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工作的嵌入性发展
——基于ZN大学的实证研究

2014-03-14董海军马忠鹏

社会工作 2014年5期
关键词:行政性专业性高校学生

董海军 马忠鹏

高校学生工作的嵌入性发展
——基于ZN大学的实证研究

董海军 马忠鹏

社会转型下高校学生工作发展成为研究重点。实证研究表明:高校学生工作转型对于满足学生需求具有必要性及可行性。在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与专业性社会工作的介入论、分系统论和结合论等基础上提出“嵌入性发展论”,突出高校学生工作转型路向在于学校专业性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边缘嵌入到核心嵌入、浅层嵌入到深度嵌入、依附性嵌入到自主性嵌入。实现嵌入性发展需要学生工作的制度支持与服务拓展。

高校学生工作 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 专业性社会工作 嵌入性发展

董海军,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马忠鹏,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湖南长沙 410083)。

社会转型下学生行为越轨、道德迷失、心理危机等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被贴有“垮掉一代”、“脑残”等标签的“80后”、“90后”已成为大学舞台主角,高校学生工作备受考验。继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发布后,李长春于2010年5月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上重申高校学生工作重要性。诚然,学生工作与学生自身息息相关,但不断涌现的学生问题能否折射出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运行状况?“现行的高校学生工作系统存在思想政治工作泛化倾向”(盛跃明、彭娟,2005),陈奇娟(2010)还指出目前学生工作往往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以及针对学生个体的辅导和服务。据此,我们认为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不良运行状况可以作为学生问题涌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使我们不得不进一步反思:高校学生工作何去何从?一般来讲,作为一种本土化实践,目前高校学生工作是一种“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王思斌,1995)。高校学生工作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主导,是一种规范性和约束式的管理教育。随着社会环境及学生主体复杂性增大,作为西方舶来品的专业性社会工作无疑为摆脱学生工作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此,本研究调查学生主体认知状况,实证考察专业性社会工作嵌入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以实现学生工作转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索适合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路径。

一、相关研究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发展的国内研究大致存在“介入论”、“分系统论”、“结合论”三种观点。“介入论”旨在将专业性社会工作理念及方法等引入到现行的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中,以促进现有学生工作发展。冯军芳(2007)运用“路径依赖”视角指出专业性社会工作介入学生工作的途径主要包括内在变革及外在干预力量两种。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可以采用个案、小组与社区三种方法来介入。盛跃明等(2005)另辟蹊径提出“分系统论”,将高校学生工作系统重构为日常管理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工作三个子系统,分析新系统下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与专业性社会工作的工作主体、工作对象和实施过程,并认为新系统下此二种模式可以在机构设置、工作方式及内容上相互借鉴。此外,黄斯伟(2008)通过分析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与专业性社会工作的逻辑切合点,提出将此两种模式结合起来的“结合论”,指出价值链接、工作方法及队伍链接是实现结合的路径。

已有研究的“介入论”、“分系统论”及“结合论”在对待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与专业性社会工作的关系上有所差异。“介入论”将专业性社会工作视为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的边缘或依附性元素,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为主,专业性社会工作为次,介入的实质即是一种边缘嵌入与依附性嵌入。“分系统论”将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与专业性社会工作视为平等或平行的工作方式,各司其职,强调分工。“结合论”与“分系统论”异曲同工,强调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与专业性社会工作分工的同时更强调二者的相互补充与合作,社会工作对现有学生工作体系是一种弥补和完善作用(任伟,2013)。在我国高校以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为主体的学生工作模式现实前,对于专业性社会工作来说即是一种边缘嵌入或浅层嵌入到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中去。但从总体上看,三种论点却殊途同归,均是基于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占主体的现实学生工作模式,对学生工作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初始描述,旨在将专业性社会工作融入到学生工作中以实现其功能修复,这些观点短期来看有助于学生问题解决,且对于提高学生工作绩效有所裨益。但这种带有“行政性社会工作为体,专业性社会工作为用”色彩的学生工作修补无异于“新瓶装旧酒”,专业性社会工作仅仅被作为解决学生问题的工具而无益于激发自身潜能,对于专业性社会工作融入到行政性社会工作后的高校学生工作的发展目标尚不够明晰,还处于初始的讨论探索阶段。可见,高校学生工作需要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寻求更优发展方案。基于此,本文拟提出“嵌入性发展论”来实现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过程与结果,以及手段与目标的统一。

二、研究设计

(一)概念操作化与研究假设

高校学生工作,即除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教育外,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包括思想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在内的高校工作(张继革,2003)。目前仍以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为主,其在帮助社会成员取向上是集体主义的和具有明显政治色彩的(王思斌、阮曾媛琪,2009)。与之相异,专业性社会工作以社会整体主义为取向并充分尊重个人价值,在高校学生工作中,专业性社会工作长期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境遇,王思斌(2011)指出这种非均衡格局至今并没有发生本质性改变。

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是由高校各级党组织领导开展的一种具有明确导向目标的政治社会化活动。综观文献,本文将其工作内容具体操作化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心理健康、诚信、人文精神以及荣辱观教育。将其工作方式操作化为:动态教导学生、抓典型教育学生、用物质或精神激励学生、就思想政治问题找学生谈话、对问题学生说服教育、学生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专业性社会工作,主要将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与技术运用到学校环境中,促成学校和社区之间协调合作。本文将其工作内容具体操作化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有针对地开展就业指导、开展学生生涯规划帮助、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开展学生社区服务、为学生提供社团服务、自治组织帮助困难学生。将其工作方式操作化为:为困难生提供个性化帮助、通过沟通使学生认识自我、为学生搭建团体交流平台、学生团体内引领个性发展、对学生实行社区教育、指导学生社区实践活动。

嵌入性发展,“嵌入”,顾名思义主要用来形容某事物进入另一事物的过程与结果。我们将“嵌入性”用于描述专业性社会工作结构性进入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固有领地的过程及状态。周沛(2011)在关于专业性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的论述中指出,嵌入性主要是将社会工作和某一核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核心工作而展开专业社会工作。本文正是在嵌入性理论基础上对高校学生工作展开研究,这种嵌入性发展即是通过专业性社会工作结构性嵌入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中来实现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发展。

在王思斌(2011)看来,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与专业性社会工作这两个原本相互独立的东西却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到一起。他们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模式变项上:封闭性角色——开放性角色;普遍性内容——个别性内容;灌输性方式——服务性方式。基于对二者差异性认识,就学生主体认知情况考察,推断高校学生工作嵌入性发展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如下研究假设:大学生对专业性社会工作需求度及认可度明显高于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

(二)数据来源及样本描述

本研究中的数据来源于2013年4月对ZN大学三个校区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的抽样数据。ZN大学作为一所全国性重点高校,学生工作以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为主,并开展了一系列专业性社会工作。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35份,有效回收问卷225份,有效回收率为96.2%。由于大四学生对高校学生工作具有更多的体会,因此,我们略提高了大四学生的配额比率。样本基本信息状况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样本基本信息表(N=225)(单位:%)

三、研究发现

(一)相比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者,专业性社会工作者更随和、热情、活泼及灵活

运用语义差异量表对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者与专业性社会工作者角色进行测量,在四种取向上分别设置下述四对形容词来描述:“威严的——随和的”、“冷漠的——热情的”、“严肃的——活泼的”、“古板的——灵活的”(赋值区间为1到7)。观测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与专业性社会工作角色取向上的均值差异,发现在“威严的——随和的”、“冷漠的——热情的”、“严肃的——活泼的”、“古板的——灵活的”四对角色取向上,社会工作均值分别高出政工0.22、0.34、0.50、0.34。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p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故学生对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与专业性社会工作角色评价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可以说,专业性社会工作者较之于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者更被认为随和、热情、活泼及灵活。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角色评价差异表

(二)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与专业性社会工作内容需求上无明显差异;但工作方式上后者期望度显著高于前者

计算学生对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与专业性社会工作内容及方式各项指标(赋值区间为1到5)的需求度均值和排名,并对总指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观测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以及专业性社会工作模式在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上总体均值情况,发现学生对专业性社会工作需求度分别高出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0.41、4.70。配对检验后得到p值分别为0.141、0.000,前者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后者反之,故学生在工作内容需求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工作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学生对于此二种模式工作内容需求上无明显偏倚,而对专业性社会工作方式期望度明显高于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了解各个指标排名情况得知,工作内容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有针对的开展就业指导、开展学生生涯规划帮助、诚信教育。工作方式前三甲分别是通过沟通使学生认识自我、为学生搭建团体交流平台、指导学生开展社区实践活动。综观之,专业性社会工作排序较之于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明显靠前。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两种模式工作内容与方式之分指标需求差异表

(三)无论在工作内容抑或方式上,专业性社会工作认可度明显高于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

对比学生对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与专业性社会工作内容及方式指标(赋值区间为1到5)的认可度状况,并对总指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观察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及专业性社会工作模式在工作内容及方式上的总体均值状况,发现学生对专业性社会工作认可度分别高出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1.38、2.63。配对检验后得到的p值均接近于0,故学生在工作内容与方式认可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即学生对于专业性社会工作内容及方式认可度明显高于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对各个分指标进行排名后发现,工作内容方面,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自治组织为困难学生提供帮助、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方面,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指导学生开展社区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团体交流平台、为困难学生提供个性化帮助。此外,可以看出,专业性社会工作排序较之于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明显靠前。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两种模式工作内容与方式之分指标认可差异表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与专业性社会工作的学生需求:高校学生工作发展必要性

前述统计发现,工作内容及方式上,学生对专业性社会工作需求略高于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角色上,专业性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扮演更符合学生期待。具体来讲,无论是工作内容还是方式上,学生对专业性社会工作需求度总体高于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且专业性社会工作排名较之于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更加靠前。其次,调查中就统计被调查者关于学生工作不足之处看法时发现,在工作内容上,一方面被调查者对“形式化严重、不够人性化”的内容感到不满,另一方面却又无奈于“学生社团扶持力度小、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少”;工作方式上,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学生工作“缺失与学生交流平台、与学生沟通交流少、社会实践方面缺乏”。一般来讲,专业性社会工作相比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更凸显个性化与服务性等理念,我们可以认为专业性社会工作更能使被调查者摆脱上述苦恼。王思斌等(2009)认为年轻一代缺乏在集体主义文化氛围下生活的经验,更加注重个人价值,更多地具有平等意识和权利意识,他们对服务有更高的要求。此外,被调查者还认为目前高校学生工作者“古板、灵活度不够”,他们比较期待开放性的工作人员角色,而通过前述数据分析得知,专业性社会工作角色较之于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角色更显随和、热情、活泼及灵活,因而更能满足学生的角色期待。可见,相比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无论是在工作内容抑或方式上,专业性社会工作更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而前面提到,目前高校学生工作以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为主导、专业性社会工作被边缘的非均衡格局仍固若金汤,因此,高校学生工作发展对于满足学生需求实为必要。

(二)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与专业性社会工作的学生认可:高校学生工作发展可行性

由于高校学生工作转型具有必要性,故我们将进一步运用实证数据探讨发展之可行性。无论在工作内容上,抑或是在方式上,学生对专业性社会工作的认可度均明显高于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从构成指标上看,无论是在工作内容还是在方式上,学生对专业性社会工作认可度总体均高于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且专业性社会工作排名较之于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更靠前,比如工作内容需求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自治组织为困难学生提供帮助、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指导学生开展社区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团体交流平台、为困难学生提供个性化帮助。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专业性社会工作较之于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更尊重个人价值,注重学生的异质性与主体性。因此可以认为,实现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发展具有学生主体可行性。

(三)高校学生工作发展路径:专业性社会工作嵌入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

在前面对于高校学生工作转型必要性与主体可行性的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面对目前高校学生工作中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为主体、专业性社会工作被边缘的现状,我们需要进一步反思:根据高校学生工作本土化情境如何才能实现发展?笔者提出异于已有介入论、分系统论及结合论的高校学生工作嵌入性发展论。嵌入体现过程与手段,发展代表结果和目标。嵌入性发展论体现了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过程与结果,手段与目标的统一。

其一,从依附性嵌入到自主性嵌入。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长期以来以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为主,带有明显的行政性色彩。程毅(2010)指出高校学生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变成就事论事和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成为“接受——分解——布置”工作的机器。而学校专业性社会工作自产生伊始便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没有相对独立的活动空间,只能依附于行政性非专业的社会服务活动。王思斌(2011)称此种依附在主体服务体系上发挥作用的现象为依附性嵌入。实现专业性社会工作从依附性嵌入到自主性嵌入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中去,即是要在不受或少受主体服务系统支配下实现独立自主地进入现有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并发挥功用。

其二,从边缘嵌入到核心嵌入。长期以来,学校专业性社会工作边缘嵌入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中,即基本上是做辅助性工作,它进入的是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的边缘部分。一般来讲,当前学校专业性社会工作主要集中于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等边缘性或特殊群体的服务帮助。而诸如开展学生社区服务、为学生提供社团服务等主流服务方面的核心化嵌入存在缺失或不足。实现专业性社会工作从边缘嵌入到核心嵌入到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中,不仅仅意味服务领域的横截面扩展,更体现学校专业性社会工作结构性嵌入于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中,并实现地位的提升与中心化趋向。

其三,从浅层嵌入到深度嵌入。在王思斌(2011)看来,从嵌入主导体制的深度来看,社会工作的嵌入可分为浅层嵌入与深度嵌入两个层次,浅层嵌入即是社会工作比较表面地进入服务体系,如果社会工作进入到服务的深处,则称之为深度嵌入。一般来说,专业性社会工作长期以来涉足的服务领域仅仅包含心理咨询等部分群体服务及就业指导等浅层的日常服务,尚未接触到诸如自主开展社区服务、搭建团体交流平台等实质性的深层内容。从浅层嵌入到深度嵌入有益于实现学校专业性社会工作实质性服务拓展及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功能推进。

(四)高校学生工作嵌入性发展的过程要求

我们认为,从依附性到自主性嵌入、从边缘到核心嵌入、从浅层到深度嵌入可作为目前高校学生工作嵌入性发展的发展路向,而具体操作过程则还需做到如下两个方面工作。

一方面,制度支持。由于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长期以来行政色彩明显,作为西方舶来品的专业性社会工作嵌入于本土化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十分不易。有学者也指出,现存的高校制度安排与学校专业性社会工作发挥作用条件的不匹配形成了“结构性张力”,制约着学校专业性社会工作的发展与功能的有效发挥(方劲,2011)。因此,自上而下的制度支持即是实现高校学生工作嵌入性发展的关键。王思斌(2011)在论及专业性社会工作嵌入社会服务系统中提到,与相关部门的领导层建立良好关系,积极参与同社会服务、社会建设相关的政策设计和实验,借此自上而下地推动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具体来讲,对于学生工作的嵌入性发展需要来自国家及学校的制度性鼓励与支持,完善法规制度,规范学生事务的运作要求与程序,对学生工作人员及学生干部进行社会工作知识培训,提升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具备专业性社会工作知识水平,培养学生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另一方面,服务拓展。学校专业性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活动,以实践为基本特质,对有需求的学生实施协助。前面已经提到,高校学生工作模式要实现学校专业性社会工作嵌入到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中去,这一方面依赖于制度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还需要学校专业性社会工作自身服务的拓展,包括纵深及横向两个面向。方劲(2011)指出要在高校发展学校专业性社会工作,就需要一定的服务空间和实践领域,如果缺少服务实践的机会,学校社会工作将无用武之地。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主义的特征,对学生进行制度性规范,缺乏个性化、全面化的服务(姚进忠、邓玮,2012)。而社会工作中尊重、平等、个别化等理念又与青年学生的群体特征相匹配(史慧,2014)。具体来讲,需要专业性社会工作在服务内容及方式上不断与时俱进,依据大学生的需要及发展提供并更新服务,社会工作者参与高校社区的日常事务服务与管理,强化“服务至上”理念,围绕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历程开展服务,最大化发挥的事务处理及调解作用,并逐步完善教育管理模式。

五、结 语

高校学生工作在我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在解决日益涌现的学生问题上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学生需求的多样化促进了高校学生工作领域和工作内容的扩展,并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自身作出改变,高校学生工作转型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科学的工作方法与当前的高校学生工作具有契合性,学校专业性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应当成为高校学生工作转型的新路径、新途径。无论是在工作方式还是工作内容上,专业性社会工作能更好的满足学生需求,在学生群体中有比较高的认同度。但高校学生工作的转型不是一蹴而就,专业性社会工作在嵌入过程上应有从依附性嵌入到自主性嵌入、从边缘嵌入到核心嵌入、从浅层嵌入到深度嵌入三个层次,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还需国家及学校的制度性鼓励与支持以及服务内容和领域的拓展。

[1]陈奇娟,2010,《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与工作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社会工作》第5期。

[2]程毅,2010,《嵌入、建构、增能: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功能拓展》,《中国青年研究》第2期。

[3]方劲,2011,《嵌入式发展: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的发展路径探索》,《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4]冯军芳,2007,《“路径依赖”视角下我国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的途径》,《思想理论教育》第2期。

[5]黄斯伟,2008,《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相结合的可行性分析》,《南昌高专学报》第5期。

[6]任伟,2013,《社会工作在高校“双困”生成长中的运用》,《教育教学论坛》第27期。

[7]盛跃明,彭娟,2005,《高校学生工作系统的新建构——基于对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工作的考察》,《理论界》第S1期。

[8]史慧,2014,《青少年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第1期。

[9]王思斌、阮曾媛琪,2009,《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

[10]王思斌,1995,《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

[11]王思斌,2011,《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社会科学战线》第2期。

[12]姚进忠,邓玮、2012,《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取向——基于嵌入性整合的分析》,《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13]张继革,2003,《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14]周沛,2011,《谈社会工作实务的“介入性”与“嵌入性”》,《浙江工商大学学报》第4期。

编辑/杨恪鉴

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编号:13CSH042)资助成果;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2014JGB17)资助成果。

C916

A

1672-4828(2014)05-0123-08

10.3969/j.issn.1672-4828.2014.05.014

猜你喜欢

行政性专业性高校学生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声博雅徐兆宪 音响零售,品牌+专业性不可或缺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中调协下发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登记通知
当代乡村文化生产的实践特征及其理论价值
中宇银太陨石鉴定有限责任公司:专业性陨石鉴定机构
论行政合同性质
内地与台湾地区保安处分制度比较研究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