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鲁豫有约》为例谈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之道
2014-03-12舒心
舒心
【摘 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如今已有上百档电视谈话类节目,它们大多面临同质化危机。《鲁豫有约》作为高水平访谈节目,在其发展历程中走过弯路,也有创新,从中我们或可管窥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发展之道。
【关键词】《鲁豫有约》 电视访谈节目 同质化
一、仿效发展,去粗取精
电视谈话节目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发展至今已有将近20年,截止2000年就有170多个谈话类节目。电视谈话节目是从国外传到中国的“舶来品”,节目数量众多,但知名品牌节目有限,按时间顺序大致包括:东方直播室、半边天、实话实说、艺术人生、超级访问、杨澜访谈录、鲁豫有约、可凡倾听、咏乐汇、非常静距离等。《鲁豫有约》为香港凤凰卫视创办的电视谈话性节目,该节目独具的亲和力以及主持人鲁豫别具一格的主持风格让节目受到了大众的青睐,从开播以来一直是中国收视数一数二的电视访谈节目。
《鲁豫有约》的学习对象——美国《奥普拉秀》。《奥普拉秀》脱口秀是美国王牌访谈节目,也是美国历史上收视率最高和播放时间最长的日间脱口秀节目。《鲁豫有约》与其有著许多共性。陈鲁豫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过,奥普拉是她的偶像,她希望将《鲁豫有约》打造成像《奥普拉秀》一样的著名节目,以其为学习榜样。两者同样是大黄沙发、坐在沙发一边的节目主持人、被观众席围绕的舞台、播放短片和照片的大屏幕。就连说话语气和动作,鲁豫也有模仿奥普拉的意思。
《鲁豫有约》在《奥普拉秀》基础上散发着独特亮点。众所周知《奥普拉秀》以当期社会热点为话题,内容大多关于当时社会上的重大事件,如:减肥问题,虐待儿童问题,艾滋病问题等。而不同的是,《鲁豫有约》走的是更加贴心的路线,以人和故事为主。鲁豫曾经说过:“我对人、对故事比较感兴趣,我对讲道理半点兴趣都没有。”从鲁豫对节目的认知来看,她想带领节目走向充满人情味的道路。这也是它能吸引感性的观众,曾经高收视率的原因。
二、不断改版,渐失辉煌
2002年,《鲁豫有约》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正式播出,它是一档面向高端受众、充满历史感的深度谈话节目。在中国电视访谈节目中占据了两三年的王者地位之后,渐渐面临巨大的收视率压力。压力主要来自于:首先,电视访谈节目在2000年以后飞速发展,数量剧增,形式相似,造成同质化;其次,仅面向高端受众显得受众面窄,受众流失之后,收视率更没有保障,于是《鲁豫有约》面临改版——品牌定位从“文革知青类话题”转变为“现今社会热点话题”;栏目形式从“一对一封闭采访录制”转变为“演播室录制”;播出方式由“周播”变为“日播”。这是从“精英—大众”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扩大节目品牌的影响力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是对于核心优势的摒弃令人感到惋惜。
《鲁豫有约》发展进入了瓶颈阶段,于是开始寻找新的出路。2008年改嫁湖南卫视,从此湖南卫视享有了《鲁豫有约》国内独播权,并在湖南卫视更名为《快乐心灵》。节目入驻湖南卫视以后,借助湖南卫视品牌效应,受众明显增加,在年轻人中的知名度上升。这一次改变也形成了“高端——娱乐”的转变。2010年《鲁豫有约》离开湖南卫视,入驻安徽卫视,并在安徽卫视播出时更名为“爱传万家,说出你的故事”。无论从国内影响力还是品牌知名度,安徽卫视和《鲁豫有约》之前的两个东家尚有差距,《鲁豫有约》未来的道路依然令人担忧。这次改版形成了其“成熟——边缘”的转变。
从改版前后效果对比看出:受众增加,收视率有所提高,周播变日播,内容更丰富,节目知名度提高。节目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新瓶颈,改版只能在短期内缓解部分问题。但是,其风格越来越平民大众化,失去了曾经高端品位,与其他访谈节目无异。《鲁豫有约》短期内虽然收视率提高,但根本问题并未解决。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鲁豫有约》一直在寻求更好的发展之路,期望在大家的关注中不断蜕变自己,然而在蜕变中受众有所流失,有点“舍本逐末”的味道,也走上了由“蜕变”变为“退变”的坎坷路。
三、退变之路,原因何在
鲁豫问:穿拖鞋不能开车吗?嘉宾答:当然不能。鲁豫问:你爷爷去世你哭了吗?嘉宾答:当然哭了。鲁豫问:平时为什么不吃肉呢?留守儿童答:没有钱。昔日以知性气质取胜的陈鲁豫,如今在网上人气有所下降,由于周播改成日播,工作量加大,准备不充分,访问过程开始程序化。核心受众不明确。加入安徽卫视以后改名为《爱传万家》,想走情感路线,但是选题仍旧维持原有的宽泛,从弱势群体生活到社会热点再到娱乐明星访谈,目标受众不明确。相比其他类型的节目,如:锁定高端人群的《杨澜访谈录》、仅限娱乐明星的《超级访问》、访谈商界精英的《波士堂》,《鲁豫有约》很难抢占市场。
《鲁豫有约》一开始走的是高端路线,针对高端人群做深度访谈节目。随着时间的推移,节目遇到一些瓶颈。如今,它的风格越来越杂乱,没有一如既往地保持高端,和《杨澜访谈录》相比,缺少了其长期以来一直稳定的高端路线风格。与《艺术人生》相比,《鲁豫有约》想走情感路线,但是不如《艺术人生》那般容易触人心弦。它也想走娱乐路线,与《非常静距离》相比,《鲁豫有约》显得更生硬和平淡,不如李静带给节目的活力和时尚那么易激起观众的兴趣。
《鲁豫有约》的风格越来越不清晰,甚至逐渐迷失了自我,让人无法找到它的“点”。这 与其“核心受众不明确”有关,该节目想走受众多元化的路线,但却导致了风格不明确的后果。
四、改良策略,持续发展
美国《奥普拉秀》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要坚持日播,那么就要设置每周的固定内容。这样可以让节目的定位更加清晰,在已有基础上达到细分受众,强化核心受众的目的。既然日播,那么就在每周固定时间播放节目,有助于培养固定核心受众群。这一点上可以参考《奥普拉秀》做出改变。
在场景设置上可以参考《咏乐汇》。《鲁豫有约》十多年来除了将一对一录制采访转变为加入现场观众,整个节目场景没有什么变化。比如:一张黄沙发,一个大屏幕,演播厅等等。空间较小,现场较为简陋,而且多年来未有大的改变,因此在视觉上无法给观众冲击感。在这一方面和《咏乐汇》相比,就有明显不足。后者场景漂亮,给人视觉冲击感很强烈。
电视谈话节目应找准亮点,避免同质化。《鲁豫有约》之前的改版愿望是好的,但是遗憾的是它没有找到自身的亮点。总是在高端路线、娱乐路线、情感路线之中摇摆不定。作为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史上的品牌栏目,由于发展过程中的频频受挫,难免想借鉴别的节目的优势来提升自己,比如模仿《杨澜访谈录》、《艺术人生》、《非常静距离》等节目,这导致其节目内容起伏较大,受众定位不明确。国内有170多个电视谈话类节目,数量多且杂。人们都有一种趋同心理,一旦什么东西受欢迎,那么接下来就不断地出现模仿者。电视节目亦如此,因此出现了电视谈话节目的同质化。《鲁豫有约》苦于找不准自己的亮点,总想把各种好节目的优势集中在自己身上,以成就自身的完美,事实上,电视节目首先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自己的目标受众群,这样才能在电视界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①郑保章:《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②王群、曹可凡:《谈话节目主持概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③中国广播电视协会:《 品牌打造与节目创新》[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作者:重庆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