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化之莲花现象综观

2014-03-13万颖

语文学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莲花荷花

○万颖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莲花是一种极富意义的花。不同的文化中其所指皆有不同。在埃及,莲花指白莲和蓝莲,在印度指红莲。古埃及的创世神话提到它来自原始之淤泥,跟随太阳开于日出合于日落。希腊作家希罗多托斯描述道:“河中生长着一些像玫瑰的百合;果实生长在像黄蜂窝的荚里。有很多像橄榄核大小的果实可以食用,可以鲜吃,也可以干吃。”[1]显然,他所说的是莲。日本人主要把莲与死亡以及幽灵世界联系在一起,其花道是用半枯的莲叶和莲蓬、新开的莲叶和莲花,以及未开的莲叶和莲苞,分别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2]在印度教神话里,世界的造物主诞生于一朵莲花,而莲花在佛教中则更负盛名。在中国,莲花不但与宗教密不可分,而且在文学上,成为自古以来文人骚客作品中以物咏志,抒发情感最常见的意象义之一,也是民间最为常见现象之一。本文拟就莲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多种现象进行综述。

一、莲花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多种意象

远古时代,中国的《诗经》就有莲花的记载,例如:“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有陂,有蒲与荷。”[3]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喜爱这种植物,有“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之赞。在中国文学里,与莲有关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莲也有许多不同的名字:荷、芙蕖、菡萏等。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它洁净、清纯又馥郁;没有枝干,空空地开一朵花,昂头傲视——这些品质使莲花成为高洁的象征。在中国文学作品中,莲的寓意外延不但包含了超然出世的处世哲学概念,又包含缠绵悱恻的尘世爱怜幽怨的意义范围。它的主要象征义有:

1.喻为佳人。早在3000多年前的《诗经》中,便有将莲花比作美女的记载。《国风·陈风·泽陂》中说:“彼泽之波,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寝寐无为,涕泪滂沱。”[4]描写一男子将莲花比作久已倾慕的美女,许久未能见到,悲伤得不得了。如今醒着睡着,眼泪和鼻涕下雨般淌下来。

2.象征爱情。唐初王勃《采莲曲》中“牵花恰并蒂,折藕爱连丝”,便以并蒂莲和藕丝不断,表示男女爱情的缠绵。“并蒂”意指一对恋人,“藕”与“偶”谐音,“丝”与“思”谐音,意指男女虽然分手,但情意未绝。这些都非常适合表示爱情的绵绵不断。说明莲花就是纯洁、美好爱情的象征。

3.表达宁静。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用“喧声、莲动、舟行”营造了一种美丽、和谐、恬静的意境。动态的莲摇曳生姿,更显宁静无声。

4.比喻光阴逝去。与初荷盛荷相对,是残荷衰败的凄凉。孟郊《怨诗》“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看得让人触目伤怀!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尽诉离愁别绪、相思之苦。败荷给人带来视觉上的颓废,时间流逝后的苦涩之美。

5.表明节操。把自己和荷花联系到一起并表达高洁志趣的第一人应是屈原,在《离骚》中,他写道:“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在诗句里,屈原的志趣与淖俗相去甚远,荷花成为他对理想的一种憧憬,对政治遭遇的一种隐喻。

6.喻文人品格。中国文化的传承特点在荷花文化身上的延续和发展是淋漓尽致的,人们对荷花的厚爱,对荷花文化的意念定格和诗意延伸并没有在屈原自沉汨罗江后消亡,而是趋于走向完美和丰富。

人们熟知的北宋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用牡丹、菊花和莲花作观照对比,把荷花意象定格于文人的个人修为。相比较,白居易在《东林寺白莲》写道:“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我惭尘垢眼,风此琼瑶英。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欲收一颗子,寄回长安城。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5]可以简单分辨:荷花承载的文化含量的不同可以在品种和色彩上传达有差别的寓意,从白居易诗句可以看出他对荷花不仅寄寓高洁趣味,而且对白莲的推崇胜过红莲。[6]因此,荷花之格是有区别的,白莲至高纯洁,红莲俗情缱绻。

中年修禅的白居易明显地向我们传达另外一个层面荷花意义:白莲作为佛性代言在唐代已经广为流传。白居易对荷花的推崇是代表一种书生意气向政治和现实低头引退的内敛,而周敦颐可能是把隐忍、遁世、寄情、寻胜的身心修为作为洁身自好的基础,启导一种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向善模式,隐含一种“朝朝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的虔诚。[7]

二、宗教影响下的莲花与中国文化

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无论是庶民百姓还是贵族文人,中国人对莲花的观照和认识都不具有本体意味,人们看重并欣赏季节性采莲活动中流露出的民俗风情。汉乐府《江南》吟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西洲曲》描绘“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与“采莲”相关联的时空是江南春余,相关联的人物是妖童媛女,相关联的意象是荡舟轻浮。

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中最擅长写莲,最理解花寓佛意的一位。史称白居易与佛门禅师过从甚密,曾问佛法大意。禅师回答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白居易深受启发。唐代初年,六祖慧能送给弟子们一首无相颂,就曾用“红莲”作喻告诫众人:“……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的是忠言……。”慧能的佛门禅语,开启了《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先声,改变着文人雅士对莲花的世俗印象。白居易乃佛门常客,参禅不浅,他笔下的莲花更多向着高贵专注发挥,给同代及后世影响很大。白居易作品后经遣唐使传入日本,被奉为汉诗圭臬。传说《源氏物语》作者紫式部从小喜好汉诗汉文,一部《白氏文集》爱不释手,常有引用。此后,日本人对于莲花的喜爱,表现出越来越庄重的面目。他们认同了“莲是花中君子”的论述,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之余,对莲表现出真正的推崇和敬畏。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人们总是把莲花与佛教相联系。莲是佛祖诞生的象征。观世音菩萨的一个化身叫“持莲花者”。莲花的宗教含义是象征同情和怜悯。因为莲花每年凋谢后,连残叶断梗都荡然无存,但留在黑暗的污泥中的莲藕,犹如不灭的灵魂,在来年重新萌发新芽,开出纯洁的莲花。所以,莲花的另一宗教含义是象征不灭的生命和永恒的回归。补充一点,荷花与道教也有关系。中国的道教,带有浓厚的万物有灵论和泛神论的色彩。道生神,道生万物,故道教衍生出“神”亦无所不在的信念。认为有物即有神,有形即有神,甚而气、色、光都有神。[8]作为万物之精华的花木亦有司花之神——花神。《红楼梦》中,宝玉在晴雯逝去后十分痛苦,丫鬟为了安慰他骗说晴雯被召去做芙蓉仙子,宝玉还为她做悼词《芙蓉女儿诔》。

三、莲花所代表的中国民间文化

隋唐以后,莲花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一种大众文化现象。有关荷花的诗词、绘画、雕塑、工艺等荷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荷花的寓意主要是祈福吉祥:

1.意比和合。莲又称荷,与“和”谐音。民间吉祥画,“和合二仙”,便是一人手中持荷,一人捧盒,以示和合。八仙中的何仙姑,以手执荷花为表征,象征其貌美并姓何,表示祥和吉利。

2.表示清廉。青莲与“清廉”谐音,人们便以莲花比喻为官清正,一尘不染。如画青莲和一只白鹭组成的图画,名为“一路清廉”。

3.喻示吉祥。佛教的八宝吉祥,以莲花为首。中国画以荷花、海棠、飞燕构成一幅图,谓之“何(荷)清海宴(燕)”,喻天下太平。以莲花和鱼剪纸成图张贴,谓之“连年有余”,表示富足有余。中国画以盛荷作为夏天的标志。在瓷器、地毯和戏服上常绘有盛开的荷花,是夏天美景,也是丰收的预兆。还有许多与莲有关的话语,莲子代表连生贵子,藕为佳偶。

正是由于许多的好彩头,莲花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艺术家创造的灵感来源。

1.荷花历来都是剪纸的重要题材。荷花由于花果同时生长,因莲蓬多子,荷花井蒂,华实齐全,弥足珍贵,由此被赋予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夫妻恩爱、家道兴盛的意义。中国特有汉字文化将文字的谐音和荷花形象完美地结合,构成剪纸中特有的荷文化剪纸中大量题材:连(莲)生贵子,连年(莲)登科,延年(莲)益寿,和(荷)合二仙等,表示中国人的最高幸福:福禄寿三全。就是在葬礼上,民间也有入殓时在死者的鞋底贴上一朵荷花剪纸的习俗,表示死后步登莲花升天。[9]剪纸中的荷花,因而成为人们表达信仰愿望。精神寄托的一种形式。

2.在中国陶瓷美术的青花、古彩、粉彩与新彩装饰中,莲花是经常用到的题材。如隋唐时期的瓷器、铜镜等的装饰多采用莲花花纹;金银器上,尤其是盘边缘,多饰以富丽的莲瓣纹,整个风格华丽而真实。用莲花题材作纹饰,在战国的染器和绢帛的花纹上均可以找到它的踪迹。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由于佛教传入,莲花纹饰得于丰富和发展。晋代的鸡头壶中有莲花纹北魏石窟中的壁画,莫高窟中大小佛的石刻底座,均刻有莲花瓣纹,至隋唐、五代,莲花纹已经传入寻常百姓家,遍及屋柱的底座石墩上以及木质家俬上,如:花床、椅桌、箱柜。[10]

3.在建筑、服装、寺庙、器物等方面,民间广泛以荷花为装饰。在年画中可以看到坐莲的如来和观音,剧中可以看到带着莲花帽的唐僧和法海。在皇宫的御花园与豪绅的后花园中均设置池塘种植着莲花。文人学士的衣袖上绣有莲花,在民间新婚的被子绣有并蒂莲。唐代诗人李白,还另有一个名字叫青莲。宋代名将杨六郎被后人喻为莲花神,古人有“六郎似莲”之说。[11]明人写的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托塔天王的三太子哪吒是依托“莲花身”立命的天神。

4.在我国的艺术绘画史中,荷花的艺术精品更是丰富多彩。最著名的是南宋画院吴炳的《出水芙蓉》,生动细腻地刻画了荷花清新脱俗的优雅气质。明代画家陈洪绶又名老莲,清代画家吴友如、马骀的百美图中有个美人步步生莲。著名的还有明末画家张子政的“芙蓉鸳鸯图”。现代的潘高寿、齐白石均有以之为题材的佳作。

5.与“莲”有关的中国文化,早已远扬海外,给华侨民间文化增添光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首澳门童谣游戏歌(荷花开),它以复叠法把荷花赞咏达十二次之多,最为儿童所喜爱,原文如下:“荷花荷花几时开? 一月晤开二月开,二月晤开三月开,三月晤开四月开,四月晤开五月开,五月晤开六月开,六月晤开七月开,七月晤开八月开,八月晤开九月开,九月晤开十月开,十月晤开十一月开,十一月唔开十二月开,十二月开荷花朵朵开。”玩游戏时,一群女童边做动作,边唱上歌。女主角蹲在中间,别人围着她,把手按在她头上,说第二句“二月”,再依次往下唱,唱到末句,大家把按在女主角头上的手移开,她便可站起来。全首动作不多,大家轮流做“荷花心”(主角)。至于唱荷花在何时开,视乎花心的生日的月份。如她在五月份是生日,荷花即在五月份开。这样不断用复叠法唱着,情节步步推进,也层层深入,深化了对莲花的感情,既加强了游戏的节奏感与娱乐性,也加强了儿童对“莲花”的深刻印象。

随着莲荷文化的普及发展,以莲花命名的高山与湖泊,建筑与文字更是数不胜数。比如:乾隆题北京颐和园万寿山谐趣园引镜亭“菱花晓映雕栏日;莲叶香含玉沼波。”刘金门题济南大明湖小沧浪亭“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沈朝初题北京陶然亭“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江苏苏州闲吟亭“千朵红莲三尺水;一湾明月半亭风。”北京陶然亭“万荷倒影月痕绿;一雨洗秋山骨青。”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莲荷文化不过是其冰山一角。无论如何,莲花始终吸引着众多文人学者的目光,作为文学、绘画、宗教、艺术的主要意象,也作为民间文化的主要象征而为大众所喜爱。

[1]庄素雯.莲花——“埃及之花”[J].阿拉伯世界研究,1981(5).

[2]佛教文化推崇荷花原因探析[EB/OL].http://news.fjnet.com/wywz/wywznr/200712/t20071207_58695.htm

[3]孙良申.《诗经》解读[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4]全唐诗库[EB/OL].http://www3.zzu.edu.cn/qts/

[5]河南省博物馆[EB/OL].http://www.chnmus.net/html/20060420/024039.html

[6]徐则呈.莲的赞歌——周敦颐的《爱莲说》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1982(2).

[7]俞香顺.荷花意象和佛道关系的融合[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

[8]万云先.荷花世界畅游记[J].中国花卉园艺,2001(15).

[9]熊海堂,徐菁,程立宪.青瓷器莲花纹装饰溯源——兼谈莲花、莲花纹装饰与佛教传播的关系[J].南方文物;1982(3).

[10]马倩,潘华顺.古代莲文化的内涵及其演变分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1(1).

猜你喜欢

莲花荷花
云莲花灯
为什么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莲花湖『变身』
莲花灯盛开“致富花”
荷花
莲花月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莲花岛:清净与欢喜
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