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大学生交际语言特点分析

2014-03-13崔艳艳

语文学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简洁性语言特点用语

○崔艳艳

(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90后大学生是指1990年到1999年年底出生的进入大学的学生。2008年入学的大一新90后大学生中,大部分出生于1990年,这也意味着大学已经迎来首批“90后”学生。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总体上目标明确、意识客观,个性张扬、乐于表现和追逐潮流,他们的日常交际用语中坚持经济原则,简洁明了,喜欢被人关注,大胆尝试新词新语等等,甚至为了赢得更多的关注自己创造新词新语。本文将详细分析90后大学生的交际语言特点并剖析其心理成因。

一、90后大学生的交际语言特点

90后大学生喜欢追求个性,简洁明了,其交际用语具有明显的新颖性和简洁性;同时90后大学生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学生群体,交际特点具有一定的群体性;另外90后大学生在追求自我求新求异的言语交际中容易忽略语言本身的规范性,使得语言特点有了一定的不规范性。

1.交际语言的新颖性。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新事物的不断涌现和新思想的不断产生,人们也在寻找从未出现过的新词以更加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想法。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特别是大学生群体,都在追求个性的展现,想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更加喜欢用新词新语。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新词新语就进入人们日常的交际用语中。[1]62对于一些预想的结果很坏的事情90后大学生总是会说“这次估计又悲剧了。”为了安慰对方,他们也往往会说:“说不定是‘喜剧’呢!”,如此,“悲剧、喜剧”这样的新词语经常挂着嘴边。大学生总是充满着天真的想法,当问及以后的择偶标准时,男的会随波逐流来了句“白富美”,女生的理想对象则是“高富帅”。诸如此类的日常用语对大学生,特别是作为主流的90后来说更是家常便饭。对于流行和时尚,大学生会用英语单词“fashion”来形容,那么为了表示一个人喜庆,喜欢笑,90后大学生发明创造来了个“欢欣”来形容这些人。

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学生的日常语言中不仅经常掺杂着一些常用的网络用语,有的还套用一些经典电影中的经典台词。当90后大学生即将毕业时会感慨:“曾经有一个很好的机会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好好学习,如果非要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4年。”这是改编自经典电影《大话西游》中的台词,幽默诙谐地将大学毕业生的心理表现出来。同时受新闻媒体和春晚的影响,90后大学生同样对新闻媒体和春晚中的流行语比较敏感。比如春晚小品中有“此处省略……字”、“这都不是事”、“打败你的不是天真是无鞋”等等流行语,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这些新词新语进入交际用语,确实给平白直铺的语言增加了很多生气,让整个语言面貌呈现出新的活力。新鲜血液的注入对于语言的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大学生在使用中应该擦亮眼睛分清精华与糟粕。

2.交际语言的简洁性。人们在交流中总想以最少的语言来表达最多的信息,用最简单的标记来记忆最复杂的事物。在现代这个物质充斥的年代里90后大学生更想追求一种简捷而高速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时代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方向,这是一种潮流也是一种思想。

交际语言的简洁性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网络交流用语和日常口头用语上。就网络交流用语讲,大学生在网络上的交流与现实生活中最大的不同就是说话的随意性,无拘束性和简洁性。[2]34比如,在网上大学生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汗”来表达多种意义。惊讶的时候可以说“汗”,鄙夷的时候可以用“汗”,无言以对的时候可以说“汗”,不以为然的时候也可以使用“汗”。不同的话题,不一样的意思都可用一个字表达,既方便又快捷,体现了大学生网络用语的简洁性。同样,他们还可以用“886”去代替“拜拜喽”,用“蛋白质”来表述笨蛋加白痴加神经质,甚至他们可以用标点符号去代替一些交际用语,也可以用一些动态的图片去代替语言。这些都体现了大学生交际语言的简洁性。

在日常的交流中,出于同学间的亲密关系,90后大学生说话更是很随意很简洁,室友问曰“吃饭不?”答曰“嗯!”问曰“一起不?”答曰:“好”。问曰“帮你带瓶水?”答曰“谢了”。回答总是那么简练。他们从自习室回来分开时,彼此之间不再实实在在地说“晚安”,一句简单的“安”就代替了所有的语言,就连“好梦”也省了。对于和关系很亲密的辅导员,他们也习惯于用一个“导员”来称呼。对于一些他们看不惯的事,90后大学生会用“无语”来替代之前的“我真是无语了”。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总有好多事情是不如意的,他们在心中压抑的东西用口头表达出来就是“郁闷”这个词了,一个简单的“郁闷”浓缩了千种滋味!

语言这样表达从经济原则上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对,然而,能不能达到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会不会影响到整个语言历史的健康发展,还需要我们去认真地思考一下。

3.交际语言的群体性。大学生交际语言的群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大学生作为一个学生群体与非学生群体的差异;一方面大学生内部又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型分为不同的群体,从而使得大学生交际语言特点有了一定的小群体性。

就第一个方面来说,在学校这个象牙塔中,最多的无非是老师和学生,一直扮演着学生角色的90后接触最多的也是这两个群体。与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各界人士相比,90后大学生能够接触到的行业和人群比较单一,这就限制了他们的交际圈。相对来说他们的见识阅历和知识面就会变得狭窄,我们会发现90后大学生在日常交流中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包括说话方式和谈话的内容,对老师是一种敬畏和尊重,对同学是一种坦率和直白,谈话的内容也离不开学校、学习、老师同学等,这就大大限制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能力的扩展。90后大学生交流范围的狭窄使得他们的身上打上了学生群体的烙印,当他们走进社会时谈得最多的还是学校那些事,一张口就原形毕露,这使得大学生的交际趋向于角色的固定化,也不利于正常的交流,在交谈的时候也显得苍白无力,缺少生命力。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90后大学生要在日常生活中跳出自己狭小的圈子,多与外界特别是与自己所知相距甚远的人交谈,将别人的东西吸收融汇为我所用。同时还应该多多阅读经典文献,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90后大学生说出的话应该体现出这个先进群体的素质而不仅仅是空洞无物的交际工具。

就第二个方面来说,大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类,可以分为不同的“小群体”,从而就出现了“小群体”的交际语言特征。就语言的地域变体来讲,方言的运用使得大学生语言交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许多北方的大学生在交流时会在句末加上一个“撒”字,带有四川话的口音,而最近流行的“介个”则明显是辽宁方言中的词汇。在河南省的高校中流传最多的就是“中”这个词。另外,就大学生的行为差异来讲,经常在淘宝上买东西的人会受淘宝店主的影响,在说话时总要加上一个“亲”字,被称为“淘宝体”。类似于这样的还有“安妮宝贝体”,“尔康体”等等。在日常的交际用语中大学生也经常会用“控”来形容一个人的鲜明群体风格,以穿衣来说,她们经常用“蕾丝控”来形容那些喜欢穿带蕾丝衣服的女生。

不同群体的大学生会有自身的语言特点。在交际中,大学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说普通话,减少口头禅的使用。同时也要注意交流沟通,跳出他们的小群体,融入大集体加速自身成长的步伐和融入社会的步子。

4.交际语言的不规范性。所谓的语言的规范性,从语音上来说主要是要求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说好普通话;从词汇上来说,注重方言词、外来词的规范;从语法上来说要遵守语法规则,从修辞来说要坚持适度得体。[3]27这四个方面共同构筑了规范的交际语言,而大学生的交际语言并不都是这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新事物以不同的名词出现在我们的日常交际语言中。随着世界联系的不断加强,各种语言在国际交往中不断摩擦碰撞,为了交流的方便,我们经常会使用一些音译外来词,如“麦当劳、巧克力、三明治、摩登……”,甚至,对于那些有代表性的事物还会直接借用对方的语言,如“WTO、NBA、CEO”,这些不仅为我们汉语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汉语的表现力,使得90后大学生群体对此格外青睐。大学生在使用上述音译外来词的基础之上,还自创了许多中英文“杂交”的表述方式。年轻人没事在一起总是喜欢八卦:“你知道某某吗?连他都不知道,那你是彻底 out了”;大学生喜欢照相,在这个整容盛行的年代就连照片也要被修饰一下,每次照完相片就对新朋友说帮我“P”一下;对于红了半边天的“江南style”大学生会仿造个“航母 style”、“娘娘 style”等“I will踢死you!”等这样的中英文杂交的表述方式在大学生交际语言中更是很常见。

上述各种表达方式,从新颖性的角度看很成功,但从语法的角度来说却是有待考证的。语言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则和要求。为了我们语言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规范用语,90后大学生应该高标准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学习基本的语言学知识规范自己的交际用语,多阅读经典文献,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二、90后大学生语言特点形成的心理因素

大学生在语言交际中之所以能形成这样的特点,其心理成因是多方面的。

1.求新求奇的心理。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尤其受网络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交际语言侧重于追求生动性和趣味性。他们迫切希望自己的交流能够给对方带来愉悦之感,所以,在交流中他们也不断使网络语言创新。例如曾在网上广为流传的“我爸是李刚”,就被大学生改为各种形式并运用在言语交际中,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时,他们会说一句“恨爹不成刚”,形象而幽默。2011年网络流行语“打酱油”也是追求生动、形象的代表词语,它是路过的意思,面对一些与自己无关的话题,90后大学生都可以幽默地说句“我是打酱油的。”

2.求简求快的心理。大学生语言交际具有简洁性,这就是由他们注重效率,追求简洁的心理造成的。网络环境下,大家交流都具有实时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交流尽可能地经济简明,凸显快速、快捷、便利,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生活快节奏和时代快步伐的需要。

3.从众模仿的心理。尽管大多数大学生都追求独特与个性,但在众多流行趋势面前,他们不免会产生仿效、模拟、从众的心理,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一些流行语言也成了90后大学生模仿的对象,在这个模拟仿效的过程中,网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大学生交际语言流行语排名中,大部分都来自网络、电视、电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大学生个体认知与社会公共认知存在差距,盲目跟风。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大学生独立性较差,缺乏自信,他们从小养成了随大流的习惯,依赖性很强。

[1]凌苏新.广州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J].心理科学,2000(5).

[2]刘艳春.语言交际[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黄伯荣.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简洁性语言特点用语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用上礼貌用语,写“打电话”的故事
基于贪心嵌入的几何路由可扩展问题研究
追寻音乐本色,让活动趋向有效
锦州店铺以及街(路)命名的文化内涵与功能分析
网络语言的构成特征及其表现形式
高中历史教学的语言特点浅析
浅析法语新闻报刊的语言特点
礼貌用语大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