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与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2014-03-12许尔君
□ 许尔君
引 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时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 2012年11月18日。这一重要论述,全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迫切愿望和幸福期待,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和责任担当。同时,深刻揭示了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根本目的、依靠力量和评价标准,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论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实施发展战略,还是努力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都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党坚强有力,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新时期践行与创新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与理论源泉。只有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中的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活的灵魂,并深深地溶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才能集中精力,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只有大力弘扬毛泽东群众路线的精神风范,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中央精神、时代要求和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想问题、办事情,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在推动科学发展中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才能汇聚亿万人民改革开放的聪明才智和无穷力量,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梦想更为壮美的历史新篇章。
一、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总结党依靠群众、组织群众进行伟大斗争的丰富经验,提出了群众路线的理论,体现了一系列的民本思想。这一思想成为我们党实现自己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也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一)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思想 。毛泽东领导人民革命的历程,就是依靠人民群众的历程,他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革命的出发点就是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1945年,他在中共七大总结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经验时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①⑦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899页。新中国建立前夕,他又用诗一般的语言讲道:“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②《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1512、1467页。“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③《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52、467页。他还一再强调:人民群众是伟大的,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向人民负责,就必须一切依靠群众,相信群众的力量。1955年他在《多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一文的按语中指出:“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④《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57、401-402页。马克思主义者虽然早就提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的思想,但最早使这个观点具体化,使之深刻地、系统地运用到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全部实践活动中,形成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群众观点、路线的,却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富有特色的创造。与此同时,毛泽东还一贯主张信任群众,走群众路线,紧紧地和群众一道,并领导他们前进,我们是完全能够超越任何障碍和战胜任何困难的,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他说:“事业是多数人做的,少数人的作用是有限的。应当承认少数人的作用,就是领导者、干部的作用,但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作用,有了不起的作用的还是群众。”⑤《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57、401-02页。“马克思主义者从来就认为无产阶级的事业只能依靠人民群众”,⑥《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1页。没有人民群众的真正自觉与真正发动,人民的解放是不可能的,党的事业将一事无成。人民的敌人,只有依靠人民群众自己起来斗争,才能打倒;人民群众的解放,只有依靠人民群众自己起来斗争,才能获得;人民的事业,只有依靠人民群众自己起来奋斗,才能实现。任何恩赐的观点,代替群众斗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人民群众的解放应当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情。党在各个时期的历史任务,就是要靠人民去完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有坚持毛泽东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走群众路线的思想,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的观点,自觉保持和发展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顺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梦想。
(二)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的思想。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做群众的学生,始终善待人民群众和保持对人民群众谦虚谨慎的态度,是毛泽东终身不悔、一以贯之和坚持到底的基本价值取向。他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⑦《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03、8页。他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一文中指出:“力量的来源就是人民群众。不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哪一个人也不行。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所以要当先生,就得先当学生,没有一个教师不是先当过学生的。而且就是当了教师之后,也还要向人民群众学习,了解自己学生的情况。”⑧《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4页。他曾反复告诫全党同志,要虚心向群众学习,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党的干部“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0、933、1094页。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然后再告诉群众(宣传),并号召群众实行起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3304页。只有虚心地向人民群众学习,把群众的知识和经验集中起来,吸收、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小康社会是人民的小康社会,中国梦是人民的梦。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梦想,我们要视人民群众为“主人”,牢记公仆之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请教,从人民群众那里取到“真经”,学到真本领;要视人民群众为师,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摆正心态、放下架子,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诚心诚意地体察民情、诚恳地与人民群众进行交流,从人民群众的鲜活思想中汲取营养,从人民群众生动的实践创造中提炼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以民为镜、以镜正身,以宽广的胸襟、磊落的胸怀对待群众意见,诚心诚意改正群众工作中的错误,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保证清醒、新鲜的头脑与思维,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本领,进一步融洽党群干群关系,从而将为民宗旨落到实处。
(三)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思想。人民是本,人民最大。“人民”二字,在毛泽东的心里至高无上。1945年4月他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指出:“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③《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0、3304页。因为党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凡是对人民有利的事,就是对党有利的事业。人民利益,就是党的利益,除了人民利益之外,党再无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当上级机关的指示和决定不符合人民利益和要求时,作为下级机关的领导者就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帮助上级修改这些指示和决定。这是共产党人应当具有的对人民群众负责的作风。他认为,共产党及其领导者能够给予人民的“就是组织人民、领导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物质福利,并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与文化程度”④《毛泽东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7页。。1945年8月,他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文中指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⑤《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28页。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这就必须对人民负责。向人民负责,党就要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此,就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对中国国情的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向人民负责,党就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忠实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向人民负责,就要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利益改正错的,力求不犯或少犯错误,不使人民利益受到损害。共产党人有了错误,就应当承认错误,检查错误,改正错误。对人民负责,主要是指对人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负责,而不是迁就后进群众的不合理的要求。群众要求办而暂时办不到的事,要向群众解释清楚,这既是对人民负责,也是对党和党的上级机关负责。把对党的领导机关负责与对人民负责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都是错误的,对人民负责就是对党的领导机关负责。不能片面强调对领导机关负责,而不对人民负责;也不能借口对人民负责而破坏党的纪律与统一。面对新形势,我们党把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生活作为时代赋予党的神圣使命,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梦想作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当今世界,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不同文化和制度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容不得我们有半点懈怠、犹豫和畏惧,我们只有以毛泽东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思想,为人民解难题勇于开拓,为群众化矛盾事不避难,在现实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真正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在与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血肉相连的真情实感中理解自身的责任和担当,并通过“组织人民、领导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物质福利”,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
(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实践中,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并发展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939年2月,他在致张闻天的信中,首先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角度提出“为人民服务”①《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版,第147页。的概念。1942年5月,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中明确提出文艺应该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这些旧形式到了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新内容,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了。”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5、1004、1027、1094页。在这里,他第一次把“为人民服务”提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历史观的高度,赋予其新的科学内涵。1944年9月8日,他在为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举行的追悼会上,以《为人民服务》作主题系统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③《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55、0040274页。之后,他又在同年9月18日《坚持为人民服务》一文、10月4日到清凉山中央印刷厂礼堂看望解放日报及新华社全体工作人员的讲话、10月30日发表的《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一文、12月15日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二届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反复强调了“为人民服务”问题。尤其是在清凉山中央印刷厂礼堂的讲话中,他第一次在“为人民服务”的前边加上了“全心全意”四个字。1945年4月,他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致的开幕词中明确告诫全党:“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④《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5、0040274页。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他再次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⑤《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5、0040274页。1957年,他针对有些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少了”的状况,再次强调:“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⑥《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5页。1959年,他又在一个批语中指出:“我希望同志们勉为其难,为党担负这些担子,为人民艰苦地服务。”⑦《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八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76页。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让人民群众都能过好平安幸福的新生活。这既是党在新形势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选择,更是党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发展谋福利的奋斗动力。只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给予人民更多实惠,是全国人民幸福之源。对此,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价值观,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天,高于己”,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用自己的一生来谱写为人民服务的光辉篇章,展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既是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核心支撑,也是实现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长期执政的法宝。
(一)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理念的升华,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我们必须在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发扬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是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的基本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中正确运用的典范。群众路线的实质,就是代表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就是要执政为民。通过教育,推动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使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二是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群众利益是我们正确决策和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立健全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的群众路线决策机制,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和衡量决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把决策权力和决策流程统一在一种标准的框架中,避免无规则、非规则、潜规则的权力运用和流程实施。增强程序的包容度和透明度,形成公平的标准、规范的步骤、客观的评价和有效的救济相统一的程序体系。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重要问题、重大事项的决策制度,切实解决和防止“一把手”独断专行等问题,做到择优确定决策方案。加强对决策行为的监督,建立健全决策失误纠错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对脱离实际、违背民意、损害群众利益的决策行为,要坚决制止和纠正;对决策程序不合法、政策措施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格追究责任。三是着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要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作为群众路线的根本主题贯穿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利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凝聚民心,增强斗志,殚精竭虑,把握机遇,真抓实干,顽强拼搏,紧紧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表面文章。
(二)严格按法规纪律和政策办事。法规纪律和政策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意志的集中体现,是规范权利和义务的基本分界线。严格按照法规纪律和政策办事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也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保障和实现群众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没有纪律,党就无法率领群众与军队进行胜利的斗争。”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17页。这就表明:没有严明的纪律,就不可能有严谨的工作作风;没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就没有组织的权威。毛泽东有一句名言:“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②《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98页。实践证明,这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新形势下坚持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就是要深化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法律法规政策培训、学法用法践行等工作,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维护人民群众权益出发,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政策素养及依照法纪办事、按政策办事的水平,让知法守法、依照法纪和政策办事成为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纪,执行政策,把法纪和政策作为“紧箍咒”来常念,作为道德操守来坚持,作为“高压线”来规避,做到任何时候都保持清醒的头脑,牢记党的纲领和宗旨,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严格按照党的政策法规办事,严格规范权力运行程序、严格规范自由裁量权,使权力行使有规,防止权力滥用。各级干部要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把严格依法按政策办事贯穿工作各个环节。真正做到严格按法律办事、按政策处事、按纪律行事,执行铁的制度。越是工作重要,越是事情紧急,越是矛盾突出,越要坚持依法办事,善于运用法律和政策手段来解决矛盾、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大力推进执法公开,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加强和改进包括舆论监督在内的社会监督,完善执法过错追究和政策执行纠错机制,保证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正确实施。
(三)尊重和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权益是公民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和利益。唯物史观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权益有关。追求权益既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又是引发社会矛盾的主要原因。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强调民本意识和民本地位,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尊重和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毛泽东把尊重和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执政为民的根本标准。1941年6月3日,雷电击死了正在参加陕甘宁边区征粮工作会议的一位县长,有位埋怨征粮过重的农妇说,老天爷为什么不劈死毛泽东?保卫部门闻讯,要把这件事当作反革命事件来追查。毛泽东知道这件事情后,立即加以阻止。他说:“群众发牢骚,有意见,说明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原来,群众发牢骚是对负担过重不满。他从群众的咒骂声中深刻反思,通过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等措施切实解决了群众负担过重的问题。③转引自:刘华清:《毛泽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楷模》,《湖湘论坛》,2010年第6期。新中国成立之初,他每天坚持看5至10封群众来信。1959年3月17日他在《党内通信》一文中写到:“一定要每日每时关心群众利益。”④《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3页。历史发展到今天,党的中心任务变了,群众合法权益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毛泽东所倡导的“一定要每日每时关心群众利益”的执政观不能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正面临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梦想的繁重任务。群众合法权益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梦想的愿望能否实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梦想的主力军,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梦想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意义。人民群众能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梦想进程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根本上取决于他们的合法权益能不能得到实现。只有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尊重好、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梦想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尊重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和底线。我们要将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落实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梦想的各项工作中去,落实到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具体措施中去。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群众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切身利益的关系,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关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尊重人民群众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权利,保障人民群众在就业、收入、财产、教育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舆情汇集与分析、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制度,逐步建立依靠制度维护群众权益的长效机制。紧紧围绕人民群众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行业和领域建立健全各种监控和预警机制,有效预防、及早发现和坚决查处各种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问题。严厉查处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纪案件,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和政府维护群众权益的实际成效。
(四)切实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全部职责就是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要达到这个目的,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就成为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1934年1 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问题,他说:“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吗?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138页。他不仅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论倡导者,而且也是这一主张的模范践行者。1933年11月,他从江西瑞金来到兴国长冈乡作调查。经过樟树塘的时候,看见横跨小溪的木桥桥面很窄,桥栓又断了,行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他对乡干部说:过桥走路这样的实际问题,我们苏维埃政府的干部要时刻注意,认真解决。并指示乡干部尽快把桥修好。1944年5月,他听说西川侯家沟村的妇女不能生孩子,就找来延安市委书记询问此事,并指示请中央医院派人对水进行化验。经化验,果然是水质的问题。后来,在医生的指导下,对饮水进行了消毒和处理,该村又传出了婴儿的嬉闹声。②《延安革命史》解说词。1953年,他得知全国约有百分之十的农户遭受春荒夏荒,便提出对这些农户实行减税免税政策。他切齿痛恨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在中央苏区时期,汀州市的领导不深入实际,不深入群众,不倾听群众呼声,不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对于群众生活问题一点不理”。他们只会用行政命令,靠强迫摊派的方法开展工作,群众不买账。结果,革命战争和群众生活均未领导好、组织好。因此,他号召大家“要学习长冈乡、才溪乡,反对汀州市那样的官僚主义的领导者”。他称赞长冈乡、才溪乡“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是“模范工作者”。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寥廓江山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梦想的进程中,我们要认真体察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真正像毛泽东那样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摆在首位,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提上日程。不论什么时候,都要把“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句质朴的警语作为座右铭,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结合起来,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结合起来,努力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抓起,从群众最希望办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尽心尽力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使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以解决,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