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管理系统的学科导航建设研究*
2014-03-12龙叶雷英杰
龙叶 雷英杰
天津理工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1天津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天津 300384)
随着电子科学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直观方式传达大规模、非数值型信息资源的研究,成为帮助人们理解和分析抽象信息的主要手段,即所谓“信息可视化”(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它涉及数据可视化、信息图形学和知识可视化等多学科领域[1]。其中,借助于各种工具,以图式、动画等形式表现知识或知识之间关系的导航体系,对于提升学习者的交互性、引导深入展开各知识点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而促进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快速厘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实现有意义建构[2]。目前,国外普遍采用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作为主流的教学服务平台,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从选择和定购个人学习内容到学习小组的总体工作任务等所有主题活动,都能够通过一个网页进行,并且能够通过多种联系设备(E-mail,论坛,聊天室等)和学习效果检测控制工具,来反馈学习者的信息。本文试从教学服务角度,就学习管理系统在学科导航平台建设中的交互性特点进行探讨,以期为高校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一点建议。
1 美国高校课程/学习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
E-Learning是指由网络电子技术支撑或主导实施的教学内容或学习体验,能利用电子网络技术实现在线学习的全过程,而且有一个相应的管理程序,以实现学习内容和学习管理过程的电子化。分析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组EDUCASUE的年度研究报告,可以看出“E-learning/分布式学习和教学”是美国高校教学信息化发展中最为关注的一个战略议题,而“课程/学习管理系统”正是其推动教学信息化发展的切入点[3]。
目前,美国高校普遍通过部署“课程/学习管理系统”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环境,其已成为一种最基本的教学IT支撑环境。在信息化建设中,绝大多数采用Blackboard商业软件,也有部分高校尝试开源课程管理系统软件。一般情况下,Blackboard软件界面被作为整个学校内部网站的入口,以发布课程资料为核心功能,包括信息检索、教学、提供和接受学校的各种服务以及社区交流[4]。
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为例,在其学术技术(Academic Technology)网页,涉及学校和院系提供的系统和服务项目,包括Adobe链接(Adobe Connect)、视听教学服务 (AV Services)和Blackboard界面的课程管理系统(Course Management System)、课程评价模板(Course Evaluations)、学习经验分享(my Learning)、打印缴费(Pay Printing)、教师活动报告(Faculty Activity Reporting)和播客(Podcasting)等项目。其中,Blackboard界面课程管理系统涵盖人文和理学、工程技术、Carey商学院、医学院、药学院等专业的本科教育以及高等学术项目内容,下一级界面设有 Blackboard系统、Course Plus系统和学习社区平台,明确指示如何登陆Blackboard系统,如何选择具体的专业课程,出现问题时如何寻求电话帮助等[5]。
2 中文版学习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
2003年10月,Blackboard公司与致力于中国教育科研网运营管理的赛尔网络有限公司(CERNET)合资组建了北京赛尔毕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中文版Blackboard的开发和推广。在将Blackboard风行于欧美的全球化网络教育产品引入中国的同时,注重研究和开发本地化的产品和服务。目前,已经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重点院校建立合作研究。
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数字校园建设为例[6]:2004年2月人大商学院正式引入Blackboard教育软件,短短一个月时间,所有课程全部在该平台上线,每门课程都具备独立的内容区、交流区、考核区、管理区,教师和学生可以超越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和畅通交流。2006年9月,Blackboard平台开始在人大全校范围推广运用。商学院为平台用户按不同层次划分了多种角色(教师、本科、硕士、MBA、MPAcc、EMBA、博士、访客),实现了学院信息的分门别类和便捷发布,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目前海量信息的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保证了信息的有效传递,又不会因为垃圾信息过多而造成不必要的信息污染。Bb平台不再仅仅覆盖全院教学课堂,一些教务管理工作、实验室工作、学生生活、职业发展中心等等也在该平台上纷纷展现,学生生活、团学党建工作也陆续在平台上展开试用。
3 我国高校学科导航系统的发展现状
1998年11月,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项目正式启动。以此为依托,国内各高校纷纷开展学科导航系统的建设工作,即以学科为单元对网上的相关学术资源进行搜集、评价、分类、组织和有序化整理,并对其进行简要的内容揭示,建立分类目录式资源组织体系、动态链接、学科资源数据库和检索平台,为用户提供网络学科信息资源导引和检索线索的导航系统。另外,许多高校的图书馆主页还提供了新书通报、好书共享、书海导航等特色服务。然而,很多高校图书馆提供的学科导航服务仅是对以学科尤其是重点学科为单元提供网络信息资源的导航,而对解决教师和学生在专业教学中的信息的、需求等问题并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此同时,学科导航服务质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使得用户的认可度降低,导航系统的利用率不高[7]。
大体上,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导航服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学科知识分散,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范。目前,不少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导航系统信息资源分散,源自不同的载体和不同类型的数据,学科导航建设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难以实现资源共享,更谈不上按照学科需求自动集成的信息平台;②检索入口单一,缺乏探究搜索机制。我国学科导航建设普遍存在检索入口少、缺乏系统资源维护等问题,门户资源失效链接现象也较高,尤其是自建导航库的检索功能较为单一,无法让用户通过导航系统找到权威的全文资源。可喜的是,一些重点院校图书馆开始尝试探究式搜索,即读者在类似于Google百度式检索框中进行一站式搜索学科资源的同时,可以在可视化窗口的结构图中实时看到当前搜索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并可以实现对其相关知识主题的发现式检索[8];③交互界面欠缺,信息交流缺乏双向性。很多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导航系统页面中有体现与用户互动的栏目“FAQ”、“论坛”、“资源推荐”、“在线调查”,对注册用户而言还有“个性化”栏目,内含检索策略、检索历史、分类定制、关键词定制、界面定制等功能,几种定制能进行操作,但不能收到任何推送内容;对于自建导航库而言,能够开设体现用户互动的“用户推荐”栏目的图书馆极少[7]。其实,学科导航系统平台设立“留言板”、“交流台”等栏目,可以调查收集用户对系统的满意度,征集用户对系统建设的意见;同时,依靠网络优势鼓励多方用户参与联合建设,不但使信息来源更加广泛,而且可以减少信息的重复交叉采集,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④学习资源导航的动态可视化功能匮乏。随着网络的普及,知识可视化的理论成果在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中也开始发挥作用,成为学习支持的基本手段,知识地图、概念地图、知识网络图等概念被广泛地应用在网络学习资源的开发过程。不过,我国学科导航建设系统多数不具备面向学习者提供动态创建知识地图的功能,读者很难从所需要或者感兴趣的主题来浏览主题知识地图,更谈不上根据需要选择相关主题继续浏览。事实上,可视化的导航方式具有直观的特点,可以促使读者从可视化的视图中发现隐性知识[8]。
4 高校教学服务平台建设的反思
如前所述,我国高校的学科导航系统主要是以学科为单元,以数字化技术对网上学术资源进行搜集、鉴别、选择、组织、知识重组,以资源动态链接或本地化的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用户对网络学科信息检索的需求。但是,与国外流行的“课程/学习管理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如何将已有的学科导航功能集成到学习管理系统中,使之更有效地为师生提供服务,尚需进行深入的反思。
1)加快部署学习管理系统,有效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出于教学需要,我国不少高校都自行建设有网络教育等学习管理系统,但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管理形式上非常混乱,制作标准也良莠不齐,而且大多仅限于本院系本部门的师生;与此同时,不同院系、图书馆、档案馆等都收藏有不同形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但条块分割缺乏有效的互动机制。因此,如何加快部署校级学习管理系统,有效整合现有教学资源,成为高校教学管理层面首要解决的问题。
2)制定具体的教学资源标准,采取配套的政策措施。一方面,不同学科在信息资源的应用上有不同需求和策略,需要考虑学习管理系统对某些学科的影响是否有特殊性;另一方面,学习管理系统的管理和维护,需要相应的质量监控和经费支持。显然,需要招聘熟悉和理解教学任务的教师专家,来共同制定具体学科教学导航的教学资源标准,并为教师学生提供可靠的、适合课程的交互式技术支撑服务。因此,如何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标准,鼓励一线教师建设教学资源,关系到高校教学服务质量的监控。
3)关注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建设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是高校建设的必然趋势,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培养,更又有益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在实施过程,教学部门要与人事和管理部门合作,拓展教师学习与进修的范围,帮助教师设计和开发网络课程,为教师主动将信息资源整合到其教学和研究中提供支持,鼓励教师建设教学资源,丰富学习管理系统中的资源。因此,如何开展对教师应用信息系统效率和标准的审核,衡量其是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成为判定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当然,高校教学服务平台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和漫长的过程,教学部门应当与图书馆和相关职能机构积极主动合作,以学生为主控,以学生学习需求为核心,整合各类数据和资源,构建有效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实现校内外各类资源的共享。
[1]靖培栋.信息可视化——情报学研究的新领域[J].情报科学,2003,21(7):685-686.
[2]马秀麟,赵国庆,朱艳涛.知识可视化与学习进度可视化在LMS中的技术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21-125.
[3]张应辉,刘永贵,王娜.美国高校教学信息化发展历程与趋势研究——EDUCASUE(2000-2010)年度报告解读[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1,(6):13-16.
[4]Canchu Lin,Ross Singer,Louisa Ha.Why university members use and resist technology?A structure enactment perspective[J].Journal of Comput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10,22(1):38-59
[5]Information technology,Johns Hopkins Institutions.[DB/OL].[2013-11-18].http://www.it.johnshopkins.edu/services/academictechnologies/coursemgmt.html
[6]北京赛尔毕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DB/OL].[2013-11-18].http://www.blackboard.com.cn/index.html.
[7]刘秀华.基于679所高校学科导航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建议[J].图书情报知识,2010,(1):77-83.
[8]胡小丽.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系统构建探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