信应用研究打下良好的理解基础。同时,从中外文化背景和传承来看,国内与国外在研究诚信时对诚信的理解基础和构建维度有所差别。因此,研究国内外诚信涵义的文献,有利于今后学者构建在中国背景下诚信涵义的各类评价和应用体系。

国内外诚信的涵义研究

(一)国外诚信的内涵

诚信的概念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的论述:“成为真正的自己”。诚信概念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哲学和心理学领域。与诚信尤为相关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中Carl Rogers (1959, 1963)和Maslow (1968, 1971)的著作。Rogers和 Maslow主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比如:个体与自己的本性十分协调,同时可以清楚和正确地理解他们自己和他们的生活。因为全面发展的、自我实现的人不会受他人的期望所影响,他们可以做出更好的个人决策。非常有趣的是,Maslow认为自我实现的人都拥有强烈的道德信仰。不难发现,这些人本主义心理学为诚信内涵奠定了深刻的理论基础。

现代意义的诚信概念则产生于过去八十年(Erlekson,1995)。Harter将诚信定义为“拥有个人经验,了解你自己的原则决定着其思想、感情、需要、稀缺、偏好、信念、过程”。 因此,诚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拥有个人经验;行动与自己的真实信念相一致 (Harter,2002)。

Kernis(2003)在发展“最优自尊的本质”理论时,从实证角度考察了诚信。他将诚信定义为“在一个人的日常工作中毫无障碍体现真实的、核心的自我”。Kernis发现了诚信的四个组成部分:认识、不偏不倚的信息加工、行动、关系。Avolio(2004)认为诚信的核心是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并且保持真实的自我。

(二)国外诚信相关概念的辨析

在国外诚信的相关文献中,表达诚信的词汇分别有以下这些,本文在此加以辨析:

第一,Authenticity:Harter(2002)的定义为:拥有个人的经验,了解自己,了解你自己的原则决定着其思想、感情、需要、需求、偏好、信念、过程。也就是说,更深层次的意思是,个人需要按照真实的自己行动,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使其和自己内在的想法一致。国外很多研究领导诚信或诚信领导力的文章都用到这个单词。

第二,Sincerity:Trilling,L(1972)将sincerity定义为:所说的和实际感觉一致。也就是说,是指个体对感觉和想法的外在表达和其个人实际经历一致。Sincerity和Authenticity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更加重视表达和经历一致,后者更加重视个人的行动与自己内在的特征、价值观和信念一致。

第三,Integrity:这个英语单词的意思是正直、诚实、诚恳。Cooper(2005)在他的文章中表明长期的、程度更深的Integrity才能叫做Authenticity。对于这些容易混淆的单词的分析辨别,对于研究查找相关文献资料,深入理解研究内容有重大意义。诚信除了国外的学者有所研究,我国很早就有关于诚信的文献,因此,理解我国对于诚信的释义更有利于全方位理解与诚信相关的研究文章。

(三)国内诚信的历史及内涵

国内关于诚信的论述古已有之,本文梳理了国内诚信的相关历史和内涵:

1.诚信的词源学依据。从词源学来考查诚信,最早的篆书中出现的“诚”是由“言”和“成”构成,“信”由“言”和“身”构成,两者皆为会意字。“诚”字隐含“以行成言”之义,这正是后人强调诚信重要意义的最初词源学依据;“信”字隐含“以言立身”之义,这为后人视诚信为“为人做事、治国为政”的根本原则提供了最初词源学依据。东汉语言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明确提出“诚”与“信”是相通的,可以互训。可见,“诚”与“信”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这也为“诚信”一词的考证提供了理论依据。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人类对词汇的需求越来越多。“诚”、“信”由最初单字使用逐渐出现了合用的现象,即诚信。《礼记·祭统》是我国现存的古籍中最初把“诚”和“信”一起连用的著作,其中提到:“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合用后的“诚信”一词,有“诚实守信”之义,当然“诚信”不仅仅限于此义,还有“真诚”等含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诚信”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含义也就越来越丰富,但“诚实,真实,真诚”是“诚信”一词的一般含义,其它的含义与运用都是在此基础上的拓展与延伸。

2.诚信的语义学研究。前文从词源学上寻找到“诚信”起源的最初根据,那么“诚信”的具体意思,语义学研究印证了诚信的丰富意义。endprint

第一,“诚信”作为“真诚、真实”之义,是“诚信”的一般涵义。《周易·中孚》中的“信及豚鱼”是指祭祀应虔诚,虽然仅能做到以豚鱼祭祀的贫乏程度,但仍能感动神灵。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古人把对鬼神的虔诚方式逐步应用于人际关系中,要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以诚相待,以信立人,这充分表明:先民在诚信的认识上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在现存的古籍中,能够大量查阅到古代思想家们把“诚”与“信”用作“真诚、真实”的相关文献,如“著诚去伪,礼之经也”等。

第二,“诚信”作为“履约,守信用”之义。这是从“诚信”一般涵义中引申而来的。“履约,守信用”是“诚信”在具体行为中的外在体现。如何评价一个人是诚实守信的?孔子在《论语·公冶长》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在孔子看来,“行”是评价一个人品质好与坏的根本依据。评价一个人诚信与否,也必须观察其在与他人交往中是否遵守诚信的原则,能否按照最初的约定兑现承诺。“商鞅立木”取信于天下,“季布一诺”胜过“黄金百斤”的史实充分表明遵守约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诚信”作为“信任、相信”之用,是汉语中常用的一种意义。《论语·阳货》中说:“信则人任焉”。意思是说,讲诚信能够得到任用的机会。而在我国传统道德中都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重承诺,讲信用,要表里如一,以诚待人。因为“信”是“任”的前提,人只有做到了诚信,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肯定以及重用。

3.国内诚信理解基础上的应用。本文认为,从古至今,国内无论哪个地区,哪个领域都在理解诚信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践行着诚信以及诚信带来的良好结果。诚信的品质,诚信的行为,诚信的佳话将代代相传,筑成了中国文化背景下,诚信的完美篇章和应用图景。

比如:孔子的学生曾子去赶集,由于小孩哭闹而许诺孩子回去杀猪给孩子吃,回家后曾子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曾子明白,诚实守信,说话算数的做人基本原则,对于孩子来说是有重大影响的;晋文公在晋楚交战中退避三舍,只为实现当初楚王帮助晋文公时许下的诺言,最终结果是阵前有信,自然理直气壮,大胜而归;隋朝著名大臣皇甫绩从小信守学堂的规矩,没有完成作业没有被罚而主动要求被罚的诚实改过的精神感动了家人,即便后来皇甫绩在朝廷里做了官,他从小养成的信守诺言,勇于认错的品德一直没有丢,最终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小时候贫穷,有一老婆婆极力帮助和支持他读书,他允诺长大后报答老婆婆,后来韩信被封为楚王,将这位老婆婆接入他的宫殿照顾奉养;东汉名臣杨震,在赶路赴任东菜郡太守的途中,经过昌邑县,其县令王密是他推荐的秀才,王密深夜准备了十两黄金欲赠给杨震,杨震拒绝了,王密劝告杨震深夜无人知晓此事,杨震答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杨震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也毅然做到了诚实于自己的价值观和认知的道理,是真正的诚信;吴国宗室季札,在出使北方大国的路上,路经徐国,徐国国君十分喜欢他的宝剑,但不好意思索要,季札知道徐国国君喜欢,心中暗许:出访回来将宝剑赠给徐君。回到徐国,徐君已亡,季札依然赠剑以实践自己心中的诺言;商鞅准备变法之初,为取得人民信任,特立一根长三丈的木头于集市南某门,承诺能将此木头搬到北门之人赏五十两银子,百姓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最后,有人搬了木头,获得了五十两银子。商鞅通过践行诺言的诚信行为树立了自己的诚信,取得了百姓的信任。

本文认为,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在我国几千年的诚信观念下,有很多践行诚信的实例,这些都代表着诚信作为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一直被认为是重要而且根本的。因此,在理解国外诚信涵义的基础上,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研究诚信的评估、测评领域是十分重要而且有意义的。

(四)国内诚信相关概念的辨析

国内关于诚信的各种文献资料中,对于诚信的理解以及与诚信相似的概念主要有以下这些,本文在此加以辨析:

第一,诚信:从内在品质讲,主要是指真诚的、真实的;从外在行为出发,就是行为和承诺是否一致,待人是否真诚、讲信用。

第二,信任:主要阐述人际之间的,或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一种关系。指当事人是否愿意在有一定风险的情况下,进行坦诚地合作。

诚信是信任的前提和基础,信任是诚信的必然结果。

国内外诚信内涵的异同及启示

通过前文对国内外诚信内涵的综述和对诚信相关概念的比较辨析,表1整理、总结了国内外诚信研究文献中对诚信涵义阐述的比较。

从表1中对诚信涵义的比较整理中分析,国外的诚信更加重视对自我的认知和忠实于自我;国内的诚信内涵既有认识真实的自己,同时更加侧重诚信的行为以及行为和承诺的一致性。在日后进行诚信应用文献的阅读和研究时,首先应该从诚信涵义出发,区分研究诚信的视角属于心理领域还是行为领域,并且考量国外诚信研究是否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是否需要对国外诚信应用研究的一些测量、表述进行修改,进而再进行国内的诚信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谢衡晓.诚信领导的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07

2.杨秋菊.诚信建设中的政府[D].苏州大学,2006

3.凌文辁.心理与行为测量[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凌文辁.CPM领导行为评价量表的建构[J].心理学报,1987(2)

5.Harter, S.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M].Oxford, U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6.Gardner,W.L.,Avolio,B.J.,Luthans, F.,May, D.R.,&Walumba, F. Can you see The real me? A self-based model of authentic leader and follower development[J].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2005,16(3)endprint

猜你喜欢

词源异同信任
“Sentence”:词源追溯、结构意义与术语中译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顿”的量词用法的词源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