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诗词创作角度探视“潇湘妃子”女性意识的潜流

2014-03-13王文俊南潮

语文学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黛玉诗词爱情

○ 王文俊 南潮

(1.湖北师范学院 文学院;2.湖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从“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第一回,第3页)到“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第二十六回,第153页)的潇湘馆,林黛玉始终生活在诗的意境中;从“魁夺菊花诗”到“焚稿断痴情”,黛玉短暂的一声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很早就产生了性别认同意识,在听《牡丹亭》戏文“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时不觉心痛神痴潸然泪下。显然她是与杜丽娘对爱情认同相一致的缘故。当听得宝玉将自己认作知己,黛玉喜极而泣,有知己相知的喜悦,亦有红颜可悲的矛盾。她孤高自许,语词尖酸刻薄,独处时常常临风落泪,对景伤情……黛玉的诗词不仅是我们窥见她心底波澜的最佳窗口,也是我们探析她对自我性别认同,对女性自我存在和价值审视的幽径。

一、林黛玉在《红楼梦》中诗词创作概况

林黛玉初次展露诗才是在贾元妃省亲时,黛玉本想大展才华将众人压倒,不料元妃只命每人作一匾一咏,于是胡乱做了一首五言律诗应命便罢了。众人所题之匾有迎春的“旷性怡情”、探春的“文采风流”、惜春的“文章造化”、李纨的“万象争辉”以及宝钗的“凝晖钟瑞”。这些标题中满含歌功颂德之意。虽然黛玉做的吟咏之诗中也有“宸游增悦豫,何幸邀恩宠”等颂圣语句,但其所题的“世外仙源”的题目又多少超出当时的那派祥瑞喜气的氛围,旨趣与宝钗等人格格不入。按照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人物个性的逐渐丰满,我们从总体上对林黛玉所作诗词进行了统计,有大约16首吟咏诗词作品,包括葬花吟、菊花诗、秋窗秋雨夕、五美吟等广为传唱的诗词,以及在第五十回和七十六回中诗词联句的约30句即兴诗。我们将在下一部分中对黛玉“神痴心醉”的题帕绝句、五美吟以及葬花吟等几首诗词作进一步分析,阐释旨意。

二、林黛玉诗词中潜含的女性意识具体观照

(一) 颂赞和张扬女性独立意识与对女性独立地位的肯定

在男尊女卑的时代里,能够站在女性立场上赞美爱情不为封建礼教左右而勇敢反抗的女性,尤其是爱情中男女地位平等观念的人不多见,尽管司马相如同卓文君已成历史佳话。然而那时的女性是完全依附于男性的,没有独立地位可言。正如宝钗所言“自古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女工还是第二件。其余诗词,不过是闺中游戏,原可以会,可以不会。咱们这样人家的姑娘,倒不要这些才华的名誉。”(第六十四回,64~65页)黛玉的评价则与众不同,虽然她当宝钗面上没有即可反驳,但我们可以从其所写诗词中窥见一斑。且看其《五美吟》之四、五二首:

一代倾城追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肠断乌啼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薄命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第三十六回,417页)

这几首诗是黛玉借历史典故中有才色女子而发出的感慨,所写并非都据史实,应理解为是借古讽今,依现实感受而发。黛玉叹“一代倾城”的西施如江水东流浪花消逝,寄寓自己寄身贾家门下预感病体难久的悲哀。她鄙薄反复无常、苟且求荣得到耻辱收场的黥布、彭越是寄托自己“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精神追求。她讥讽汉元帝旁落大权听命于画工,表达了自己不愿听命任摆布的独立性格。前人赞绿珠多着眼于其以死殉情,如晚唐汪遵《绿珠》:“从来几许如君貌,不肯如君坠玉楼。”黛玉对这首诗却别出心裁地指出石崇对绿珠并无真正爱情,因此绿珠的以死殉情实为石崇的“顽福”。她钦佩红拂卓识敢为,能不受封建权势和礼教的“羁縻”同寒士李靖私奔大胆追求自由幸福,则是对女性独立意识的赞扬以及女性独立地位的肯定。

(二) 歌颂自由与对平等爱情的呼喊

在封建社会里女性没有从事社会活动的权利,她们全部的生活都束缚在家庭范围内。除了相夫教子做些女工之外,她们没有机会和空间认识她们所生存的空间。因此,作为婚姻基础的爱情便成为历代吟咏女性诗歌的主要内容。这些诗歌的主题多集中在弃(怨)妇诗,如汉乐府《上山采蘼芜》《孔雀东南飞》,或者如离别诗(李清照《一剪梅》),意图则终归是想得到男人的爱情。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男女不平等导致了当时吟咏女性诗词作品在性别意识上的不平等。但是黛玉的诗则与之截然不同。我们试回顾原著来情节和黛玉所作诗句来看待她身上赋有的性别平等意识。在宝玉因金钏的事情被打伤摊在床上不能动得,因思及数日未见黛玉而担忧她身上是否无恙,于是打发晴雯带着昔日黛玉送他的两条绢帕去代她探视。晴雯不知其故还问道:“这又奇了,他要着半新不旧的两条绢子?他又恼了,说你又打趣他。”宝玉只笑道:“放心吧,他自然知道。”黛玉体贴出绢子的意思来,不觉神痴心醉…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热,由不得余意缠绵,偏命掌灯,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等事,研磨蘸笔,便向那两块旧帕上写道:

眼空垂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尺幅鲛绡劳惠赠,为君那得不伤心!

其二: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其三: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第三十四回,205页)

这三首诗是黛玉真情实感的流露,也是来自内心肺腑的呼喊。经过长期相思煎熬而见到情定之物,她欣喜而感泣。尽管有许多评论者说将题帕诗同定情信物联系在一起有片面肤浅之嫌,或者掉入以此作为反封建的行为的表现的窠臼,但是诗中潜含着黛玉在追求爱情表达爱意时丝毫没有自卑感,相反是以平等的心态和口气向意中人倾诉,他们二人是有着共同思想的真正知己。显然,黛玉的这三首诗同崔莺莺等人的作品比起来有着巨大的进步。毕竟,能以平等的姿态自主的追求爱情在那样时是很难看到的。

(三) 对青春容颜易老的感怀与对自身悲惨命运的思考

西蒙·波娃说:“一个孤立没有任何势力的女人,无法确定自己的地位,就不能给自己有所评价;她的自我有着无比的重要性,因为她无法攀援任何其它重要的事物。”黛玉冷峻聪慧,善于独立思考,对生活的有着敏锐的观察和价值判断力,但是她的全部心思都只能深藏内心,关注自我。因此,对由季节变换而产生的对红颜易老的感怀,以及对自身不幸遭际的思考都是于情于理的。《葬花吟》是黛玉最具代表性的诗作,最足以代表这一心声。

花榭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是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第二十七回,162页)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慨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色的重要作品。全诗长五十二句,前后各八句为一段;中间三十六句,各十二句分别为一段,共计可分为五大部分。各层相接,逐层推进,从而完成了这一曲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高度统一的千古绝唱。大观园山水风景美如画,自然风貌因时因季各异。黛玉天生有着对自然万物的敏感嗅觉,草木枯荣,繁华开落皆能勾起她的愁思悲绪来。明媚鲜妍虽好,但好景不常在,转瞬便随风飘逝。黛玉触景而叹,怎不生发由青春容貌的消逝而引起的愁绪,感春伤怀,悲秋怅惘呢。实际上,自然时空的转逝和草木的凋零所引起的对青春容颜易老的无可奈何的哀怨只是黛玉忧虑的一方面因素。此外,在男尊女卑的古代中国,女性的命运是依附于男性统治的社会和家庭的,青春美貌是她们获取爱情的主要途径,而因年老色衰而被抛弃的悲剧经常发生。对自身美好品质的肯定,对压抑严酷环境的控诉,对自身不幸命运的哀叹,以及对自身存在的某种绝望的呼喊,构成了本诗的主题思想,尽管诗中有着浓厚的悲感情绪,毫无疑问,这是具有独立自我和存在对生命的礼赞。

三、结 语

曹雪芹通过诗歌将大观园中最富灵性的女子的美,姿态,聪慧,对自然的美与认识,对爱情的憧憬与虔诚,展现的淋漓尽致。他笔下可能是他最喜爱的人物黛玉的气质或许与作者最为接近,于是借黛玉之手将胸中积蓄的对女性悲惨命运的同情同对她们身上闪现着的光辉品质,这就是自我的认同和女性独立意识和地位的肯定。在那个特殊年代里能够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尽管他无法调和男权社会中女性形象所面临的艰难抉择,安排了悲剧的结局,但用诗词的创造的方式赋予被压抑,被压迫的女性以超时代的意识去认识自我、审视自我,正视生命和自我价值,有着跨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莫砺锋.红楼梦诗词的女性意识[J].明清小说研究,2001(2).

[2]唐珍.女性意识探幽[J].浙江大学学报,1994(2).

[3]张翼.《红楼梦》女权意识范畴建构之初探[J].河南师大学报,2006(3).

[4]西蒙·波娃.第二性——女人[M].桑竹影,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5]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崇文书局,2012.

[6](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M].中华书局,1960.

[7]蔡艺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M].中华书局,2001.

[8]何新辉.红楼梦诗词鉴赏辞典[M].紫禁城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黛玉诗词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品潇湘妃子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黛玉讲诗
黛玉为什么爱哭?
诗词之页
爱情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