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思想先行
2014-03-13韦燕
韦燕
【摘要】创新教育的理念倡导多年、深入人心,但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往往落实不到位。本文着重从“创新”对“教”的要求出发,谈到思想对教师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培养有思想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关键词】创新教育;思想;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不同于创造教育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指的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不仅是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减,更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方向。
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仅仅把创新教育当作口号,来粉饰和标榜自己的教育实践,而应切切实实地探究“创新”二字对“教”与“学”的意义以及要求。意义不言而喻,小到教师学生个人,大到国家社会,都有舉足轻重的作用;而要求,则需要教师“思想先行”。
一、教师要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要做个真正的人,第一就要有思想。而一辈子教书育人的教师更应该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因为我们的工作关乎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只有成为思考者,才具备教育者的素质。教师不应该是“叫你干啥就干啥”的人,应具有怀疑与批判精神。
学贵乎疑,这是老师经常要求学生达到的境界,而自己往往跟着教育理论走、跟着专家走、跟着教材走、跟着教参走……当理论不能在实践中很好地落实时,当专家观点不一时,当教材出现编排失当时,当教参没有涉及时……缺乏独立思考的教就是失败的教,很难挖掘学生的创造性和潜力,所谓的创新教育自然就落入形式的泥淖。
做一个有独立思考精神的教师,同样也要树立学生的怀疑精神。如果我们的直接教育对象具有怀疑精神,我们就更容易从学生的怀疑中怀疑自己的教学,思考自己的教学内容是否正确、教学形式是否合理、教学理念是否可行……
在批判和反思中,我们需要有一种比较开阔而成熟的思路和眼光来看待我们周围和以往的一切精神遗产和精神现象,需要一种务实而富有建设性的探讨,而不是“愤青式”的偏执甚至是泼妇骂街。
置身当前的课程改革,教师必须善于思考。只有有所思,才能有所悟、有所得。其实一个普通教师和一个名教师之间的距离也许就是“思想”的距离。
二、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知识传授、能力提高与培养思想的关系
教师有了自己的思想,并不代表就能教出有思想的学生。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知识传授、能力提高与培养思想的关系。
以语文课堂为例,现行的中学教材入选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名篇,这本该成为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打造学生精神底子、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最好教材。然而,在一些教师手中却演变成了图解考试解题技巧的材料,这样的阅读教学有着浓厚的“技术化”倾向:不是引导学生去诵读、去品味,而是带着学生一头扎进最近几年的中、高考试题堆中,悉心地去窥探、揣摩 “设题陷阱”与“解题技巧”,从而严重割裂了作品内在的情感与韵律,阻断了对作品深层意境的鉴赏,陶冶心灵、完善思想的作用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纯粹的应试固然不可取,但脱离了知识传授与能力提高的“纯思想”也有违新课程的理念。有些教师为了体现个人的思想,追求所谓的教学个性,而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哲学课。其结果就是老师上课讲得眉飞色舞、天花乱坠,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却收获甚微。这其实是另一种内容的灌输,也牺牲了学生的自主体验。学生因为缺乏必要的能力训练,更因为没有感性的认识、独立思维的机会而只能被迫成为教师思想的回收站。这种华丽的课堂教学其实就是扼杀学生创造性的教育形式。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不仅需要有独立的研究能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还应该研究教育艺术,研究如何有效地将自己的思想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得到启迪,从而激发他们形成新的思想。因此,教师应该是艺术家性质的思想者,只有这样,创新教育才有实现的可能性。
三、教师应该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从人性关怀的角度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学生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的工作。他们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这创造力的是环境。
课堂也许是外延最小的环境,每一堂课就是一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喜欢把每一个内容讲得细细道道。殊不知这种做法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不能也不该是为了把自己知道的教给学生,而是要明白学生有或可能有什么疑问,从而营造相应的思维环境供学生放飞自由的思想。有了这种良好的课堂思维空间,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入情境,才谈得上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才不至于沦为天方夜谭。
大环境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比如带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旅行,参观博物馆等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
在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里,教师需从人性关怀的角度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怀每个学生的心路历程,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把学生培养成情感丰富、有独立思想的人,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如此说来,教学更像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成长需要时间和空间。思想的形成更是如此,快不得,急不得。很难想象,按部就班的教学设计、紧张的节奏、严肃的面孔下会有新思想火花的迸发。学生思想的萌芽需要土壤,教师人性化的关怀才是幼苗成长壮大的阳光和雨露。
教师一生所致力的事业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通其学习生涯都在‘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求真”的过程中,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特别强调的素质都是:创新。而创新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特别强调的概念都是:思想。教师应有思想地培养有思想的学生,是为“创新教育,思想先行”。
参考文献
[1]张传兴.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Z1):25.
[2]赵洪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J].江西教育,2010(12):21.
[3]朱文伟.课改实践让思想先行[J].中学语文教学,2006(5):22.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