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辣椒炭疽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4-03-14

中国蔬菜 2014年11期
关键词:图版分生孢子炭疽病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

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七十六)

辣椒炭疽病的诊断与防治

王莹莹 张自心 谢学文 郭现坤 晋知文 韩之琪 李宝聚*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

辣椒以其种植适应性广、产业链长等特点日益受到重视,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目前,世界上辣椒的种植面积达370万hm2左右,我国辣椒种植面积已超过133万hm2,辣椒种植已成为我国农民发家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但随着辣椒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辣椒生产也不断受到病虫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辣椒炭疽病就是一种严重影响辣椒产量及品质的真菌病害。

辣椒炭疽病是一类十分重要的世界性病害,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尤其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危害严重。它常常为害果树、蔬菜、花卉、药用植物和大田作物的果实、茎、叶,造成烂果、枯枝、叶斑和死苗。辣椒炭疽菌还可引起辣椒生育期和贮藏期病害,影响市场价值,从而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1 我国辣椒炭疽病的发生为害情况

近几年,我国西南(贵州)、华中(河南、湖南)、华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西北(甘肃、青海)、东北(辽宁)等地区均有辣椒炭疽病的发生报道。2006年湖南省辰溪县的田湾、潭湾、龙头庵等乡镇种植的辣椒品种汴椒1号、红果王、中椒6号、中椒7号和甜椒品种中椒5号、京甜3号等暴发辣椒炭疽病,平均减产70%,严重的达90%以上,并提前拉秧,椒农损失惨重。2007年内蒙古鄂尔多斯7~9月由于雨水多,空气湿度大,造成碧玉尖椒辣椒炭疽病的大发生。2009年陕西陇县线辣椒炭疽病发生严重,严重影响了线辣椒的产量和品质。2009~2011年辽宁省法库县红干辣椒炭疽病连续发生,严重影响了法库县辣椒生产的经济效益。2011年甘肃陇南成县,年平均气温10~12℃,年降水量620~900 mm,造成加工干椒、厚皮甜椒、螺丝椒、泡椒等辣椒品种炭疽病的大发生,极大地制约了当地辣椒的生产。2014年7~9月天津宁河地区甜椒、朝天椒炭疽病发生面积达2 000 hm2(3万亩),占辣椒播种面积的81.6%,损失严重。

2 辣椒炭疽病病原菌

辣椒炭疽病(pepper anthrancnose)是由无性型真菌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真菌引起的世界性病害,其有性型为小丛壳菌属(Glomerella)真菌。辣椒炭疽病病菌寄主广泛,有谷类、豆类、蔬菜和果树等。Halsted等1890年首次报道了辣椒炭疽病的发生,后经鉴定病原为盘长孢状刺盘孢(C. gloeosporioides)。

目前,世界上已经报道的可侵染辣椒的炭疽病病菌有17种,其中国内报道的有4种(Liao et al.,2012)。

① 盘长孢状刺盘孢(C. gloeosporioides),或称红色炭疽菌。载孢体盘状(彩色图版1),散生,黑褐色,顶端不规则开裂,刚毛少,直立,褐色。分生孢子圆柱形(彩色图版2),近椭圆形,无色,单胞,大小为(11~21) µm × (4~6 )µm。

② 黑色刺盘孢(C. nigrum),或称黑色炭疽菌。载孢体盘状,暗褐色,刚毛暗褐色,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大小为(12~15) µm ×(4~6) µm。

③ 辣椒刺盘孢(C. capsici),或称黑点炭疽菌,载孢体盘状(彩色图版3),多聚生,黑色,顶端不规则开裂。刚毛散生于载孢体中,数量较多,暗褐色。分生孢子镰刀形(彩色图版4),顶端尖,基部钝,无色,单胞,(22~26) µm×(4~5) µm,内含油球。

④ 短尖刺盘孢(C. acutatum),或称尖孢炭疽病,载孢体盘状,表生,黑褐色,无刚毛。分生孢子梭形,无色,单胞,大小为(10~16) µm ×(2~4) µm。

3 辣椒炭疽病发病症状

辣椒苗期和成株期均可被炭疽病病菌侵染。辣椒炭疽病以果实发病为主,叶片发病较轻。若种子带菌苗期发病表现为须根少(彩色图版5)、出芽后腐烂(彩色图版6)、幼苗干枯萎蔫、子叶形成深褐色病斑(彩色图版7)或干枯等症状;叶片发病边缘为褐色水渍状斑点;果实发病形成轮纹、凹陷、坏死斑(Than et al.,2008)。发病严重时,整株果实95%以上染病(彩色图版8、9)。

不同炭疽病病菌引起的辣椒炭疽病症状有所区别:① 由盘长孢状刺盘孢(C.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辣椒炭疽病,叶部形成不规则形或近圆形斑点,直径2~3 mm,中央淡褐色,边缘褐色或暗褐色,具同心轮纹,上生小黑点(载孢体)(彩色图版10);果实发病,形成圆形轮纹斑点,该病菌多侵染未成熟的绿色辣椒果实和有伤口的成熟红色果实,不侵染无伤口的成熟红色果实,潮湿时病斑上着生橙黄色黏质小点(彩色图版11),干燥时病部干缩变薄(彩色图版12)。

② 由黑色刺盘孢(C. nigrum)引起的辣椒炭疽病,叶部初生水渍状病斑,圆形至近圆形,干燥后易破裂,上生轮生的小黑点(载孢体)(彩色图版13);果实成熟时发病,病斑不规则形,褐色,稍凹陷,微具轮纹,上生小黑点(彩色图版14)。

③ 由辣椒刺盘孢(C. capsici)引起的辣椒炭疽病,叶部初生水渍状、暗绿色小病斑,渐变为近圆形、褐色或暗褐色斑,边缘呈黄色,干燥后易破裂,上生轮生的小黑点(载孢体);果实发病,病斑不规则形,褐色,稍凹陷,微具轮纹,上生小黑点(彩色图版15),病斑很像黑色炭疽病,但黑色炭疽病上着生的小点较大,颜色更黑。

④ 由短尖刺盘孢(C. acutatum)引起的辣椒炭疽病,叶片上的病斑近圆形,中央灰白色,边缘汇合成大斑,上生小黑点(载孢体);果实上的病斑圆形,淡褐色水渍状,后期凹陷,上生粉红色黏粒(彩色图版16)。

4 辣椒炭疽病发生规律与病原菌侵入机制

辣椒炭疽病病原菌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在转主寄主(如其他的茄科和豆科植物)上越冬,或附着在种子表面和种皮内部越冬和传播;可以在腐烂的果实上越冬,也可以形成微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或度过不良环境,而且这些微菌核可在土壤中存活数年,进而成为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

田间辣椒炭疽病的发生受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如温度、降雨强度、降雨持续期、作物种植密度、病原菌初侵染基数等,其中温度影响着其他环境因子,如叶表面温度、湿度、光照以及竞争性微生物群落,其中叶表面湿度与病原菌的入侵关系密切。辣椒炭疽病病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条件下易发病,温度27 ℃左右 、相对湿度80%左右是发病的最佳条件,而相对湿度低于70%则不利于病害发生。此外,高温多雨、排水不良、常年连作、种植密度大、施肥不当或施氮肥偏多、通风状况不良都会加重炭疽病的发生和流行。

辣椒炭疽病是一种重要的潜伏侵染病害,病害潜育期为3~5 d(天),许多辣椒果实在采收前无发病症状,直到辣椒成熟时期才表现明显症状,在这期间,病原菌的附着胞附着在未成熟的果实表面,当果实发生生理变化时,病原菌开始侵染果实并表现症状。辣椒炭疽病病菌的初侵染过程为:分生孢子附着在植物表面→分生孢子萌发→形成附着胞→侵入植物表皮→在植物上定殖并形成分生孢子盘→再产生分生孢子。不同的炭疽病病菌侵入方式不同,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炭疽病病菌有两种基本的侵入模式,即胞内半活体营养型和细胞壁内死体营养型。此外,在辣椒的不同生育期,不同的辣椒炭疽病病菌表现的侵染力也不同,如辣椒刺盘孢(C. capsici)主要侵染红色成熟果实,而短尖刺盘孢(C. acutatum)和盘长孢状刺盘(C. gloeosporioides)可同时侵染成熟和未成熟的果实。

5 防治建议

辣椒炭疽病的防治,应根据当地生产特点,积极选取抗病品种,并结合农业栽培、种子处理、药剂防治、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5.1 选用抗病品种 选育并引进抗病品种是控制辣椒炭疽病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但由于缺少可用的抗病材料,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育成抗炭疽病的商业化辣椒品种极少。

汪爱娥等2005年对河南等地的辣椒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发现春椒6号、春椒19号、郑椒505等抗病性较好,但需要进一步试验与推广。

5.2 农业栽培措施 合理轮作,可避免连年种植造成病原菌积累,生产上应注意不能与茄果类、瓜类蔬菜如番茄、茄子、马铃薯、黄瓜等进行轮作,最好选择与大田作物如玉米等进行轮作;加强田间管理,高畦深沟种植便于浇灌(应保证灌溉水不被菌源污染)和排水,降低畦面和田间湿度;合理密植,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至关重要,密度过高易导致田间通风不畅,湿度大,利于病害发生。田间一旦发现病果、病株,应及时摘除或拔除以防病害蔓延。

5.3 种子处理 辣椒炭疽病是重要的种传病害之一,病原菌多以菌丝潜伏在种子内,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种子携带病原菌后,可带菌传播,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引起病害的流行。因此,在播种前,应进行适当的种子处理,减少病害发生。

5.3.1 种子消毒 选种时应选择无病种子并进行种子消毒。种子消毒方法:在冷水中预浸6~10 h(小时),再用1%硫酸铜溶液浸泡5 min(分),取出后拌入少量熟石灰粉或草木灰,立即播种;亦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 h(小时),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

5.3.2 种子包衣 种子包衣处理技术是预防和控制种传病害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种子包衣技术以其防止飞散、特异性强、防效显著及对环境高度安全等特点,已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如播种前可用5%咪鲜胺悬浮种衣剂按药种比1∶20进行包衣处理,可有效防止炭疽病的发生(王惟萍,2011)。

5.4 药剂防治 辣椒炭疽病的防治应尽早发现、及时用药。田间防治辣椒炭疽病的药剂较多,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嘧菌酯)、三唑类(苯醚甲环唑)、咪唑类(咪鲜胺、咪鲜胺锰盐)、吡啶类(氟啶胺)、铜制剂(波尔多液、琥胶肥酸铜)、取代苯类(百菌清)等药剂均可有效防治辣椒炭疽病。田间防治辣椒炭疽病可使用25%咪鲜胺乳油1 500~2 500倍液,每隔10~15 d(天)喷雾1次,连续喷2~3次(于淑晶和李宝聚,2009);或发病初期,每667 m2使用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5~8 g,兑水60 L,即稀释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使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750~1 000倍液,或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发病初期喷雾使用,每隔10~15 d(天)喷雾1次,连续喷2~3次可有效防治辣椒炭疽病。

于淑晶, 李宝聚.2009.辣椒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工作表.中国蔬菜,(1):35-36.

王惟萍.2011.防治辣椒病害的悬浮种衣剂研究〔硕士论文〕.沈阳: 沈阳农业大学.

Liao C Y,Chen M Y,Chen Y K,Wang T C,Sheu Z M,Kuo K C,Chang P F L,Chung K R,Lee M H.2012.Characterization of three Colletotrichum acutatum isolates from Capsicum spp.Eur J Plant Pathol, 133:599-608.

Than P P, Prihastuti H, Phoulivong S, Taylor P W J, Hyde K D.2008.Chilli anthracnose disease caused by Colletotrichum species.Zhejiang Univ Sci B, 9(10): 764-778.

王莹莹,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蔬菜病害诊断与研究,E-mail:yingyingjiayou666@163.com

*通讯作者:李宝聚,研究员,专业方向:蔬菜病害综合防治研究,E-mail:libaoju@caas.cn

2014-10-20

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25),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95)

猜你喜欢

图版分生孢子炭疽病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A New Record of Eritrichium (Boraginaceae) in China
基于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和中图版比较的教学设计研究
鸡 妈 妈
基于谓词逻辑的飞机线束工装图版设计
猪炭疽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暗色丝孢菌中国一新记录属
油松枯梢病菌分生孢子器诱导方法探索
瓜类炭疽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白僵菌Bb38菌株小米培养基与SDAY培养基培养耐热性状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