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生避难教育:中小学体育功能的拓展
2014-03-11余贞凯张雪峰
余贞凯 张雪峰
(玉溪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云南玉溪 653100)
[教育教学]
逃生避难教育:中小学体育功能的拓展
余贞凯 张雪峰
(玉溪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云南玉溪 653100)
云南;中小学体育教学;逃生避难教育
中小学校体育功能的演进与拓展始终是围绕着人和社会来进行的,在培养学生健康意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云南自然灾害日益严重,针对中小学生群体的逃生避难教育势在必行,中小学体育教育功能正走向多元化,因此,把逃生避难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中小学体育功能进行拓展,其意义日趋凸显。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对来说,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逃生避难教育较弱,中小学生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事故时往往惊慌失措。于是,学生的逃生避难与素质教育,使学生们能够掌握应有的逃生避难技能,其意义不言自明;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事故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轻自然灾害给学生造成的伤亡和影响,这些均在实践中日益得到各级教育部门及其学校的高度重视。也就是说,教育能够减轻灾害,知识与相应的技能训练已成为减轻灾害的重要教育内容。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拥有促进自身各方面协调发展的较高的综合素质,它是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逃生避难与素质教育理应成为学校教育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向学生系统地教授逃生避难的知识与技能,切实可行地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危机的水平与能力,这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事实上,中小学阶段是最适宜进行安全教育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更善于观察大人的行动并加以模仿,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愿望较为强烈。从体育的功能特征以及教学模式来看,在体育中构设逃生避难与素质教育的体系,正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客观需求。如“四川安县桑枣从2005年开始坚持组织学生进行紧急疏散演练,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该校2 200多名学生、上百名教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教室中迅速撤到操场,并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又如唐山大地震中对874位幸存者的调查,其中285人采取了应急避震措施,188人安全脱险,成功者约占72%。”①唐飞,周若清.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生命安全教育[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这些成功的个案显示,学生掌握一些逃生避难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鉴此,将逃生避难与素质教育以训练活动和游戏的方式纳入体育教学活动中,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和资源优势,在课堂中向学生传授一些相关的安全知识以及进行相应的防灾演练活动,使学生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不会慌乱,可有效地进行自救与互救。进一步说,在体育教学中进行逃生避难与素质教育,既可拓宽体育的功能,又开拓了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可充分发挥体育的功能,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个体素质水平,使学生具备面对灾难时的生存能力。这样,体育课程在中小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发展中也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云南省属于多地质灾害区域,其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和山体滑坡,且地震频度较高,地表岩体破碎,江河切割深度大,山高坡陡,94%土地为山区和半山区;加之受印度洋季风影响,一年有半年为雨季,多局地暴雨和单点暴雨,连续几天阴雨的天气就会有大大小小的滑坡出现,这是其地质环境的典型写照。云南省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突发性、破坏性三大特点。由于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因素众多,地质灾害隐患难以及时发现,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地质灾害往往突如其来、防不胜防;城镇、村寨等人口聚居区大多位于坡地或谷地中,地质灾害一经发生就很容易造成群死群伤和重大财产损失,具有很大的破坏性②深度解析:云南省地质灾害频发原因复杂[EB/OL].http://yn.yunnan.cn/html/2010-08/24/content_1319106.htm.。近年来因为种种原因,云南省已经成为全国地质灾害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目前纳入群测群防网的地灾隐患点已达1.6万余处,约占全国总数的1/10,全省129个县级行政区都有成灾记录。除了自然资源的开发,人口增加和资产高度集中化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也是云南省面临的一大挑战。目前,云南多数人口只能分享占土地面积6%的丘陵和平地,这使得不少小城镇被挤到了山区里发展,人们也习惯了在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半山坡建房居住。按地质灾害造成的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云南多年来位居全国前列③云南地质灾害调查报告:谁是“头号杀手”?[EB/OL].http://news.sohu.com/20100824/n274422967.shtml.。
长期以来,云南省极为重视预防或减少地质灾害工作,而且其力度与科学性的把握日益加大,教育方面亦然。但是,由于云南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加之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使得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其相应的的体育器材设施、师资力量和体育活动的开展等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与其他经济基础较好的省份相比差距明显。就目前来看,云南中小学校在逃生避难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效显著。如2013年8月,在罗平县开展了千名师生“生命通道体验活动”疏散逃生演练活动;2013年9月,陆良县在枢镇一中举行“安全读秒”学校消防疏散大演练活动;2013年11月,威信县在学校举行师生体验火场逃生活动。截止目前,全县各中小学共开展各类活动36场,受教育学生达40 000人;2014年3月,景洪市在市各中学开展以“发生火灾时怎样保护自己”为主题的火灾逃生应急演练;云师大附属世纪金源学校小学部每周举行一次逃生演练。一系逃生避难教育活动的开展,显现出云南各级教育部门及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极为重视。但是,现在尚有许多工作要做,例如在逃生避难教育方面存在缺位的现象。究其原因,首先是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对学生开展逃生避难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老师及家长的目标是孩子的考分,由此逃生避难教育、安全教育往往被边缘化,加之教育资金投入不足,使逃生避难教育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即使有些体育课堂开设了逃生避难教育课,但也以理论教育方式为主,多数情况下只是教师口授一些零碎的逃生避难知识,学生实践演练环节的培养薄弱,科学性、技术性和系统性的教育有待加强。
近年来,随着我国西南片区地质灾害的频发,云南省中小学在把逃生避难教育确实贯穿于整个体育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在面临突发地质灾害时,许多学校进一步明确了逃生避难教育教学内容,即:明确危害安全的行为,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掌握紧急情况下的逃生策略。其教学目的:特别注意人身安全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不断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尤其是掌握紧急情况下的逃生的技能与策略及自救措施。在教学重点方面,对突发地质灾害时逃生避难教育经常化,认识安全的必要性,树立安全意识。可以说,素质教育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而体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学生逃生避难与素质教育的责任。其中,一些学校还逐渐构建起以学校为中心的防灾避难的教育基地,有的有相应的项目资金作保障。而尤为可贵是,云南省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课程内容及其功能拓展,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和强化逃生避难教育方面的内容。由此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体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安全教育,让学生实践体验学习,并在训练中掌握一些基本的逃生避难知识,能够认识到自救互救的重要性,在灾害来临时学会自我保护和互救的本领,能够最大限度地安全避难。对此笔者认为,体育也应围绕这个教育目标进行,并以多种教学方式来实现。
第一,构设全面育人的体育课程教育理念。学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对象,课程目标与任务的构思应以学生全面及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对此,德国现代生命哲学家、解释学美学家威廉·狄尔泰先生对人的理解是这样的,他认为人是整体的人,是“有意志、有情感、有想象的存在物”,在“人这一整体事实中”,“精神生活与人心理——物理(灵与肉)生命统一体完美融合”。可见,学生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生命体参与到学校体育活动中来,学校由此构设全面育人的体育课程教育理念,力所能及的满足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需求,这就是体育教学的现实意义。因为,“学校体育教育是一种以寻求人的生命本质为基础,以尊重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促进生命发展的整体性、和谐性为目的的教育理念,而不仅仅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一个手段。”①张磊.生命视角下对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现状的反思与重构[J].体育学刊,2008,15(6).鉴此,从生命的整体发展出发,充分利用体育课程教育的特殊性,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体育基础知识、掌握运动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价值观教育,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懂得生命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和基础,进而充分认识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进学生生命自由、完善地发展。因此,中小学校体育应拓展逃生避难与素质教育的内容及其功能,体育课程教育理念应回归于生活,由“健康第一向全面育人理念的转变”②张磊.生命视角下对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现状的反思与重构[J].体育学刊,2008,15(6).,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品质。
第二,关注生命与健康,转变体育观念。长期以来,中小学体育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运动负荷、技术技能和竞赛主导地位三个方面来开展教学的。由此而言,中小学生承载巨大的运动负荷背后可能会隐藏着对身体的伤害,因为学生毕竟不是专业的体育运动队。进入21世纪,尽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小学体育的内容及其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体育活动中对于中小学生内在追求生命的体验和感受精神的提升仍然是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显然,从关注中小学生的生命与健康角度来看,以现实情况为准则,积极转变体育观念,以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把握过程为基础,开展富有创造性和吸引力的教育活动,使体育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生命体验,使学生成为自我生命的体验者和创造者,进而发展其直觉、敏感、童心和灵性,并获得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和能力,这些理应成为体育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为此,中小学体育应该改变以往单纯、单一的体质教育观念,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教育方式的结合,重视在学生情感、体育兴趣、体育素养等方面的培养,特别要把体育和学生的幸福、自由、尊严以及终极价值联系起来。因为,体育的目的是为了健康,健康为了生命。体育应该突出其生命教育的功能特征,并成为生命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
第三,逃生避难教育与素质教育视野下的体育教学。逃生避难教育与素质教育,后者包含前者,前者属于体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长期以来在实践中过分强化应试教育而逐渐弱化、甚至几近于缺失,因此我们强化素质教育,其中的逃生避难教育就是应有之意。而且,在生命视角下对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现状进行反思与重构,其意义不言自明。在此背景下,重视中小学校体育在逃生避难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这是社会与时代的客观要求。就目前而言,体育课程应该拓展内容,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如果能够将逃生避难教育与素质教育内容融入体育活动中,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逃生避难意识、知识与技能,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体育不断熏陶与培养,特别是培养其在复杂、危险环境下的避难、生存与适应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有效地意识到生命的价值,从而更好地爱护生命、守护生命,那么中小学体育也就能够更好地实现其教育目的。
第四,营造形式多样的育人环境。要充分发挥体育的逃生避难与素质教育的功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显得特别重要。为此,要同时兼顾体育所需的硬环境与软环境,它包括体育课程的设置、教学设施配置、常规管理和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等方面的环境。其中,要完善逃生避难与素质教育的场地设施,将逃生避难与素质教育渗透到体育课堂教学之中。例如,障碍跑、滚翻练习等与火灾中的逃生动作有相似之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耐久跑练习中渗透“逃生”技能,可使之成为体育课堂常规范化教学;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可对学生紧急疏散避灾的演练;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宣传教育计划,有目的、有计划进行逃生避难与素质教育宣传,这些均可持续的和有针对性的创设形式多样的育人环境,进一步强化学生应对突发性灾害事件的意识,促进其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总之,无数的灾难与安全事故的事实告诉我们,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学校理应承担起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重任,这是人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诉求,有利于推动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共同要求。但是,“逃生避难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推行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①唐飞,周若清.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生命安全教育[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而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全面拓展体育内在的潜能,可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
Escaping and Shelter Seeking Skills Training as an Extens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YU Zhenkai ZHANG Xuefe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Yuxi,Yunnan 653100)
The fun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evolve around the needs of man and the society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aising students'awareness of health and improving their physical well-being.In recent years as natural disasters hit Yunnan with increased severity and frequency,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escaping and shelter seeking education amo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The fun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se schools is going multi-dimensional and so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extend physical education to include escaping and shelter seeking skills trainings.
余贞凯,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
G807
A
1009-9506(2014)05-0066-04
2014年2月21日
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构建防灾减灾预防体系的体育教育路径研究——以云南中、小学逃生避难教育为例》(编号: 13YJC890048)阶段性成果。
张雪峰,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