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治疗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筛查及干预过程中的效果研究
——以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14-03-12杨在攀李艳清杨兰丽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测数据控制组线条

杨在攀 李艳清 杨兰丽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保山 678000)

绘画治疗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筛查及干预过程中的效果研究
——以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杨在攀 李艳清 杨兰丽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保山 678000)

本研究首先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某高等院校的2012级学生进行筛查,随机从1类学生中抽出样本分成两个组,第一组(实验组)用绘画团体辅导进行干预,第二组(控制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同时,从“无症状”高职新生群体中随机选12人为对照组。研究采用前后测实验设计,对被试在干预前后HAMD的得分进行差异检验以及绘画作品特点分析。研究表明:绘画团体辅导对于该高校学生抑郁症状的缓解有显著效果,且绘画作品特点分析与实验数据的结果总体上较为一致。

团体绘画辅导;高校学生;抑郁症状

抑郁情绪已经成为威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而且如果长期得不到关注和缓解的话,极易带来行为上的变化,如生活习惯的改变、社会功能受损,更严重的甚至引起自残、自杀等校园恶性伤害事件。本研究尝试用绘画团体辅导的方式对高校学生的抑郁症状进行干预,以探讨其效果及可行性。同时,也有效验证了绘画测验对抑郁症状的检出效果。

一、绘画辅导(疗法)的概念

“绘画是一种心灵的表达,心灵中包含着深远的意义”①。

周丽②(2006年)认为绘画疗法是治疗师以患者创作的绘画为中介,对患者的情绪障碍、创伤体验等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治疗。

赵婉黎、刘云艳③(2006年)将绘画疗法定义为以绘画作为治疗师和患者间的中介物来进行治疗。

研究者认为,绘画治疗即绘画者通过绘画创作,将潜意识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一则,可以根据绘画作品,了解作者的潜意识表达;二则,一些压抑的情绪、情感和冲突在绘画过程中也会得到缓解和宣泄。而且作为一种投射技术的应用,它对于语言表达障碍或不善表达,以及怀有阻抗心理的个体,有独特的效果和意义。

二、研究设计

采用UPI对某高校的957名专科新生展开调查,通过分析,确定138人为1类群体,按照自愿参与的原则,24人作为此次实验研究的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他们随机分为两个组,即实验组(初始被试12人,中途流失1人)和控制组(12人);同时,从2类和3类新生群体中随机抽取12人作为对照组。用HAMD量表对实验组、控制组和对照组的被试进行前测,对所得数据两两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绘画团体辅导每周一次,每次时间控制在80分钟左右。对控制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具体干预主题方案如下:

第1次:房-树-人初始绘画;第2次:自由绘画;第3次:自画像;第4次:“梦”主题绘画;第5次:“童年”主题绘画;第6次:“现在” 主题绘画;第7次:“我和我的大学”主题绘画;第8次:房-树-人结束绘画

实验结束后,对组内的HAMD前后测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对HAMD后测数据进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

三、研究数据的结果与讨论

(一)干预前各组间的HAMD量表数据对比分析

通过用HAMD量表对实验组、控制组和对照组的被试进行前测,对所得数据两两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HAMD的七个因子和总分上实验组和控制组没有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焦虑或躯体化、认知障碍、迟缓、绝望感和总分上均达差异以上水平。具体数据见表3.1。

表3.1 干预前各组HAMD前测数据的差异检验(t)

(二)干预后的HAMD量表数据对比分析

1.组内HAMD数据前后测比较

具体数据见表3.2。从数据上看,实验组在焦虑或躯体化、认知障碍、迟缓、睡眠障碍、绝望感和总分方面前后测均有差异。

表3.2 干预后组内HAMD前后测数据的差异检验(t)

2.组间HAMD数据后测比较

通过对HAMD后测数据进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可以进一步论证实验效果和差异。实验组和控制组在焦虑或躯体化、迟缓、睡眠障碍和总分上均有差异性,其中焦虑或躯体化差异达到显著以上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认知障碍一项上有差异;控制组和对照组则在焦虑或躯体化、认知障碍、迟缓、绝望感和总分上均存在差异。具体数据见表3.3。

表3.3 干预后组间HAMD后测数据的差异检验(t)

四、绘画作品的解读与分析

(一)绘画作品的解读依据

研究者主要参考张卿华、王文英(2008年)和陈侃、徐光兴(2008年)的研究结果作为对绘画作品解读的依据。综合平时经验,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进行抑郁倾向评定时,整理出了以下几点主要的参考标准:

线条:凌乱、重复、短促、艰涩、生硬、不流畅;

构图:松散、偏移、无逻辑、失真、失调;

主题:无主题、主题不明确或消极;

具体事物描绘:事物描绘失真或大小失当、涂黑墙壁、涂黑树干、须状线条重复描绘树根、长线条重复描绘轮廓、树冠细致刻画、人躯干留白并缺服装线、树呈现被风吹动的姿态、人物双手背在身后、人物口为张开的。

(二)绘画作品的特点及变化探讨

1.干预前的绘画作品特点

线条上:实验组和控制组绘画初始作品普遍存在线条不流畅、短促、凌乱、艰涩、重复涂描等情况,体现了创作者的困惑、迟疑、忧虑等心理特征。对照组的绘画作品线条流畅、圆润饱满。

构图上:实验组和控制组初始绘画作品在构图上房、树、人之间没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分布松散;构图凌乱,图画比例失真失调。对照组绘画作品构图布局较为合理,房、树、人之间一般存在某种联系,整体画面简单自然。

主题上:实验组和控制组初始绘画作品一般没有主题,或主题不明确,或主题消极。对照组的绘画作品一般主题明确,积极向上。

具体事物描绘上:实验组和控制组初始绘画作品中的具体事物与实物大小、比例失当;对事物的描绘过分强调或刻意忽略;特别强调事物的某些特异性特征。

整体上看,对照组的画作线条流畅,构图较为合理,主题积极乐观,画作与客观现实较符合,一般画中场景会充满故事性和逻辑性。

2.干预后实验组和控制组绘画作品的变化

线条上,实验组的作品比控制组更清晰流畅,而且较少出现重复涂描的现象,说明被试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得到了缓解;构图上,实验组的作品更符合客观实际,安排较妥当,说明被试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变得更加理性客观;在主题上,实验组作品普遍比控制组作品更明确;从整体上看,实验干预后的作品确实让人看起来感觉更舒服和谐。

五、结论

(一)结论

1.绘画团体辅导对于实验组抑郁症状的缓解有显著效果,尤其是在焦虑或躯体化、认知障碍、迟缓、睡眠障碍、绝望感等方面效果尤为突出。焦虑或躯体化、迟缓、睡眠障碍这三个因子上效果显著。

2.绘画作品特点与HAMD实验数据的结果总体上较为一致。从绘画作品的结构布局、内容、主题、笔触、线条等方面,说明通过干预,被试获得了积极的成长,抑郁症状得到缓解的同时,社会化、自我体验等方面也得到了完善和提升。可见,在此研究中,绘画在抑郁症状筛查及干预方面都有价值。

注释:

①陈侃著.绘画心理测验与心理分析[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序言1.

②周丽.关于“绘画心理疗法”独特作用的综述[J].江苏社会科学.2006.

③赵婉黎,刘云艳.绘画疗法——心理治疗的艺术途径[J].社会心理科学.2006(2).

[1]严虎,陈晋东.绘画艺术疗法在心理治疗中的疗效及应用现状.中国民康医学,2011(9),第23卷,上半月,第17期.

[2]胡晶,姜峰,王晓瑞.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抑郁状况的作用.中国校医,2007(02).

Painting therapy in college freshman mental health screening and intervention effects 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Take Baosh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example

Yang Zai-pan, Li Yan-qing, Yang Lan-li
(Baosh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oshan Yunnan, 678000, China)

This study first uses the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UPI),screening for a class of 2012 students of universities, random extract samples from 1 class students into two groups, the first group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a painting group counseling intervention, the second group (control group) without any intervention.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asymptomatic" higher vocational freshmen groups randomly selected 12 people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earch using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design,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HAMD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for difference test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inting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painting group guidance for the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lleviate depressive symptoms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and painting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results on the whole is more uniform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group painting guidance; university students; depressive symptoms

G444

A

1000-9795(2014)08-000192-02

[责任编辑:鲍 雨]

杨在攀(1984-),男,汉族,云南施甸人,硕士,讲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方向。

李艳清(1984-),女,汉族,云南腾冲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方向。

杨兰丽(1966-),女,汉族,云南腾冲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生物学方向。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级科研项目成果,课题编号BZY13K04。

猜你喜欢

测数据控制组线条
线条之美
给商品起名字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基于SCADA和WAMS的线路参数辨识研究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
基于PMU/SCADA混合量测数据兼容性的船舶系统状态估计研究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
96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管理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提高变电站基础量测数据时间同步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