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当代中国休闲文化研究和休闲美学建构的几点思考

2014-03-11潘立勇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人本境界美学

潘立勇

(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浙江杭州 310027)

[休闲文化]

关于当代中国休闲文化研究和休闲美学建构的几点思考

潘立勇

(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浙江杭州 310027)

当代中国;休闲文化;休闲美学建构;生存环境和方式

当代中国休闲与审美的研究,就研究阶段与学术动态而言,可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中期为第一阶段,可谓萌芽与探索期;1995年至2000年为第二阶段,可谓发展译介期;2001至2005年为第三阶段,可谓开始专门化期;2006至现在是第四阶段,可谓深入和实施期。就美学研究自身而言,中国当代美学大体经历了从本质论、认识论向语言论、生存论的转化,新世纪美学生活论指向更为突出,美学应该关注当下的生存环境和方式成为学界的共识,休闲美学研究初步成型。

当代中国休闲与审美的研究,就研究阶段与学术动态而言,可分为四个阶段①参见:章辉.中国当代休闲美学研究综述[J].美与时代,2011(8).,20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中期为第一阶段,可谓萌芽与探索期。于光远先生率先提出“玩是人的根本需求”,开启了当代中国休闲文化研究,王雅琳等学者呼应之,该阶段相关论文不足百篇,内容大底是对西方休闲理论的初步介绍和探讨。1995年至2000年为第二阶段,可谓发展译介期。随着“黄金周”假期实施,休闲现实地进入国民生活。学界开始普遍关注休闲问题,杜书瀛(《消闲与文化和审美》)、罗筠筠(《休闲娱乐与审美文化》)等学者率先将休闲与审美联系起来探讨,庄志民、章海荣、卢善庆等学者在国人休闲的最现实和主要领域开启“旅游美学”研究,成思危、马惠娣则开始系统译介西方休闲理论,标志为“西方休闲研究译丛”出版,该阶段相关论文升至千余篇。2001至2005年为第三阶段,可谓开始专门化期。更多学者关注和从事休闲与审美研究,吕尚彬等编著的《休闲美学》出版,首次使用了“休闲美学”这一专有名词,笔者《休闲与审美:自在生命的自由体验》等论文直接揭示了审美与休闲的内在关系;研究深入到中西方比较和对传统休闲智慧的深入探讨,相关论文出现数千篇。2006至现在是第四阶段,可谓深入和实施期。不但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成果日益丰富,休闲理念迅速推广,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休闲日益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休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休闲教育蔚然成势;以提出“休闲改变人类生活”口号的杭州“世界休闲产业博览会”为标志的2006年被学者称为中国休闲发展“元年”;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等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休闲高等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浙江大学休闲学硕博学科点建立则标志着中国休闲教育的学科化和专门化。就美学研究自身而言,中国当代美学大体经历了从本质论、认识论向语言论、生存论的转化,新世纪美学生活论指向更为突出,美学应该关注当下的生存环境和方式成为学界的共识,休闲美学研究初步成型。

当代中国休闲文化发展及其美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理论领域,存在“言必称希腊”的现象,西方休闲文化及理论呈现扩大、渗透的文化殖民倾向,中国休闲话语权严重不足;同时不少理论研究流于空洞和雷同,原创性不足,领域开拓不足,实践深入不足;美学尚未在休闲文化领域发挥其深入、全面的引导和提升的现实人文功能,“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等话题尚未能深入切实地与当下生存内在契合;休闲美学尚未原创性地、系统深入地建构,已出的编著大体还是处于现象的描述层面,审美与休闲的内在关系,其对和谐社会生活品质和生存境界的人本意义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梳理。在现实领域,休闲消费的异化现象频出,休闲作为炫耀性符号功能被夸大,有些休闲方式流于“俗闲”乃至“恶闲”,休闲活动及载体过于产业化、标准化,背离休闲自由实现人性需求的本质。

鉴于当代中国休闲文化及其美学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如何使休闲真正重返人性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本质,学会聪明地休闲、把握生存的审美境界,深入发掘和弘扬中国休闲的民族传统和精神智慧,建立当代休闲文化及理论的中国特色和中国话语,这是休闲学研究的当务之急。就美学学科发展的需求而言,如何走出传统的抽象领域和艺术中心论,走进当代社会大众丰富活泼的日常生活审美领域,更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使之具有更多的现实性品格,更切实地发挥应有的社会文化功能,让美学从纯粹的“观听之学”成为生动的“身心之学”,这也是美学研究的当务之急。就两者关系而言,美学提升休闲,引导当代健康的休闲文化;休闲文化丰富美学,推动审美切入人本生存,使美学拥有更多的现实话语和功能。两者相得益彰,共同提升国民的生活品质,助益实现美丽和谐的“中国梦”,这也就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所在。因此,通过休闲、审美与当代生活品质、和谐社会关系的研究,构建当代中国休闲美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它有助于促进美学更现实地走向生活,丰富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家园,提升以人为本社会的生存境界。为此,笔者认为:

第一,休闲、审美与生活品质、生存境界内在相关,人的自在生命及其自由体验状态是审美与休闲共同的本质规定;休闲是审美的现实落地,审美是休闲的内在本质与最高境界,两者可谓体用关系;休闲文化丰富和充实美学,美学精神提升和规范休闲文化;要深入把握休闲的本质特点,揭示休闲的内在境界,就必须从审美的境界进行思考,要让审美活动更深层次地切入人的实际生存,充分显示审美的人本价值和现实价值,也必须从休闲的活动现实地把握。

第二,当代中国休闲文化及其发展应该从本体传统汲取诸如“乐生”、“玩物适情”、“各得其分”等理念的精神元素和智慧,以及本体、功夫、境界等理论表述,并由此形成中国休闲文化及其研究的本土特色和理论话语。

第三,走向休闲、深入休闲、引导休闲文化是当代中国美学不可或缺的现实指向,休闲美学应当为当代中国美学文库的重要、必要组成部分,由此,深入系统地构建中国休闲美学体系,这已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要求。

研究这个世纪性课题,需要突破一些难题,主要体现在:(1)休闲文化领域应用层面、现象层面的资源和印象较为丰富和深刻,容易形成习惯定势,超越这种定势对其作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有一定难度,我们的研究要突破这种定势,提升休闲文化的理论内涵和境界;(2)由于休闲、审美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涉及多种边缘学科交叉,区分与梳理休闲美学边缘学科的联系与区别也是难点所在,这项研究要从多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深入系统展开,使之获得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理论支撑; (3)这个课题现实品格较强,需要大量现实社会生活的资源作理论支撑,调研的工作量会比较大,因此,需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证调研,选择富有代表性的社区、城市和地区,为理论研究提供扎实的现实数据,突破仅限于思辨研究的局限。

当代中国休闲文化研究和休闲美学构建需要着重关注如下问题:(1)审美与休闲的人本哲学与社会心理基础。要分析审美、休闲与生存境界的内在关系,揭示审美与休闲作为自由生命的自在体验的本质规定与特征,透显审美与休闲在人的理想生存和社会理想状态中的本体意义。(2)中外审美与休闲的理论与智慧。要梳理中外审美与休闲的理论与智慧及其对提升当代生活品质、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为当代中国休闲美学的建构发掘理论资源,尤其需要着重发掘休闲文化和休闲美学的中国话语,以期建立真正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3)休闲及其消费的两面性。要注意“雅闲”与“俗闲”乃至“恶闲”的区别,分析消费异化对于社会状态的负面影响,区分聪明而合理的休闲与单纯或消极的闲暇、逸乐,揭示理想的休闲境界。(4)休闲美学的现实品格和应用价值。要揭示审美与休闲作为体验经济、文化产业的人本基础,显示其在推进和谐创业、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当代生活品质中的积极意义。(5)休闲文化与休闲美学的身体机制。要关注身体美学对于休闲文化和休闲美学研究的意义,分析“高峰体验”、“畅”、“玩物适情”等作为审美与休闲体验的身体机制,研究身心需求及其满足作为休闲体验与消费的动因,身体感受与幸福指数、生活满意度的关系、身体状态对于生活品质的意义;(6)分析休闲美学的理论构成与逻辑体系,梳理其与相关学科的逻辑关系。为此,我们有必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

第一,当代中国休闲文化现状研究。一是研究当代中国人的休闲需求、休闲观念、休闲心理、休闲体验等内在精神层面的现象;二是研究当代中国人的休闲行为、休闲方式等外显活动层面的现象;三是研究当代中国休闲产业(以休闲旅游、文化娱乐、休闲体育为核心)及其休闲消费等社会经济领域的文化现象;四是研究休闲与生活、生命价值的相互关系这一生存论层面的现象;五是勾勒当代中国休闲文化发展轨迹和趋势,分析问题,提出对策。

第二,中西休闲文化比较研究,休闲文化与理论智慧的中国元素与中国话语发掘。要从全球化的视野做休闲文化的中西比较,梳理中西休闲文化的发展历史及其对当代的影响,发掘当代休闲文化的传统基因;尤其注重对西方休闲文化与理论渗透、殖民化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分析,深入发掘整理休闲文化的中国元素和传统精神及智慧,以期实现与西方休闲文化和理论平等对话,建立当代中国休闲文化与理论的本土话语。

第三,休闲文化的美学审视。要深入系统梳理休闲与审美的概念,分析休闲文化的审美元素、审美与休闲的人本哲学与心理基础,揭示审美与休闲作为自由生命的自在体验的本质规定与特征,在理论上深入理通两者的内在关系,透显审美与休闲在人的理想生存和社会理想状态中的本体意义,同时关注休闲文化对审美领域扩大、丰富及美学研究深入人本的意义研究。

第四,当代休闲文化的美学提升研究。要辩证地分析休闲活动和文化对于社会和人生的多面性影响,在确认健康和聪明的休闲是实现人性自由全面发展、标志社会文明的前提下,现实地分析休闲文化演变过程中的异化现象,分析休闲及消费心态、方式异化形成的历史、社会和心理原因,分析借助审美态度和境界提升休闲方式和休闲文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研究使健康的休闲文化成为具体美育方式的可能性和现实途径,研究通过审美“救赎”消解休闲中的异化现象,让人们认识休闲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五,休闲美学的当代建构研究。要揭示休闲美学构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分析休闲美学的理论构成、逻辑体系和形态特色,梳理其与相关学科的逻辑关系,力图构建原创的、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休闲美学。

笔者主张如下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要切入当代中国休闲文化的现状,深入系统分析其发展轨迹与趋势,梳理问题与症结,在古今和中西参照中透析文化元素和历史基因,提出相应对策,构建相应理论与美学框架,是为基本思路;要思辨与实证结合、理论分析与田野考察互进,中西比较,古今参证,关注交叉领域,运用多学科方式,是为基本方法。其中特别要注意:(1)深入厘清审美与休闲共同本质、体用关系及其相互影响;(2)明确指出走向休闲、深入休闲、引导休闲是中国当代美学不可或缺的现实指向和使命;(3)深入辩证地分析休闲文化与消费的多面性及异化现象,研究与探讨休闲异化的审美“救赎”可能性与现实途径; (4)突出强调在当代中国休闲文化及其发展中弘扬本土文化精神元素和智慧的迫切和必要,努力发掘、确立休闲与审美文化及理论研究领域的中国话语。在具体研究思路和方法论上,着重从如下角度切入:

第一,理论和思辨研究:从生存的哲学定位,人本需求的心理分析入手,深入分析休闲文化的人本哲学与心理基础,揭示休闲与审美作为自由生命的自在体验的本质规定与特征,彰显休闲与审美在人的理想生存和社会理想状态中的本体意义。“休闲”这个概念在应用层面、现象层面给人的印象较为丰富和深刻,容易形成习惯定势和俗见,如我们打开“中国休闲网”,里面的内容大体是沐浴、洗脚和美容,似乎休闲活动和休闲文化主要就是这类消遣性的活动与现象。其实这是一种偏见或俗见,对休闲文化、休闲活动所蕴涵的深刻的人本价值缺乏基本的理解。目前,超越这种定势对其作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有一定难度,但我们的理论工作者应该超越一般应用层面的休闲活动和现象,深入揭示其人本哲学和心理基础及其内在逻辑构成,使休闲研究理论升华。要明确休闲是人的理想生命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成为人”的过程,休闲不仅是寻找快乐,也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同时,要分析聪明而合理的休闲与单纯或消极的闲暇、逸乐的区别,揭示理想的休闲境界。

第二,现实和境界研究:从社会发展的绝对指数与人本感受的相对指数两方面考察,分析休闲与审美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理想生存的现实价值,考察比较中外休闲与审美的传统智慧异同之处,并分析其对当代生活品质的意义与价值。按笔者的理解,休闲不仅具有绝对的社会尺度,还是一种相对的人生态度。所谓绝对的社会尺度是指社会发展的绝对水平,如果社会的生产力和发展水平尚未能提供给人们足够的闲暇时间和经济基础,人们的休闲就缺乏必要的外在条件。但聪明休闲的智慧在于,人们可以通过人生态度的恰当把握,超越这种绝对尺度,在当下的境地中获得相对的自由精神空间,由此进入休闲的人生境界,这就是人生体验的相对态度。从人本哲学上讲,人的存在本体就是世界向人的无遮蔽的呈现,也就是人对世界的本真的体验。这个世界对于人的意义,取决于人对世界的自由感受。自在的生命才是人的本真生命,自由的体验才是人的本真体验。我们可能无法绝对地左右物质世界,但我们可以通过对心灵的自由调节,获得自由的心灵空间,进入理想的人生境界。所以,我们在注重不断发展物质世界、创造物质水平以提升生存的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同时,不能忽略自我心灵境界的调节与提升。有钱与有闲并不能保证人们聪明地休闲,为钱所累,为闲所困的例子比比皆是;反过来,在并不十分富裕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心理与观念的调节与把握,使人生进入“从心所欲不逾矩”、“无往而非乐”的境界,这就是聪明的休闲,在这里,人的相对的感受系统起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应该认识到:古今中外的休闲观念和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聪明休闲智慧,这些智慧对于提高当代生活品质、尤其是对生活境况满意度的体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产业和载体研究:分析休闲文化尤其是休闲美学的现实品格和应用价值,揭示休闲与审美作为体验经济、文化产业的人本基础,显示其在推进和谐创业、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当代生活品质中的积极意义。休闲活动是连接体验和产业的中介和载体,休闲活动既是一种体验,而其活动的载体又是一种产业。休闲活动满足人的高层次的内在的需求,满足这种需求的产品的精神附加值特别的巨大,于是休闲活动及其载体就成为天然的“体验经济”,乃至“美学经济”。因此,通过休闲体验与消费,使审美活动真正现实地切入生存实际,体现人本价值和产业价值,使美学与产业内在结合,这就是文化产业的人本基础、文化产业的内在灵魂,也就是“美学经济”的现实前景所在。休闲是极为具体、极为现实的人的生存和活动方式,其载体又是丰富的产业类型,休闲美学作为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它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于思辨的阐述和理性的论证,而需要量化和实证的数据使之有切实的依托。对此,可以国内休闲活动开展较早、休闲产业发展较快的杭州、成都等城市为典型,对休闲与审美活动及其观念在提高当代生活品质方面的现实价值作深入具体的调研,实现休闲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对接。

Some Thoughts on Scholarly Studies in and Aesthetical Construction of Leisure Culture in Contemporary China

PANG Liyong
(Asia Pacific Center for the Study and Training of Leisure,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27)

contemporary China;leisure culture;aesthetical construction of leisure;living environment and lifestyle

Scholarly studies in leisure culture in contemporary China falls into four academic periods:the emerging or exploring period of 1980s to mid 1990s;the development period mainly inspired by translations from 1995 to 2000;the professionalizing period of 2001 to 2005;and the uplifting and implementing period since 2006.Contemporary aesthetics in China has taken the turn from ontology and epistemology to linguistics and existentialism.The new century aesthetics is more obviously guided by life living.The universal consensus is to place the present living environment and lifestyle at the center of aesthetical research,which launches the beginning of leisure aesthetic studies.

潘立勇,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美学和休闲学的研究。

G02

A

1009-9506(2014)05-0015-05

2014年4月24日

猜你喜欢

人本境界美学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盘中的意式美学
外婆的美学
品“境界”
人本计算
纯白美学
谈人本理念在新闻采写中的体现
“妆”饰美学
慎独的境界
论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的人本意蕴及其当代意义