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时代特色的方法论思考

2014-03-12

观察与思考 2014年3期
关键词: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 张 明 秦 非

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就是在对时代主题科学把握的基础之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代问题、时代内容的有机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与时俱进问题。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的时代特色,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内在的理论品质,更是实践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使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否保持永久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能否取得长效进步,关键在于能否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化步伐。

一、理论前提:关于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自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日起,就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性趋向,《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只不过是特定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集中彰显形式,经典文本的创立并没有封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空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性是由其实践性所决定,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尽管批判借鉴了西方思想——德国古典哲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和英国政治经济学,但从本质上而言,是立足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对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理论总结,是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哲学表达。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实践具有开放性,实践永无止境,在实践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新问题、新情况,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与时间的流逝,时代主题也会发生相应置换。理论倘若想不断保持自身的生命力,上述实践主题与时代问题的变化必定会在理论上有所彰显。因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与现实保持密切的联系与互动,在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变化的动态需要。在马克思看来,理论在一国的实现程度在于理论满足该国需要的程度,当然主要是满足该国群众的需要程度,因为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成为最强大的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在我们看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就在于对世界本质、时代主题的科学把握与真实反映。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特征(包括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特征、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关系等)、基本发展趋势(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趋势)的科学把握,是对自由竞争这一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生命力才能得以彰显,马克思主义才能成为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成为推翻资本主义统治最为强烈的思想武器。同理,列宁主义的科学生命力是建立在对垄断竞争(垄断竞争造成的帝国主义之间发展不均衡以及矛盾趋势为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空间上的可能性)这一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基础之上,俄国“十月革命”正是在列宁主义的科学指导下,在帝国主义薄弱链条环节首先发动革命并取得胜利。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非是封闭、僵化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性是由实践的动态性、广阔性所决定。时代发展的步伐,催生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进程。

实践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内在规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化方向,预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代结合的具体路径,即科学判断时代主题、回应时代要求、解决时代问题。可见,科学判断时代主题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首要工作。那么,如何判断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换言之,如何敏锐把握时代的鲜明主题并予以科学掌控?这是事关能否真正推进马克思主义主义时代化步伐的关键所在。

一般而言,20世纪以来,时代主题发生了由“革命与战争”向“和平与发展”的转换。在时代主题变化的临界点问题上学界还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20 世纪时代主题的转换在于20世纪50年代,因为随着“二战”结束以及后来美苏两极争霸局面的形成,在世界范围内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和平与发展也据此成为各国关心的时代主题;另有学者认为,从1970年代起国际关系紧张局势开始缓和,随着苏东解体,和平发展的可能性更为增强。邓小平1992年在党的十四大上正式作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判断——“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5、254页。正是建立在后者的判断基础之上。尽管在时间点上存在上述争议,但毫无疑问的是,和平与发展确已成为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内公认的时代主题。相比较而言,笔者更为倾向于后一种判断,即1970年代国际关系紧张趋势开始缓和,标志着时代主题在某种程度上的转变。

二、关键因素:执政党理论自觉意识的科学培育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与共产党三者处于三位一体的动态关系格局中,三者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共产党执政的科学指导思想而被加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以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又叫共产主义”;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5、254页。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共产主义的生命力最终将落实到共产党的执政实践中。因此,从最终效应上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步伐能否推进的关键在于执政党自身。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关键在于及时、科学判断时代主题,而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只是推动工作的前提。科学判断时代主题,不能自动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步伐,其关键在于培育执政党的理论自觉意识。所谓理论自觉是指“社会主体对理论与实践关系具有正确认识,能够自我意识到理论的重要性,并自觉地在其实践活动中以理论为指导,从而增强理论的觉悟性、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消除理论失觉和理论矮化”④李春华:《以高度的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光明日报》2011年7月11日。。高度的理论自觉是我党在长期革命与建设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本质属性,也是党执政经验的精髓所在。在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中,培育执政党理论自觉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培育理论创新的品质。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两种态度:一是教条式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唯本本是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全部观点和结论而不敢有任何改变或越雷池一步。只要出现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任何不一致的地方,立即予以最为激烈的反对,并斥以修正主义的帽子。这种态度从本质上而言是理论原教旨主义思想的“变种”。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表面上看,第一种态度即百分之百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纯之又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仿佛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态度。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非是封闭僵化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创立其理论之初就曾明确指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非终结真理,反而开辟了不断认识真理的道路。其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不可能穷尽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所有问题,也不可能提供解决当下社会实践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终极答案。“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1页。因为在社会历史发展与实践步伐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必然遇到时代提出的大量新问题、新情况,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解答,形成丰富的感性实践经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实践经验科学、及时地总结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必将形成新的结论或观点,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这些新观点、新论断具有三种表现形态: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补充或完善,二是对马克思主义具体结论的否定,三是对马克思主义未曾提出的命题的论证或表述。对于第一种情况,理论原教旨主义者几近不能接受,后两种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在他们看来更是犯了理论的“大忌”,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修正或背叛。其实不然,在上述三种新的理论形态中:第一种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非突破性发展,即是在内涵、外延上对马克思主义原有理论的补充或完善,在理论质性上并未加入新的内容;后两种理论形态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突破性发展,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赋予了新的内涵。“突破性发展不应当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否定和抛弃,而应当是在更高层次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和发展。”②薛光林:《马克思主义的突破性发展》,《群众》,2004年第8期。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实践的进步,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突破性发展的眼光,不断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发展、敢于突破马克思主义传统的“条条框框”和具体结合的束缚。一般而言,凡带有时代特征的代表性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是对前人结论的突破性发展,否则不能代表新时代的要求。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论都分别代表新时代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突破性发展。

培育勇于实践的精神。推动理论发展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纯粹的理论研究而推动理论的发展,即遵循“理论→理论”的发展路径;二是通过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理论的发展,即遵循“理论→实践→理论”的发展路径。③刘林元:《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历史逻辑思考》,《湘潭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就本质意义上而言,第一种路径其实是对理论内涵或外延的补充或完善,本质上并未对原先理论构架发生质性改变。而第二种发展路径则在原先理论构架基础上,增添了新的理论内涵,是在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是对原有理论的突破性发展。中国共产党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次重大发展,都是通过实践所推动的。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回答了在落后民族国家如何实现革命的问题,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新路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创造性发展,对革命与战争这一时代问题做出的新的科学回答,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突破了以往单纯从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领域理解社会主义本质,更多地从生产力视角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面对国际国内的发展困局,突破了从单纯经济、数量角度理解发展,更多地转向从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和质量维度理解发展的本质含义。可以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时代问题的创造性发展,主要不是从单纯的书本学习或理论研究中获得的,而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在勇于实践精神的指导下,直面时代问题,通过对具体现实问题的解答来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时代特色。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解决问题,产生新的经验,将新鲜经验科学、及时总结并提升到理论高度,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当然,勇于实践的精神不仅是指勇于解决时代问题并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也包含勇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运用于实践的精神。从表面上看,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实践仿佛是很简单的事情,其实不然,关键在于“科学”二字。中国革命史上,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者不乏其人,其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可能更为精深,他们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但这种指导并非是科学的指导——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结论、观点,因而也很难称之为“勇于实践”——科学运用。所以,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否勇于实践,一方面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勇于应用于实践过程中,科学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在实践中科学总结新鲜经验,并将经验马克思主义化,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

培育敢于对人民负责的态度。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人民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从归根结底意义上而言,是为了人民群众,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成为其执政的合法性所系,也构成了其内在的执政品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就是一部不断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不断向人民负责的光辉历程。近代以来,面对国贫民弱的现实,中国共产党人勇敢地挑起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20世纪30年代,面对日寇铁蹄侵犯、国破民亡的现实,中国共产党人再一次站在历史的关头,勇敢肩负起救民族、国家、人民于水深火热的历史重担;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等重要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秉承敢于向人民负责的科学态度,一次又一次肩负起历史重任,带领全国人民做出艰苦卓绝的奋斗。在上述历史进程中,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面前,必然面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规定性与具体实践个性化冲动抗争之间的张力关系问题,是谨遵马克思主义的“条条”,还是从实践出发突破马克思主义的“框框”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要回答的重要问题。从僵化的“本本”出发必然导致实践的失败,但突破马克思主义的“框框”必须具备极大的理论勇气。而具有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精神,才是勇于突破马克思主义本本的最大底气所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时代问题若干次较为成功的解答,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步伐的质性推动,在很大程度上是本着敢于向人民负责态度使然。“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胜利”之路与马克思主义的“本本”相左,但实践证明,走这条道路能指导革命取得成功,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包产到户”首先源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是选择向马克思主义“本本”负责,而是向人民群众负责。实践证明,“包产到户”政策符合人民群众需要,得到群众支持,在本质上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突破性发展。

总之,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要不断直面时代提出的新问题、新情况,在努力解答时代问题的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保证在于进一步培育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觉意识,以更加坚强的理论勇气与创造力破解时代难题、推动理论发展。

三、着力点:关于若干重要时代问题的正确回应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而这一主题是由若干相关重要问题构成。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步伐,就是要在不断解决上述时代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代特色的鲜明彰显,需要正确处理如下两个方面的重大问题,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问题和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

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为重要的时代问题,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成为人类社会自存在以来就一直孜孜追寻的“终极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人类社会关于发展问题探索的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是对千百年来关于发展问题的“破题”,同时也是发展这一重大问题的“解题”。当然,科学发展观的“解题”功效不仅仅是针对当代中国面临的系列发展问题,而且也是对全人类所面临的发展“瓶颈”的突破。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要工作,也内在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来源。科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处理好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树立科学发展是硬道理的执政理念。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它顺利实现了工作重心的纠偏工作,开启我国经济发展高速腾飞的新时期。然而,发展到了今天,在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面临了一系列由不科学发展而带来的问题,诸如环境污染严重,两极差距拉大,社会公平相对缺失、城乡二元对立扩大等。因此,如何使发展更为健康、有效,如何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所在。①姚润皋:《科学理解科学发展观》,《唯实》,2013年第3期。科学发展观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发展,更为关键的是“科学”二字,坚持科学发展,反对盲目发展。正确认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大实践课题,也是党建科学化的内在要求。二是重视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发展的决定性影响。科学发展观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政治、文化和社会的整体性发展。科学发展观突破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三位一体”模式,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发展到今天,更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模式。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党执政思维模式向“整体性”的科学复归。如何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和谐、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等问题,都是新的时代向我们提出必须要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关系到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否深入人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最后,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人民群众既是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主体,也是价值主体。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最终归宿。通过推动科学发展解决两极分化、社会不公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检验科学发展的最终功效。如果以上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就无从谈起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1世纪是开放的世纪,以经济为主导性力量的全球化进程是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不容回避的必然性趋势。马克思主义在一百多年前就曾科学把握全球化的历史趋势,“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中国被卷入全球市场、参与全球化历史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参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将成为不容回避的关键问题。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科学处理需要在“古今中西”的背景下加以展开,需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整体性维度下开展。③尚庆飞:《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考》,《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具体而言:首先,必须摆脱传统思维模式根深蒂固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你死我活的”绝对对立关系的认识。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将长期和平共处、互相竞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和平共处,在既有斗争,又有合作的新关系中存在和发展,我们要处理好与资本主义的对立统一关系。其次,关于如何学习资本主义的问题。资本主义自始至终都是被马克思置于被批判与推翻“靶子”之上,社会主义在马克思那里,基本上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否定”而设定。实事求是而言,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继承基本上是停留在生产力层面,而在生产关系层面鲜有涉及。在全球化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资本主义的学习应突破单纯的生产力维度,拓展到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制度层面合理性内涵的学习上。再次,认真学习研究市场经济问题。市场经济首先源于西方,因而西方在市场经济问题上似乎拥有更多的“解释权”与“裁判权”,加之中国作为学习西方市场经济的“后起之秀”,国内有学者在市场经济问题上存在着缺乏独立性思考、唯西方马首是瞻的倾向。其实,市场经济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的重大问题,西方国家短短数百年的市场经济建设历史并未终结市场经济的规律,其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与探索也处于不断深化与进步之中。但是,西方关于市场经济的探索并非是绝对真理,关于市场经济问题的探索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中国成功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但同时也产生了与之相关的系列问题。如何对这些问题做出科学解答,如何正确认识市场经济并科学驾驭,将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性课题。最后,科学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问题。在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中,我们必须根据时代主题的变化,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出发,处理好同资本主义的关系,展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之间关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根本立足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推进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而不能寄希望于别人。学习西方,不是要成为西方的附庸,不是跟着西方后面亦步亦趋,必须发展民族自身独立的声音,做出独立的思考与判断。

猜你喜欢

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使命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