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压岁钱”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2014-03-12郑思萍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汉英压岁钱字典

郑思萍

(四川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一 “压岁钱”的含义

每年春节,最高兴的莫过于孩子们,高兴的缘由之一便是“压岁钱”。在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压岁钱定义为“过春节时长辈给小孩的钱”[2]1488,但这只阐释了“压岁钱”的部分意思。要想翻译好这个词,有必要更全面地了解这个词。“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使用知网百科搜索到《中华文化习俗辞典·文化习俗》中的相关记载如下:“此俗与除夕夜驱邪求祥,避免被年兽、小鬼伤害的信仰有关”[3]203。有一个关于压岁钱的传说,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每年除夕夜晚出来专摸孩子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整夜点灯不睡。“压岁钱”中的“岁”是“祟”的谐音,知网百科之《安徽百科全书》中提到的“‘压岁钱’最原始的称呼应为‘压祟钱’”[4]1083,人们相信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年。因此,“压岁钱”应该是过春节时长辈给小辈用于压住邪祟的钱,故称作“压岁(祟)钱”。“压岁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负载词,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现象,蕴含中国特有的文化习俗。如何充分贴近地表达清楚“压岁钱”这个传统文化习俗以及如何体现这个“岁(祟)”字,成为翻译这个词的难点。

二 “压岁钱”的相关英译

在字典和各大权威网站中,现有“压岁钱”的英译较多,其中一些字典中的英译如下:《新世纪汉英大词典》:money given to children as a lunar New Year gift by seniors[5]1852《新英汉英英汉英词典》money given to children as a lunar New Year gift[6]1278《精选英汉汉英词典》money given to children as a lunar New Year gift[7]511《商务馆学汉语字典》gift of money given to children at the lunar New Year[8]201《现代汉英词典》money given to children as a lunar New Year gift[9]1258《汉英人类生活词典》lucky money[10]267《汉英分类词典》lucky money[11]64。

由上可知,字典中的英译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money given to children as lunar New Year gift by seniors”,这与《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压岁钱”的解释相对应。另一种是采用意译的方法,如《汉英新词新语辞典》将其翻译成“lucky money”。

网上的英译版本较词典中的要多一些、杂一些,其常见的译文如 lucky money①、gift money②、red envelope money③、pocket money for children on lunar New Year’s Day④、a red envelope filled with money⑤、New Year’s money given to children⑥等。

网上的英译中,“lucky money”和“gift money”较常见,除此以外,其他英译也被使用在一些正规网站上。通过以上列出的英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压岁钱”英译是不统一的,但网络上“压岁钱”英译版本更多、统一性差,与网络本身的性质相关,本文主要讨论翻译本身,不考虑网络因素。

三 “压岁钱”英译之辨析

“压岁钱”的第一种英译,如《新世纪汉英大词典》中的“money given to children as a lunar New Year gift by seniors”,这类译文大多出现在字典中,恰巧与《现代汉语词典》中“压岁钱”这个词语的解释非常吻合,基本上就是字典中解释的直译。从译文的外在形式来看,此译文太繁琐,较少使用在文章中,使用时也基本用于解释“压岁钱”这个词语。从译文的含义上看,此译文只表达出了“压岁钱”的部分意思。“压岁钱”的确是春节时长辈给晚辈的钱,但是此翻译没有体现“压岁钱”所包含的“压祟”(压住邪祟)的意思,也没有处理“岁(祟)”这对谐音字。

“压岁钱”的第二种翻译包括“lucky money”和“gift money”。这种翻译使用了意译的方法,译文简单明了、使用广泛。在“lucky money”中,“lucky”包含“having good luck”的意思,表示“压岁钱”是能带来好运的钱,比较贴近“压岁钱”的压住邪祟的意思,有好运自然就不会遇到邪祟。然而,此翻译的缺点在于也没有体现出“压岁钱”中的“岁”是“祟”的谐音字这一语言现象。在“gift money”中,“gift”是“present”的意思,在中国,还有很多场合会用钱当礼物,如婚礼,这个翻译不能贴近地体现出“压岁钱”的特殊含义,同时,也没有处理“岁(祟)”这一语言现象。

第三种翻译和中国的另一文化负载词“红包”有关,这也和“压岁钱”的习俗有关,在中国,“压岁钱”通常要用“红包”包好再送给晚辈。“红包”也经常被用来指代“压岁钱”,但现在“红包”的使用更为广泛,比如说送“红包”贿赂官员,这里的“红包”就不是“压岁钱”。“压岁钱”可以说只是“红包”的一种。第三种翻译(如“red envelope money”“a red envelope filled with money”等)基本上就是将“压岁钱”当作“红包”来处理,虽然“红包”可以用来指代“压岁钱”,但是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外国人缺乏特定的中国文化语境,不了解中国的传统习俗,容易造成误解,所以在翻译时应该区分开来。

无论是字典中的翻译还是网上的翻译,都没有充分恰当地表达出“压岁钱”的意思,“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如何充分贴近地表达清楚这个文化习俗是翻译中的难点。更何况,这里还涉及到“岁”与“祟”这对谐音字的处理,而“岁(祟)”字是体现“压岁钱”文化内涵的关键字。“压岁钱”是一个具有典型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词语,英语国家没有这种文化习俗。英文和中文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属于不同语系,要在英语中找到一个“岁(祟)”的等值词非常困难,从而形成了语义空白。面对这种情况,“压岁钱”的翻译可以采用音译法,直接翻译成“yasuiqian”。“由于在语义空白的情况下,原语和译入语的差异最大,翻译不可能从形式或语义上入手,因此音译是主要手段。”[12]并且,“音译是最简单最省时的文化限定词翻译方法”[13]。第一,“yasuiqian”保留了中国文化元素。并且“yasuiqian”保留了“岁”字的发音,保留了中国的文化特色。而其他种类的译文只是找了个相近的英语表达来替代“压岁钱”,这些译文在不同程度上都没有充分贴近地表达清楚“压岁钱”的传统文化习俗。虽然,目的语读者在不了解“压岁钱”的习俗的前提下,看到“yasuiqian”时很难产生相关联想。然而,没有联想反而优于不完整的联想,因为这样可以激发目的语读者的好奇心,从而全面了解压岁钱的习俗。“yasuiqian”虽提高了目的语读者理解译文的难度,但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也有利于目的语读者真正弄懂这个词的意思。

第三,报账人员因为自己要提前核算原始票据,占用大量时间来粘贴原始票据,对此多有意见。但同时又因为种种原因粘贴情况不符规定,反而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也造成了报销师生与财务工作人员的矛盾。

目前,英语中已经有了很多直接使用汉语拼音的音译词,如“饺子(jiaozi)”“功夫(kungfu)”“阴阳(yinyang)”等。英语的开放性使其更容易接受外来语,英语的“语源多达数十种,外来语占英语词汇综述的一半以上。大部分英语国家对外来文化持一种开放的态度”[14]。这些音译词已经很好地融入到英语中,被目的语读者接受。事实上,现在有一些网站已经在使用“yasuiqian”,如在Globaltimes里面有一篇报道“Young man pays mortage with Yasuiqian”,报道中的第一句话的前半部分是“A young man, 27 years old, from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made his first mortgage payment with his yasuiqian (money given by family elders during Spring Festival)”⑦。然而“yasuiqian”并不常见,并且“Yasuiqian”后面通常会加上简短的解释。音译法加大了目的语读者的理解难度,一个简短的解释刚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除了紧接在“yasuiqian”后加解释,还可以采用加注的方式。对于文化负载词,音译加注是一个简单实用的办法。由Howard Goldblatt翻译的《萧红选集》中就多次运用了这个方法,如将“馒头”译成“mantou”,并加注“Chinese steamed bread”来解释“mantou”[15]47。上文的例子是在“yasuiqian”后加了“money given by family elders during Spring Festival”,但这一解释不够完整,考虑到“压岁钱”的含义——过春节时长辈给小辈用于压住邪祟的钱,“money given to children as a lunar New Year gift by seniors to get rid of evils”比较能够充分表达出“压岁钱”的含义,此英文解释同样也可以在加注时使用。在“yasuiqian”还未普及之前,可以紧接其后增加如上解释或者加注,但是解释作为译文的一部分,又让译文变得有一些繁琐。从这个角度考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宜采用加注的方式,如在书本中就可以采用加注的方式。但是,无论“压岁钱”后接解释还是加注,都只是暂时的,一个能够充分贴近地表达出压岁钱意思,能够体现其中国文化特色,能有利于中国文化传播的简洁翻译才是最终目的。所以,应该普及“yasuiqian”从而统一“压岁钱”的英译,并且“yasuiqian”一旦普及后,就可以省去解释或加注直接使用了。而在字典编撰中,宜采用“yasuiqian”加解释的形式。字典作为工具书,这种方式可以方便读者有效获取信息,普及“yasuiqian”的同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结语

“压岁钱”是一个常见的文化负载词,如何充分贴近地向目的语读者传递这个词的意思,并处理好其中体现的关键字“岁(祟)”?除此之外,这个词还面临一对谐音词的挑战,要在英文找到对等的词非常困难。对于这类含有谐音字的文化负载词,音译法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拥有大量特有的文化现象,从而产生了很多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一直是翻译中的难点。针对不同的文化负载词,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无论采用何种处理方法,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标准应该是看其是否充分贴近地传达了中国文化。在翻译承载了中国文化的词语时,应该尽量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保留中国文化特色,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

注释:

①参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opinion/2013-02/18/content_16231071.htm和http://english.cntv.cn/program/china24/20130212/103714.shtml中相关词条。

②参见http://teacher.chinese.cn/article/2010-02/13/content_110582.htm中相关词条。

③参见http://www.globaltimes.cn/metro-beijing/update/society/2010-03/508857.html中相关词条。

④参见http://resources.echineselearning.com/dailybrief/dailybrief-chinese-1206.html中相关词条。

⑤参见http://www.bbc.co.uk/schools/events/chinesenewyear/中相关词条。

⑥参见http://cn.hujiang.com/new/p483043/中相关词条。

⑦参见http://www.globaltimes.cn/content/758056.shtml中相关内容。

参考文献:

[1] 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 史仲文,胡晓林.中华文化习俗辞典·文化习俗[K].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

[4] 陈基余,张海鹏,臧宏,等.安徽百科全书[K].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5] 惠宇.新世纪汉英大词典[K].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6] 新英汉英英汉英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1.

[7] 吴景荣.精选英汉汉英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8] 黄全愈,黄矿岩,陈彤.商务馆学汉语字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9] 陈忠.现代汉英词典[K].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10]李开荣.汉英人类生活词典[K].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1.

[11]李开荣.汉英分类词典[K].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

[12]蔡寒松.汉、英词语音译的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因素[J].中国翻译,1991(6):20.

[13]胡开宝.论异化与《新世纪汉英大词典》中文化限定词的翻译[J].外语教学,2006,27(1):58.

[14]王海俊.中国国俗名物词语的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2,15(4):49.

[15]Howard G. Selected Stories of Xiao Hong[M]. Beijing: Chinese literature,1982.

猜你喜欢

汉英压岁钱字典
开心字典
开心字典
谁来保管压岁钱
压岁钱
压岁钱驾到
压岁钱争夺战
我是小字典
正版字典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