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对“夔一足”神话的礼乐化

2014-03-13陈晓丹

语文学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守信用理性化韩非子

○陈晓丹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面对着充满怪异气息的神话传说,现世的思想并没有让他选择回避,反而是使他更加正面地去讨论神话中的人物。从先秦文献如《左传》、《国语》、《庄子》、《韩非子》,直至《史记》等文献都有孔子正面谈论神话的记载。可是,在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述而第七》中,却出现了一句令人充满困惑的话语:“子不语怪、力、乱、神。”[1]71为什么孔子在面对神话时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呢?其实,孔子对神话的正面讨论是带有强烈的目的性,他正是以传统儒家的礼乐思想对神话的怪异理性化。孔子讨论“夔一足”这一则神话的时候便是对传统儒家礼乐思想的应用。

一、先秦散文中孔子论“夔”的记载

《韩非子·外诸说左下第三十三》: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古者有夔一足,其果信有一足乎?”孔子对曰:“不也,夔非一足也。夔者忿戾恶心,人多不说喜也。虽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信也,人皆曰独此一足矣,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哀公曰:“审而是固足矣。”

一日。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2]686

“夔一足”神话在历史上有很多说法,夔是尧舜时期的历史人物,也是神话传说中的神物,它是人与图腾的共同名字,钟鼎彝族上就有相关的记载,而孔子则将夔放在历史中,把“夔一足”解释为“有夔一人就足够了”。[3]从《韩非子》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夔,孔子持有两种看法,第一种是因为夔性格暴戾,人们大都不喜欢他。即使是这样,它之所以能够避免伤害别人的原因,是因为它守信用。于是人们就说夔单独有这样的一点就足够了。第二种是夔与常人是没有什么差别的,他唯独精通音乐,于是尧就让他当了乐正的官,说有夔一个人做乐正就足够了。在这两种说法中,前者将夔当作凶狠暴戾的怪物,后者则将夔当作精通音律的乐官。

同样地,在《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中也有关于夔的记载:

昔有仍氏生女黰黑而甚美,光可以鉴,名曰玄妻。乐正后夔取之,生伯封,实有豕心,贪惏无餍,忿纇无期,谓之封豕。有穷后羿灭之,夔是以不祀。[4]1562

大致的意思是说,乐正后夔娶了有仍氏的女儿生了伯封,但伯封暴戾无常,被人称作封豕,即大猪。后来有穷的后羿灭掉了封豕,夔于是就断了祭祀。从这里可以看出,《左传》已经完全把夔当作一个身任乐官的常人来写。

针对“夔”在《韩非子》和《左传》中的不同记载,我认为在《韩非子》中孔子对“夔一足”的后者解释的可信度是远远高于前者的,因为后者的解释在《左传》中得到了印证,而且在司马迁的《史记》和袁珂的《中国神话传说》中也有将夔作为乐官的说法。至于前者解释,孔子所要强调的是夔的守信用,在《论语》中虽然有“敬事而信”(《学而·第一》)[1]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为”(《为政第二》)[1]21,“主忠信,徙义,崇德也”(《颜渊第十二》)[1]125等对于忠信的论述。但是,在这里,我认为这很有可能是法家思想的相关论述。因为“夔”一开始就是以凶狠暴戾的怪兽形象出现,很有可能是象征着法家思想中所提倡的严刑酷法。其次是讲到夔的守信用,则可能是严刑酷法之下的善罚分明。以孔子之名对“夔”的前者解读,应该是韩非子附会的。韩非是想借此要求“有术植株,信赏以尽能,必罚以禁邪”,为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而服务。[5]

二、孔子对“夔一足”的解读

那么,对于后者的解释,孔子为什么要做这一番解读呢?也就是在孔子历史化和理性化“夔一足”的这个神话中,为什么要把“夔”作为尧的一个乐官呢?袁珂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提到夔作了一支叫做《大章》的乐曲,人们听到这乐曲,心平气和,减少了许多无谓的战争。 他敲打一些石块和石片,飞禽走兽都应和他的音乐节拍挑起舞来。[6]255对此,我认为孔子将夔作为乐工有如下两个原因:第一,孔子对“乐”尤其是《韶》,是非常推崇的。《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为尽善也”。(《八佾第三》)[1]33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述而第七》)[1]69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子罕第九》)[1]91

“乐”的这种传达尽善尽美和各得其所的作用,让孔子意识到它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就是世间的和谐是需要“乐”来营造的。

第二,是因为夔的《大章》使得世间万物都心平气和,友好相处,一定程度上是政治教化的反映。而这种教化应该是持久性而非一时之兴的,因此孔子很有可能觉得只有成为了乐工的夔才能够获得相应的权力,从而通过音乐的持续创作来达到营造世间和睦政治清明的局面。对“夔一足”这一个神话传说的解说,本质上是孔子借此来构建自己十分看重的礼乐思想。

[1]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2009.

[2]韩非子,著.陈奇猷,校注[M].韩非子集释[M].中华书局,1959.

[3]呼东燕.孔子对神话传说的历史化、理性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1).

[4]左丘明,著.杜预,集解.春秋左传集解[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5]王丹丹,王玉洁.论〈韩非子〉中异化的孔子形象[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5).

[6]袁珂.中国神话传说[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7]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中华书局,2011.

[8]司马迁,著.张守节,正义.司马贞,索引.裴骃,集解.史记[M].中华书局,1995.

[9]袁珂.孔子与神话[J].中华文化论坛,1994(3).

[10]赵沛霖.孔子发现和肯定神话历史化的重大意义[J].贵州社会科学,1995(3).

猜你喜欢

守信用理性化韩非子
我不能失信
韩非子民本思想的公正意蕴
韩非子:察古今之变 倡刑名之学
和爸爸较量
“诚实”怎么写
“结社革命”背后的幽灵:非营利部门的理性化及其成因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能否迎来“春天”?
论人事管理程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