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文理差异教学
——以淮北师范大学为例

2014-03-14董杰

巢湖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纲要历史教学

董杰

(淮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安徽 淮北 235000)

论《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文理差异教学
——以淮北师范大学为例

董杰

(淮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安徽 淮北 235000)

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过程中,文、理科学生存在的问题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个性的一面,这就需要教师认清专业差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因材施教,同时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尝试必要的教学改革,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国近代史纲要》;文理科;差异;教学

2007年春季以来,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普遍开设了《中国近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随着教学工作的全面展开,关于《纲要》课的教学研究也随之深入。很多老师就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思想教育、厘清《纲要》课与中学历史课以及概论课的关系等问题做了大量的探讨,而对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关注却不够充分。事实上,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纲要》课的教学中文理科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不同的问题,如果在教学上采取一刀切,不能分专业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那么无论我们设定的教学方案、教学目标、教学理论多么完美,必定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以学生为本摸清情况、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才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关键。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规定,《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纲要》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叙述和分析,帮助大学生做到“两个了解”、懂得“三个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1]。可见,掌握史实是深入理解这段历史,提高认知的前提,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出的最大问题恰恰就在于此。

每个理工科大学生在中学阶段都学习过中国近现代史,但是随着高中会考的结束,历史知识也逐渐淡忘,当他们升入大学再次接触这段历史的时候,从前的记忆已经变得斑斑驳驳,犹如覆盖了一层面纱,若隐若现、模糊不清。课前学生普遍反映,对历史不了解、学习困难、没有学习方法、知识点记不住、感到无趣……而课堂教学和试卷反馈出的信息证实了这一点——理工科学生的基础不牢、知识结构很混乱,比如:对《天朝田亩制度》、三民主义、七届二中全会等已经全无印象,更有甚者,一些理科生将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混为一谈,“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颠倒顺序,分不清土地革命与土地改革,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更值得注意的是,理科生不仅基础知识混乱,对历史的价值判断出现的偏差,纠正这种思维偏差成为理科教学的一大重要任务。如:有些人认为帝国主义的入侵加速了中国近代化。因此必须讲清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固然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某些条件,但帝国主义却又竭力阻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因为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帮助中国实现现代化,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利用中国的资源为它们的现代化服务。

由于是高考科目,文科生对于这段历史并不陌生。进入大学以后,他们将《纲要》课习惯性的归类为历史课,学习仍停留在单纯掌握历史事件的表层阶段,对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脉络,还不能完整地把握;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主要经验,还不能准确地理解;对于一些问题存在困惑。比如: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要重点讲解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体现在: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坚持抗战,争取胜利指明了方向;积极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整个抗日战争实施了正确的思想和战略指导;领导和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组织和推动了国统区的抗日民主运动,推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2]。同时必须实事求是地评价和分析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更容易使学生在明白历史真相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尽管文科生在认知水平上有些不成熟,但是就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思维导向而言,还是比较科学的、有系统、有条理的。

《纲要》课课时少、进度快、内容多,加上教学主要是通过历史讲政治,理论化的、总结性的东西较多,对此学生主要持两种态度。一部分学生认为这门课就是空洞乏味的政治宣讲,调查显示,部分学生听说要上这门课的反应是害怕,厌烦等,上课时敷衍懈怠,学习积极性不高;另一部分学生则将本课程理解为历史课,有很高学习的热情,感觉中学时期的知识面狭窄,强烈渴望拓展知识,更多地、更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国情,上课表现积极、思维活跃,课后喜欢阅读相关图书。这两种现象显然说明学生对《纲要》课的定位存在偏差,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纠正,即立足于历史事实,又加以升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

各专业学生在学习《纲要》课时还有许多共同烦恼,诸如:知识点太多抓不住重点、历史事件记不清、易混淆、学过就忘、问题理解不深刻、复习时无从下手,部分学生(主要是理工科)还希望老师像中学一样多布置作业、多提问、只讲重点,不要知识拓展、理论提升等等,这两种情况说明知识点过多、没有方法是学生学习中最主要的困难,只有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提升学习兴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 《纲要》课文理科应差别化教学

《纲要》的教学任务是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依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它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各个方面都做详尽的叙述和论证。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总体面貌和基本线索有一个大体了解的基础上,突出讲授与“三个选择”有关的内容,与之关联不紧密的,可以从简或从略。鉴于文理科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的差别,在学习中出现的不同问题,教师应该从实践教学出发,分专业设定不尽相同的教学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良:

卢梭说过:“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很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学习的方法。这确乎是所有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即所谓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从调动学生的兴趣入手,然后再教给他好的学习方法,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纲要》课的学习也应该遵循该原则。

对于基础相对薄弱、又充满畏难情绪的理工科学生来说,上课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当的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历史小故事、名人轶事等辅助教学,增加新鲜感和趣味性,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比如:在介绍蒋介石的时候,可以推荐李敖的《蒋介石研究》一书,讲讲关于蒋介石辛亥革命之前是否剪辫子的问题、其毕业学校是日本振武学堂还是日本士官学校的问题等。

在讲解重点事件时,要着重围绕“一个中心、两大任务、三个选择”进行,理清主干、端正思想、批判歪理邪说、提高政治理论水平,适时传授记忆方法。比如: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为“一化三改”这四个字,教会学生在记忆时尽量作减法;在讲述永安建制分封诸王的问题时,可以通过“东洋(杨秀清)到西厢(萧朝贵),南风(冯云山)吹到北纬(韦昌辉),打开了石翼(翼王石达开)”这种顺口溜教会他们谐音记忆法和趣味记忆法。通过播放“1937年鬼子就到了中原”这类歌曲,教会学生歌曲记忆法,这些看似简单的方法常常会令理工科学生如释重负,在改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收效显著。

文科生的基础比较扎实,知识面比较宽,普遍希望老师打破中学时的教学框架,增加新知识,开阔视野、深化知识体系、感悟人生和社会。讲课时,可以从基本史实切入,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唯物史观。在基础知识之外可以推荐阅读相关文艺作品、理论研究新动态等,以加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比如:在讲述土改工作的时候,可以推荐一些该时期创作的文艺作品,如: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都较为真实地反映土改工作以及民众获得土地的喜悦,为了捍卫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群众革命热情高涨,积极支援前线,踊跃参军,对于学生理解陈毅元帅“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作了最生动的诠释,对我党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理解“三个选择”会有更为深切和真实的感悟。再如:对李鸿章的评价问题,应该运用唯物史观,把他放到当时的历史时代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直接扣上一顶“卖国贼”的帽子。当然,这些内容应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适时适度地增加,只能画龙点睛,而不能本末倒置,干扰了主要内容的讲述。

由于学时的限制 (该课程只有30课时),教师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大量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还要讲深讲透,是个很艰巨的任务,所以《纲要》课的教学基本上采取的都是教师“满堂灌”的方式。但是通过调查问卷、个别谈话、课程反馈了解到,当代大学生不再希望被动学习,非常渴望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希望老师能够组织近现代史知识大赛、课堂辩论赛、演讲比赛、红歌赛、有奖征文、或者自编、自导、自演近现代历史剧等课余活动。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举办活动,在文科专业可以举办课堂辩论赛、演讲比赛、在艺术专业让学生演历史剧、唱红歌,在理工专业让学生制作有关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并在上课时让学生演示、讲解。

此外,在立足校园活动的基础上,实地考察也是促进教学的有效方法,我校地处皖北地区,紧邻徐州、宿州、蚌埠,恰好位于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在讲到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时,充分利用附近的淮海战役纪念馆、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蚌埠孙家圩子村的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利用声、光、影的立体效果,打造身临其境之感。在课余时间,有组织地观看一些爱国影片,如《鸦片战争》、《甲午风云》、《开国大典》等,生动再现重大历史时刻中国人民不畏强敌、顽强抗争的精神。总之,参与进来,不仅可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还可以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的活生生的历史,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探索史和奋斗史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历史和解读历史的能力。以春风化雨的方式陶冶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思想教育达到 “润物细无声”的境界[4]。

3 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

作为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要工具,《纲要》教材的编写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文理专业在历史知识方面的差异,除了课堂教学的改进之外,在编写教材、教案时也应该区别对待。在针对理工、艺术、体育等专业编写教材、教案时,应该尽可能突出重点事件和历史发展主线,减少重复和容易令人混淆部分。比如民主党派问题,民主党派的内容散见于各个历史时期,如果不能讲清各民主党派的产生背景、奋斗目标、政治纲领、斗争历程、做出的贡献,就不能使学生理解民主党派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对解放后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存在疑惑。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通过专题的方式进行编写,作到点线结合,详略得当、重难点突出。文科生的教材、教案则可以做的详尽一些,在主干部分与理工科教材、教案一致的基础上,适量在内容的深广度上加以扩充,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对教材的要求。

目前各大高校对学生成绩的考评通常采取二八开或者三七开,即平时成绩占20-30%,期末成绩占70-80%,仍然以考试作为检验学习成果的主要标准,这种考核方式使得学生会继续随着考试这跟指挥棒打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于记忆基础知识方面,忽视了对这段历史的人文感悟和理论提高,适当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以活动促教学,以活动表现作为平时成绩,会令这种情况得到改善。

总而言之,《纲要》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弄清文、理科学生的专业差别,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增加一定的课外活动内容,必要时分别编写教材,并建立更为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1]沙健孙.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7,(6):20-22.

[2]郭国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必须解答学生的困惑[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1):93-96.

[3]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史桂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8,(3):64-66.

ON DIFFERENCES IN TEACHING OUTLINE OF CHINA MODERN HISTORY BETWEEN THE SCIENCE STUDENTS AND THE LIBERAL ARTS STUDENTS

DONG Jie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Huaibei Anhui 235000)

While teaching the course of the Outline Of China Modern History,teachers should choose by distinguish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cience students and the liberal arts students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ideas and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to their aptitude.They should also give full play to the initiative of students by combining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s well as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ry reforming their teaching.All of these are of the essence.

Outline of China modern history;the science students and the liberal arts students;differences;teaching

G642

A

1672-2868(2014)02-0142-04

责任编辑:陈 侃

2014-01-22

董杰(1972-),女,辽宁喀左人。淮北师范大学副教授,历史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历史。

猜你喜欢

纲要历史教学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新历史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